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預防文化推動“預防生產力”

2013-10-30 03:29王嬌鵬
檢察風云·預防職務犯罪 2013年5期
關鍵詞:職務犯罪腐敗文化

王嬌鵬

一、什么是預防文化

中國的“文化”最早見于《易經》“關乎天文,以參時變,關乎人文,以化天象”,是說以文以德來轉化天下。我國古代廉政文化產生很早,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尚書》在《皋陶謨》中表達的“天聰明,自我民聰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達于上下,敬哉有土”的觀念,是傳統“民本”思想的淵源所在,也構成了行為、思想的深層次價值觀,是中國古代廉政制度形成的重要文化基石之一。自此之后,歷代進步思想家以及比較開明的統治者都能堅持民本與愛民思想傳統,認為政治的重心在心不在君,社會的主體是民而非君,統治者的政策只有順應民心、保護人民,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擁護,才能長治久安??梢?,遠古中華就具有豐厚的以民為本的文化資源。但是,腐敗也是一個傳統,是傳統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從歷史的縱向來看,腐敗文化的主體幾乎都是朝廷命官,他們無人不讀圣賢之書,無官不講修齊治平,卻又幾乎是無官不招權納賄,無官不貪贓枉法;從橫向方面考察,除官吏階層的腐敗外,富人有富人的“腐敗”,窮人也有窮人的“腐敗”;對于腐敗幾乎是無人不恨,然而腐敗又是那么“深入人心”,所以腐敗文化至今仍有很強的生命力。

文化作為一種歷史現象,既有傳承性,又有時代性;既有普同性,又有多樣性。預防文化是腐敗文化的對立面和批判者。是以反腐倡廉為核心,以預防理論為指導,以制度為基礎,以預防警示教育和文學藝術作品為載體的一種綜合發展的文化建設的新模式。它是檢察文化的升華與延伸,是廉政文化的補充和發展。預防文化的構建,就是從根基上對抗直至摧毀腐敗文化,在全社會形成以廉潔、盡責、奉獻為榮的濃厚氛圍。文化是一種精神,是一種存在于社會中的普遍信仰和共同遵守的規范、慣例,在深層次上影響和決定著人們的行為。作為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預防文化既有文化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特性。其內涵可分為三個層面。一是精神層。就是人們的道德觀念、價值取向、職業心理和職業精神活動等等。通過長期塑造廉潔理念,培育廉潔精神,使社會成員把對廉政文化的認同轉化為廉潔自律的自覺行為,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處理工作和管理中的各項事務,就會遠離職務犯罪。二是制度層。預防腐敗的體系建設必須靠一個全方位監督和監控的好制度才有可能。將法治的思維、法治的方式、法治的手段融入于基本制度和運行機制之中,引入工作、學習、生活等方面,成為全體人員共同遵守的基本行為規范,使其產生敬畏心理,主動抵制腐朽思想和腐敗現象;三是物質層。文化建設不能缺少物化載體。通過把抽象的文化理念用有形的文化載體加以呈現,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各種形式加以傳遞,加深社會成員對預防文化的了解,讓人們在悄無聲息中受到思想的洗禮,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過渡。

