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看繁花結碩果 再譜明日新華章

2014-02-20 07:22顧冠華
現代教育科學(高教研究) 2013年6期
關鍵詞:高教辦刊分會

[摘要]文章通過“醞釀起步階段”、“籌備階段”、“誕生與發展階段”等三個階段簡要回顧了中國高教學會期刊工作分會成立20年的誕生與發展歷程,概括論述了期刊工作分會20年取得的六大成績,對期刊工作分會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六點建議。

[關鍵詞]中國高教學會期刊工作分會 20周年 誕生發展 工作成績 發展建議

[中圖分類號]G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843(2013)06-0095-06

[作者簡介]顧冠華,江蘇教育報刊總社原總編輯,《江蘇高教》原主編,研究員、編審(江蘇南京210036)

中國高教學會期刊工作分會(原名中國高教學會高教期刊研究會)誕生以來,已經走過了整整20年的歷程。20年來,期刊工作分會在中國高教學會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國高教領域期刊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一路風雨一路高歌,不斷發展壯大,匯聚了力量,開拓了智慧,團結了人心,壯大了隊伍,做出了貢獻,擴大了影響,可謂“在改革開放中誕生,為改革開放服務,在改革發展中壯大”,為全國高等教育的科學發展、為高教領域期刊的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一、期刊工作分會誕生、發展的歷程回望

(一)醞釀起步階段

20世紀80年代,高等教育領域的改革大潮風起云涌,全國各?。ㄗ灾螀^、直轄市)、各部委和各級各類高校紛紛創辦了用于指導交流改革發展理論和經驗的高教研究期刊,當時全國已有近500家。為了提高編輯隊伍素質,提升辦刊質量和水平,眾多的期刊迫切需要一個能夠互相交流辦刊經驗、研討辦刊理論、提高編輯隊伍素質的組織,至少有一個能相互交流切磋的平臺。這是當時期刊工作分會誕生前的時代背景。

1.全國省級高教研究期刊首次聯席會議(1988)

1988年5月10日至12日,《江蘇高教》編輯部發起并主辦了“全國省級高教研究期刊首次聯席會議”。會議在江蘇省揚州市召開。黑龍江、上海、湖北、北京、天津、吉林、河南、福建、云南、江蘇、山西、山東、江西等13個?。ㄊ校┑母呓萄芯科诳?2人出席了會議。與會代表介紹了各自的辦刊概況,交流研討了辦刊經驗及存在的有關問題。為了便于這一交流形式的常規化,進一步探討提高省級高教研究期刊質量的途徑,研究探討高教理論研究和改革實踐中出現的新動向、新問題,會議代表一致認為必須籌建“全國?。ㄗ灾螀^、直轄市)級高教研究期刊研究會”。

2.第二次全國省、部級高教期刊負責人聯席會議(1990)

這次會議于1990年6月21日至23日在天津市召開。出席會議的有江蘇、山西、吉林、黑龍江、福建、河北、云南、安徽、廣西、甘肅、河南、上海、北京、天津和電子、煤炭、輕工、航空、航海、機械、冶金等高教期刊負責人,以及列席會議的天津市高校高教研究期刊負責人等,共計50余人。與省級高教研究期刊加強聯系、醞釀成立“全國省級高教研究期刊研究會”的同一期間,由《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牽頭的部委屬高教研究期刊也在考慮這一問題。因此,本次會議是兩大力量的合一。與會代表一致同意立即著手籌建“全國省部級高教研究期刊研究會”,并委托《江蘇高教》負責研究會章程的起草工作。

3.全國省、部級高教研究期刊負責人第三次聯席會議(1991)

這次會議于1991年7月2日至5日在廣西桂林市召開。出席會議的有29家高教研究期刊55人。會議討論、修改了《全國省、部級高教期刊研究會章程》(草案),并成立了14家期刊單位組成的“全國省、部級高教期刊研究會”籌備小組,以加速籌建研究會。

(二)籌備階段

1.“全國省部級高教研究期刊研究會籌備小組”的工作(1992)

