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質量監督法制與法治的實踐

2014-03-20 07:18
科技視界 2014年21期
關鍵詞:執法者法制人性化

陳 杰

(單縣質量技術監督局,山東 單縣274300)

質量技術監督系統作為國家一個主要的市場秩序規范的機關,牽扯到很多行業的管理, 而管理的手段就是依法執行自己的行政職能,作為技術性、社會敏感性很強的政府產品質量監督管理部門,擔負著產品質量監管、設備安全監察、打擊假冒偽、規范和整頓市場經濟秩序的任務,其有兩大行政職能:一是綜合管理職能;二是行政執法職能。這兩者之間相輔相成,互為關聯,互相促進。綜合管理的各項措施需要依靠行政執法手段貫徹實施, 行政執法還可以促進管理水平的提高。產品質量技術監督,重在監督,行政執法(以下所稱行政執法專指質量技術監督行政執法)過程就是具體實在的監督過程。

自從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成立以來,各級質監部門能堅持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行政執法工作,以立黨為公、執法為民為根本,以依法行政、嚴格把關為己任,以服務經濟、促進發展為目標,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對質監行政執法工作的新要求,積極探索新時期質量技術監督行政執法工作的新思路,新舉措,不斷開創質監行政執法工作新局面,較好地完成了黨和人民交給我們的各項任務。 但是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當前從我國整體產品質量狀況和人民群眾對產品質量的綜合滿意度上來看, 我們的質量技術監督工作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近些年來,各種質量安全事故接連發生,從“高鐵”事故、“地溝油”事件到汽車爆胎、橋面坍塌等等事故,一起起駭人聽聞的事件嚴重損害了社會對公共安全的信任度,食品安全危機以及政府的誠信度已成為老百姓十分關注的熱議話題。

1 現階段質量監督的執法難點

現階段質量監督的執法難點在于產品標準的實際化與執法過程的人性化,產品標準實際化就是執法過程中遇到的各行各業的行業技術變化,因為每個產品都是技術的轉化,而執法的條文是很教條的,就需要在執法的過程中不僅要懂得所監督的產品的生產標準,還應該了解產品在實際需求中可能存在的變化,而這種變化不一定是符合功能需要的,相當一部分變化是生產方為了降低成本,追求效益而采用的以降低安全,降低功能滿足為成本的非法措施,而同時產品的購買方在采購的時候也有出于僅僅滿足基本需要,降低其他要求而采取的降低成本的方案,這樣在執法過程中就需要了解標準中最主要的要求以及與最基本的要求,而這些要求在相關的監督性法律條文中就會有對應的制約與處罰,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強制性產品認證的行業管理中,首先要知道這個認證的最基本的出發點是為了安全,所以就要掌握每種實行強制性產品認證的產品的最基本要求是什么,而這些要求在具體的產品中體現在那些方面,這樣在具體的執法中,無論對方怎么改變標準,或者改進功能,都能依據最基本的要求來進行比對,不符合基本的要求的當然就不符合認證需要,就可以依據認證認可條例來管理。

2 執法過程的人性化管理

近年來,隨著各級政府優化經濟環境的政策的出臺和行風評議工作的進一步深入,不少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出臺了一些稱之為“人性化”的措施或者說“優惠”政策,借此塑造執法機關形象,以此獲得行風評議的好名聲。 其中有的由于對“人性化”還存在一些誤解和誤用,削弱了法律應有的威嚴,模糊了合法和違法的界限。

2.1 將人性化執法曲解為人情化執法

人性化執法在我國現行法律法規中并無明文規定。由于社會情況的復雜多樣,立法過程中必然為執法者預留能動發揮的空間,在我們這個當今仍然“人情濃厚”的社會氛圍里,就應防止一些人以人性化執法為名,行人情化執法之實。 對有關系的、熟悉的、親朋好友等違法人員借人性化執法之名,降低法律規定的處罰力度,甚至免于法律處罰,這絕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性化執法。

2.2 將人性化執法變質為軟弱化執法

人性化執法不是向當事人讓步或妥協,也不是對各種經濟違法行為的放縱和寬容,它不能背離法律的基本原則,弱化執法職能和執法力度,將技術監督行政執法混同于技術監督具體事務的服務。 人性化執法只是執法態度、執法方式的變化,目的是杜絕那種凌駕于法律之上的暴力執法、無序執法和隨著執法,法律法規對于質監部門打擊違法行為的本質沒有變。 不能以為強調人性化執法,執法人員就可以對違法行為遷就忍讓,這有悖于人性化執法的本意。

2.3 將人性化執法誤解為法外施恩

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已授權必須為。 人性化執法并不意味著對違法行為的無原則遷就,無止境放寬,也不意味著降低法律規定的處罰標準和力度,弱化法律剛性和強制力,更不意味著該執法時不執法,那樣只會縱容違法者,如此下去,法律規定的違法責任將成為一紙空文,執法部門也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

2.4 將人性化濫用于執法過程

法治的實現,要依賴于全社會對法律的尊重,尤其是執法者對法律的尊重。執法者尊重法律最基本的莫過于嚴格依法辦事,還權于民,尊重人性這, 然而當社會公眾把目光過多地集中在執法者的人性化上,一味地往執法者身上貼“人性化”標簽,就可能在不知不覺中舉著法治的大旗走人治的老路。 弱化執法者應有的權力,也就等同于法律應有的尊嚴。

3 完善質量監督工作的途徑

質量監督法制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完整嚴謹的法治生態系統,而要完整的去發揮系統的功能,就需要這個系統中的執行者嚴格的按照法治的精神去管理,按照法制的要求去提高自己的水平,這樣才能提高行政執法的實效性。

3.1 把好思想關

解決思想問題是解決好一切問題的首要前提和保障。因此要開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 使執法人員牢固樹立正確的行政執法指導思想,時刻牢記“整改是前提,處罰是手段,規范是目的,服務是宗旨”的工作方針。

3.2 把好制度關

一是在思想教育,業務培訓,行風建設,考核評定等方面形成制度,并在時間中不斷完善,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管物,二是完善案件審理制度,進一步規范案件審理程序,規范案審制度和紀律.三是建立案件承辦制度,完善錯案追究制,堅持誰主管誰承辦誰負責的原則,對錯案,人情案的相關人員給予相應的處理,以示警戒.四是完善監督舉報制度,,加強對群眾舉報投訴案件的督促辦理,同時進一步完善對案件辦理過程,人員以及處理結果的公示制度.增強透明度,公開接受社會和群眾的監督,作到公正執法,明白辦案.

3.3 把好程序關

要嚴格把握執法案件的程序, 嚴格控制執法人員的自由裁量權,完善執法案件程序違法的追究制。

4 結束語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質量監督的法制也會與時俱進,不斷發展,而只有所有的執法機關與執法人員跟隨時代的腳步,不斷前行,才能更好的發揮質量監督法治的職能.更好的服務于國計民生!

[1]王莉.淺析我國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行政法制監督缺失及對策[J].前沿,2013,06.

[2]李娜.論我國行政權力的法制監督[J].法制與社會, 2012,03.

猜你喜歡
執法者法制人性化
人性化
執法者當成為守法的標桿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體驗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環境執法者如何做到盡職免責?
法制報道“負效應”的規避與防范
關于法制新聞的幾點認識
“扶不扶”的人性化選擇
醫養結合亟須法制規范
法制嚴質量高
法治理念和道德觀念對執法者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