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生源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類型對比研究

2014-02-12 16:30于金明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4年12期
關鍵詞:生源學習動機動機

于金明

(甘肅民族師范學院,甘肅 合作 747000)

英語學習動機是學習英語的愿望,所付出的努力以及所持良好態度的綜合,是激勵學習者堅持學習的動力。隨著二語習得研究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外語教學的研究重點已由過去的如何教轉變為如何學,學生個體差異的研究成為研究焦點之一,而學習動機在語言學習的個體因素中是最具能動性的因素之一,動機的研究對于教師來說至關重要。

一、研究背景

20世紀中期,加拿大學者Gardner和Lambert在外語學習動機研究中最具影響力。他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把外語學習動機分成兩大類:一是融合型動機,指的是學習者對目的語的文化或社團有特殊興趣,期望參與或融入該社團的社會生活;二是工具型動機,即用語言做工具達到某個實際目的,如升學、找一份薪水高的工作或為了獲取目的語國家的信息,如閱讀科技文獻或翻譯資料等。Gardner和Lambert特別強調文化信仰對融合型動機的影響。

20世紀90年代后,在主流心理學的影響下,心理學和應用語言學界確立的動機因素有認知情感需要、期望價值、自我效能、目標定向、結果歸因、自信心等。匈牙利學者根據多年的研究,于1994年提出了外語學習動機的三維建構模式,認為外語學習動機應該分別從融合性、語言自信度和課堂環境評價三個方面研究和測量。這個模式從語言層面、學習層面和學習情景來界定和測量外語學習動機,體現了語言學習動機與教學情景的有機結合。該模式強調動機是一個多維度的、受情境因素影響的概念。

對英語學習動機的研究,我國學者一開始采用“工具性”和“融合性”理論框架進行實證性研究,探索學習動機對學習結果的影響以及學習動機與其他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后來,高一虹等人通過大規模的抽樣調查,總結出了我國大學本科生英語學習的七類動機類型,即內在興趣動機、成績動機、個人發展動機、出國動機、社會責任動機、學習情境動機和信息媒介動機。近年來,周燕等人又開始進行動機的動態跟蹤研究。同時,也有人開始研究一些特殊學生群體的英語學習動機情況。在我國,由于農村和城市的學生具有不同的英語學習、生活經歷以及就業壓力,他們往往表現出不同的學習風格、策略和動機,對他們的英語學習動機進行比較研究,對外語教學具有一定的現實指導意義。

二、研究設計

1.研究問題

2.研究對象

本次問卷調查的對象是甘肅一所民族院校2014年入學的大一學生。該校將大學英語學生按照英語高考成績分成了A、B、C三級,實行分層教學。本次研究從8個A班中隨機選取了137名學生,其中農村生源學生61名,城市生源學生76名,男生79人,女生58人。137名學生來自該校的十幾個不同專業,他們的高考英語成績都在75分以上。

3.研究工具

本次研究是以問卷調查為基礎,采取了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相結合的方法。本次調查的問卷編制借鑒了高一虹編制的問卷,將學習動機分成七種類型,設計了26個問題子項。該問卷采用利克特量表形式,選項從“1=這個句子完全不適合我的情況”到“5=這個句子完全適合我的情況”共分了5個等級進行計分。該問卷在正式測試前,先選了兩個大學英語班做了預測,其整體的信度系數為0.76。

4.研究過程

筆者委托任課老師在自習時間發放了本次問卷,要求學生們不記名如實填寫調查問卷,并重申此次調查對他們的英語學習成績沒有任何影響。共發放問卷140份,收回有效問卷137份。調查結束后,將所有調查數據輸入SPSS13.0,對調查結果做了詳細統計,并做了農村生源與城市生源學生之間的獨立樣本T檢驗。

三、結果分析

(一)農村生源地學生和城市生源地學生共同的動機傾向

1.二者的成績動機和個人發展動機最為強烈

3e 1H NMR(CDCl3) δ:8.11-8.06(m,2 H),7.81-7.77(m,1 H),7.61-7.57(m,1 H),7.44-7.25(m,4 H),2.44(s,3 H).

