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創業園生態環境建設探析

2014-02-12 16:30龔英翔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4年12期
關鍵詞:工商學院義烏高職

龔英翔

(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義烏 322000)

當前創業教育備受推崇,作為開展創業教育的重要載體,創業園區的建設也備受關注。義烏工商學院創業園區建設秉承“理論教學與創業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在創業人才培養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就義烏工商學院開展創業教育的經驗進行總結,對高職創業園的建設具有啟示作用。

一、教育理念上,革新現有教育理念

(一)創業實踐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形式

當前中國創業教育,仍以傳統教學方式為主,局限于課堂理論教學,仍以課堂知識傳授為中心,教學的主體形式是教師在講臺上教,學生在課堂上聽。而創業教育目標在于要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大學生要真正獲得創業能力,必須要有創業實踐。理論學習有重要作用,但理論最終還是要在實踐中才能得以應用。

在工商學院,一些學生忙于創業實踐,隨著創業活動的深入,疏于平時理論學習,導致考試不及格,甚至面臨多門掛科和退學風險。如何更好地平衡創業與學業間的關系,成為深化創業教育過程中的一個問題。在現有教育體制下,如何能合理地體現學生在實踐中獲取的知識和能力,更好地鼓勵學生創業,成為深化創業型大學建設時碰到的一個問題。

創業學生石豪杰創辦了自己的公司,為多人解決了工作問題,但其理論考試已有多門課程不及格,根據學校的相關學籍管理制度,其應被勒令退學。如何解決學生理論課程學習的難題,為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使學生樹立科學的創業觀,工商學院對創業學生進行充分調研,提出“創業實踐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創業能力的獲得必需要經歷實踐”的教育理念。在實踐活動中,學生練就了創業的勇氣,增強了創業自我效能感,變得有毅力,具有責任感與合作精神。

(二)創業能力的獲得必須要有創業實踐活動

當前大多數高校創業教育都流于形式,高校創業教育大多局限于課堂理論教學。中國接受高等教育的創業者是未接受高等教育的1/23,高校的創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在開展創業教育時,傳統教育模式遭遇了最嚴峻的挑戰。

從“學業”到“創業”,必須要有勤工儉學、創業嘗試等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學生的創業能力得到了培養,創業素質進一步提升。當前大多數高校創業教育注重形式,局限于文本游戲,忽視創業實踐的開展。高職要突出專業特色,將創業類課程設置與專業課程有機融合,創新創業實踐活動與專業實踐教學有效銜接,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

義烏工商學院鼓勵學生從事創業實踐活動,在課程設置中專門開設創業實踐課程,鼓勵學生積極投身創業實踐。調查表明:凡是注重創業實踐教學的高校,其在創業方面能取得實質性的成績。有效的實踐教學能實現“以創業促進學業、就業與教改”的目標;凡是參與過創業實踐的學生,其綜合素質得到培養,在就業時有比較明顯的優勢。

二、從頂層設計上,構建創業生態環境

(一)實踐教學體系

盡管很多高校開設了創業類課程,但這些課程以理論教學為主,突出課程的邏輯性,只是向學生闡述什么是創業,創業者需要什么,而很少教學生如何去創業,更沒有給學生提供創業實踐的機會。而國外高校鼓勵學生從事創業實踐,一些高校甚至鼓勵學生休學創業,國外的大學十分強調學生對創業相關內容的體驗,讓學生在創業實踐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創業型大學的建設過程中,工商學院以電子商務為載體,鼓勵學生從事淘寶創業。在教學安排上,義烏工商學院在開展創業教育時,力戒空圖說教與紙上談兵的教學方式,工商創業學子擁有自己的淘寶店鋪,負責店鋪的運營,全身心地投入到企業的創辦與經營。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不僅需要理論學習,更需要學生參與創業實踐。

(二)原生態創業體系

如何構建一個有效的實踐教學體系,各高校進行了有益嘗試,一些高校組織了形式多樣的各種創業大賽,這些活動為創業教育起到了巨大的推動工作,但目前很多創業實踐活動局限于校內。以當下最為常見的創業大賽為例,經過層層選拔,最終入圍的創業項目很多會隨著創業大賽的結束而終止。創業大賽以模擬為主,表演成分過多,大部分參賽選手也只是為了比賽而比賽,在比賽之后不會將創業想法付諸于行動,諸如此類的創業大賽只能算是“創業模擬”。這種比賽只是一種形式上的訓練,而不能真正地推進創業教育,不能產生實際的效果。參賽的指導老師與學生大多都不關注創業的實際意義,而只在乎比賽成績。

為了突出實踐教學,義烏工商學院把學生創業實踐置于真實的市場環境中,全真環境下的創業實踐可稱為創業原生態體系。在原生態體系中,學生與創業直接接觸,成為創業的主導者。在原生態情境中,創業學子學會了如何與客戶進行有效交流,社會經驗得以普通提高,全方位地鍛煉了綜合技能。模擬創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創業原生態系統中,學生的潛能被充分激發。創業原生態體系具有“模擬創業”不能比擬的優勢,有利于學生創業能力的提高。

