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職業教育發展研究

2013-11-28 04:00周淑芳周其國
關鍵詞:職業教育英國

周淑芳 周其國

【摘 要】英國職業技術教育的幾經沉浮,借鑒其中有益經驗,可為我國職業教育發展提供積極幫助。

【關鍵詞】英國 職業教育 緣由

一 英國職業技術教育的演變

1.職業技術教育起步階段:17世紀末—19世紀后期

17世紀末至19世紀末是英國職業教育的起步階段,可分為兩個階段??傮w上看發展比較落后,尤其是中職教育,與其國力和工業化水平很不相適應。

第一,中等職業技術教育曲折萌芽: 17世紀末——18世紀中期。近代英國職業技術教育孕育于17世紀末,主要由兩類職業教育技術機構,一類脫胎于教會舉辦的慈善學校,如女子學校、公立日校和工讀學校。另一類是19世紀初出現了的技工講習所,它一般由知名人士和工人協會舉辦的,面向工人傳授簡單的現代生產技術原理和技能。

1862年,教育署頒布《修正法典》,把是否以基礎讀寫能力為教學核心作為上述第一類機構獲得補助金的條件,其職業技術教育職能逐漸萎縮。作為英國真正意義的現代職業教育的開端,技工講習所開始發展還比較順利,至1850年達600多所,學員50萬,但遺憾的是,后來陸續被中產階級接管,逐漸背離職業教育宗旨。

第二,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艱難起步:19世紀后期。19世紀中葉是大英帝國最輝煌的時代。英國最早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成為當時的 “世界工廠”,雄居世界霸主地位。然而,1860年以后連續多次世界博覽會上法、德等國的出色表現讓“日不落帝國”舉國震驚。英國實業界的一批有識之士開始反思英國工業產品遜色的原因。盡管有很多分歧,他們還是達成了以下共識:即英國要保持世界領先地位,就必須依賴技術與技能水平的提高。在拉塞爾、斯賓塞和塞繆爾森等有識之士的大聲疾呼下,英國政府開始重視職業教育。成立科學教育特別委員會(1868年)和皇家技術教育委員會(1869年),提供政策咨詢。頒布《技術教育法》(1889年),允許地方政府從物品稅中提取經費支持技術教育。在地方城市當局、同行協會和富商的大力支持下,英國高等職業教育開始起步,先后建立了近10所新興的城市大學和一大批多科技術學院,為英國地方工商業發展培養了一大批專門技術人才。

2.職業教育體系初創階段:20世紀初至二戰結束

19世紀末,英國先后被美、德趕超,兩次世界大戰中各國政治、軍事、經濟、科技上激烈較量也強烈地刺激了英國朝野,英國政府被迫放棄對職業教育放任自流的態度,開始直接干預,加快職業教育立法,積極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第一,中等職業技術教育體系的形成:20世紀初。1902年、1904年和1905年,英國先后頒布了《巴爾福教育法》、《中等學校條例》和《技術學校條例》,初步奠定了職業技術教育在中等教育體系中的地位?!栋蜖柛=逃ā芬笳闪⒌胤浇逃斁?,負責管理初、中等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允許用地方稅收資助職業教育,為職業教育納入公共財政資助奠定法律依據?!吨械葘W校條例》首次允許教育委員會提供資金資助中等學校開設技術課程,為當地商業和貿易提供技術有效訓練,標志著普通中等學校開設技術課程首次獲得最高教育當局認可。1905年《技術學校條例》要求政府開設初級技術學校,為12-13歲離校兒童提供全日制職業技術課程。

但是,由于英國最高教育當局對是否獨立設置技術學校進行職業技術教育認識上存在分歧,政策上出現反復,技術學校發展十分緩慢,一度出現生存危機。直到1913年重新頒布《技術學校條例》,技術學校發展才重現轉機。但是,這仍未停止朝野對此問題的爭論。

