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中職學校文化課堂的低效及對策

2014-02-12 16:30辛志成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4年12期
關鍵詞:學習動機教學活動中職

辛志成

(太原幼兒師范學校,山西 太原 030027)

中等職業學校的國家課程包括文化課和專業課。眾所周知,文化課是學習、理解、掌握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基礎。然而,走進中職學校的部分文化課堂,視線所及之處是趴在桌子上睡覺的學生,或者是拿手機上網、同桌聊天、靜坐發呆等各種怪現象。這樣的課堂無疑是低效甚至可以說是無效的。

一、中職低效文化課堂的成因分析

不能否認確有一些高效的中職學校文化課堂,課堂上教學目標清晰,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形式新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良好,教學效果明顯。但多數中職學校文化課堂的低效甚至無效卻也是不爭的事實。究其原因:

(一)學生因素

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有其自身的獨特性、完整性和在學習活動中的不可替代性。一切的教育教學活動只有重點考慮學生的主體因素,才有可能真正有效。

1.學業基礎差

受國家高校擴招政策、就業形勢的影響,大多數的初中畢業生都選擇了上普通高中的道路。一是因為上大學的機會多了,二是在求職時的學歷要求普遍提高。就拿普通中小學教師招聘來說,小學已要求本科學歷,初中和高中的教師學歷要求則上升到研究生。各種因素交互作用,其結果是多數成績處于中等或中等以上的學生都選擇了普通高中的道路。剩下那些成績較差的學生成為了中職學校的主要生源。導致他們成績差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掌握正確有效的學習方法。這樣一來,初中時候學習成績差的結果又成了中專時學不進去的原因,惡性循環使得中職課堂的學習主體存在嚴重的學習障礙。

2.學習動機不足

學習動機是推動人進行活動,并使活動朝向學習目標的內部動力。這其中起關鍵作用的是學生的學習目標。中職院校的學生,在初中時本身就是因為缺乏前進的方向而每日里不知所云,導致學業成績下降。進入中職院校以后,也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奮斗目標,因此失去了努力學習的動力,學業成績始終不見起色。

學習動機的基礎是學習需要與誘因。首先,學習需要就是對學習活動本身感興趣。倘使中職學生對學校所開設的文化課程感興趣,那自然能夠在課堂上積極有效地學習,然而實際情況是多數學生對學校所開設的文化課興趣寥寥。其次,誘因是學習的外部動機。也就是通過學習獲得諸如家長和老師的表揚,或者是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奠定扎實的基礎等。中職學生大多已達十七八歲的年齡,有了自己獨立的觀點和想法,為家長和教師而學已經不是優勢需要,但也缺乏為自己今后工作和生活而刻苦學習的深刻認識和迫切需求。

3.學習氛圍不濃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敝v的是環境對人的影響。從學生的角度而言,良好的學習環境指的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包括良好的校風、班風、學風。倘有此氛圍,那么置身其中的個體必將個個受其影響,形成學習的正能量。2013年,河南大學民生學院和河南農業大學兩所高校多個宿舍的學生全部考上了碩士研究生的事例就是最好的詮釋。然而,中職院校的學生卻因為學習基礎差、學習動力不足等原因,普遍形成了一種消極的課堂氣氛。諸如上課睡覺、走神、玩手機等現象卻是蔚然成風,課堂上那種一人趴下,其他人緊隨而動的畫面成了一道刺眼的風景線。

(二)教師因素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通過課前教學設計,課中組織教學、師生互動、管理課堂,課后作業檢查、了解學生、反思自身教學等過程,更好地發揮自己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職責。然而部分中職學校的文化課教師由于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種種問題,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

