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漢科技術語翻譯的文化視角

2013-12-27 04:08
中國科技術語 2013年2期
關鍵詞:理據原語譯語

李 晗

(江蘇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江蘇徐帥 221116)

科技術語屬于專業詞語,多與文化因素無關。但有些術語在概念形成和語言表達上受文化觀念的制約和影響,確與文化因素有關。因此,術語翻譯在溝通專業信息時如何傳遞文化元素值得研究。此類術語翻譯的研究應基于術語本身的文化性,探討概念思義整合、思維模式轉換和語言符號組合調適。本文擬從文化視角透析術語翻譯的文化認知特點,探覓術語翻譯、借用、仿造方法。

一 科技術語的文化性

術語的文化性體現在術語概念理解和表達兩個方面?!靶g語是傳遞知識、技術和不同語種之間概念的工具”[1],而“概念是不受語種限制的,但會受到不同分類的社會或文化背景的影響”[2]。文化是人類實踐活動、思維活動和語言應用的大環境?!八季S和語言表達,二者都體現著文化的作用”[3]?!霸~匯是文化信息的積淀、濃縮。對外語詞義的準確理解,需要對外族文化有比較深刻的理解”[4]。術語思義的形成是通過“感知”獲得有關事物、行為或過程的“知識”,在“相似性”基礎上對知識進行“范疇化”處理,從而形成“概念思義”,經過對指稱思義的限定而產生“術語”。因此,術語翻譯既要基于文化認知原理對原語概念釋解,又要對譯語做出對應文字表達。

概念義的譯語表達,要體現目的語思維模式,并反映文化內涵,才能達到等值翻譯效果?!拔覀冊诜g時不能將翻譯的語言與文化分開來處理”[5]。如crane“起重機,吊車”,catwalk“施工步道?”,英語以日常事物的形態為相似性感知基礎,通過概念隱喻形成指稱義。而漢語認知則直接跨越相似性,凸顯專業屬性形成對應的概念義。同理,love seat譯為“鴛鴦座”,漢語用概念隱喻使“鴛鴦”的喻義對應“love”,實現概念義的一致和語言表達的文化對應。

二 英漢術語的文化對應性

科技活動是一定文化中人類創造文明的基本社會實踐。隨著科技普及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許多專業術語逐漸演化為日常普通用語,融人社會文化中,從屬于不同的文化叢。從認知視角看,科技術語既有概念形成過程中思維模式的差異,又有概念表達時語言形式的對應,表現出文化共通性、差異性和專有性特點。

1.文化共通性

文化共通性指原語概念與名稱在目的語中可共同感知、具有物質實體的文化事物,包括人類直接認知的事物、現象,以及加工自然所創造的各種器物,屬于“物化的知識力量”構成的物態文化層[6]。如water“水”,oxygen“氧”,machine“機器”,也稱科技通用術語。具有文化共通性的術語概念,是基于人類相同社會實踐和文化基礎而形成的,語言對譯就能表達術語指稱思義。

2.文化差異性

文化差異性指概念義形成的理據差異,包括在感知取向、屬性凸顯、相似性基礎、語言規則等方面的“同中有異”和“異中有同”的不對稱性。理據差異體現著民族、區域文化特色,涉及習慣性定勢所構成的行為文化層。文化差異性在科技術語翻譯中具有普遍性,是翻譯理論和方法研究的關注點之一。如railway station“火車站”,screw driver“螺絲刀”這些人類共識的器物,因感知取向上的差異使命名上不對稱:railway對應“火車”,driver對應“刀”,反映文化差異的不對稱語言符號組合,卻實現了概念的準確對應。同理,fire wall“防火墻”,Statue of Liberty“自由女神像”,譯名添加“防”“女神”等語言標記,彌補了概念屬性凸顯不同而造成的文化元素缺失,達到等值翻譯效果。

3.文化專有性

文化專有性指一定文化中特有的生活方式、行為模式、價值觀念、審美情趣,以及由此所產生的不同心理聯想,包括感知取向、概念化特點、思維模式等,表現為文化蘊含性,即術語的“詞外之思”,涉及與社會心理和社會思識相關的心態文化層[6]。翻譯時應透過字面、從文化深層對概念義加以理解,有較大難度和不可譯性。如American beauty不是字面上的“美國美人”,而是“(四季常開的)薔薇”,go(to)Dutch 不是“去荷蘭”,而是“實行AA制”。同理,tornado“龍卷”,Chinese Pagoda tree“龍爪槐”,scaffold“腳手架”等,都是透過字面而體現了蘊含的文化專有性。

