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中等職業教育財政投入的問題及對策

2014-03-19 07:13王賢德邱小健
繼續教育研究 2014年2期
關鍵詞:教育經費生源中等職業

王賢德 邱小健

(贛南師范學院 教育科學學院,江西 贛州 341000)

一、江西省中等職業教育財政投入存在的問題

根據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經濟學靳希斌教授提出的教育投資評價指標體系,主要研究兩個一級評價指標:教育投入總量與生均教育經費[1]。依照《中國教育經費統計年鑒》與《江西省統計年鑒》等權威文獻的統計,對2007-2010年江西省近四年的中等職業教育投入狀況進行分析,發現江西省中等職業教育投入存在如下問題。

1.中等職業教育財政投入比重不高,總量偏低

2007-2010年數據顯示,四年來,雖然江西省教育經費投入總量逐年增加,但是其與江西省GDP總量的增加并不相對應;四年來,江西省教育經費投入總量占地方GDP的比重逐年下降(見表1)。在這樣的投入形勢下,江西省中等職業教育投入必然不高。就中等職業教育經費而言,2007到2010年,其投入絕對額有上漲,到2010年,投入總額達到21億元;從相對值來看,中等職業教育占教育總投入的比重都只有5%左右,2010年投入百分比還有所下降,且低于5%的水平。據江西省財政廳消息,從2010年秋季學期起,江西省財政將安排1.96億元助推中職免費教育,對中等職業學校農村家庭困難學生、城鎮低保家庭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免除學費[2]。根據2010年的政策,那一年度的中職教育投入相對于前一年應該有較大幅度的上漲,才符合實際,然而數據顯示當年漲幅并不高,投入總量仍處于較低水平。

表1 2007-2010年江西省中等職業教育投入等相關情況

2.中等職業教育預算內教育經費不高,占教育財政投入比例偏低

預算內教育經費占財政支出的比例,可以作為衡量和判斷教育投資比例是否合理的重要標準,是判斷政府對于教育投入的努力程度[3]。2007-2010年,江西省預算內教育財政投入逐年增多,但是教育財政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并不穩定,總體上呈逐年下降的趨勢(見表2)。2010年降至15.59%低于15.8%的全國平均水平。在此財政形勢下,中等職業教育預算內經費投入的絕對數額也不高。2007年到2010年江西省中等職業教育預算內教育經費漲幅不大,2008年達11.37億元,2010年為11.62億元,四年來呈無規律變化態勢。根據《江西省統計年鑒》(2009、2010和2011年),2010年江西省中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約24萬人,2008年、2009年招生人數都約為23萬人。2010年江西省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約70萬人,按照與2009年的比較,在同樣投入水平下(不考慮物價的變動),2010年相比2009年應該有大幅上漲才相對合理;如果按照生均2000元的經費撥付計算,至少需要14億元的預算經費,從實際預算來看,江西省中等職業教育預算內教育經費不足。

3.中等職業教育生均經費較低,不利于此項事業發展

數據顯示,2007年、2008年,江西省中等職業教育生均經費支出約為北京市的30%;而2009年、2010年,江西省中等職業教育生均經費支出均不到北京市的1/4(見表3);地域間投入差距明顯,不僅如此,二者的差距有越拉越大的趨勢。中等職業教育地域間投入差距,必然出現地域間中等職業教育辦學水平、學生待遇、教師福利等方面的差異。另外,從橫向的比較分析來看,中等職業教育與相當層次的高級中學相比,2007到2010年,江西省中等職業教育生均支出增長了約20%,高級中學增長了約53%,到2010年,江西省高級中學的生均經費支出高出中等職業教育的水平??梢?,近年來江西省教育財政投入偏向于高級中學。但是,一般情況下,由于設施設備投資較大等因素,職業院校的教育成本高于同類學校,同等規模的中等職業學校所需經費投入應是高中的3倍左右[4]。不僅如此在2010年秋季部分落實中等職業教育免費的背景下,中等職業教育生均教育經費支出更應該高于高級中學,然而2010年江西省中等職業教育生均教育經費支出卻不及高級中學,這樣一種投資狀況、投資水平,是不符合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客觀要求,自然不利于該省中等職業教育事業的發展。因而,江西省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還需切實考慮到生均教育經費水平的提升。