籌備小組成立后立即開展籌備工作。其主要的籌備會于1992年9月在長春召開。參加會議的有江蘇、吉林、黑龍江、上海、北京、河北、云南、安徽、遼寧和航空等9家期刊的負責人。經過反復協商、討論,會議通過了《關于成立中國高教學會高教研究期刊研究會的請示》、《中國高教學會高教研究期刊研究會理事會組成建議名單》等兩份報送中國高教學會的文件?!袄硎聲ㄗh名單”的構成,主要基于以下四方面的考慮:一是理事單位應有代表性,能代表省級、部委級、專業委級和高等院校等四大板塊的高教研究期刊;二是理事單位的期刊應有較長的歷史、較好的基礎條件、在國內有一定的影響;三是理事單位參與研究會的工作和活動的積極性較高,愿意并有能力為研究會做出貢獻;四是名單將要不斷充實、完善。

2.成立“中國高教學會高教研究期刊研究會籌備委員會”(1992)

本次會議于1992年10月28日至30日在安徽省黃山市召開。參加會議的有來自省級、部委級、專業委級、高等院校的高教研究期刊的代表41人。中國高教學會副秘書長許德貴應邀光臨指導。他在講話中提出幾點希望:一是要廣泛吸收、發展團體人員,使研究會的力量更充實、更壯大;二是會后多做工作,盡量把全國“四大塊”的高教研究期刊都團結起來、聯合起來,建立一個統一的組織;三是希望通過辦好刊物來促進高等教育機制的轉變,加速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

(三)成立與發展階段

1.第一次代表大會:研究會的成立(1993)

從1988年起,經過揚州會議、天津會議、桂林會議、長春會議和黃山會議的反復協商和認真籌備,1993年7月,中國高教學會正式批準“全國高教研究期刊研究會”成立。

1993年8月2日至5日,“全國高教研究期刊研究會成立大會暨學術研討會”在云南省大理市召開,與會代表44人。這是全國高教研究期刊工作者的一件大事,是全國高教研究事業發展的一個新的里程碑。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發給大會的賀信說:“近10多年來,我國高教研究工作和研究期刊有了很大的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為此,我們同意成立全國高教研究期刊研究會,并希望你們更好地團結全國高教研究期刊工作者,進一步發揮刊物的‘陣地、‘武器和‘園地作用,為推動我國高教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p>

會議正式通過了《全國高教研究期刊研究會章程》和《全國高教研究期刊研究會第一屆理事會組成人員名單》。第一屆理事會的59名理事來自20家省級期刊、20家部委級期刊、13家普通高校期刊、5家專業委員會期刊、1家軍警院校期刊。理事長單位為《江蘇高教》,副理事長單位有《中國高教研究》、《上海高教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北京高教研究》、《黑龍江高教研究》、《吉林高教研究》、《廣西高教研究》、《河北高教研究》等,秘書長單位為《航空教育》。至此,全國高教研究期刊研究會正式宣告成立。

期刊工作分會成立后,每年均召開常務理事和學術年會,研究分會的建設和進行學術研討及交流辦刊經驗等。例如1995年10月在湖南省張家界市召開的學術年會暨常務理事會議,由當時的常務理事單位《機械工業高教研究》編輯部承辦,年會的主題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如何提高期刊質量”。其具體內容包括:高教期刊的地位、任務、作用和特點在新形勢下的新變化、新發展;提高辦刊質量的新舉措、新經驗;增強期刊活力,辦出各自特色的新探索、新思路;提高編輯“六藝”水平的新體會、新收獲等。多數代表向會議提交了學術論文。

2.第二次代表大會暨學術研討會(1996)

這次會議于1996年11月10日至15日在??谑姓匍_,全國高教期刊代表共123人參加了會議。會議認為,三年來,研究會積極開展工作和相關活動,努力增強凝聚力和向心力,影響力不斷擴大。每年均認真做好五大工作:召開一次年會,進行學術交流,切磋辦刊經驗;舉辦一次編輯研修班;進行一次優秀論文評選;出版一本優秀論文集;組織一次“優秀編輯”評選活動。與會常務理事經認真協商,推選王革為第二屆理事長;副理事長單位有《高等教育研究》、《學位與研究生教育》、《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江蘇、黑龍江、吉林、廣西、上海、機械、河北、航空(兼秘書長單位)、天津等。會議強調要堅持“每年五項活動”的做法。

從1997年至2000年期間的常務理事會和學術年會曾先后在成都、哈爾濱和云南大理召開。

3.第三次代表大會暨學術研討會(2001)

