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漢語對日語學習的影響

2014-01-12 08:59
商品與質量·消費研究 2014年9期
關鍵詞:日語漢語影響

潘麗潔

【摘 要】日語與漢語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雖然隨著歷史的發展及自身文化傳統的影響,日語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但是兩種語言之間必然有其共通之處。因此通過對比日語與漢語的相似點和不同點,幫助日語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漢語;日語;影響

中日兩國之間一衣帶水,文化交流源遠流長。中國在文學、禮儀、服飾、飲食各方面對日本有著深遠的影響。特別是文字方面,早期的日語沒有文字系統,中國島鶴執肴氈競螅氈救艘歡韌耆一、有利影響

(一)文字

很多學生在一開始接觸日語的時候,會覺得日語很簡單,因為里面有相當多的漢字。在現代日語所使用的漢字當中,有一部分字形、字義同中文一致。下列日語詞匯如:中國、貓、四季、男女、花、小學生、好奇心、夜郎自大等等都與漢語無異。

日語中有許多由漢字和假名組合起來的單詞,如休む(休息)、新しい(新的)、お兄さん(哥哥)、月の光(月光)、靜か(安靜)、美しい(美麗的)、食べる(吃)、使う(使用)等,中文意思和其中的漢字含義基本相同,學習這些詞匯時一般不會產生歧義。

當然,日語漢字中也有許多繁體字,如:美術館、電話、時間、頭、愛、難しい、帰る、音楽等單詞中的漢字,采用的是我國以前使用的繁體字的寫法,含義也和漢語一樣,字型上的繁簡變化,并不會產生理解上的偏差。

還有一些異體簡化字,如桜、図、涼、営、県、帯、舗、焼等字,雖然寫法與中文漢字有所不同,但中國人一看,意思便一目了然了。

(二)讀音

日語漢字的讀音分為音讀和訓讀,其中音讀就是將日語漢字按中國傳來的漢字發音讀出來。因此,日語的音讀與漢語的發音有眾多相似之處,并有一定的規律可循。

比如,“安”的日語發音和中文漢字發音都是“an”,“三”都是“san”,“代”也一樣都是“dai”。這些日語漢字的字形和讀音與中文完全相同。又比如,“毒”、“獨”、“読” 的漢語發音都是“dú”,而它們的日語音讀都是“doku”;“季”、“基”、“記”的漢語發音是“ji”,雖然音調有所不同,但它們的日語音讀都是“ki”。這些日語漢字只要知道其中一個字的讀音,就可以推測出其他類似發音漢字的音讀了。

將常用日語漢字(和制漢字如凪、峠、辻、榊、躾等除外)的常用音和該漢字的漢語拼音進行比較,不難看出它們之間的對應關系。

(1)后鼻音一律對應長音

例:生命(sheng ming)→せいめい 平等(ping deng)→びょうどう

中央(zhong yang)→ちゅうおう 性能(xing neng)→せいのう

(2)前鼻音一律對應撥音

例:単純(dan chun)→たんじゅん 溫暖(wen nuan)→おんだん

観光(guan guang)→かんこう 森林(sen lin)→しんりん

(3)一一對應關系

「ang」、「iang」、「uang」—「ou」(無例外)

「er」、「i」(無例外)

「ai」、「uai」—「ai」

「ong」、「iong」—「ou」、「uu」

「ao」、「iao」—「ou」

「en」、「in」—「in」

「eng」、「ing」一「ou」、「ei」

二、不利影響

(一)文字

正因為許多的日語詞匯是由漢字寫成的,而母語為漢語的日語學習者在看見這些日語漢字的時候,就容易“望文生義”,猜測詞語的意思?,F代日語中所使用的漢字,即有和漢語意思完全一致的,也有略有差別,甚至大相徑庭的。

比如“留守”,漢語的解釋是“居留下來看管”,而在日語中則完全相反,表示“不在家”的意思?!罢煞颉?,中國人稱已婚女子的配偶為“丈夫”,可在日語中是“健壯、結實”的意思?!澳铩?,在漢語中指“母親”,但在日語中卻是“女兒”。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如“湯”是“熱水”的意思,“顔色”是“臉色”的意思,“手紙”是書信的意思……這都與漢語詞組的意義有很大的差別,如果單從字面上來看,很容易產生誤解。

