?

漢語和英語文化的交融

2013-10-09 06:16吳岫芬
考試·教研版 2013年12期
關鍵詞:交融責任內容

吳岫芬

【摘要】隨著中國對外開放進程的加快和國際交往日益增加,科學技術不斷發展,交通,信息日益發達。世界變得越來越小。人們與外國人交往的機會越來越多,社會對英語交際能力的要求明顯提高而今天隨著全球各大領域交流的擴大,深入,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現代化服務的意識不斷創新,我們開始越來越多地關心“中”譯“英”的問題,越來越多地關心如何通過翻譯把中國文化介紹給世界各國人民。讓中國的文化走出去的問題。

【關鍵詞】追上 內容 交融 責任

【中圖分類號】G6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6(b)-0217-01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從事教學工作,與英語學習相伴已近三十載。這期間無論是教學觀念、教學目的,還是教育制度無一不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變化而變化著。

改革之初,國人開始學習外語,學生閱讀的教材多是一些小故事、對話、短劇等。內容不外乎講述的是工人、農民、解放軍的事情。由于我們長期對外封閉導致的社會制度、傳統歷史文化所培育的世界觀、價值觀與國外有很大的差異,外語教學主要目的局限于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社會對英語需求被人為地控制在閱讀理解和翻譯層面上。隨著中國對外開放進程的加快和國際交往日益增加,科學技術不斷發展,交通、信息日益發達,世界變得越來越小。人們與外國人交往的機會越來越多,社會對英語交際能力的要求明顯提高。

然而,由于在外語教學領域中,社會文化因素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導致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嚴重脫節,因此這期間就以交際法原則為指導,改善課堂教學,把單純的升學教育變為以發展學生能力和個性、培育社會人才為宗旨的教學模式。今天隨著全球各大領域交流的擴大、深入、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現代化服務的意識不斷創新,我們開始越來越多地關心“中”譯“英”的問題,越來越多地關心如何通過翻譯把中國文化介紹給世界各國人民,讓中國的文化走出去。

那么現行的教育教學模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這種需求,信息化和高技術社會對外交人才的需求,已成為世界各國教育機構關注的話題和課程改革的重要性議題。課程改革也就是課程的內容和方法的改革,同時也是課程改革的實施者教師觀念的改革。下面我就課程內容改革結合現在實踐表述一下個人淺見。

2012-2013年使用的外語教材《新編實用英語》天津版第二版已實踐教學一年。改版后的英語教材與之前的版本相比,模式大俸相同。教材由八個單元構成,每個單元由五個模塊組成。改動部分明顯之處為SECTION IV“Maintaining a Sharp Eye”一章中。經過對這套教材的系統學習,筆者能明顯感覺到教材的內容也進行了探索性的調整,以求跟上時代,為全球化的中國大發展做出努力。學期末針對新教程的實施內容,我對學生學習后的反應做了相應調查和分析。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新版本內容不感興趣。原因很多其中主要一條是教材內容出現了更多的中式英語。譯文往往詞不達意,語法層次不清而且混亂,一看就是從漢英詞典查的對應詞按照語法拼湊而成的譯文。語句是一塊塊的堆砌起來的讀起來味兒如嚼蠟,感覺就不是英文。請看下面課文中的一些句子。改版后第一冊Unit One課文第二自言段中文【不帶名片可被視為沒有做好推介自己和推介業務的準備】。一句被譯成Not having your cards carl be seen as being unpre-pared to market yourself and your business,其中Not havingyour cards從英語字面意義理解是沒有名片。而中文【不帶名片】它的原意是有名片,只是沒帶來。譯文沒有體現原義。我認為把Not having your cards改成Not taking your cards更加符合漢語的原義。第二單元課文中第三自然段中文【在感恩節送出謝意】一句被譯成Giving thanks at Thanksgiving。漢語【送】字為動詞一般表示把東西運去或拿去。比如說送報、送信、送別。而這里說送出謝意顯然不如說在感恩節表示出謝意更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譯文也直接將【送】字翻譯成對應的英文單詞Giving。Thanks是個抽象名詞,無法做動詞Giving的賓語可以say thanks或expressthanks,但不能giving thanks。英語整個句子是個病句。外國人看不明白。第三單元課文第二段中文【而且對于那些有懷疑的家人也可以作為證據】被譯成And oftentimes,photographic evidence ofsuch a sigh not only makes a great souvenir but also serves asproof for doubtful folks back home。中文句中【證據】一詞字典里含義解釋為有一定的實際內容,中文句義是說對那些不相信的家人們可為他們帶去照片使其所要告知的內容更具說服力。漢語的“懷疑”和“證據”兩詞組用在漢語句中措辭不當。而英語翻譯更是生搬硬套,句中動用了evidence和proof兩個單詞,這兩個單詞的英文解釋是“根據、證據、證詞、跡象、痕跡”,尤用于法律。顯然,譯文沒有吃透中文原意,只找對應詞譯出來的。Not only……sou-venir but also……proof,souvenir指紀念品,proof指證據、證言,前后兩句沒有連貫和遞進關系,相反,一個是很生活化的很溫馨的詞,而另一個是很嚴肅含有社會屬性的詞,整個句子其意思令人捉摸不定,百思不得其解。

類似這些不負責任的中文、英文句子,課本中俯拾皆是,令教課教師苦不堪言。這些不正確的語言會誤導學生,更重要的是這種既無漢語文化又無英語文化的詞義翻譯極大地損壞了我國在國際社會的大國形象!我深深地感到把中國文化介紹給世界各國人民,讓中國的文化走出去不是一句口號,它需要太多的擔當和責任。悟道需徑,航海需舟,天馬行空,更需翅膀!

猜你喜歡
交融責任內容
真美
《責任與擔當》
每個人都該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誰的責任
責任(四)
交融的獨特優雅
王秋楊:自然庭院和現代家居構建交融意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