由《江蘇高教》和南京理工大學高教所聯合主辦的這次會議于2001年4月3日至5日在南京召開,來自全國高教期刊及高校學報的代表130余人參加了大會,為歷次參會人數之最。大會代表審議通過了上屆理事會工作報告、章程修改報告和組織工作報告,選舉王革為理事長,選舉李漢育、張應強、張彥春、顧冠華、劉黎莉、李振鳳、劉國瑞、陸晨、佟景才(兼秘書長)、翁慶余、曹方、謝再根等為副理事長。與會代表介紹了各自的辦刊經驗,深入探討了新世紀高教期刊如何進一步提高質量和效益、更好地為高等教育服務等問題。這些報告和經驗交流內容豐富,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啟發性和操作性。由于吸收了高校學報加入研究會,因此,“中國高教學會高教期刊研究會”更名為“中國高教學會期刊工作分會”。

“21世紀教育科學與學術期刊國際論壇”是第三屆理事會期間的一次重要會議,于2002年10月27至28日在浙江大學召開。該次“國際論壇”是由期刊工作分會與浙江大學高教所聯合主辦。來自中、德、韓、日等國家的80多位代表出席了會議。論壇特邀國際高等教育研究者聯合會(CHER)主席、德國卡塞爾大學高等教育與工作研究中心主任奧里奇·泰希勒(UIrich Teichler)教授,韓國教育開發院新聞與出版部部長、韓國《中國教育研究》主編具滋億研究員等在大會上做主題報告。本次論壇的主要議題是:高等教育研究與期刊之間的互動關系,教育期刊的現狀、問題與前景,教育期刊的國際交流與合作,21世紀高等教育研究的趨勢等。會議有效地強化了期刊工作分會的學術研究氣氛,擴大了期刊工作分會在全國乃至國際上的影響。

4.第四次代表大會暨學術研討會(2005)

這次會議于2005年10月14日至15日在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召開,近80人參加了會議。會議內容之一是圍繞如何提高期刊質量進行學術研討。首先由《北京大學教育評論》喻岳青教授作了專題學術報告。與會代表分成三組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探討?!陡呓陶搲分骶幉芊胶凸P者在大會分別作了重點學術發言。會議內容之二是進行學會換屆。副會長兼秘書長佟景才代表第三屆常務理事會作工作報告。會議通過了新修訂的“章程”,選舉產生了第四屆常務理事會:王革任名譽會長,佟景才任顧問,張應強任理事長,曹方、顧冠華、劉黎莉、王小梅、陸晨、姜嘉樂、張彥春、劉國瑞、胡保利(兼秘書長)、胡弼成等任副理事長。

2006年學術年會于當年10月10日至11日在華中科技大學國際學術會議中心召開,來自全國90余家高教研究期刊和高校學報的120余名代表出席了會議。本次年會著重討論了高教期刊實務與制度建設問題,對期刊今后的發展提出了建議。

2008年學術年會于當年9月25日至26日在黑龍江省黑河學院舉行,會議由《黑龍江高教研究》編輯部主辦。2009年學術年會于當年9月在沈陽舉行,會議由《現代教育管理》編輯部主辦。

5.第五次代表大會(2010)

期刊工作分會2010年學術年會暨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于12月15日在廣西大學召開。會議由廣西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承辦。全國高教期刊和學報同仁共60余人參加了會議。常務理事會議繼續選舉張應強為理事長,選舉吳井泉(兼任秘書長)、劉黎莉、顧冠華、周文輝、曹方、張彥春、姜嘉樂、王小梅、劉國瑞、胡弼成等為副理事長,秘書處設在《黑龍江高教研究》編輯部。會上,理事長張應強和筆者分別作了《關于高等教育研究的學科建設》、《期刊質量:長抓不懈,持之以恒——辦刊工作30問》的學術講座。會議還對2010年度“優秀編輯”和“優秀論文”獲得者進行了頒獎。副理事長、《現代教育科學·高教研究》主編劉黎莉對會議進行了總結。

2012年學術年會于當年10月13日至15日在南京召開,來自全國各高教研究期刊和高校學報的代表70多人參加了會議。會議由《江蘇高教》編輯部主辦。大會開幕式由分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吳井泉主持,副理事長周文輝致開幕詞。開幕式還舉行了隆重的頒獎儀式,向獲得本年度的優秀主編和優秀編輯頒發了榮譽證書?!陡呓陶搲分骶幉芊?、《大學教育科學》主編胡弼成、《清華大學教育研究》副主編葉賦桂等分別主持了學術講座。

