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研討式教學在皮膚性病學教學中的探索

2014-03-06 11:59宋志強
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 2014年5期
關鍵詞:專題研討皮膚性病教員

宋志強,鐘 華,朱 琳

(第三軍醫大學 西南醫院皮膚科,重慶 400038)

專題研討式教學是以專題為內容,以研討為形式的一種教學。是指在教員的引導下,針對某一個專題或方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團隊協作,讓學員親自參與教學實踐、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分析(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目的,可以使臨床醫學的教學活動從靜態的封閉型轉向為動態的開放型,讓課堂的涵義由原來的教室和多媒體延伸到了圖書館乃至電子網絡等各個領域,使學員有更多的自主權和自由支配學習。

專題研討由專題研究和專題討論兩個重要環節組成。前者是學員在教員的指導下,以小組為單位,通過查閱專業書籍、網絡等途徑搜集和整理與教學(專題)問題相關的資料,并對相關資料進行整理、分析、綜合、概括,形成小組意見;后者則是全體學員在教員的組織下,對專題研究階段的成果進行交流和探討,完成對知識的構建、整合,并理解、掌握學習和研究的方法。它可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增強學員綜合素質,是符合醫學教育理念的一種教學方法,在多個不同類型的大學專業的教學中得到肯定。把專題研討式教學方法科學地“移植”到臨床醫學教學中,對醫學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無疑會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

1 皮膚病學課程的特點

皮膚性病學是研究皮膚、皮膚病及性傳播疾病的一門科學。隨著社會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對皮膚保健及皮膚病的關注程度相應提高。作為臨床醫學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皮膚性病學課程也是全面培養醫學生不可或缺的一門課程。皮膚性病學的課程教學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一是精選、優化組合教學內容,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常見病、多發病及少數重癥疾病進行必要的組合。二是突出本課程形象化的特點,將大量臨床照片引入教學實施過程中,使學員更直觀地學習各類皮膚損害特點,以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學習效果。三是強化皮膚與機體整體、皮膚與其他器官或系統相互聯系的理念,培養學員整體、動態地認識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四是將經典的基礎醫學理論知識、皮膚病與性病的臨床實用性、皮膚性病學領域知識和技術的新進展相結合,激發學員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學員鞏固相關的基礎醫學知識,掌握皮膚病與性病學基本知識,領略皮膚性病學領域新進展。

臨床醫學實踐性的特點決定了它的理論授課必須和臨床實踐聯系起來,才對實踐有指導意義,才能不斷豐富和發展。然而,由于皮膚病學病種繁多,不同病種的深度和廣度各不相同,而大班課學時較少,如果都采用統一的傳統大班課教學模式不利于培養學員的綜合素質。同時,作為一門形態科學,有其不同于其他學科的理論體系。在皮膚性病學的理論課和見習教學中,應強調皮膚與機體整體、皮膚病與內科疾病、皮膚性病學和基礎醫學的內在聯系,培養學員的整體、動態認識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在皮膚性病學的課堂教學中實施專題研討式教學方法,能最大限度地把學員從被動接受教員知識“灌輸”的“客體”轉變成為主動自覺和自主進行知識學習的主體,對改變教學中普遍存在的重成績輕能力、重結果輕過程現象也有著積極的作用。

2 專題研討式教學的實施

2.1 專題內容的選擇

專題研討式教學要取得預期的成效,專題內容的選擇至關重要。并非任何課程、任何專題都適用專題研討式的教學方法。所選擇的研討專題應具有以下幾個特征:①專題的信息量較大,知識面較廣,近年的相關研究和認識更新快,而現有教材中的概念和數據滯后、內容不夠全面;②專題內容涉及臨床多學科和基礎醫學,為滿足臨床醫學教學的目的要求,學員必須結合所學基礎醫學知識,提高動腦動手能力、分析和整體認識疾病的能力;③如果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無法吸引學員,課堂效果不好,必須增加互動,讓學員更多地參與到教學中來。

在專題內容的選擇上,先由學科帶頭人和教學組長根據授課對象的基礎水平、皮膚科臨床特點和相關研究進展提出專題設置的基本框架,通過集體備課的方式,對專題內容設置進行集體討論,同時對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和要討論的問題做一個預先準備和評估。綜合學員的基礎、教學課時和教學條件,在五年制臨床醫學本科教學中選擇了藥物超敏反應綜合征(Drug-induced hypersensitive syndrome,DIHS)的專題研討。這種類型的藥疹是一種可能威脅到生命的、針對藥物的全身反應,其特征是潛伏期長、皮疹、血液系統異常和內臟損害,臨床上具有藥物過敏和病毒感染的復合特征,呈現多樣化表現,非常容易誤診。選擇這一專題,可充分體現皮膚與機體整體、皮膚病與內科疾病、皮膚病學和基礎醫學的內在聯系,有助于培養學員對疾病的整體和動態的認識和分析能力。

2.2 專題研討式教學的實施

教學準備。在專題內容確定后,授課教員認真收集資料,了解和掌握與本專題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制作研討背景相關的多媒體課件,以備圓滿解答學員可能提出的問題。其次,從臨床科研的實踐舉例,指導學員運用各種途徑完成專題研討的準備,指導學員在研討課上如何展示小組討論后的觀點、其他學員如何配合、如何互動,教會學員在小范圍內自行組織預研討以獲取在大范圍進行研討的經驗;最后,教員應追蹤和指導學員的資料收集和整理工作,必要時可安排課代表督促小組提前做好多媒體幻燈,并在整個班級進行初步研討交流,以便能隨時發現不足,以保證課堂研討的成功。