1.學生觀不正確

學生觀是指教育者對學生的基本看法,是對學生的本質屬性及其在教育過程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學生觀支配著教育行為,決定著教育者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方式。在部分中職院校教師的心目中,對中職學生有著先入為主的偏見,認為他們學習基礎差、學習動機不足、行為習慣不當。觀念是行動的先導,抱著這種觀念走進課堂,教師已經戴上了有色眼鏡,其對課堂、學生的重視程度必然深受影響。一方面,部分教師認為中職學生不重視自己的學習結果,故存在備課、講課等不認真準備的情況;另一方面,對學生在課堂上的種種不合理表現習以為常,不進行規范管理,導致課堂紀律松散,效果低下。

2.教學設計不足

教學設計是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確定合適的教學起點與終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優化地安排,形成教學方案的過程。任課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必須綜合考慮教師自身、所教學生、教學內容、教學媒體、教學方法、教學環境等諸多要素,以達成最佳教學效果。反觀我們一些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更多考慮的是教材的處理和教案的編寫,以及教學進度的安排,而對于自己的教學對象卻缺乏足夠的了解,不清楚他們已有的知識基礎、學習風格、學習動機等情況。例如,一些中職學校的數學教師總是根據進度往前推進,卻不知學生在初中時數學基礎太差,導致學生對教師所講內容根本不知所云,只好走神、睡覺。這種情況還出現在物理、英語等科目上。

3.教學模式單一

教學設計的全面、科學和可操作性,為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但要將教學設計付諸實際課堂,卻需要相關教學要素的密切合作。其中導入、講課、板書等各教學環節的有序實施、學生主動性的發揮、教學方法和教學媒體的有效使用等,都將成為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重要影響因素。

受赫爾巴特“教師中心、課堂中心、教材中心”傳統教育理論的影響,部分中職教師在課堂上將教師中心的理念發揮到了極致。整個課堂成了教師獨自表演的舞臺,講授法成為唯一的教學方法,粉筆成了唯一的教學媒體,學生成了被動接受的容器。這種不考慮學生是否接受、理解、感興趣的單一教學模式,極大地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課堂管理松散

在課堂教學中,除了“教”的任務外,還有一個“管”的任務,也就是協調、控制課堂中各種教學因素及其關系,使之形成一個有序的整體,以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這一活動即為通常所說的課堂管理,課堂管理是有效課堂教學的基石。實際情況是,在部分中職院校的文化課堂上,教師更多地只扮演了知識傳授者的角色,關注點主要在自己是否按時完成了教學進度,而對課堂中師生民主關系的建立和課堂的管理卻鮮少著墨,導致消極、甚至反動的課堂氛圍形成。課堂上教師講課,學生睡覺、玩手機、聊天、自由出入等現象屢見不鮮,更有甚者,師生因小事發生激烈沖突,導致課堂不得不中途停止。

二、師生共建有效的中職學校文化課堂

有效教學(Effective teaching)是對教學效果和效率最優化的追求。有效課堂教學作為有效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在空間上和時間上為有效教學做了限定,主要考察教師利用課堂資源,在規定的時間內為促成學生最大限度地完成學習目標所進行的教學總投入。在有效課堂教學中,學生的現有水平是教學的出發點,學生最大可能地實現學習目標是教學的歸宿。

(一)切實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外因是條件,內因是基礎,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起作用。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開展離不開學生的主動參與和積極配合。

1.轉變觀念,激發學習動機

客觀而言,中職學生大多是一些中考分數相對較低的學生。但分數的高低和學生的智力并無太大關系,導致其分數低的原因更多是學習目標不明、動機不足、方法不正確、學習努力不夠。因此,中職學生不應自暴自棄,認為自己能力不夠、智力欠缺,相反應進行積極正確的歸因。一方面,應明確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和社會對高素質職業人才的旺盛需求,對自己的就業前景感到樂觀;另一方面,應該明確職業教育課程和初中階段基礎教育的課程雖有很大的承繼性,但是其職業性、專業性更強,也就是說一些課程之間并無很大的關聯性,所以不應以基礎差、學習困難為借口;第三應該明確機會只垂青與那些有準備的人,即使社會對職業類人才有著旺盛的需求,但前提是求職者必須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因此,中職學生應該有信心、有能力、有危機感,切實祛除“破罐子破摔”心理,明確目標、增強信心,激發自己的學習動機。

