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旅游宣傳資料修辭對比及對翻譯的啟發

2013-11-22 07:40李英
瘋狂英語·教師版 2013年4期
關鍵詞:啟發翻譯旅游

李英

摘 要:旅游不僅是人們十分熱衷的休閑娛樂方式,更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越來越多的外國游客來到中國,旅游宣傳資料的翻譯也成為譯者重點討論的話題,本文通過分析中外旅游宣傳文本的修辭差異,提出相關的翻譯策略,以期為更多的相關譯者提供借鑒。

關鍵詞:旅游;宣傳資料;修辭對比;翻譯;啟發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2831(2013)11-0201-3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4.054

隨著中國旅游業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外國游客來到中國旅游觀光,旅游資料的翻譯也與日俱增。眾所周知,中國是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文明古國,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如何將旅游資料準確地英譯,更好地傳播中國文化并吸引更多的外國游客成為擺在譯者面前的難題。本文將通過對中外旅游宣傳資料在話語內容、表現形式及訴求層面三個方面進行對比,分析其不同之處,進而得出翻譯啟迪。此乃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1 . 話語內容對比

中西方的文化差異造成了兩種語言在話語內容上的不同。首先,中文喜好客觀融入主觀,托物寄情,借景抒情,主觀色彩極為濃厚;語言抽象含蓄而深遠,具有意境美。而英文非常注重邏輯性,重寫實,注重傳遞實質信息;其次,中文旅游資料充滿了華麗的辭藻,會運用大量的歷史典故、民間傳說等。而英文則用詞強調簡潔樸實而自然,風格直觀。例如同樣是關于長城的導游詞,中文的介紹如下(摘自中國第一導游網站-51導游詞):

各位朋友,首先祝賀大家將要成為真正的“好漢”了,因為今天我們將登上北京的八達嶺長城,真正領悟到“不到長城非好漢”的意境了!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中國人的驕傲,它蜿蜒曲折,氣勢磅礴,是從太空中用人眼能看到的兩處人類奇跡之一。

而英文的導游詞則少了很多主觀色彩,開門見山地介紹實質內容,如(摘自http://www. holidayshub.com):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Seven Wonders of the World, is a stone and earth construction built by the erstwhile Chinese Empire as a fortification to protect North China from attacks by nomadic groups. Built throughout the 5th century B.C.,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is a series of walls clubbed together to form one continuing fortification. Several parts of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had to be rebuilt and repaired from the 5th century through the 16th century B.C. The first wall was built between the years 220 B.C. to 206 B.C. by Qin Shi Huang, the first Emperor of China.

所以從漢語的思維方式來看,會覺得英文用詞似乎過于直白、直接因而缺乏文采。

2 . 表現形式對比

漢語行文受古代駢體文的影響,講究整齊對偶,表現為四言八句,運用大量平行對偶結構,以求行文工整、聲韻和諧達到詩情畫意的境界。

以中國部分城市旅游宣傳標語(摘自http://www. langtuby.com)內容為例:

廣州中山市:偉人故里,錦繡中山

鶴壁:山水人文精品,古韻生態鶴壁

廣東肇慶市:肇慶山水美如畫,堪稱東方日內瓦

山東青島市:海上都市 歐亞風情

安徽黃山:黃山徽文化,譽滿全天下

福建武夷山市:東方伊甸園,純真武夷山;

陜西:古老與現代,淳樸與自然

海南??谑校阂L海韻 南海明珠

河南:弘揚文化,傳承文明

湖南旅游:人文湘楚 山水湖南

江蘇:來江蘇,訪名城,游古鎮,品吳韻,尋漢風

寧夏:雄渾西部風光,秀美塞上江南

其字里行間充滿了對特定城市壯美景色的喜愛之情和悠久歷史的自豪感,使中文讀者很想親臨其境,親身感受一番。因此,它的表達功能也比較突出,并且因為它有強烈的呼喚讀者觀賞的主旨,目的是號召讀者按照作者的介紹意圖來行動,因而也不失為一種感召文本。簡而言之,中文旅游文本以號召為目的,通常信息功能和表達功能特別突出。

而英文旅游文本則表達客觀、簡約,句式結構邏輯嚴謹,層次分明,如(摘自http://www. visitnc.com):

◆With surroundings like this, youd thrive too.——See more holiday traditions

◆Stars arent the only lights that guide people here. ——Explore holiday light displays

◆Here, toasts write themselves. Visit a NC winery today.