二、預防文化在推動“預防生產力”過程中發揮的作用

預防文化在建設發展的過程中,以其獨特的功能推動和影響著“預防生產力”,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以滲透功能發揮引領作用。文化來源于社會生活,又融入于社會生活,反映了社會的共同價值追求,對人們的行為方式和日常生活具有異常強大的導向作用。先進文化作為一種知識系統,其作用不僅在于對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持,還在于提升人們的精神境界。人們對先進文化的需求愈多,腐朽思想在其精神空間的領地就愈小,對腐朽思想的抗拒力也就愈強??梢哉f,思想道德防線是抵御腐朽思想侵襲的前沿防線。預防文化不僅包含并弘揚一種道德觀念,更關鍵的是它以在人們思想上構建一種正確的價值尺度為主要任務。腐敗現象之所以滋生蔓延,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腐敗行為背后有相應的文化作支撐,腐朽沒落的官本位意識、貪圖享樂的思想觀念、拜金主義、關系文化等還擁有一定的市場。當前我國處于市場經濟的發展時期,各種思潮引發人們文化理念和文化消費方式的深刻變化,是非曲直、利弊得失、尊卑榮辱等價值判斷標準也在悄然發生變化,如果任其泛濫,勢必導致人們心理上的文化失衡與迷離。預防文化側重的是法制引導、廉潔執政、文明執法、快樂生活。就是通過滲透、感化、引導,將廉潔、文明、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運用到每一位公務員的生活工作中。運用這種文化的理念,文化的形態,文化的載體,引導國家公務人員的工作生活,使受教育者能夠達到入目、入腦、入心,從而達到內心的震撼和醒悟,能夠達到育化于心、轉變于行,真正筑牢廉潔自律的思想道德防線,能夠起到拒腐防變的實在作用。使國家公務人員在巨大的物質利益誘惑面前,能夠有強大的內心動力來支撐,能夠有堅定的信念和信仰的力量來支撐,能夠有良知和感悟來引領,這些都是通過預防文化點點滴滴的滲透和引導,形成了內化育心的自律力量,從而拒絕低俗,防止攀比,抵御誘惑,預防腐敗,減少心理失衡,增強職務風險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2.以輻射功能發揮教育作用。輻射功能或者說是傳播功能,是任何有生命力的文化都具有的功能。對于預防文化來說,輻射途徑主要有四種。第一,精神輻射,即通過道德理念、價值觀等的發散與傳播傳遞文化。第二,作品輻射,即以預防文化征文、歌曲、短語等為載體對外傳送文化。第三,人員輻射,通過廣大干部職工的語言和行為傳播預防文化。第四,社會公共平臺輻射,通過各種媒體平臺宣傳預防文化,達到輻射的目的。在實踐中,預防職務犯罪警示教育基地,已成為傳播預防文化的重要陣地,成為促進社會管理創新的一個新亮點。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不斷創建成立的數字化警示教育基地以其先進的科技手段、豐富的文化內容、新穎的表現形式、互動多樣的效果為反腐倡廉建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通過聲、光、電等現代化傳媒手段和各類典型案例對黨員干部進行全方位、多層面的警示教育。同時,在預防社會大格局的環境下,預防文化通過社會公共平臺,廣泛宣傳,以其輻射性充分發揮了懲惡揚善、蕩污去濁、匡扶正義的教育作用。諸如充分利用車站、碼頭、學校、路牌、樓道、廣場、大型商場等場所,通過播放預防職務犯罪廉政公益短片、公益廣告、短信、警句等方式向全社會進行全方位、多層面的宣傳實踐活動,擴大預防的社會化效果。

3.以專業特性發揮預警作用。預防文化根植于預防職務犯罪和廉政建設的沃土,有自其身的法制特性。不僅要注重法制宣傳,還要關口前移,發現苗頭性問題及時預警,將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起到事先防范的功能。檢察機關有著掌握案件的優勢,了解案件發生的主客觀原因,使得預防文化更具有針對性、深入性。在進行個案查辦的同時,對犯罪現象進行深挖,對已發生職務犯罪的地方提出預防措施;對尚未發生職務犯罪但存在高風險的關鍵環節、關鍵崗位亮起紅燈,提醒關注。向發案單位發送檢察建議,并協助單位查找易發、多發職務犯罪的重要環節和崗位,制定、完善風險防控措施,從而從根源上預防和減少職務犯罪的發生。通過對犯罪數據的科學分析,了解職務犯罪的發展軌跡,把握發展趨勢,預測發展方向,從而提出預警信息和防范對策,達到提前預防、主動預防、自我預防的目的,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中發揮低成本、高效率的預測預警作用。

三、對預防文化建設發展的探討

近年來,預防文化發展的形式主要是警示教育和法制宣傳等。一方面針對國家工作人員等特殊群體開展預防警示教育,提高國家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修養、廉潔守法意識和拒腐防變的能力;另一方面大力加強預防職務犯罪社會公共宣傳,采取公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廉政思想,普及廉政常識,渲染廉政風氣,有效動員公眾和社會各界積極參與預防職務犯罪行動,擴大了廣大人民群眾對職務犯罪預防和懲治工作的參與支持度,營造了反腐倡廉的社會大環境,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但是我們也意識到,預防文化正面臨著新形勢新問題的挑戰,主要有以下三點。一是有些單位對預防文化不夠重視,沒有認識到預防文化的作用和效果,在開展工作時存在“走過場”現象,越是這樣越是容易形成惡性循環,達不到效果就更加不積極、不主動,限制了預防文化的發展。二是預防文化傳播形式比較單一、滯后,沒有充分發揮網絡媒體的作用。網絡反腐已經成為一大主力,但是預防工作的開展卻沒能在網絡上形成強大陣容,需要進一步探索。三是各行業、各部門的資源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各單位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渠道不夠暢通,新穎有效的預防方式沒能得到很好的推廣,預防大格局的建立還需要進一步努力。如何在新形勢下推動預防文化建設,拓展其發展空間,筆者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探討。