2.修正行為,夯實學習基礎

學習動機的激發為學生有效學習提供了充足的動力,然而積極的學習動機并不一定導致良好的學習效果,兩者之間不成正比。這其中學習行為扮演著極其重要的中介角色。積極的學習動機加之以良好的課堂學習行為,譬如專心聽講、師生良性互動、認真筆記等,方可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反之,如果光有積極的學習動機和明確的學習目標,卻在課堂上睡覺、玩手機,注意力分散,將很難取得好的學習效果。因此,要求中職學生個體不僅應激發學習動機,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的課堂學習中,要集中注意力,主動學習、主動思考,夯實學習基礎。

(二)積極發揮教師主導作用

新課程理念強調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但并不否認和弱化教師的主導作用。積極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更需要教師在諸如學生觀、教學設計、教學模式、課堂管理等方面下足工夫。

1.中職學生可以造就

學生是教育的對象,是教學活動的主體,課堂教學效果必須通過學生才能體現出來。因此,中職學校的文化課教師必須改變對自己所教授對象的錯誤看法。要清醒地認識到,學生只是受基礎差、學習習慣不好等因素的影響,而這一切都并不是學生學習好壞的決定因素。要切實樹立他們都是好學生,都是可以造就的人才的觀念。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抱著欣賞、肯定的態度去和他們相處,積極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和可取之處,進而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

2.教學設計科學合理

反思分析我們很多低效文化課堂,發現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只重進度,不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只重教師講解,不考慮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法;只重教學過程,不重課后的反思、評價等現象大有存在。教學設計的不科學、不合理,必然導致課堂氣氛消極、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因此,需要教師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諸如教材的選擇和編排、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自身心理特點,教師自身的專業素質、教學媒體和教學方法的選用等。只有上述各因素共同作用、形成合力,才能確保課堂教學的有效進行。

3.課堂教學氣氛積極

課堂教學的效果不但取決于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還取決于一定的課堂氣氛。積極良好的課堂氣氛會給教師和學生愉悅氛圍的刺激,使師生雙方精神煥發、思維活躍、靈感迸發、配合默契,使教師教的最佳心理狀態和學生學的最佳心理狀態相吻合,充分激發師生潛能,從而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這就需要教師從自身的人格魅力、業務水平、教學風格、師生關系等方面下工夫,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真正讓學生做到“親其師而信其道”。

4.課堂管理民主科學

管理好課堂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基石,教師必須不斷地提高課堂教學管理技能。面對諸如睡覺、玩手機等課堂怪現象,教師一要敢于管理,堅決杜絕此類現象的出現。須知一人不管,三人效仿。二要科學管理,有經驗的教師往往在教學活動一開始就會制定簡單、可行的課堂規則,并將其嚴格地以一貫之于自己的全部課堂,久而久之學生形成習慣,自然不再違反。三要平等管理,對學生的違紀處理做到一視同仁,切莫依據學習成績、關系親疏、個人喜好等而差別對待。四要靈活管理,雖然規則面前人人平等,但在執行過程中卻必須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例如對待膽汁質類型的學生可以適度嚴厲,而對待抑郁質類型的學生則不能過多地進行批評。

[1]王萍.提高中職學生職業能力必須重視文化課教學[EL/OB].www.docin.com IP-719596863.html,2013-11-01.

[2]魏良萍.樹立正確的學生觀,促進學生健康成長[EL/OB].www.doc88.com/p-9552770585959.html,2014-09-23.

[3]李方.教育知識與能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27.

猜你喜歡
學習動機教學活動中職
住培教學活動指南專題
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思考
新形勢下中職生“工匠精神”的培養
小學數學實踐教學活動初探
大學生學習動機功利性傾向調查
應用多媒體技術 創新中職德育課
如何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動機
如何激發初中學生英語學習動機
關于中職土木工程測量教學改革的實踐和探索分析
大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成績的相關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