◆While the slopes whisk you away, the views call you back——Ski, snowboard and more this winter

在英文中,句子結構相對于詞匯而言更加重要,多使用祈使句和其他簡單句,通俗易懂。

3 . 訴求層面對比

根據英國翻譯家紐馬克對于文本體裁的劃分——“表達型文本”(expressive text)、“信息型文本”(informative text)和“呼喚型文本”(vocative text),旅游資料應屬于呼喚型文本,因此中英文的旅游宣傳資料有著共同的作用就是傳遞信息和誘導行動。然而,漢民族的寫作美學一貫強調“意與境混”的上乘境界,追求那種客觀景物與主觀情感高度和諧、融為一體的渾然之美。以國旅的一條旅游線路的介紹為例(摘自中國國旅官方旅游網站):

收拾好行囊,整理好心情,我們今天開始巴厘島的異域風情之旅,讓我們去感受巴厘島的美景,巴厘人的質樸,巴厘的悠閑生活方式。

首先我們將沿著美麗的海岸公路來到世外桃源★【百度庫山中湖風景區】,這里涼爽清新的氣候讓人歷經低地熱氣后更神清氣爽,并可于此欣賞到曼妙翠綠的梯田美景。道路蜿蜒而上,經過長滿蕨類植物、野花和象草的陡峭懸崖,進入山區之后,空氣變得更為清新涼爽,湖光山色,湖上水煙緲緲升起,仿佛仙境一般,美不勝收。接著我們將前往巴厘島最著名的水上活動集中區——【南灣】迎向海闊天藍,體驗碧海藍天,徜徉在南洋的風情之中。然后我們將體驗【峽谷泛舟】,清涼的河水時而平緩,時而激烈,兩岸美麗的原始森林,瀑布讓人徹底地忘記世俗的煩憂。

從中可以看出,中文的旅游宣傳文本常常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使具體的事物獲得抽象的人格和情感,情景相融,虛實相生,受這樣的審美觀的影響,漢語讀者淡化景物的具體描寫,重視此描寫背后的文化底蘊或者傳達的藝術氛圍。相比較而言,英文讀者,受西方傳統哲學的影響,偏重理性,講究天人各一,突出個性,主客觀對立。所以他們在對語言形式的訴求方面忌諱重復堆砌,運用簡單的句子結構能夠實現信息的傳遞即可,同樣是對旅游線路的介紹,英文就要明了得多:如(摘自http://www.tripadvisor.com/)

The Indonesian island of Bali is a favorite destination for both adventurers and those in need of a little relaxation. The waters off the coast of Balis white beaches are an ideal spot for diving, while the dense jungles, teeming with monkeys and hidden stone temples, call out for exploration. Hike the rugged path to the summit of Mount Batur, and your effort will be rewarded with a stunning view. Then coax your sore muscles back into action with a massage at one of Balis many luxury spas.