三 文化認知對比與翻譯

將專業思義和文化含義向目的語傳遞的翻譯過程,實質上是一定文化條件下的概念思義定位整合、思維模式轉換和語言符號重組過程。剖析文化特點進行對比認知,是從更深層次探討科技術語翻譯理念和方法的重要前提。

1.感知途徑與語言符號的組合

感知指“個人對外部世界的刺激(信息)進行選擇、評價和組織的過程”[7]。不同語言者感知世界的途徑和經驗不同,對術語含義的文化釋解、語言符號組合的搭配形式也不同。術語翻譯為確保概念義對等,需對語言表達式做出調適與整合。如student driver譯為“教練車”,英語感知driver(駕駛員),漢語感知“車”。語言符號組合經過調適與整合,既體現感知途徑差異,又準確表達概念思義,取得“殊途同歸”的翻譯效果。

許多英漢術語在顏色、時空的感知途徑上都有文化內涵上的差異,翻譯時應避開字面對應對語言符號組合加以調適、整合。如black tea“紅茶”,ferrous metal“黑色金屬”,nonferrous metal“有色金屬”,雖然字面上不對稱,但保證了概念思義的等值。Postdoctoral譯為“博士后”,Postgraduate譯為“研究生”,同樣體現了感知途徑差異的文化特點。

在空間概念上,toP corner on the left譯為“左上角”,英文先toP 后left,漢語則先“左”后“上”。combination caliPers譯為“內外卡鉗”,combination的所指是“(內、外徑)量度功能的結合”,漢語直接從“兩種功能”的感知途徑出發,譯為“內外”卡鉗。heavy or light sweater厚、薄毛線衫,in-Patient de-Partment“住院部”等也是調適語言組合的結果。

2.相似性基礎與形、義調適

概念思義形成過程中,相似性是認知的基礎。不同文化在認知事物及現象而取得比喻義的過程中,因相似性基礎的差異,事物的命名乃至術語的形成則凸顯不同文化特點。如I-shaPe beam“工字梁”,L-bar“三角鐵”,英語從字母I、L感知相似性,而漢語則按“工”字形和“三角”形態來感知。譯語經過“形、義調適”,既體現不同文化色彩,又確保了指稱義的對應。station wagon 因形似“面包”,且旅行車和面包又都是“舶來品”,故漢譯俗稱“面包車”,既反映了漢文化相似性感知基礎,又取得概念對等、表達得體的翻譯效果。

3.概念隱喻與喻體選擇

通過概念隱喻形成新概念是由喻體到喻義的心理聯想過程。因不同語言選擇不同喻體來展現文化內涵,則出現文字表達的不對應。如clover leaf“公路立體交叉點”,rabbit ears“V字形電視天線”。英語以“苜蓿葉的形狀”和“兔子耳朵”為喻體形成概念喻義,漢語無對應的喻體聯想,直接依原語概念所指來翻譯。hair crack“細裂”,heart cut“中心餾份”,rail foot“軌底”,boiler face“鍋爐壁”,tongue file“小圓銼”,stoP dog“止動器”等,英語以隱喻日常事物而形成新概念,漢語避開原語聯想定式和習慣,依形狀、位置、功能來翻譯指稱義。

4.理據移植與仿譯

詞語的理據是指事物與現象獲得名稱的依據[8]。原語理據可作為新引人概念的理據被譯語接受,實現理據移植,使原語文化特征在譯語字面顯現。這種凸顯術語符號識別特征的仿譯,便于讀者從譯文追溯或回譯到原文去認知譯語概念,如Peak load“尖峰負荷”,address stream“地址流”。通過理據移植而進行的透明性“字面對等”的仿譯,可避免復雜的概念釋義,如翻譯拼綴術語smog、intelex時,先分解理據:smog=smoke+fog,intelex=international+telePrinter+exchange,再將原詞理據移植,仿譯為“煙霧”“國際電傳”。

有些詞屬于上義詞,既需理據移植,又要按目的語認知規律對理據整合,才能實現指稱義對等。如,combination caliPers“內外卡鉗”,combination vessel“客貨船”,combination boiler“分節鍋爐”等術語中,combination 指“一物兩用或多用的”,具有上義性,仿譯時先移植理據,又依漢語認知定式整合理據,調整語言組合,實現概念對應。