2013年常務理事會議由湖州職業技術學院承辦,4月21-23日在浙江省湖州市召開。會議商討了年內即將舉行的分會成立20周年慶典的有關事宜。

二、期刊工作分會20年所取得的成績

(一)廣泛吸納會員,匯聚團結人心

20年來,期刊工作分會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不斷發展壯大。例如,從1993年成立到1996年的第二次代表大會,會員單位便從60個增加到250多個,其中包括132個理事單位和31個常務理事單位;到2001年第三次代表大會時已有會員單位400個,其中理事單位198個,常務理事單位43個。會員單位遍布大陸各省、市、自治區(除西藏、青海外)。期刊類型包括省級(自治區、直轄市)高教期刊、部委高教期刊、專業委員會高教期刊、普通高校高教期刊、軍警院校高教期刊,以后又增加了高校學報,從而使“高教期刊”的概念大大拓寬,即不僅僅是“高教研究”的期刊,而是“高等教育領域”的期刊。

(二)搭建學術交流平臺,推進研究成果問世

1.舉行高水平的學術講座

每次學術年會均邀請國內高教研究知名學者或編輯出版專家與會做學術報告。例如,2006年武漢召開的學術年會,邀請南京大學高教所所長、博士生導師龔放教授做了《2000-2004年中國教育期刊影響力報告》。2012年南京會議邀請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博士生導師冒榮教授和《南京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主編朱劍教授分別作了題為《當前我國高教研究的熱點話題與話語權力》和《體制改革背景下高校學術期刊的生存與發展》的學術報告;筆者作了題為《非時政類報刊轉企改制政策的解讀及實施預測》的政策研究報告。這些報告都以觀點新穎獨到、內容深刻厚重獲得與會代表的好評。

2.發動撰寫論文,進行大會交流

每次代表大會和學術年會均根據高等教育領域期刊改革發展的重點、難點和熱點確定研討主題,圍繞主題發動各成員積極撰寫論文提交會議交流。第一次代表大會學術交流的中心議題是,高教研究期刊如何提高質量,如何提高社會效益乃至經濟效益,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更好地生存和發展。在分會成立后的10多年中,學術研討氣氛濃厚,每次代表大會均會收到許多交流論文。例如,1996年??谡匍_的第二次換屆大會共收到學術論文70余篇。經過大會秘書處篩選,李漢育的《期刊編輯工作的規范化》、陸叔云的《期刊特色的認識與實踐》、筆者的《論高教研究期刊的改革與發展》等6篇論文在大會交流。2005年在烏魯木齊召開的第四次代表大會也收到學術論文多篇。每次大會交流后,又進行分組學術交流。與會代表均能暢所欲言,集思廣益,共商辦好研究會、提高期刊質量的大計。

3.出版論文集

為了使大家的研究成果得以問世,也為了物化和展示期刊工作分會的工作成果,推動會員單位不斷提高學術研究水平,分會提供部分經費,將學術年會收到的論文匯編成書;先后出版了數本文集:1993年初出版了《期刊編輯論叢(第一集)》(海洋出版社出版);當年10月出版了《期刊編輯論叢(第二集)》(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出版);1997年6月出版了《期刊編輯研究》(海洋出版社出版,以1996年海南學術年會論文為主);2000年“搭車”天津民航學院高教所編輯的高教研究文集,用一半篇幅出版了分會學術年會論文。幾本文集中,《期刊編輯論叢(第二集)》和《期刊編輯研究》是由《江蘇高教》編輯部負責編輯出版的。

(三)編輯隊伍培訓

為了提高編輯隊伍素質,為年輕編輯提供學習交流業務的平臺,1994年的常務理事會作出了“舉辦編輯業務研修班”的決定。第一期研修班于1994年8月上旬在廣西桂林舉辦,為期6天。講習內容有“繁榮高等教育科學及其研究”、“期刊建設”、“編輯素質”等6個專題。第二期研修班于1995年8月18~21日在云南大理舉行,全國19個?。ㄗ灾螀^、直轄市)的53名高教研究期刊編輯參加了研修班。至2001年,這種形式的編輯業務培訓班曾在桂林、大理、西雙版納、海南、重慶、成都等地舉辦了12期,每期均有幾十人參加。