在英語學習動機的成績維度和個人發展維度方面,農村生源地學生的得分分別是4.0559、3.7105,城市生源地學生的得分分別是4.0492、3.7582。這表明學生們最為關注的是自己的英語學習成績和英語在個人發展中的作用,這是他們學習英語的最大動力。這種動機構成既是一種教育現象,更是一種社會現象。目前不管是教育部門還是用人單位,都仍然比較看重學生等級考試的成績,他們甚至以成績論英雄,這致使許多學生開始為成績而戰。另一方面,隨著素質教育的展開和許多用人單位對學生素質要求的提高,許多學生也開始逐步意識到英語在提高他們綜合素質中的作用。

2.二者的信息媒介動機相對較高

在英語學習動機的信息媒介維度方面,農村生源地學生的得分是3.0395,城市生源地學生的得分是3.1858。這表明二者都基本認可英語在了解國外新聞、學好其他專業課以及掌握一些軟件方面的媒介作用。同時,這也表明利用英語語言的信息傳遞作用完成他們所要完成的任務是二者英語學習的另一大動力。

3.二者的內在興趣和社會責任動機相對較低

農村生源地學生和城市生源地學生的內在興趣動機的均值分別是2.9289、2.9967,這表明二者英語學習的內部動機不足,英語學習缺乏內在興趣。第3和第5子項的平均得分相對較高,表明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受到西方流行文化,特別是歌曲、電影的深刻影響。另外,社會責任意識對兩生源地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也存在幾乎相同的影響,并且影響都比較弱,他們學習英語在很大程度上不是為了將來為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4.二者的出國動機明顯很低

在英語學習的出國動機方面,城市生源地學生和農村生源地學生都表現得很弱,他們的得分分別1.6066和1.4254。這表明絕大多數學生覺得出國學習、找工作以及移居國外是遙不可及的事情。另外,由于本次的調查對象是來自于一所二本民族院校的學生,這些學生多數都來自于民族地區,他們的家境都不是很好,因此對他們來說,出國是幾乎不可能的。

(二)農村生源地學生和城市生源地學生不同的動機構成

1.城市生源地學生在學習情境、信息媒介和出國動機方面明顯高于農村生源地學生

在學習情境維度方面,城市生源地學生得分顯著高于農村生源地學生(p=0.048<0.05),這表明城市生源地學生對學習環境有更大的依賴性。城市學生以前所處的學校一般都在城區,這些學校師資力量雄厚,課程開發利用得比較充分,這樣一來,學生逐步形成了對課程和教師的較強的依賴性。另外,城市生源地學生主要在“父母重視的影響”該子項的得分方面顯著高于農村生源地學生(p=0.018<0.05)。這主要是因為城市學生的父母都特別重視子女的學習,他們想盡辦法督促子女學好英語,這樣,父母的嚴格要求就成了他們學習英語的一大動力。而對于農村學生來說,他們不具備以上條件,因而,他們英語學習的主動性就比較強。

在信息媒介方面,城市生源地學生的得分也顯著高于農村生源地學生(p=0.043<0.05),這主要是因為這一維度的兩個子項“了解國外新聞”和“學習電腦、游戲軟件”存在顯著差異(p=0.036/0.037<0.05)。城市學生用英語“了解國外新聞”的動機高于農村學生,一方面是由于農村學生英語聽力差、聽不懂,所以很少聽英語新聞;另一方面是由于長期以來農村學生手頭資料少,沒有養成閱讀英語新聞的習慣,而城市學生在老師的鼓勵下更有機會聽到和讀到各種英語新聞。另外,城市學生電腦的接觸機會要高于農村學生,所以他們在通過英語“學習電腦、游戲軟件”方面的動機也要強于農村學生。

在出國動機方面,城市生源地學生也顯著高于農村生源地學生(p=0.009<0.01),特別是在“留學”“移民國外”方面存在顯著差異(p=0.023/0.038<0.05),這主要是因為城市學生比起農村學生來有很多的優越條件,特別是經濟條件、家庭支持等。

