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外漢語教材編寫的文化性原則探析
——以《新實用漢語課本》為例

2014-03-21 04:53劉靜文
文教資料 2014年20期
關鍵詞:課本漢語交際

劉靜文

(揚州大學 文學院,江蘇 揚州 225002)

對外漢語教材編寫的文化性原則探析
——以《新實用漢語課本》為例

劉靜文

(揚州大學 文學院,江蘇 揚州 225002)

文化性原則是對外漢語教材編寫的重要原則之一,本文以《新實用漢語課本》為例,對該教材文化性原則的呈現特點和不足進行探析,同時針對教材編寫的文化性原則提出自己的思考。

對外漢語 教材編寫 文化性原則 《新實用漢語課本》

一、文化性原則的內涵與重要性

語言和文化的關系,自古以來就密不可分。呂叔湘認為:“語言是文化信息的一種載體,任何一種語言都包含著使用這種語言的民族的文化特征?!雹僖虼?,語言既是文化的載體,又是一種文化樣式。對外漢語教學作為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的統一體,其教材編寫的文化性原則就顯得尤為重要。

文化性原則是對外漢語教材編寫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之一。李泉(2004)總結出包括定向原則、目標原則、特色原則、認知原則、時代原則、語體原則、文化原則、趣味原則、實用原則和立體原則在內的對外漢語教材編寫十大基本原則,其中對文化原則的定義是:“要求教材設計和編寫過程中要增強目的語文化教學意識,要處理好目的語文化和學習者母語文化之間的關系?!雹趧懀?994)也指出,“現在正在跨入90年代結構、功能、文化相結合的教材編寫新時期。在結構、功能、文化相結合的教材編寫新時期,教材中的文化因素導入應該越來越受到重視”③。這里所說的文化因素,不僅包括具體的文化知識,還應包括與培養交際能力相關的語言運用的文化背景因素。

在充分了解的基礎上主動依據文化性原則編寫對外漢語教材,不僅有助于全面、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還能幫助學習者減輕目的語環境下的文化震蕩,從而逐漸“跨越”文化差異,提高跨文化語言交際能力。

二、《新實用漢語課本》及其文化性原則的呈現

《新實用漢語課本》由劉珣主編,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出版,是為以英語為母語或中介語的學習者編寫的一套新的系列漢語教材(共六冊),前四冊適合初級階段漢語學習者使用,后兩冊適用于中級及高級階段之前的學習者使用。該教材的體例主要由課文、生詞、注釋、練習、閱讀、語法、漢字和課外文化知識組成,是按照以結構為基礎,結構與功能、文化相結合的路子編寫的,該書一出版就受到較高的評價,并很快為許多國家和地區的漢語學習者使用,“據國外的調查統計,《實用漢語課本》第一、二冊在很多歐美國家教授現代漢語的大學中使用率曾高達75%”④。因此,我們認為以這套教材作為研究對象是可行的,并可從教材各部分的設置方面探析其文化性。

(一)課文展示文化因素

在編寫《新實用漢語課本》時,編者們尤其注意課文內容的人文性。雖然課文以人物對話形式出現,但是每課都有一個小故事或特定的文化場景,課文在文化點的安排上也較為全面、合理。如第二冊(從總第十五課起至第二十六課)中涉及的文化因素就有上海、西安、兵馬俑、旗袍、太極拳、中國畫、徐悲鴻、齊白石、中國新年、北京烤鴨、火鍋、京劇、越劇、四大名著、《春江花月夜》、長城,等等。這些文化因素中不僅有豐富的文化詞匯,還體現了濃厚的文化背景,如上海、西安等介紹了中國的地域文化;太極拳、中國畫、中國戲劇、民樂等介紹了中國的藝術特點和底蘊;中國新年介紹了中國人的風俗禮儀、交際習慣等;北京烤鴨、火鍋等展示了中國博大的飲食文化等,這么多的文化因素隱含在課文對話當中,讓外國學習者在潛移默化中了解了目的語文化環境。

(二)注釋說明文化項目

在《新實用漢語課本》中,每一課后都有專門的“注釋”板塊,對課文中的重要句式、詞匯及文化背景等做出解釋說明,讓學習者更容易理解其中隱含的文化項目。如第二冊第一篇課文(總第十五課)后的注釋中就有對上海話“阿拉勿懂”的解釋,讓學習者感受到中國方言的魅力;第十九課后的注釋向學習者說明了中國人常說的“不敢當”的含義及使用場合,十分具有中國特色;在第二十課的注釋中有對中國名曲《春江花月夜》的介紹和中國人過新年時常說的“恭喜恭喜”的解釋,這些都是注釋體現出來的文化因素。