帶有專有文化色彩的術語,其語素思義的累加并非其指稱義,表現出“詞不達思”的“純文化理據性”,目的語文化缺少字面對應的術語,只能按自身語言規則尋求指稱義相同的術語對應翻譯。如,English mustard 不譯“英國芥茉”,而譯“芥末醬”,morning glory不譯“早晨的榮耀”,而譯“牽?;ā?。

5.概念屬性凸顯與外來語歸化吸收

概念屬性凸顯指范疇化過程中對術語概念義的整合。因屬性凸顯上的差異,譯語需依自身的思維定式凸顯某種屬性,使指稱義對應。如首字母拼音詞laser凸顯“放大”屬性,指“由受激發射的光放大產生的輻射”,漢譯“激光”將“光”的屬性凸顯,“激”為前綴體現“放大”,使指稱義對應,實現新術語歸化吸收。同樣,beer“啤酒”中“酒”,memory“內存”中“內”,truck“卡車”,PickuP“皮卡車”中“車”,也是凸顯概念屬性,歸化吸收外來語。

專業通用術語為標示概念范疇化差異,實現專業義擴展,常在名詞前加專業性修飾語凸顯特定屬性實現概念等值。如通用名詞bridge“橋”,通信領域則為“網橋”,電學為“電橋”,反射爐中為“火橋”,以凸顯特定專業屬性。Power通指“力”,在不同專業則譯為“功率”(物理學)“冪”(數學)“權利”(地理學)等術語。

6.表征凸顯與音、形、義整合

術語在表思過程中呈現出語音和形態表征,音、形、義的有機結合,則能實現術語的概念義。原語與目的語不對應時,應發揮目的語形態規則、語言系統關系和表達潛力等優勢,利用音、形、義整合實現表音與表義巧妙結合。

6.1 音、義整合

通過音、義整合進行新術語翻譯,常用“既照顧到原詞的發音,又傳遞原詞的語義”[9]的整合方法仿造新詞。如hacker譯為“黑客”,“黑客”仿譯原詞的音,“客”字本身又體現了原詞的義,在凸顯語音表征的前提下,通過音、義整合,實現了術語概念對應。對于以音表義的原語術語,而目的語又無可傳遞等值新概念的對應詞,翻譯只能凸顯術語的語音表征,再選擇適當的詞素表義,使原詞語音和語義都得到準確傳遞。如,Hismanal“息斯敏”中的“敏”,Milton“眠爾通”中的“眠”,Ligalon“利肝靈”中的“肝”等。同理,原語以專有名詞命名的定律、計量單位或材料名稱,常以專名加普通名詞的復合形態出現,譯語則將專名音譯,再增加表思詞素使概念對等。如Brinel hardness“布氏硬度”,“布”凸顯原詞語音表征,“氏”表示人名,“硬度”是普通名詞的對譯。

6.2 形、義整合

從語言類型看,方塊的漢字和拼音語種無法做到形態相似,術語翻譯利用形、義調適,整合而構成的形態仿造詞相對很少。當然,如integrated circuit card“IC卡”,Karaoke“卡拉OK”等譯法,同Tsquare“丁字尺”,U-shaPed bolt“馬蹄形螺栓”,horn antenna“喇叭天線”一樣,也是形、義調適的術語對應翻譯。

四 結束語

科技術語承載著專業信息,也體現著深層文化積淀。術語翻譯既是文化信息的發掘、整理過程,又是認知模式調整、再現過程。所以分析文化因素對思維模式和語言表達的影響,并加以必要的調適與整合,則能有效地探求概念思義等值、語言表達確切的術語翻譯方法。

猜你喜歡
理據原語譯語
測試原語:存儲器故障最小檢測序列的統一特征
四川冷門絕學系列之九 《西番譯語》:清代四川編纂的雙語詞典
密碼消息原語通信協議介紹及安全分析
乙種本《西番譯語》藏漢對譯音義關系辨析
從文化理據看英漢語詞翻譯
英語中愛情隱喻及其認知理據分析
全譯繁化機制的內涵、理據與類型
基于原語自動生成的安全協議組合設計策略及應用研究
標點符號產生的認知理據
“原語效應”在漢英口譯中的運用及局限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