表2 2007-2010年度江西省教育經費投入程度

表3 2007-2010年江西省中等職業教育生均經費支出的比較分析

二、江西省中等職業教育財政投入問題的原因

1.政府財政預算的思維定性,對中等職業教育的忽視

一直以來,我國教育都有著重高等教育輕初等教育,重學歷教育輕非學歷教育的傳統,江西省也是如此。一方面,中等職業教育作為國家教育系統的一部分,此類教育重在技術工人的培訓,不少屬于非學歷教育的行列;在人才培養上,中等職業教育的社會影響力相對薄弱,缺乏能力突出的社會精英人才,很少能夠出現對社會產生巨大貢獻的卓越人物。政府對中等職業教育的投資不能產生明顯的收益,不易形成政府政績,因而政府在財政預算中不會優先考慮中等職業教育的需求,更多的是放任自流;在財政投入上,相對靠后。另一方面,政府的財政支出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方面,地方政府還要承擔義務教育的巨額負擔,然而政府財政能力有限,僅有的教育經費預算,要考慮到本地區所有方面教育的投入,做到全部的均衡與公平是非常困難的。尤其首先去滿足地方高校及義務教育的巨額需求之后,地方教育經費所剩無幾,最后幾乎就無暇考慮到中等職業教育。政府在財政預算上的習慣偏見,將義務教育、高等教育等學歷教育放在首位的習慣性預算,直接導致更多的教育經費預算安排在義務教育及高等教育等事業,甚至是不斷縮減中等職業教育的投入比重。因而考慮中等職業教育經費問題,首先應該追溯到政府的預算動機,這一動機是直接產生中等職業教育一連串預算不足的基本緣由。

2.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財政投入能力的制約

近年來,江西省GDP總量雖然逐年攀升,但是與國家平均水平相比差距卻很大。2010年我國GDP總量是397983億元,各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平均水平是11705.4億元。然而,同年江西省GDP總量是9451.26億元,僅約為國家平均水平的4/5;2010年我國人均GDP約4736美元,同年江西省人均GDP約3133美元,江西省人均GDP水平僅是國家的66%??梢娊魇〗洕鷮嵙β燥@薄弱。在此種經濟狀況下,中等職業教育的投入水平必然受到影響。與有些省份相比差距顯著,據統計,2006年,上海市中等職業教育生均經費,大約是同期江西省的6倍之多。

申家龍通過研究中國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網的相關數據,發現城市中的技工學校和普通中專學校,無論是辦學硬件設施還是師資條件都遠遠好于農村職業學校,即使是縣城的重點職業學校辦學條件都是相對薄弱的,尤其是中西部地區[5]。因此,地方經濟發展水平是導致中等職業教育財政不足的關鍵因素。中等職業教育經費的地區撥款對中等職業教育財政公平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地區的經濟發展差異不僅有先天的差距,還存在著不斷拉大的后天差距。有什么樣的地方經濟就決定了其能夠承擔多少的教育,以及能夠辦什么程度的中等職業教育,未來中等職業教育財政政策的均衡、公平發展,與地方經濟實力的崛起仍將休戚相關。

3.中等職業教育生源不足,不利于形成穩定的財政投入

生源不足是中等職業教育的先天缺陷。2011年《江西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10年江西省普通初中畢業生為536759人,普通高中入學人數為256536人,因而中等職業學校有約28萬的生源,而在當年普通初中畢業生中,約19萬人選擇了中等職業學校,即有約9萬的生源流失。在這種情況下,有些學校生源不足,招生困難,出現教育資源閑置,甚至是浪費的現象。政府部門為了合理利用有限的教育經費,再結合中等職業教育的入學狀況,自然不會給予較大數額的財政撥付。因而,中等職業教育生源不足、生源流失等問題,使得中等職業教育呈現生源不穩定的現狀,進而會影響學校的規劃建設,不利于形成穩定的財政投入。

三、應對中等職業教育投入問題的對策建議

1.提升中等職業教育投入的比重

未來幾年,江西省應更加關注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努力提升中等職業教育投入占教育總投入的比重。以2010年在校人數作為統計基礎計算,70萬在校生,按中職免費政策最低標準計算投入,每人最低3000元(2000元學費,1500元補助金),2010年中等職業教育投入不能低于21億元,約占當年教育投入的8%;外加中職學校建設、教師工資及福利等的開支需要,至少要再增長2個百分點。因此,在中職教育逐步免費化的大潮下,其投入占教育總投入的比重至少要達到10%的水平。實現中等職業教育繁榮發展,建議甚至要跨越這一水平,進而從根本上保障中等職業教育的投入。

