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教育學學科建設之理論研究

2014-02-20 07:22賈月明陳宇明
現代教育科學(高教研究) 2013年6期
關鍵詞:研究對象學科建設研究方法

賈月明 陳宇明

[摘要]研究對象、研究領域及研究方法的提出、確定、發展,反映著一門學科的發展過程和成熟程度。民族教育學學科體系的構建應從民族教育學的研究對象、學科歸屬、研究領域、研究方法等方面著手。

[關鍵詞]民族教育學 學科建設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中圖分類號]G7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843(2013)06-0007-03

[作者簡介]賈月明,瓊州學院教科院講師;陳宇明,瓊州學院教務處處長、教授(海南三亞572000)

一、民族教育學的研究對象

1.民族教育的概念

關于民族教育概念的探討和爭議至今仍在持續,筆者截取中國知網近20年的研究成果予以整理。蔡寶來于1993年提出:“廣義的民族教育,指在少數民族地區對民族成員進行的民族文化傳承教育;狹義的民族教育,指在民族地區對民族學生進行的民族文化傳承教育?!蓖蹊F志在1996年指出:“少數民族教育簡稱民族教育,指在多民族國家里實施的,以人口居于少數的民族成員為專門或主要培養對象,在教育內容、方式等方面帶有民族特征的教育?!彪窃?998年指出:“廣義的民族教育是對作為有著共同文化的民族進行的文化傳承和培養該民族的成員,一方面適應現代主流社會,以求得個人更好的生存與發展,一方面繼承和發展本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遺產的社會活動。狹義的民族教育稱少數民族教育,是對在一個多民族國家中人口居少數的民族的成員實施的復合民族教育?!彼?001年與哈經雄合著的《民族教育學通論》中指出:“民族教育重點是以少數民族地區和民族散雜居地區的少數民族成員為對象,所實施的在內容和形式方面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級各類教育?!贝撕?,關于民族教育概念的研究一度中斷,僅有金志遠發表文章對民族教育進行了定義辨析及判斷標準的研究。直到2011年,有學者提出:“我國的民族教育是在少數民族中實施的以民族文化傳承為主要內容的跨文化教育?!币陨蠈γ褡褰逃拍畹慕缍?,主要是從民族教育的培養對象、特征及功能等方面進行闡述的。筆者認為,在學科建設中,民族教育的概念只應側重于教育對象及特征的界定,且應特指少數民族教育,因此應將其界定為:在多民族國家里,以人口居于少數的民族成員或居住在少數民族區域的人為教育對象,在教育內容、方式等方面進行的有目的、有意識地影響其民族成員身心發展,且帶有民族特征(如民族意識、民族語言、民族區域)的活動。

2.民族教育學的研究對象及其學科歸屬

民族教育學的研究對象是民族教育研究的邏輯起點,是民族教育學科建設必須首先弄清的問題。蔡寶來認為:“民族教育學的研究對象是以民族教育事實為基礎的民族教育中的一般問題?!蓖蹊b認為:“民族教育學是專門研究民族社會教育現象及其規律的科學,是人們對民族教育現象認識的概括和總結?!标悺ぐ吞貭柕淖钚卵芯空J為:“民族教育的研究對象是少數民族教育存在……,可把民族教育研究分為民族教育活動研究、民族教育觀念研究和民族教育研究之研究?!惫P者認為,這些提法要么不夠全面,要么哲學意味較濃,用作學科建設用語顯得難以理解。綜合考究之下,傾向于認為民族教育學的研究對象是少數民族教育現象、是一切培養民族教育受教育者活動的外在表現和表面特征;民族教育學則是研究少數民族教育現象,揭示少數民族教育發生發展規律的一門科學。判定民族教育學科性質的最重要也是唯一的標準是其研究對象。從內容上看,民族教育現象亦即民族教育活動,它既是一種社會活動,也是一種認識活動,受社會因素的制約,又以人的心理為獨特的研究對象,不可避免地打上了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的烙??;從結構上看,民族教育現象劃分為宏觀民族教育現象和微觀民族教育現象,研究民族教育事業(宏觀民族教育現象)的宏觀民族教育學的學科屬性為社會科學,研究民族教育活動(微觀民族教育現象)的微觀民族教育學的學科屬性為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的融合。據此,民族教育學應歸屬為人文社會科學。