(四)開展優秀論著、論文評選

為了推動會員積極開展學術研究,在會內營造濃厚的理論研究氛圍,從1993年年底開始進行第一次高教科研優秀成果評選,1994年2月頒獎,2本專著、40篇論文獲獎。至1998年12月,每年評選一次。2001年進行了第六次評選。前幾次的科研成果評獎,其成果均為“期刊研究”,2000年以后適當擴大到“教育研究”成果。一般每年評出一等獎5名左右,二等獎10名左右,三等獎20~40名。評選形式主要有三種:一是通信評選。第一次通信評選由《上海高教研究》編輯部負責牽頭組織。這種方式簡便、經濟、切實。以往均通過紙質書面文本進行郵寄;現在如果通過電子郵件的方式評選將更加便捷。二是專家集中評選。例如2001年1月12日在北方交通大學進行的第六次優秀成果評選,由十幾位專家組成的評審委員會按照“保證質量、寧缺毋濫”的原則,經過認真、嚴格、客觀、公正的評審,評選出優秀科研著作一等獎1項,優秀科研論文一等獎4項、二等獎11項、三等獎17項。這次評選不僅參評成果整體質量較高,而且專家現場集中進行評選,其評選質量也較高,因為專家在一起可以直接就評選標準、評選對象等問題進行討論、交流、比較。三是秘書處直接認可評選。這種方式簡單易行,一般不再分出等級,普惠性強。

(五)進行“優秀編輯”、“優秀主編”評選

為了增強分會的凝聚力,調動會員的積極性,分會進行了“優秀編輯”的評選。2010年廣西大學承辦的第五次代表大會上,有常務理事提出“優秀主編”評選,得到一致贊同。從2011年開始,“優秀編輯”、“優秀主編”評選便一起進行。

(六)參觀考察,增進友誼情感

每次會議均有參觀考察舉辦地的名勝古跡、風土人情、自然風光等內容。這不僅擴大了大家的視野和信息量,而且大家通過考察途中密切深入的個別交談,進一步增進了對各自辦刊情況的了解,相互學到了不少辦刊經驗和工作思路,對提高辦刊水平很有裨益;同時也增進了大家的友誼,有利于會后進一步開展學習、交流。

三、對期刊工作分會今后工作的建議

期刊工作分會一路風雨一路高歌地走過20年歷程,取得很大成績,但仍是人生的“弱冠”之年,仍有許多需要進一步完善、優化的地方。在第三次換屆大會上,“第二屆理事會工作報告”提出分會工作要強化5大意識:一是學術意識,二是交流意識,三是開拓意識,四是服務意識,五是民主意識。筆者覺得這一建議非常切合實際。就此,筆者提出幾點建議。

(一)進一步加強學術交流,營造濃厚的學術研究氣氛

1.鼓勵和支持會員單位圍繞辦刊問題單獨或聯合舉辦多種規模、多種主題的研討會

這方面最典型、最成功的例子是2002年期刊工作分會與浙江大學高教所聯合主辦的“21世紀教育科學與學術期刊國際論壇”。這次論壇的成功召開對于強化分會的學術研究氣氛、擴大分會的社會影響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筆者認為,以一校為主或幾校聯合舉辦的較大型學術論壇以及區域性的小規模的研討會,應提倡經常召開、多多召開。

2.分會的常務理事應帶頭進行研究

每次學術年會應提倡人人以文與會,人人以文會友。只有提交會議的論文才可申報優秀論文獎(包括已發表的論文)。副會長以上單位每次年會都應提交論文,其他常務理事單位一屆期間至少應提交3篇論文。對此,筆者建議制定一項“一票否決”的規定,即上述單位達不到要求者換屆時不再連任。

3.組織申報和下達科研課題,促進科研的開展

一是聯合相關會員單位向中國高教學會或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等組織申報科研課題。二是分會自己下達“立項科研課題”。這是不花錢、辦好事的一條重要途徑。不少學會已用這一辦法來調動成員參與科研的積極性,我們可以效仿??傊?,要通過多種途徑促進會內形成濃厚的科研氣氛。