2.逐步推動校企合作,適當吸納社會捐助

江西省政府應積極鼓勵和推動中職學校的校企合作,不僅要促進本省中職學校與本省企事業單位的合作,還應該促進與外省、國際企事業單位的合作。既要為學生的實習與就業提供便利,也要不斷引入新技術、新技能,以提高中職教育的水平,還要為學校開辟更多的籌資渠道,以減輕政府對中職教育的財政負擔。社會捐助資金也應該部分用于中職教育,2010年江西省中職教育社會捐助資金約152萬元,只占中等職業教育總投入的0.13%,有待進一步提升,政府與學校應多方面采取措施,廣泛吸納社會捐助。政府應給予更大的政策扶持,完善中等職業學校的學歷授權制度,提升中職教育的社會認可度;學校本身也應該內生增長,在提升自身地位的同時,吸納更多的社會捐助。

3.規范中等職業學校的發展,建立穩定的生源保障

中等職業學校作為高等教育的有效補充,是提高勞動者素質的有效途徑,對于提升社會群眾的整體素質也發揮著關鍵的作用?,F今中等職業教育的辦學往往都只是重視技能的傳授,而忽略了基本素質的培養,基礎課程的安排不充足,教學秩序混亂,因而,不被社會看好。在此種情況下,中等職業學校本身應該努力規范教育教學,結合教育方針政策及社會需求,建立獨具學校特色的培養目標體系,明確學校教學目的,充分發揮學校人、財、物的作用,努力實現學校教學目標。做到不僅要提升學生的技能,還要促進其基本素養的培育,追求高素質、高技能的更高目標,爭取贏得社會的關注。在建立廣泛社會影響的基礎上,形成中等職業學校穩定的生源保障,并不斷擴大中等職業學校的辦學規模,促成建立中等職業教育穩定的財政投入。

4.規范中等職業教育經費的合理分配,提高其利用率

職業教育經費在短缺的情況下,經常得不到有效的利用,職教經費被挪用和教育腐敗使有限的職教經費不能真正用于職教,也直接影響了職業教育資源的進一步整合以及整體優勢的發揮[6]。解決中等職業教育財政不足的困難,不僅要從投入的源頭上關注它,還應該關注財政的分配與使用。2010年江西省中等職業學校的財政支出個人部分與公用部分之比為1.13∶1。在當時情況下,個人部分明顯偏高。針對此情況,政府應該準確統計中等職業教育人員及各種公用支出,在做好預算的前提下,根據實際情況分配,爭取每一分錢都切實用在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需要上,做到財政投入使用的合理化與高效化。

5.完善中等職業教育經費監督體制,建立其經費使用的群眾監督

中等職業教育經費不足,往往只能在研究中才被社會發現。究其原因,是因為中等職業教育本身缺乏經費使用的公眾監督體制,在封閉辦教育的情況下,自然也會喪失社會的關注,最終可能會導致無人問津的結果。提升中等職業教育的社會關注度及其社會地位,首先要擴大中等職業教育的對外開放化程度,積極呼吁更多的社會人士關注,并參與到對其監督上來,尤其是對其進行財政監督。政府應在網站上設置中等職業教育專欄,及時統計學校的財政分配,客觀地進行公布;學校本身也要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及時在校園專欄上對其財政使用給予公示,進而建立公正、公開、完善的中等教育經費監督機制。

[1]靳希斌.教育經濟學:修訂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23.

[2]江西1.96億推動中職免費教育 三類學生免學費[EB/OL].新 華 網,http://news.163.com/10/0908/08/6G20J3M600014JB5.html,2010-09-08.

[3][4]邱小?。魇≈械嚷殬I教育投入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成人教育,2008(11):262.

[5]申家龍.中等職業學校布局調整是一個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J].職業技術教育,2011(27):20-23.

[6]方 芳.中等職業教育財政制度的現狀和面臨的問題[J].繼續教育研究,2007(1):67-70.

猜你喜歡
教育經費生源中等職業
新形勢下提升傳統本科專業生源質量的思考和認識
2021年廣州市中等職業教育招生學校名單
2021年廣州市中等職業教育招生學校名單
以就業為導向的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探索
以就業為導向的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探索
2020年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公告發布
農村生源不是“搖錢樹”
管好用好糧食倉儲企業職工教育經費
關于企業職工教育經費稅前扣除政策的通知
基于ArcGIS9.0-GeoDa059i的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空間差異性分析——以2008-2012年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