三、從管理制度上,營造積極創業環境

(一)為學生提供各種硬件支持,為學生創業保駕護航

學生在創業之初,面臨著資金短缺、不懂技術等困難,一些高職院校在創業上也嘗試給學生提供各種各樣的實踐機會,如給學生提供專門的創業園區。在創業園區內,學生對自己的企業自負盈虧,可以豐富學生們的創業經驗。該校的創業教學管理模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讓學生在學校內部租賃門面開展實際營銷活動。學校在硬件上的各項支持為學生創業的進行提供了各種便利,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創業的發展。

為給學生創業提供便利,工商學院開設專門的“創業園”,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集物流、倉儲等為一體的電商創業平臺。學校為創業學生配備了專門的創業指導教師,還與校外多個部門合作,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優質貨源。而在物流方面,學校挑選了信譽和服務水平好的物流快遞公司,如圓通、中通、申通、韻達等大的快遞公司在義烏工商學院校園內均有設點,這些物質硬件上的支持切實為學生解決了創業中的各類問題。

與此同時,義烏工商學院還在資金上對創業學生予以支持。學院成立了專門針對在校創業學生的同創基金,提供無息、小額的貸款,解決創業學生的資金短缺問題。同時,學校還引進多家地方的小額貸款,解決學生的資金短缺問題。

(二)為學生提供各種軟件支持,使得創業能夠“合法”

許多高職院校表面看似很重視創業教育,實則對其抱有“葉公好龍”的心態。學校雖然在口頭上支持學生創業,但當學生真正投身創業實踐時,與常規的學生管理出現矛盾時,很多高校會以各種規章制度來“束縛”學生,大學生因創業與學業沖突時有發生。

在學生管理上,高職應以“服務者”取代“管理者”,為學生創業保駕護航。與本科學生相比,高職學生管理難度較大,學校會以各種規章制度來對高職學生行為進行規范。管理制度肯定是需要的,但絕非一成不變,在培養創業人才時,高職必須賦予制度一定的靈活性。對創業學生來說,如果在創業過程中有學校支持,那么他們的創業會變得更加堅定與快捷。在創業過程中,學生會遇到許多困難,學校態度會直接制約學生創業發展。要讓學生選擇創業并始終不放棄,高校理所當然要給予學生盡可能的支持。為鼓勵大學生創業,高職必須將服務與指導貫穿于創業教育過程中,及時解決學生創業中的種種困難。

為了讓學生“不受干擾”地創業,義烏工商學院嘗試“一校兩制”,在校內搞試點,設立創業學院,提出了“不分專業、不分年級,學生的創業業績可以進行課程替代與學分替代,創業學生的課程設置由學生們共同商量來制定”等教育理念,并著手制定了針對創業學生外住管理、課程替代等一系列政策。為給學生創造適合的創業環境,工商學院出臺了相關制度,創業學生可通過網絡學習等形式修完課程。這些政策為創業學生的課程學習解決了后顧之憂,為義烏工商學院創業型大學的建設奠定了基礎。

(三)改變以“老師的教”為主,轉變以“學生的學”為主

工商學院鼓勵學生積極構建自身的創業能力,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教師和書本傳遞給他們的信息。創業能力是學生自發生成的,而不能僅依靠外界力量獲得。在創業教育中,工商學院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與創造性,教師不是教導者,必須成為學生的“引路人”,在教學過程中同創同學、同學同創。高職院校必須利用各方面的資源,扮演好“孵化器”角色,維持有利于學生創業與學習的環境。創學結合讓學生融入課堂,潛心于一門課程,他們就會更加努力地學習。工商學院的創業教育激發其自我驅動力,學生會有目的地、非常穩妥地行使他們的權力。創學結合讓學生接受創業與學習的責任,培養其自主性和責任心,使學生獲得了長遠的發展。

隨著創業的深入,同學們普遍感到自身相關知識的匱乏。義烏工商學院營造了一種理論學習與創業實踐相結合的氛圍,使得學生對學習本身產生興趣,學習的行為發生了改變,隱藏的潛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創業教育要了解學生的需求,為創業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創業氛圍。創學結合充分揮發了高職的優勢,體現了高職辦學的開放性與職業性,是高職“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思想在開展創業教育時的升華。

[1]賈少華.創業大學生成長模式探尋——探尋大學生成功創業的客觀規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121.

[2]何淑貞.高職創業教育應轉換思路[J].教育與職業,2014(5):35-37.

猜你喜歡
工商學院義烏高職
四川工商學院簡介
四川工商學院簡介
四川工商學院簡介
義烏展
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改革與創新
浙江義烏:凝心聚力 砥礪前行
河北大學工商學院招生現狀分析
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討
為義烏試點聘任公務員制叫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