(二)進一步凸顯分會自身應有的職能

現在我們的學術組織稱為“期刊工作分會”,這昭示我們工作的重心和研究的重點應以辦刊本身為主。應該說,期刊編輯研究和教育研究都與我們辦刊工作密切相關,但筆者認為今后應將工作重心和研究重點落在“期刊”上,其理由有二:一是名稱職能所定——我們的組織是“期刊工作分會”,這一名稱及其所賦職能決定了我們必須以“期刊研究”為主(如果是教育類研究會則應以教育工作和研究為主)。二是組織成員所定——現在期刊工作分會的成員已不僅僅是高教研究期刊,而且包括不少學報在內,大家關注的共同點在“期刊”本身,因此分會的工作重心和研究重點要以期刊為主才真正切合實際;或者說,期刊編輯研究與教育研究兼顧,以期刊編輯研究為主。例如,對期刊的制度建設、整體策劃、欄目設置、選題擬定、案頭編校、素質提高等,都應強化研究。編輯人員“既是專家又是雜家”對于某學科的專業研究者而言或許是大忌,但對于編輯工作者來說則是一種基礎、一種需要。因為編輯工作崗位要求從業者不僅具有敏銳的思維、創新的能力等,而且要有比較廣博的學識,惟其如此,辦刊工作才能從容不迫、游刃有余,從而辦出高質量的精品期刊。

(三)進一步加強期刊工作分會內部的檔案建設

分會秘書處要認真保存文件資料,換屆時除了移交公章、經費等,還要將完善的檔案資料一并移交。筆者建議,以后每屆秘書處均要撰寫、編印本屆工作、活動的“大事記”,并在換屆時將完整的文件檔案(包括文字、圖片、錄音、視頻等)移交給下屆秘書處。

(四)進一步加強對期刊工作分會自身的宣傳

古人說:“桃李無言,下自成蹊”;“酒香不怕巷子深”。在那些沒有傳媒可以利用、完全依靠口耳相傳的小農經濟時代,這些名言也許很有道理。但當今時代是信息化、市場化_的時代。期刊工作分會不僅要腳踏實地、真抓實干地做出實績,而且要充分利用我們自身擁有的傳媒資源這一獨特優勢,大張旗鼓地進行自我宣傳。筆者建議,每次年會的會議信息,主辦單位期刊固然應予刊登,秘書處也要指定幾家期刊同時刊登報道;換屆大會的“會議紀要”等重要文件,每個副會長單位以上的期刊都要予以刊發。這樣可讓高等教育領域更加廣泛全面地了解期刊工作分會,擴大期刊工作分會的社會影響力;也讓后人能全面掌握期刊工作分會的發展軌跡,與秘書處的文件檔案保存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

(五)進一步提高編輯隊伍素質,繼續舉辦編輯業務研修班

建議繼續舉辦編輯業務研修班,為年輕編輯的成長搭建平臺。研修班應該是純公益性、服務性的,只能收取成本性學費。報名通知只發到單位,由本單位決定是否派員和派誰參加。全國期刊領域有一個協會每年要舉辦多次各種名目的培訓進修班,但帶有很濃的商業經營性質,其“通知”所用的語言就像廣告。他們把錢賺到自己會員頭上,讓人很反感。對此,組織者要端正辦班思想,牢固樹立服務意識。

(六)進一步搞好《情況通報》的印發,加強與會員的信息聯系

前三屆都印發過《情況通報》,將分會的會議、活動、事件及時讓會員得以了解,增強了會員對分會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中國高教學會期刊工作分會過去的20年是成績斐然的20年。我們相信,在新的歷史時期,在未來的20年,中國高教學會期刊工作分會一定會更加蓬勃發展,取得更大的輝煌!

(責任編輯:黎立)

猜你喜歡
高教辦刊分會
駐馬店市公共關系協會召開各分會負責人會議
群策群力 邁向百年
賀蔡河詩詞分會成立三周年
“辦刊育人”理念的探索與實踐
中國貿促會機械行業分會2009年度國際展覽信息
英國《泰晤士報(高教增刊)》公布最有影響力工程機構全球排名等
擬廣告
構建與時俱進的高教質量保障體系
吉林省高校高教所(室)暨專業委員會負責人聯席會議紀要
吉林省高等教育學會第五次優秀高教科研成果評審揭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