課前準備及分組。在研討課的前3-4周,教員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學員展示研討的方向和框架,以便讓學員能安排較多的課余時間用于專題調研。教員首先介紹研討專題的基本概括、目前現狀和未來發展,突出專題的重點和難點問題,然后根據學員分組和研討專題的內容提出分題,要求各組學員針對所承擔的研討分題查閱文獻,各小組應推舉一名學員為研討課的小組代表,屆時進行專題發言準備。在教學中,為了使學員對藥物超敏反應綜合征這一專題有一個系統、深刻的認識,將研討專題分為8個分題,包括命名歷史、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診斷標準、鑒別診斷、發病機制、自然病程、治療和預防等。

課堂研討。專題研討式教學開始前,教員首先對專題研討的方式和規則做一介紹。每組學員代表就所承擔的專題研討內容進行15-20分鐘的多媒體幻燈匯報后,教員應該實事求是地對研討專題進行準確講評,充分肯定取得的成績,客觀分析存在的不足,表揚表現突出的學員,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教師和學員可就研討發言內容進行自由討論,一般由學員提問,匯報學員或其所在的組成員進行解答,必要時由教員補充。

考核和成績評定。對于學員成績的評定按照民主方法進行,以徹底改變過去那種“一張試卷定成績”的做法。在分組發言后,授課教員和各小組(每組推薦一人評委代表)分別就講座內容、語言表達、形象風度、問與答及綜合印象五部分對演講選手進行評分。打分標準主要根據研討主題的難易程度、主題研究內容的完整性、科學性(指導教師的評分和小組間評分相結合)。滿分為100分。其中小組打分后,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匯總后取平均分。最后得分由授課老師的打分(占70%)和小組打分的平均值(占30%)合計而成。這樣評定出來的結果可能更加客觀、更加公正、更加切合實際。

撰寫專題研討總結。在專題研討完成后,要求每組根據切身體會寫出研討主題的總結報告及評學議教的總結,著重總結自己在專題研討中的收獲,特別是他們所感受到的自己在臨床分析能力的提高。然后,教員在學員總結每組報告的基礎上,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高度撰寫出專題研討的總結報告,并廣泛征求學員意見以提煉經驗,為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打下基礎。

3 體會

在皮膚性病學課堂教學中實施專題研討式教學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學員對研討專題的系統、深刻認識,讓學員從被動接受教員知識灌輸轉變成為主動自覺和自主進行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建立了皮膚與機體整體、皮膚與其他器官或系統相互聯系的理念,培養了學員整體、動態地認識和分析臨床問題的能力。當然,專題研討式教學對教師的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組織好一堂成功的專題研討課,從專題的準備、課件的制作、課堂教學的設計,都需要教員具有較高的責任心和知識面。由于所選研討課題涉及臨床多學科并且知識更新較快,要求教員要能緊跟研討課題的最新發展,不斷更新知識,掌握每個專題的理論前沿,否則很難把控課堂。

總之,專題研討式教學在皮膚病學理論課教學的探索大大提高了教學的實效,實現了從 “講授式”到“研討式”的轉變。但在實際教學中還存在許多不成熟和不完善的地方,比如與基礎醫學的聯系深度和與其他臨床學科的聯系廣度上如何引導和把握、課堂實施效果和對臨床能力的培養如何客觀評價等方面,需要進一步的深入研究和探索。

參考文獻:

[1]黃世虎.研討式教學的基本理念與實踐模式[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1):72-74.

[2]苗東利.研討式教學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J].大學教育,2013(1):131-132.

[3]劉 靜,宋立新.研討式教學與醫學生素質培養[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5,7(6):609-611.

[4]王新紅,錢睿哲,殷蓮華.研討式教學法培養醫學生創新意識的探索與實踐[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5,7(5):497-499.

[5]張 越,陳 陽.研討式教學方法在法醫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2,32(3):402-404.

[6]遲宏罡,鄒 穎,張慕韶.研討式教學法在中醫學教學中的應用[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0,16(3):401-402.

[7]金 立.研討式教學法在內分泌與代謝病科臨床教學中的實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2,33(8):1053-1054.

[8]唐洪俊,劉竟成,曹 杰.研討式教學實踐與體會[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2):161-162.

[9]李 蓉,何志巍,黃培春.研討式教學方法在臨床病理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08,28(6):68-69.

[10]唐春紅.專題研討式教學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與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2009(2):30-31.

猜你喜歡
專題研討皮膚性病教員
《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第四屆編委會成員名單
《倫理學研究》編輯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專題研討
皮膚性病學科研型研究生培養方式的思考與探討
結尾的深意、寫法的突破與文化的追尋——中國革命傳統作品《故事新編》專題研討(下)
對照“故事” 梳理“新編”——中國革命傳統作品《故事新編》專題研討(上)
專題研討嘉賓
軍校新教員崗前培訓的策略探討
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皮膚性病科簡介
校長問題
晚安,教員先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