1.提高認識,增強對預防文化的認同感。2012年5月,最高人民檢察院設計制作了預防職務犯罪工作的統一標識,以“預防”二字的漢語拼音的第一個字母“Y”和“F”組成漢字“正”字,突出表現做人正、為官正的主題,體現預防工作對國家工作人員的職務行為和社會風氣的扶正、補正、修正作用,同時也代表著檢察官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道德形象和職業追求。通過這個形象標識統一了檢察機關預防職務犯罪的公共形象,提升了社會公眾對預防文化的認同感,增強了影響力。我們要通過宣傳教育和廣泛傳播,進一步明確加強預防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和作用,充分調動各方面參與預防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全社會培植一種認同預防文化、抵制腐敗文化的氛圍。通過在全社會倡導預防文化建設,檢察機關預防職務犯罪的功效得到人民群眾的廣泛了解和認同,更能得到社會公眾和社會言論的支持,使預防職務犯罪工作的空間得到進一步拓展,視野更加寬廣。

2.創新載體,擴大預防文化的推廣平臺。預防文化需要以各種物化和精神的形式承載、傳播,不僅需要合適的載體使其具體化、人性化,還需要良好的平臺來推廣。所以一方面要加強預防文化作品創作,把預防文化寓于各種征文、書畫展、歌詠比賽、演講比賽、知識競賽等活動當中,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參與的熱情。通過組織預防文化作品創作,引導公職人員特別是領導干部認真思考,不斷探究預防文化的內涵,增強預防工作中的文化意識,把握預防文化建設的手段和方法,從而增強預防工作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另一方面要充分運用新媒體。新媒體的涌現,拓寬了輿論監督平臺和方式,要與時俱進開展預防文化建設,就要充分運用新媒體的力量,通過門戶網站、論壇、博客、微博、微信等網絡媒體和視頻短片、動漫、手機短信等新生的信息交流工具作為推廣預防文化的平臺,多種形式開展法制宣傳,探索預防文化教育的數字化模式,積極傳遞正面聲音,建立開放、互動的新時期教育引導機制。 3.整合資源,強化預防文化建設的整體合力。職務犯罪是社會諸多消極因素綜合作用而滋生的一種特殊社會現象,對其進行有效的遏制和預防,絕不是單靠哪一個部門的工作就能奏效的。它需要加強內外協作,整合社會各階層、各行業、各部門的優勢資源,健全有力的組織領導機制、工作機制和協調機制,完善激勵機制、考核機制和保障機制,明確各相關部門的職責,匯集成強大的預防工作合力。將職務犯罪預防工作置于地方黨委領導下的反腐敗總體格局之中,在黨委統一領導下,在檢察機關的促進推動下,各單位密切配合,建立預防文化建設大格局,會使各單位更加重視職務犯罪預防工作,使預防法制宣傳、警示教育和廉政教育的陣地明顯擴大,法制宣傳教育的隊伍明顯增多,預防教育活動出現新的生機和活力,從而推進預防文化工作的開展程度。只有這樣,才能形成人人講預防、社會搞預防、事事不忘預防的強大輿論氛圍,更好地發揮預防文化的作用。

(作者單位:山東省榮成市人民檢察院)

猜你喜歡
職務犯罪腐敗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誰遠誰近?
把脈“腐敗亞文化”
四川:評閱“打虎拍蠅”成效
關于地、縣級供電企業“預防職務犯罪加強對權力使用的制約”的幾點思考
榆樹支行積極開展廉政風險法制教育 建設預防職務犯罪長效機制
目睹之現狀
腐敗至死怎么死
融入文化教“猶豫”等
職務犯罪對策選擇的新視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