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鎮居家“一對一”養老服務模式研究

2014-03-27 09:04王富強,嚴雪琦,祝延爽,鄭巖
科技經濟市場 2014年1期
關鍵詞:一對一空巢老人

王富強,嚴雪琦,祝延爽,鄭巖

摘 要:本文提出由在校大學生、企事業單位在職職工、城市外來人員、社會志愿者為主體,為空巢老人提供居家“一對一”養老服務的模式。

關鍵詞:空巢老人;一對一;居家養老服務

1 問題的提出

自1999年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以來,人口老齡化程度日趨嚴重,人口結構發生了重大轉變。據2010年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占總人口的13.26%,比2000年上升2.93個百分點,其中65歲以上占總人口的8.87%,同比上升1.91個百分點。

與發達國家的人口老齡化相比,我國的老齡化呈現出未富先老、空巢化、老齡化、獨居化的特點。隨著城鎮化和工業現代化步伐的加快,年輕人離開家鄉,去外地工作的人數也隨之增加。城鎮空巢老人的精神健康問題更勝于農村空巢老人,應當引起社會的高度重視。

基于以上全國人口狀況及城鎮空巢老人的現狀,本文提出由在校大學生、企事業單位在職職工、城市外來人員、社會志愿者向城鎮空巢老人提供“一對一”居家養老服務的模式。

2 城鎮居家“一對一”養老服務模式的具體內容

2.1 在校大學生與城鎮空巢老人的“一對一”居家養老服務

一方面,大學生年輕,有活力,思想前衛,自我實現意識強烈,文化層次高;另一方面,大學生的業余時間有限。所以針對他們的優勢和困難,可以由大學生向文化層次較高、身體健康且在學校周邊居住的老人提供服務。服務內容以精神、文娛等為主,適當進行家務勞動。

具體而言,在校大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老人家里進行服務。如陪老人聊天、給視力下降的老人讀報紙、幫助老人學習使用電子產品,從而使老人更好的融入社會發展的節奏。周末或節假日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入住老人家里,為老人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陪老人旅游,踏青,陶冶情操,感受生活,煥發老人對生活的熱情。

2.2 企事業單位在職職工與本單位退休老人的“一對一”養老服務

文章提到的在職職工“一對一”養老服務是借鑒了計劃經濟時期的“單位養老服務模式”的經驗,同時又對該種模式的不足進行了彌補和改進。企事業單位在職職工與本單位離退休老人之間有著天然的業緣紐帶關系,老人在情感上易于接受。

具體而言,在企事業單位主管的組織下,在職職工到退休老人家庭提供服務。員工利用業余時間去老人家探望,陪伴老人喝茶、聊天,了解老人生活上的困難。同時,給老人講述單位發展的現狀和變化等。在傳統節日,如春節、元旦時,邀請老人參加單位的年會及晚會,讓老人充分感受到單位的關懷和溫暖。由服務主體代表本單位送去慰問品,給老人物質上的幫助。

在本模式中,在職職工實際上充當了單位和老人之間的“傳話筒”的角色。讓單位如實了解老人退休后的生活狀況(包括身體和精神),同時也讓老人能夠時刻了解單位發展狀況,感受集體的關心,減輕子女不在身邊的孤獨和寂寞感。

2.3 城市外來人員與空巢老人的“一對一”養老服務。

隨著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人口流動的頻率也越來越快,流動幅度也越來越大,規模更是逐年增大。越來越多的外來人口涌入城市,一系列問題也隨之出現。由于城鄉二元結構的戶籍制度還沒有打破,戶籍遷移限制條件較多,導致一些長期生活在城市的外來人口被邊緣化,得不到應有的待遇,居住條件大多較差(以陰冷潮濕的地下室,面積狹小的小隔間為主)。因此,他們在主觀上市民化的意愿更強烈。外來人員在城市沒有歸屬感,而城鎮空巢老人又缺乏照顧,故這種“一對一”服務在客觀上有形成的可能性。

