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球擴導管治療膝下動脈硬化閉塞癥

2013-11-08 03:43陳大榮宋偉勇李勇攀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人民醫院永康321300
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3年8期
關鍵詞:截肢導絲球囊

陳大榮 宋偉勇 李勇攀 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人民醫院 永康 321300

李 鳴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血管外科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血管外科常見病之一,治療方法較多,但對膝以下動脈硬化閉塞癥的處理比較困難。下肢動脈旁路移植術有一定效果,但存在手術創傷問題[1]。我院自2007年起,嘗試應用球囊擴張術治療膝下動脈硬化閉塞癥,收到一定效果,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我院2007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合并膝關節以下動脈硬化閉塞患者32例,共計39 條肢體,其中男26例,女6例,年齡58~82歲;合并高血壓30例,糖尿病26例,冠心病12例,腦中風后遺癥5例。按照Fontaine[2]臨床分期標準,無一期病變肢體,二期病變肢體16 條,表現為間歇性跛行;三期病變肢體18 條,表現為跛行合并靜息痛;四期病變肢體5 條,表現為肢體壞疽。

2 治療方法

39 條肢體術前均行雙下肢動脈B 超檢查,接受介入治療方案患者再行CTA 檢查,了解及評估動脈硬化部位以及流出道情況后,遵循個體化治療原則。

膝以下動脈球擴治療方法:采用順穿,Tumor 導絲引導下植入PIG 導管,雙下肢動脈Step By Step 全下肢動脈DSA 剪影,評估膝以下肢動脈閉塞或狹窄部位,在超硬導絲引導下植入COOK 90cm 長鞘支撐,更換V-18 導絲(0.018);進行Roadmap 引導,在扭控器幫助下,打通膝以下動脈閉塞段;V-18 導絲引導下植入Deep(英泰克公司)或slavy/sleed(Cordis公司)長球囊(2mm*10cm)接壓力泵,持續球擴1 分鐘,反復造影觀察動脈形態。治療成功標準:膝以下三條動脈至少打通一條,血流恢復。觀察治療前后踝臂指數(ABI)。

統計學方法:采用配對資料t 檢驗

3 結果

39 條膝以下動脈硬化閉塞肢體實施球擴治療成功36 條,臨床癥狀明顯改善。失敗3例中1例由于動脈硬化部位處存在質硬斑塊,導絲通過后,球擴導管不能通過導致操作失敗,無法開通2例。技術成功率92.3%。Fontaine 臨床二期16 條肢體、三期18 條肢體治療前后ABI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四期2 條肢體治療后踝臂指數(ABI)無明顯改善(P>0.05),但臨床癥狀有明顯改善。見表1。

表1 36 條肢體介入治療前后ABI 比較()

表1 36 條肢體介入治療前后ABI 比較()

成功實施膝以下動脈球擴治療的36 條肢體隨訪1個月~3年,截肢情況:Fontaine 三期肢體1 條,四期肢體2 條,截肢率8.3%。

4 討論

ASO的治療是臨床難題,尤其是膝關節以下動脈硬化閉塞癥且臨床分期屬于三、四期患者。下肢動脈介入治療(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具有創傷小,手術后患者恢復快的特點[3]。本組術前CTA 均證實存在膝以下動脈硬化閉塞癥,流出道不良,難以實施搭橋或轉流術進行干預;在充分評估后,36 條肢體成功實施膝以下動脈硬化閉塞的介入球擴治療,術后患者臨床癥狀改善良好,間歇性跛行及靜息痛癥狀明顯好轉,提示短期內臨床效果良好。但在術后隨訪過程中,有3 條肢體出現壞疽而行截肢術處理。

操作中體會,沿傳統的股總動脈穿刺順穿要求較高,操作相對容易,但容易誤入股深動脈;逆穿要求較低,但路徑太長操作較難,尤其在長鞘內操作阻力較大,在應用導絲通過狹窄段及使用球囊在長鞘內通過時比較困難,用力過大易致導絲折彎。實施治療關鍵是導絲要能順利通過狹窄或閉塞部位,應用Roadmap 指引,將V-18 導絲軟端塑形,在扭控器的幫助下可以避免盲目操作以及控制導絲方向。在實施球擴時我們還碰到壓力泵不配套問題,導致導管與壓力泵連接處漏氣,更換壓力泵后問題才解決,但是增加了患者負擔。

對于實施治療過程中出現的并發癥問題,在于術者的經驗積累及應當注意的操作事項。實際操作方法的實施,規范的操作步驟有助于操作的成功。無論是導絲進入夾層,穿出動脈,血栓的脫落以及導絲配合,都需要一個長期多病例的探索過程。治療過程中并發癥及防治方法:①導絲穿出動脈:膝以下動脈纖細,閉塞段在沒有Roadmap 引導下操作比較盲目,加之許多患者合并糖尿病,操作時動作需要輕柔,細致,否則容易刺穿動脈,但小腿段動脈壓力不高,局部壓迫2~3min 即能停止出血。②血栓脫落:由于膝以下動脈硬化及繼發血栓形成,導絲通過時有血栓脫落風險,此時立即應用尿激酶20 萬單位加入生理鹽水500mL 持續溶栓往往能取得較好效果。③導絲打折:在通過硬化閉塞段動脈時候,由于0.18 導絲前端柔軟,用力過大會導致導絲打折,繼續操作無法控制導絲方向,更換導絲重新操作是較好的解決方法。④夾層:膝以下動脈實施介入治療時,導絲進入夾層也較常見,在于術者的實際操作經驗,如發現造影劑殘留,導絲通過不順利,應當立即撤出導絲,再次嘗試開通閉塞動脈。⑤術中抗凝治療:膝以下動脈介入操作一般比較費時,應當注意術中持續的抗凝治療,及時追加肝素抗凝是必需的,否則極易形成血栓導致操作失敗。

下肢動脈介入治療膝以下動脈閉塞癥的治療方法,短期內效果良好。本組技術成功率92.3%,截肢率8.3%。與Kudo 等[4]報道的技術成功率及截肢率相近。對于嚴重膝以下動脈閉塞的病例,球囊擴張導管技術可以作為一種有效的技術手段,有一定的臨床效果。

[1]谷涌泉,張健.遠端流出道不良致嚴重下肢缺血39例的旁路移植術分析[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04,5:276-278.

[2]Norgern L,Hiatt WR,Dormandy JA,et al.Inter-society consensu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TASC Ⅱ)[J].Eur J Vasc Endovasc Surg,2007,33:S1-S70.

[3]Giles KA,Pomposelli FB,Spence TL,et al.Infrapopliteal angioplasty for critical limb ischemia:relation of 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 class to outcome in 176 limbs[J].J Vasc Surg,2008,48:128-136.

[4]Kudo T,Chandra FA,Ahh SS,et al.The effectiveness of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for the treatment of criticallimb ischemia:a 10-year experience[J].J Vasc Surg,2005,41:423-435.

猜你喜歡
截肢導絲球囊
How to ensure leftovers are safe to eat
基于高頻超聲引導的乳腺包塊導絲定位在乳腺病變中的診斷價值
心肌缺血預適應在紫杉醇釋放冠脈球囊導管擴張術中的應用
切割球囊用于冠狀動脈疾病治療的現狀及應用前景
主動脈球囊反搏應用于胃賁門癌手術1例
老人崴腳后緣何要截肢
導絲在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操作中應用技巧分析
運用Crusade雙腔微導管協助開通冠狀動脈慢性閉塞病變一例
球囊壓迫法建立兔雙節段脊髓損傷模型
超聲引導經皮穿刺導絲定位在乳腺隱匿性病灶切除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