第二,中等職業教育的轉機:二戰前后。1926年和1938年,英國教育咨詢委員會先后提交了《哈多報告》和《斯賓斯報告》,建議政府建立以文法中學、現代中學和技術中學為主體的中等學校體系,將職業教育納入中等教育體系。此時,英國以升學為唯一目標的文法中學一枝獨秀、唯我獨尊的確局面開始改變,中等教育應當包含就業目標逐步被社會認可。

第三,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平穩發展:20世紀初至二戰結束。在此期間,英國高職教育也獲得一定發展,具體體現:一是一批技術學院合并、升格,成立理工科大學,進行高等技術教育;二是一些長期從事高等教育水平的技術教育的技術學院逐漸被政府和社會認可,正式獲得高等教育機構法律地位。三是積極推行國家資格證書制度,有力地促進了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發展。

3.職業教育制度化階段:二戰后至今

第一,中等職業教育的短暫勃興:20世紀40年代末至50年代。1944年,英國頒布《巴特勒法》,從法律上正式認可了斯賓斯報告提出的以文法中學、現代中學和技術中學為主體的中等學校體系,標志著技術中學正式納入公共教育體系;將中等教育擴大到全體青少年,確立了較為全面的面向所有年輕人的中等教育目標,實現了“人人享有中等教育”的目標。在該法案的推動下,英國中等職業教育規模在較短時間內迅速擴大。截止1947年,有實科傾向的現代中學達到3000多所,技術中學發展到317所。

1959年,英國中央教育委員會發表《克勞瑟報告》,建議以兩條渠道擴大高中階段職業技術教育,一是技術中學增加第六學級;二是將學生離校時間延長至16歲,或對16-17歲的學生實施強制性的繼續教育。然后,該報告卻沒有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視,政府仍然把職業教育發展的重點放在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上。

第二,中等職業學校全面衰弱:20世紀60年代后。20世紀60年代,伴隨著教育民主化的潮流,作為中等學校三分法依據的“11歲考試”的合理性受到廣泛質疑,英國開始師從美國,提出了“人人有受綜合教育的機會”的口號,推動了聲勢浩大的“綜合中學運動”,著手改組中等學校,廣泛建立兼顧升學和就業目標的綜合中學以取代原來的“三軌制”,代之以在綜合中學中增加技術業課程來實施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培養中級技術人才。該運動給的直接結束是給英國學校中等職業教育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以職業教育為主要目標的現代中學、技術中學迅速衰弱。到70年代末,英國而現代中學的學生數不到7%,技術中學的學生數不到0.5%;相反,綜合中學增至3387所,學生數點中等學校學生總數的82%。然而,在文化傳統等各種復雜因素的作用下,綜合中學中所設置的職業技術教育課程形同虛設,成了為升學服務的文法中學的翻版,綜合中學改革運動完全背離了改革的初衷。

第三,高等職業教育逐漸壯大:20世紀50-60年代。1956年,英國政府發布了《技術教育》白皮書,強調要重視高等和中等職業教育。該報告的重要成果是促成了技術學院結構的調整,形成了地方學院、區域學院、地區學院和高級技術學院四類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機構,明確了各類技術學院的辦學定位、服務面向、辦學形式和課程設置,建立了合理的技術學院結構,改變了長期存在的辦學混亂的局面。但是,有關中等職業教育的建議并沒有引起重視。

60年代,在《羅賓斯報告》和教育科學大臣安東尼·克羅斯斯蘭的推動下,英國建立了高等技術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雙軌運行的高等教育體制。高職教育獲得較快發展,伯明翰技術學院等10余所技術學校升格為技術學院,使多科技術達到30多所;1965年,多數高等技術學院都獲得大學特許關,紛紛向技術大學過渡。