二、民族教育學的研究領域

關于民族教育學的研究領域,王鑒綜述了1990年以來國內的研究成果,它包括部門民族教育研究領域:民族幼兒教育、民族初等教育、民族中等教育、民族高等教育;交叉邊緣學科:民族教育政治學、民族教育經濟學、民族教育心理學、民族教育社會學等;分支領域:民族教育基本理論、民族雙語教學理論、民族多元文化課程理論、民族教育事業管理理論等。哈經雄、騰星傾向于認為民族教育學還應包括移民教育、跨文化教育比較研究等領域。陳·巴特爾的觀點很有代表性,他根據我國教育學元研究的最新進展及其成果提出,“民族教育學從整體性觀念性存在分為民族教育概論、民族教育原理和民族教育哲學三個類別;部分類別分為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層面”。他對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進行了詳細劃分,并進一步指出“最高層級上的民族教育反思性存在主要包括民族教育研究論、民族教育學和民族教育學科發展史三個部分”。而王鑒、哈經雄等人對民族教育學的劃分顯得有些籠統,且不能完全周延民族教育的研究領域,陳·巴特爾的劃分則比較細致,但略顯凌亂。筆者在總結上述研究的基礎上,參照石佩臣教授對教育學科的分類對民族教育學進行劃分。民族教育學既是一門理論科學亦是一門應用科學,沒有理論的支撐,它便不能稱為科學;若不用來指導實踐,它便沒有存在的價值和意義。顯然,民族教育學可劃分為理論學科、應用學科兩大類,因其發展還需進行元研究及技術支持,故民族教育技術學科必不可少。具體來說,理論學科包含通論和各論兩大類。通論指民族教育基礎理論。各論分為分類學科和交叉學科。分類學科如民族學前教育、民族初等教育、民族中等教育、民族高等教育、民族成人教育、民族特殊教育、民族比較教育、民族家庭教育、民族農村教育、民族職業技術教育、民族社區教育、外國民族教育、世界民族教育、民族教育史、民族教育學科發展史、民族師范教育等;交叉學科如民族教育哲學、民族教育社會學、民族教育政治學、民族教育經濟學、民族教育人類學、民族教育倫理學、民族教育法學、民族教育統計學、民族教育測量學、民族教育衛生學、民族教育科學學、民族教育未來學、民族教育生態學、民族教育文化學、民族教育心理學、民族教育工程學、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民族教育與宗教等。應用學科具體包括民族教學論(如民族學校課程論、民族雙語教學論、民族多元文化教學論、民族教育教學論、民族學校課外活動論等)、民族學校德育論、民族學校智育論、民族學校體育論、民族學校美育論、民族學校技術教育論、民族教育管理論(如民族學校管理論、民族學校行政學)等幾個部分。民族教育技術學科具體包括民族教育研究法、民族教育各科教學法、民族教育元研究三個主要組成部分。這樣,繁雜的民族教育領域便井然有序了。

三、民族教育學的研究方法

民族教育學是一門人文社會科學,這決定了不能完全采用自然科學的方法對它進行研究。民族教育研究方法應是一種普遍有效的方法,除了運用一般科學所用的調查法、觀察法等研究方法外,還需形成其獨特的研究方式,而這些方式絕不能忽視民族教育科學的顯著特點,即客觀與主觀、事實與價值、描述與規范的融合等,絕不能忽視鮮活的民族教育實踐活動和教育活動中的個人。

1.民族志田野研究

民族志研究法主要包括確定民族志的研究對象、民族志中的‘參與觀察與民族志報告的撰寫(敘述結構、敘述方法、敘述者角色定位)三個環節。田野調查指“研究者深入到研究現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參與觀察和非結構訪談的方式收集資料,并通過對這些資料的定性分析來理解和解釋現象的社會學研究方式”,包括調查課題的選擇、調查方案和調查提綱的擬定、調查前的準備工作、調查報告的撰寫等幾個環節。田野調查是所有民族志研究設計中最具特色的要素,有助于銜接好理論與實踐,指導民族教育學者。在這里,田野具有民族生活區域這一特定的時空邊界,有因文化差異而產生的特定的立場蘊意。因此,田野調查不只是具體的研究方法,也是實踐和行為。整體性分析租比較分析是對田野調查所獲得的資料進行理解和解釋的方式,是構建民族志的重要手段。民族志田野調查強調整體性和參與研究,最大優勢在于它的直觀性、可靠性。民族教育研究采用民族志田野研究是一種很好的研究思路。然而,民族志田野研究有其自身的不足,它不能解決諸如民族教育的本質、民族教育的規律、民族教育屬性、民族教育功能等問題。此外,田野研究因強調個案研究,過度關注微觀層面的教育問題而導致結論難以推廣;存在忽視文獻,缺乏邏輯、效度和信度等問題,在本質上屬于實證研究,經過概率邏輯和數理統計的結論與樣本的選擇有關,往往不具有普遍性。因此,民族教育研究只采用一種研究方式是遠遠不夠的,通常需同時交叉運用幾種方式進行研究,這樣得出的結論才更具普適性和說服力。