2.農村生源地學生在成績動機方面明顯高于城市生源地學生

本次調查發現,在成績動機方面,農村生源地學生顯著高于城市生源地學生(p=.048<0.05),這一現象可以通過對農村學生英語學習的觀察和分析得以解釋。高中階段,農村生源地學生更希望自己能夠考入理想大學,因為目前的三本院校都收費較高,考入理想的大學不僅僅是對自己學習的回報,更重要的是可以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所以,上大學以前,他們英語學習的動機主要是高考考出好成績,且他們的這種動機高于城市學生。上大學以后,農村的學生普遍英語基礎較差,為了順利通過四、六級,拿到畢業證,為了獲得獎、助學金,他們開始更刻苦地學習英語,開始在老師的引導下培養英語學習興趣。而城市學生雖說英語基礎較好,但他們對學習環境的依賴性較大,在比高中自由的大學環境中,他們更容易自滿,并會逐漸地失去英語學習的動力。在求職考試方面,農村學生畢業后更希望通過考試盡早就業,他們不太關心就業單位與環境。其實目前許多求職考試都已經開始不再考英語,但對于大一新生來說,他們對這一點不是很清楚。

但是,對于成績動機維度中的“考研動機”子項,城市生源地學生顯著高于農村生源地學生(p=0.045<0.05)。這主要是因為目前的本科生就業形勢不是很好,許多城市學生不愿意到特別偏遠的農村去工作,這樣他們的考研動機就比較強烈,而英語對于他們的考研來說是一門很重要而又很難較快提高的學科。

四、教學啟示

1.在維持外部動機的同時,激發內部動機

外部動機是一種強迫性的、淺層的動力,缺乏深層情感、意志的維持,一旦目的達到,學習動機就會急速下降,到了最后可能就會終止學習。而本調查發現,兩種不同生源地的學生英語學習的內部動機都比較弱,他們的英語學習更多的是靠外部動機的維持。在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在承認外部動機的基礎上采取一系列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內部動機,以便能使兩種動機協調發展,進而促進學生英語學習成績的提升。教師要利用課內外時間多向學生介紹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優秀文化和文學藝術,從而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習各種知識的同時學習語言。

2.培養城市生源地學生英語學習的自主性

本調查顯示,城市生源地學生對學習環境的依賴性較大,學習環境的改變會對其英語學習帶來很大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培養他們英語學習的自主性。教師應該經常檢查學生的預習、復習情況和課外閱讀情況,多布置一些學生能夠在努力的基礎上獨立完成的作業,同時教師也應該引導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的,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學習監控。通過這些途徑,逐步使學生意識到學習是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

3.激勵農村生源地學生多渠道地學習英語

農村生源地學生比城市生源地學生刻苦,但他們自中學就形成了緊抓課本不放、努力鉆研語法的學習風格,沒有養成大語文學習的習慣。他們很少讀報、上網,很少通過英語獲取新聞,這不利于他們英語學習成績的盡快提高。針對這一現象,教師要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多渠道的英語學習。

動機是一個極具個性化的概念,其個性化造成了其復雜性。城市生源地學生和農村生源地學生在英語學習動機方面既有共同點,也有不同之處。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只有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的動機傾向,采取相應的激勵措施,才能更有效地激發和維持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

[1]Gardner R C,Lambert W E.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Rowley,MA:Newbury House,1972.

[4]華惠芳.試論英語學習動機與策略的研究[J].外語界,1998(3):44-47.

[5]文秋芳.英語學習者動機、觀念、策略的變化規律與特點[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2):105-110.

[6]石永珍.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調查報告[J].國外外語教學,2000(4):8-11.

[7]高一虹,周燕.中國大學本科生英語學習動機類型[J].現代外語,2003(1):28-38.

[8]周燕,高一虹,臧青等.大學高年級階段英語學習動機的發展——對五所高校的跟蹤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1(3):251-260.

[9]周迪芳.少數民族大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類型分析[J].教育評論,2013(2):96-98.

[10]高一虹,程英,趙媛,周燕.英語學習動機類型與動機強度的關系——對大學本科生的定量考察[J].外語研究,2003(1):60-64.

猜你喜歡
生源學習動機動機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新形勢下提升傳統本科專業生源質量的思考和認識
二語動機自我系統對動機調控策略及動機行為的影響研究
動機比能力重要
農村生源不是“搖錢樹”
大學生學習動機功利性傾向調查
如何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動機
如何激發初中學生英語學習動機
跨省生源調控
陜北紅色學校與國民黨在西安的生源爭奪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