(三)練習滲入文化因素

如果說《新實用漢語課本》中的課文大多展現的是一種風俗文化,那么課后練習中則明顯看出交際文化的滲入。如在“練習與運用”板塊,編者們通過“熟讀下列詞組”、“句型替換”、“課堂活動”、“會話練習”、“看圖說話”及“交際練習”六個項目的設置幫助學習者鞏固所學知識及培養相關交際能力,尤其是跨文化語言交際能力(詳見表一)。

表一:《新實用漢語課本》第二冊練習中的語言功能及交際行為訓練列表

通過表一我們發現,僅在該套教材第二冊的練習當中就有如此多的文化項目,涉及學習者在目的語環境下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是在這種模擬真實交際場景的操練當中,學習者能夠逐漸增強自己的跨文化語言交際能力。

4.漢字體現文化因素

在《新實用漢語課本》中,最能體現編者對中國傳統文化之重視的地方就是漢字板塊設計。該板塊又細分為三個小板塊,編者利用第一個小板塊向學習者詳細介紹了漢字的構字法和如何區別同音字、形近字;第二個板塊是認寫基本漢字;第三個板塊是認寫課文中的漢字。在認寫漢字時,編者不僅將該字的漢語拼音、筆順、筆畫數、英語注釋等一一標明,還列出字的構成部件,便于學生提高記憶效率,同時將有繁體形式的字詞特別標出,甚至將有的字的演變過程都加以標注。例如,第十五課當中的“安”、第十八課中的“象”和“乘”等,這些有關漢字文化的編排會引起相當一部分學習者的興趣。

表二:《新實用漢語課本》第二冊“文化知識”板塊內容列舉與分析

(五)文化知識拓展文化因素

為了豐富學習者對中國文化的了解,該套教材特別在每課的最后設置了“文化知識”板塊,用學習者的母語進行介紹,只要求學習者了解。該部分與練習部分相似,話題的選擇也涉及中國傳統文化的諸多方面,為學習者打開了一扇通向中國文化的大門。(詳見表二)

(六)插圖、歌曲展現文化因素

據統計,在《新實用漢語課本》中,約選取了隱含或直接體現文化因素的圖片145幅,收入民歌5首,這幾首民歌分別是 《茉莉花》、《康定情歌》、《在那遙遠的地方》、《達坂城的姑娘》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都具有較濃的中國特色,傳唱度很高。通過插圖和歌曲形式展現文化因素,更容易引起學習者的興趣。

三、《新實用漢語課本》文化性原則呈現上的不足

(一)純文字較非文字導入方式的比例過大

趣味性是對外漢語教材編寫應該遵循的一條基本原則,甚至可以說是主要原則之一,而教材的趣味性不僅取決于教材的內容,還取決于形式?!缎聦嵱脻h語課本》基本為文字類的說明、講解等,插圖和歌曲的比例很小,并且插圖都為黑白圖,這樣的教材在形式上就缺乏趣味性,難以引起學習者(尤其是年齡較小的學習者)的興趣。

(二)我國民族文化比重過小

盡管我國的主體文化是漢族文化,但是多民族是我國民族、民俗文化的一大特點,因此有必要向學習者加以適當呈現?!缎聦嵱脻h語課本》在飲食、節慶、民間藝術等方面反映了少數民族文化,但僅涉及三個民族:蒙古族、藏族和維吾爾族?!缎聦嵱脻h語課本》的使用對象主要是北美學習者,而北美地區大都為多民族國家,因此為培養學習者的多元文化視野,教材應適當將目光投注到民族文化上。

(三)練習設計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有待完善

練習作為教材的補充和拓展,是教材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體現了教材的編寫原則和理念。盡管《新實用漢語課本》中的練習部分占較大比重,在板塊安排上也體現了編者對于“實踐”——也就是交際能力訓練的重視,但是在一些方面仍然有其不足。

1.對話設計有時缺乏交際的真實性,稍顯冗長。

例如,第十六課的練習當中有這樣一段對話:

A:張小姐在嗎?

B:不在,她上課去了。

A:她帶語法書去了嗎?

B:她沒有帶語法書去。

其實,在真實交際場景當中,B只需要回答“她沒有帶”就可以了,這是口語追求簡單實用的表現,而練習當中為了訓練“語法書”這個詞匯,故意在B的回答當中復現,反而破壞了交際場景的真實性,不符合中國式的回答習慣。

再如第十七課的聯系中有如下對話:

A:這件襯衫大還是那件襯衫大?

B:這件襯衫大。

A:這件襯衫比那件襯衫大多少?