具體而言,主觀上有居家服務想法的城市外來人員可以向相關管理部門提出申請,符合要求者可先與老人進行短期接觸磨合。經雙方同意后,外來人員入住老人家庭進行長期服務。主要負責照顧老人的生活起居以及進行適當的日常家務勞動,幫助老人外出購物,陪同老人散步、聊天,以解除老人的空虛寂寞感,讓“?;丶铱纯础辈辉偈且痪淇谔?。有經驗的外來人員還可以幫助老人種植一些花卉蔬菜,或者飼養一些小動物,以此來增添老人的生活樂趣。

如果這種模式得以實施,老人得到了照顧,外來人員也有了較好的居住環境,減輕了房租負擔,而且能夠讓他們在陌生的城市中體會到家的溫暖,有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

2.4 社會志愿者與城鎮空巢老人居家“一對一”養老服務

隨著民眾的素質整體的提高,社會志愿者的人數也在不斷的增加。具體而言,社會志愿者利用他們的業余時間向老人提供不定期服務,如幫助老人做飯,陪老人散步、聊天,讓老人能夠體會到來自社會的溫暖。對于一些有專業技能的社會志愿者,如醫護人員、心理咨詢師、理發師等,一定要充分利用他們的特長,幫助老人,解決他們生活中的實際困難。

2.5 推進城鎮居家“一對一”養老服務模式的配套措施

2.5.1政府。

政府以信息化為手段,借鑒互聯網“去計算”工作原理和后臺支撐,“基于居家養老服務監管零距離,居家養老服務無死角”的理念實施“居家養老服務24小時在線平臺”工程,將“民政、社保、各參與高校、殘聯、行政服務中心、外來人員服務中心、各社區、參與服務的企事業單位、志愿者服務機構”等部門按照“響應及時,操作留痕,流程自驅,后臺統計,量化評價,信息共享”的統一技術標準接入“在線平臺”以提高政府資源的整合力,提高整個運行模式的標準化,集體化,信息化水平。

2.5.2各參與高校。

一方面,各參與高校配合政府,接入“居家養老服務24小時在線平臺”終端,及時更新自愿提供服務的大學生名單;另一方面,對參與服務的大學生給予一定的政策鼓勵,如評獎評優加分項目等或以學校名義給予一定的物質鼓勵,以保證其持續性,并協助政府對參與服務的學生進行適當的監管。

2.5.3參與服務的各企事業單位。

一方面,企事業單位接入“居家養老服務24小時在線平臺”,為政府提供單位離退休人員的相關信息以及參與服務的職工信息;另一方面,企業出臺激勵政策(包括物質激勵或精神激勵),鼓勵職工進行服務(具體數量按單位情況而定)。

2.5.4空巢老人所居住的各社區。

配合政府工作,接入“在線平臺”終端,給政府部門提供社區“空巢老人”的相關信息,對進入社區進行服務的人員進行登記注冊,并進行一定程度的監督和支持,確保老人的安全。

2.5.5社會志愿者服務機構。

接入“在線平臺”終端,協助政府進行志愿者的招募、篩選以及相關培訓,并對志愿者進行相關日常管理。

參考文獻:

[1]李學斌.單位養老服務模式:背景、現狀與未來趨勢[J].社會工作.2013(3).

[2]郭愛妹,張戍凡.城鄉空巢老人的生存狀態與社會保障研究[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11.

[3]張莉,曲振濤,章劉成.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創新思維模式探索.中國高等教育.2012(19).62-63.

[4] 章劉成,張莉.省屬普通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初探.中國電子商務.2013(6).

基金項目:哈爾濱商業大學校級創新項目,項目編號:201310240061

猜你喜歡
一對一空巢老人
供證“一對一”情形下排除合理懷疑的適用
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困局何解
農村空巢老人的精神贍養問題
中航工業寶勝的“一對一”供給側改革
產科“一對一”責任制助產對產婦分娩的影響研究
“一對一”認知診斷與干預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