所以,綜合上面論述的話語內容和表現形式的差異,可以看出中英文旅游宣傳文本滿足了各自民族的訴求。這同時又啟示我們在翻譯時,要注重對譯入語讀者訴求的把握。

4 . 對旅游資料翻譯的啟迪

4 . 1 確立讀者接受主體地位

旅游翻譯要實現傳遞信息和誘導行動,就不得不注重讀者接受主體地位。譯文如果充分考慮了讀者的接受能力,則能吸引游客。因為讀者只有對文本感興趣,才可能會有去實地旅游的欲望。旅游英語翻譯的另一重要目的是傳播中國文化。如何使中國文化“走出去”也必須考慮讀者的接受主體地位。譯者翻譯原文本時,如果能從讀者的角度來考慮,注意譯入語文化與本民族文化的不同,關注譯文讀者對原文化的理解能力,就能提高讀者的接受度,從而促進旅游資源的宣傳,讓中國文化順利地“走出去”。

4 . 2 正確應對中西文化差異

4.2.1 調整和刪減

基于兩種文本類型的差異:中文文本信息、表達功能突出,有較明顯的傾向性;英文文本更多地以信息文本功能為重心。中文主觀色彩極濃,語言空靈、含蓄,辭藻華麗;英文簡潔、自然、流暢,具有明快之美。例如:中文在描寫景色風光時,常用四字成語,并運用對偶、排比等修辭手法,給人一種美的意境。但在翻譯時,如果直譯,英文讀者就會認為譯文啰嗦,有華而不實的感覺。因為以英語為母語的讀者崇尚簡單明確,他們感悟不出中國式的對偶、排比等修辭給人的那種美的意境。所以,我們在翻譯時就應該刪減掉中文文本中許多抽象、華而不實的語言成分,將其譯成簡潔流暢的英文譯本。

4.2.2 文化借用

所謂文化借用,就是借用西方文化中比較知名的人物或事件來解釋中國文化所特有的內容。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讓西方客人拿中國的文化和西方的文化進行對比,增加他們的印象,更好地理解中國文化特有的內容。比方說民間傳說中的“梁山伯與祝英臺”可以比作譯語文化中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把濟公比作劫富濟貧的RobinHood,從而傳神地將人物的關系和濟公的身份傳達給譯文的讀者,同時使譯語讀者有一種親切感。這不但拉近了文化距離,同時保證了地道的譯語。

5 . 總結

除了上述提到的策略之外,還有很多的方法和手段,比如改寫、解釋等等。其目的都是為了減少中西文化的碰撞和差異,更好地使旅游翻譯符合旅游業的發展。然而“翻譯不僅要跨越語言障礙,而且要逾越文化的鴻溝。歸根結底,語言的翻譯就是文化的翻譯?!边@說明翻譯最終要從語言層次的轉換回歸到文化建構層面。民族文化的特異性給翻譯帶來了諸多麻煩,但我們不能為了刻意滿足譯語讀者心理和審美習慣而對原作改頭換面如讓洋人穿上黃馬褂,畢竟文化差異是客觀存在。文化交流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翻譯中既不可“全盤西化”,也不可“全盤歸化”,只有客觀公正地對待文化差異才能促進世界各國文化的多元化,做到“求同存異”“多元互補”。在旅游篇章的宣傳或互譯過程中,有意識地注意到中西思維方式的差異,運用合適的策略進行處理,是旅游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對這種文化差異的合理處理,不僅可以使外國游客在中國享受到很好的旅游服務,而且更有利于中國文化在國際上擴大自己影響力,為把我國建設成“世界旅游強國”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Newmark, Peter. Approches to Translation[C].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Nida. E.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陳小慰.新編實用翻譯教程[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3.

陳剛.旅游翻譯與涉外導游[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4:8.

陳剛.導游翻譯中的文化背景和心理因素[J].中國翻譯,1987(3).

許鈞.譯者、讀者與閱讀空間[J].外國語,1996(1):32-36.

楊山青.實用問題英漢翻譯[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0:4.

猜你喜歡
啟發翻譯旅游
旅游
興趣教學法在初中英語單詞教學中的作用
窮也兼濟天下
愉快教學讓音樂課堂輕松快樂
商務英語翻譯在國際貿易中的重要性及其應用
小議翻譯活動中的等值理論
出國旅游的42個表達
戶外旅游十件貼身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