第四,學徒制完善與改造:20世紀60-90年代。由于中等職業教育的長期落后,英國中級技能型人才主要靠傳統上的學徒制培養,由雇主和學徒自愿簽訂培訓合同,政府不太干預。為克服傳統學徒制的局限,1964年,英國頒布《工業訓練法》,規定工業部門必須承擔起培訓的法律義務;強調所有就業者(不僅是高技術行業)都必須接受訓練;承認工作準備是一種教育活動,因而教育工作者必須承擔一部分組織管理工作;成立工業訓練委員會,建立合理的培訓成本分擔機制,確保所有受益企業分擔培訓費用。該法案的頒布具有兩大意義,一是將工業訓練的部分職責從雇主轉移到政府,進一步強調了政府的職業教育責任;二是要求教育部門和產業部門共同技術訓練責任,使產學合作成為可能。90年代,英國在歐盟委員會會的統一指導下,進一步完善制度,推行現代學徒制,促進產教結合,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 英國職業技術教育演變特點及其緣由

1.職業技術教育總體落后,高職教育發展平緩,中職教育舉步維艱

以歷史演變過程中可明顯看出,英國職業技術教育總體比較落后,與其綜合國力極不相稱。具體表現在:一是職業教育體系形成較晚。二是中等職業技術教育規模小。三是中職教育爭議不斷,屢次危機。

職業技術教育的工業化的產物,與新技術革命直接相關。一般來說,中等職業教育與第二產業尤其是制造業發達程度密切相關,高職教育往往與精密制造業、知識密集型第三產業的發達程度密切相關。英國在第二次、第三次產業革命中逐漸衰弱,先后被美國、德國、前蘇聯、日本、法國等新興工業強國超越,在很大程度上與英國職業技術教育落后直接相關。英國第二產業的衰退在20世紀50年代后更為明顯。英國一直是世界貿易大國,第三產業長期比較發達,這是統治階級一直比較重視高職教育的原因之一。

2.政府重視不夠,職業教育政策滯后,措施不力

一是國家對職業教育的干預一直不得力。中央教育行政機構—樞密院教育委員會長期不管職業教育。職業教育一直群龍無首,直至1853年,才成立科學與工藝署負責管理職業技術教育。二是議而不決,政策滯后。英國歷史上,職業教育不泛有識之士和真知卓見,但很多政策建議往往在議會漫長的程序中遺誤時機。比如,《哈多報告》和《斯賓斯報告》的政策建議,直到18年、8年后的《巴特勒法》才轉化成政府政策;1959年的《克勞瑟報告》則更加不幸,在議會的無休止討論中如泥牛入海。

職業教育之所以不被重視、職教政策之所以滯后,與英國社會結構、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有不可分割的關系。(1)從社會結構上看,英國統治階級由構成:一是以土地貴族、金融貴族為代表的貴族階層,二是產業資產階級。由于利益的不同,兩個階層持有不同的教育價值取向。伴隨兩大階層因產業革命的推進所造成的力量消漲,英國職業技術教育猶如大海中的小舟,在教育發展大潮中此起彼伏??傮w上看,貴族階層力量始終比較強大,職業教育不夠重視。(2)從政治制度上看,英國是典型的君主立憲制和議會民主制國家。由君主、上院、下院、政黨及其復雜的議事規則和多元化的價值取向造成要達到任何一項政策的出臺都要經過激烈爭議和漫長的程序,造成英國發展“總是被社會既得利益者所遏制,使英國上層建筑的變化一再顯露出滯后性”。(3)英國自由主義的政治傳統和保守主義的政治文化的影響。

3.重視學徒制在技術人才培養中的特殊價值

英國產業資產階段特別青睞用傳統學徒制來培養技術人才。這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英國有至中世紀以來一直保存良好的學街制傳統;二是英國學校職業技術教育長期不發達;三是學徒制契合了技能型人才成長的特殊規律而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價值。從知識論上說,技能型人才的知識基礎是程序性知識。而程序性知識必須在工廠中以現場操作的形式,在“做”中學習。

猜你喜歡
職業教育英國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When is the festival?
Myths and legends-Polynesia
淺談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動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養路徑研究
論七年一貫制體系下本科學科建設中職業教育的重要性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PLC應用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英國“脫歐”的經濟賬
英國立法向酗酒“宣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