(二)教育敘事研究

教育敘事研究是指“在教育背景中包含任何類型敘事素材的分析研究”。這種研究是一種質的研究設計,重在通過對教育現象的直觀再現揭示教育現象的“質”并對教育行為進行“意義解釋”,主要包括發現一個值得探究的教育現象、有目的地選取一個或幾個研究參與者、從所選取的研究參與者身上搜集故事、按一定邏輯順序重新敘說其故事、撰寫教育敘事研究報告、檢驗研究報告的效度等幾個程序。此研究方式與民族志研究的重要不同在于它關注人的個體性經歷,關注個體的內在世界與價值理性,注重體驗、凸顯意義,關注微觀分析,并反思教育價值,是一種質的研究。民族教育研究既需從宏觀上分析民族教育現象,亦需從微觀上考察民族教育活動,因此,教育敘事研究是民族教育研究的一種重要方式。然而,教育敘事研究亦有不足之處,如缺乏科學的思維和論證嚴密的理性分析,強調個案研究,難以推廣;敘事素材的可靠性會因研究參與者的自我保護和防御而降低,研究者在重新敘說素材時也會帶有主觀色彩,其帶有的個人判斷使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受到質疑。因此,運用此研究方式時需注意鑒別材料的可靠性,全面、準確地引用研究參與者的話語,加強教育敘事自身方法的建設和學術規范的訓練。當然,對教育敘事研究不能以自然科學定量研究的標準來衡量。

(三)比較研究法

比較研究法是辨別事物之間相似性與差異性的方法,它是教育研究中的一種基本方法。我國學者將比較研究分為同類比較與異類比較、橫向比較與縱向比較、定性比較與定量比較等幾類。加里多提出了一套比較教育研究的基本階段理論:“確立問題與提出前期假設;限定研究,包括限定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描述研究(分析階段);提出比較性假設;比較研究(綜合階段);跨學科比較研究;撰寫比較研究報告?!逼渲械姆治鲭A段是關鍵。民族教育研究因具有交叉學科的特點,我們對它進行的分析研究既可采用定量分析,也可進行定性分析。前者一般包括問卷調查、經驗測量、統計分析和建立模型等,后者一般包括邏輯推理、歷史比較、文獻分析、經驗描述等。比較研究法融合了民族志田野調查、敘事研究的優勢,它們互為補充,通過長期深入的現場觀察、材料敘述為民族教育研究提供豐富的材料,通過比較分析、綜合研究可得出科學嚴謹的結論。我們可在民族教育學科交叉領域及民族教育史、民族教學論等領域運用比較研究法對民族教育進行定性和定量比較研究。使用比較研究法,在方法上需堅持本質的比較,通過大量典型的材料分析其內在關系;在材料選擇上,需盡力做到客觀、全面、準確、真實、高質,使比較材料之間有可比性;在過程上,需盡量依程序進行,才能保持結論的科學性。

(四)教育行動研究

教育行動研究是“教育實踐者(主要是教師群體)系統而公開地反思自己的教育實踐”。行動研究是由計劃、行動、觀察、反思等幾個階段所構成的螺旋式循環加深的發展過程。其中,反思是行動研究的重要環節,也是行動研究方式最具特色的地方,其主要任務是分析、評價研究結果。反思的具體內容包括“問題界定是否明確”、“研究是否按計劃執行”、“研究方式是否合理”、“研究效果如何”、“研究的信度與效度如何”等幾個方面,經過反思,制定出的下一個行動目標將更具合理性。行動研究關注的是教育實踐活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可和教育敘事研究相結合,共同探討具體民族教育情境中的問題。行動研究因有具體的程序和步驟可遵循,操作起來比較方便,上至民族教育研究者,下至實踐者都可信手拈來,但在使用中需堅持情境性、合作性、參與性、自我反思等特點,才不失行動研究之本。

(責任編輯:劉新才)

猜你喜歡
研究對象學科建設研究方法
武警院校應急救援學科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關于“學案導學,分層互動”教學模式中學情的研究
談談翻譯史的研究方法
社會主體研究方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中的運用
中國管理思想史的回顧及研究
論七年一貫制體系下本科學科建設中職業教育的重要性
民俗活動對皮影戲演出的影響
廣譜哲學及其研究方法
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及其職業發展前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