B:這件襯衫比那件襯衫大兩公分。

這組對話同樣犯了“為了練習而練習”的毛病,“襯衫”一詞在B的回答當中多次復現,顯得冗余且缺乏交際的真實性。

2.練習形式較單一。

這里所說的練習形式實際上包括兩方面,一方面練習的呈現形式,如看圖說話中的插圖均為黑白色,難以引起學習者的興趣,對于年齡稍大的學習者來說,插圖全以卡通形式呈現也稍顯稚化。另一方面,練習形式的單一還表現在活動形式上,所有練習都通過一人口語訓練、兩人或多人對話等形式完成,沒有豐富多彩的小游戲和獎懲機制,難以活躍課堂氣氛和保持學生較長時間的注意力。

3.練習缺乏合作性和創造性。

培養學習者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就是要讓學習者在目的語環境下能夠與他人熟練地進行交流、溝通,因此,練習應該側重于模擬真實環境讓學生體驗。在 《新實用漢語課本》的練習中,很多對話要求學生一問一答,兩個學生都在看到練習內容的情況下進行繪畫,乙知道甲會問什么,甲也知道乙會怎么答,學習者經常只關注自己要說什么,而忽略對方的表達,這顯然已經脫離了真實的交際環境,也缺乏合作性。同時,練習當中的對話大都是照搬課本,要求學生單純模仿,很多答案都是固定的、唯一的,出了這個對話學生就不知道怎么開口了,無法根據真實情況順利地交流,缺乏創造性色彩。

四、對教材編寫中文化性原則的思考

(一)加強目的語文化與母語文化的對比

第二語言教學中所說的培養學習者的“語言交際能力”,實際上是培養學生的“跨文化語言交際能力”,因為學習者的母語文化和目的語文化屬于兩種不同文化,學習者要想運用目的語進行成功的交際就必須“跨越”這種差異,而跨越這種差異就必須首先通過對比找出差異、了解差異,才能避免因文化差異帶來的交際障礙。

在教材編寫當中,不僅要在課文中展示不同的文化(如《新實用漢語課本》中對中西醫、中西畫和中外禮儀的介紹),還應在練習當中為人物設置一定的文化沖突和摩擦,讓學習者在操練當中感受差異并逐漸熟悉、適應,實實在在地增強跨文化語言交際能力。

(二)文化呈現方式多樣化

文化性原則在教材編寫當中的呈現不應該是孤立的,而應該與其他原則緊密結合,如趣味原則、實用原則等,這就要求文化因素在教材當中以多樣化方式呈現。如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可以通過較為精美的裝幀、插圖或引入歌曲、視頻的形式,或在練習環節設計豐富多彩的小游戲。再如為了提高學生對所學內容的靈活運用能力,不妨減少練習當中的機械性訓練,增加實踐性活動,如模擬購物、租房、郵寄等場景,分配給學生不同信息,而他們事先并不知道彼此的問答內容,讓學生有更多發揮空間。

(三)避免文化優越論和文化自卑感

對于教材編寫中文化性原則的體現,最難的是把握文化因素投入的“度”。這里要力避兩種錯誤傾向,一種是文化優越論,另一種是文化自卑感。前者的表現是過分強調中華文化與其他文化的差異,并認為中華文化優越于其他文化,進而在教材中大肆弘揚中華文化,以期得到學習者的認同;后者則完全相反,只看到中華文化落后的一面,認為中華文化落后于其他各族文化,在教材中盡量避免介紹中華文化,這兩種傾向都是不可取的。我們應該擺正自己的心態,認識到每一種文化都有其精華和糟粕,不盲目自大,也不自輕自賤,同時樹立三種正確意識,即“多元共生意識、平等對話意識、求同存異意識”,(李紅,1998)做好文化的傳播者和學習者。

注釋:

①呂叔湘.在對外漢語教學的定性、定位、定量問題座談會上的發言[J].世界漢語教學,1995.

②李泉.對外漢語教材研究 [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51.

③劉珣.為新世紀編寫的《新實用漢語課本》[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3(02).

④劉珣.為新世紀編寫的《新實用漢語課本》[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3(02).

[1]李泉.對外漢語教材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2]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7.

[3]劉珣.新實用漢語課本[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0.

[4]姚文麗.對外漢語教材編寫中的文化原則[M].文學教育,2013-09.

[5]張文娟.論對外漢語教材中民俗文化的選用[D].西南大學,2007.

[6]駱真.《新實用漢語課本》與《發展漢語》初級階段文化因素導入方式分析[J].語文建設,2013-07.

[7]劉珣.為新世紀編寫的《新實用漢語課本》[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3(02).

[8]王欣.反思《新實用漢語課本》練習設計的交際能力培養[J].科教導刊,2010-12.

[9]謝代.從《新實用漢語課本》談對外漢語教材的編寫[D].湖南師范大學,2012.

[10]李紅.試論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跨文化交際意識[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增刊,1998-06.

猜你喜歡
課本漢語交際
情景交際
學漢語
輕輕松松聊漢語 后海
精選課本題改編練習
追劇宅女教漢語
漢語不能成為“亂燉”
精選課本題改編練習
精選課本題改編練習
精選課本題改編練習
交際失敗的認知語用闡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