另外,因為日語里首先有音讀和訓讀兩種發音,其中音讀中由于讀音來自中國的不同地方或不同時期,又分為吳音、漢音、唐宋音、現代音四種,再加上有時需要讀音變音,因此同一個日語漢字在不同的詞語里可能會有幾種不同的發音,例如,我們經常用到的“間”字就是較典型的一字多音。讓我們來看看,它到底有多少種讀音:

間(あいだ) 時間(じかん) 人間(にんげん) 居間(いま) 世間(せけん)

再比如:

一: 一年(いちねん) 一階(いっかい) 唯一(ゆいいつ)

右: 右折(うせつ) 左右(さゆう) 右手(みぎて)

気: 人気(にんき) 気配(けはい) 湯気(ゆげ)

上: 上(うえ) 上司(じょうし) 上著(うわぎ) 上手(かみて)

下: 下(した) 下品(げひん) 落下(らっか) 下手(しもて)

因此許多日語學習者常感到日語讀音很復雜,找不著規律。

(二)時態

漢語主要通過副詞、助詞和語序的幫助來表達時態,而日語是通過形態變化這一語法手段來表達不同的時態的。人很難處理日常不遇到的問題,語言學習難以處理母語中沒有的關系,因此,時態成為中國人學習日語的一大難點。

日語中主要有三種時態:過去時,現在時,將來時。

例如:昨天下雨?!蛉?、雨が降った。

今天下雨?!袢?、雨が降る。

明天下雨?!魅?、雨が降る。

可以看到,漢語中這三句話的區別僅僅是時間狀語“昨天”、“今天”和“明天”這三個單詞的不同。而在日語表達中,現在時和將來時沒有明顯的時態標記,需要靠上下文的關系加以區別,但表示過去式時則發生了動詞形態的改變。

(三)語法

在日語課堂教學中,經常會聽到一些比如“おいしいのケーキ(好吃的蛋糕)”、“美しいの景色(美麗的風景)”、“かわいいの貓(可愛的貓)”、“會社社員(公司職員)”之類的錯誤說法。前三句是形容詞作定語,后一句是名詞作定語,我們習慣用母語思考,然后翻譯轉換,因此,前三句出現了“の”的誤用,而后一句則少用了“の”。

漢語的語法順序多為“主—謂—賓”結構,而典型的日語句子的句式卻是“主—賓—謂”的句型結構。比如中國人說“我去學?!?,翻譯成日語句子就是“私は學校へ行く”。如果一味地按照漢語固有的邏輯和語法結構來翻譯日語,就免不了犯錯誤,鬧笑話。

(四)表達習慣

在漢語中,我們有很多固定的搭配的短語,如“穿衣服”、“穿褲子”,中國人都說“穿”,可是在日語當中的表達就不一樣了。日語中,穿上裝用的是“著る”、但穿下裝用的則是“履く”。再如:“吃飯”、“吃藥”,都使用“吃”這個動詞,因此在日漢互譯時會習慣性地想到“食べる”。但是如果要用漢語的習慣說法將以上幾個詞組都用“食べる”來譯成日語的話,“吃藥”這個詞組的翻譯就會出現差錯。正確譯法應為:“ご飯を食べる”、“薬を飲む”。

在日語中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這些固定搭配容易給學生造成困擾,成為日語學習過程中常犯的錯誤,進而認為日語難學。因此,在日語學習中,不能過于夸大漢語的有利影響,這畢竟是一門全新的外語,需要學生的潛心學習與研究。

三、結束語

源于漢語的日語,至今仍和我們的母語有著密切的聯系。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該做個有心人,舉一反三,將中日兩國語言的聯系和差異結合在一起進行講解,取其有利影響,去其不利因素,這樣,既有利于降低教學難度,又有利于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好日語必然是大有裨益的。

參考文獻:

[1] 楊凱怡.淺談母語為漢語的日語學習者中的漢語負遷移[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7)

[2] 蔡嘯.淺談英語、中文對學習日語的幫助[j].海外英語(上),2014(7)

[3] 武月梅.淺談母語對日語學習的影響[j].內江科技,2009(5)

[4] 李迎春.漢日對譯中母語對日語譯文的影響[d].吉林大學,2007.

猜你喜歡
日語漢語影響
從推量助動詞看日語表達的曖昧性
學漢語
贏在耐心
關于日語中漢語聲調最新變化的考察
關于日語中漢語聲調最新變化的考察
追劇宅女教漢語
這是一份不受影響的骨子里直白的表達書
漢語與拼音
如何搞好期末復習
淺談漢語學習中的“聽”與“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