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提升地理教育專業野外實習效果的探究

2014-03-27 09:04謝洪
科技經濟市場 2014年1期
關鍵詞:內容專業學生

謝洪

摘 要:本文對阿壩師專地理教育專業野外實習過程中存在的實習經費、實習組織、實習內容、實習管理、實習評價等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增加經費投入、規范管理制度、改進實習評價等建議以提升地理野外實習效果。

關鍵詞:地理野外實習;實習經費;實習管理;實習評價

地理科學的空間性和區域性決定了地理工作者必須深入到自然和社會當中去理解和認識地理要素和地理問題。地理野外實習是實現地理教育專業培養目標的重要教學方法和環節。

1 地理野外實習的必要性和意義

1.1 地理野外實習是構成專業培養方案的重要內容

野外考察是地理學研究最基本的途徑和方法 [1]。地理實習是阿壩師專地理教育專業培養方案中規定的內容,是學生達到學業要求的重要環節。綜合考慮學生知識儲備、實習經費、實習組織等因素,目前阿壩師專將地理野外實習安排在地理教育專業大二下學期。

1.2 野外實習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

地理野外實習過程中的地圖閱讀、分析、填繪等有助于學生地圖技能的培養。野外測量、標本采集、地理攝影等有助于學生動作技能的培養。思考、分析、總結有利于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學生對秀美山川的觀看體會,民俗人文的接觸了解有助于美學能力的培養。

1.3 野外實習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環節

地理野外實習是一項參與人員多、接觸范圍廣、涉及環節多的重要野外考察活動。通過野外實習可以培養同學們組織協調能力、集體和團隊意識。由于實習時間緊、任務多、路途中的眾多不確定性,使整個過程充滿了艱辛和困苦,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磨礪同學們吃苦耐勞、不畏艱險的意志品質。

1.4 野外實習是促進學科建設、轉變教學方法的重要載體

野外實習過程既是對課堂所學內容的理解和深化,也是對課堂教學效果的檢驗。同學們通過對地理事物、地理現象的觀察、調查,與理論知識相對照,驗證相關內容,增加感性經驗。教師通過野外實習指導了解掌握學生所學知識狀況,從而在理論和課堂教學中有所調整。

2 地理野外實習的形式

路線綜合實習模式是根據各門課程實習的目的、任務、內容與要求,選擇確定實習區域和實習路線 [2]。

目前阿壩師專地理教育專業具體操作的地理野外綜合實主要習路線為:汶川縣水磨鎮—都江堰—眉山—樂山—峨眉山,其中樂山、峨眉山作為實習重點區域。樂山主要實習內容和要素包括丹霞地貌、巖石風化、水文、宗教文化、碑林文化、巖墓文化;峨眉山主要實習內容和要素包括熔巖地貌、坡地重力地貌、流水地貌、構造地貌、植被、氣候、土壤、宗教文化、建筑文化。

3 地理野外實習存在的問題

3.1 實習經費有限,實習時間緊張

實習經費是保障地理野外實習順利進行的前提條件。自從地理教育專業成立以來,學校一直按生均300元標準撥付野外實習經費,雖然教研室已經盡量在同各方協調以盡量節約相關支出(如租用按里程計費的校車而不是按時計費的社會車輛),但隨著近年來社會整體物價的快速上漲、景區門票價格上調,野外實習相關支出有較大幅度增加,已經很難保障實習工作的順利推進。

3.2 實習內容廣泛性不足,實習深度不夠

目前地理實習線路設計雖然是從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兩大板塊來考慮,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受實習時間、學生知識儲備等因素制約,實習內容主要是以自然地理為主,即便實習區域樂山、峨眉山實際蘊含的人文地理信息(如宗教、民俗)十分豐富。究其原因,是自然地理信息更加顯性和直觀,而人文地理的了解感悟則必須要有深厚的人文素養。此外,很多同學不去思考現象背后的成因以及地理現象的發展演變規律,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3.3 實習基地不穩定,實習指導教師能力不足

沒有穩定的實習基地,就會在實習方式、內容與時間等方面無法形成一套完整的體系和優化的模式 [1]。

雖然本專業在進行樂山-峨眉山線路實習中已積累有幾年經驗,但因多種因素,同當地學校、景區、餐館各方協調建立實習基地一事未能達成協議,因此,導致指導教師對實習地點缺乏深入和系統的考察和研究, 再加之本專業教師大多較為年輕,實習指導經驗不足,導致野外實習指導能力有限。

3.4 實習儀器配置不足,攜帶管理困難

野外實習需配置相關實習儀器,但因參加實習學生多,因此只能按實習小組進行配備。野外實習常需長時間大跨度徒步行進,另外還需采集土壤、巖石等相關標本,所以攜帶的儀器對體力消耗較大,部分學生會將本應由自己負責的儀器交由他人代為背負,一旦發生丟失等情況,相互推諉,從而產生儀器管理責任主體不明現象。

3.5 實習制度需進一步完善加強

雖然地理教研室圍繞野外實習也做了大量工作,積累了相關組織經驗,但尚不夠系統化、規范化和制度化。野外實習是涉及眾多師生利益包括人身安全、財務安全的大事,所以必須在實習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并充分預計到行程中可能出現的困難和突發情況,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而這些都必須以完善的實習制度作為保證。

3.6 實習效果不太理想,實習評價急需加強

從學生們在實習期間的相關表現和實習報告質量來看,實習效果沒有達到相關要求。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實習時間有限、實習指導教師能力不足,客觀上對實習效果產生了不利影響;二是與部分學生思想上不夠重視以及實習組織紀律性差等主觀原因有關。為提升實習效果,要對學生實習建立科學詳細的實習評價體系,給出量化的評價成績,從而督促學生重視實習環節。

4 地理野外實習改進建議

4.1 增加實習經費投入,保證實習時間

野外實習教學基地建設工作是高等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3]。由于野外實習路線長,需要較多支出,隨著社會物價的整體上揚,實習預算的剛性支出與學校下撥經費之間的資金缺口越來越大。壓縮實習時間雖然可以降低實習支出,但將會影響實習效果。所以在確保實習效果的前提下,需要開源與節流并舉。一方面需要學校根據市場形勢變化增加下撥經費額度;另一方面需要加快實習基地建設,以長期穩定合作關系爭取餐宿等經營者優惠價格;三是爭取系上經費能補貼一部分;四是在學生承受能力范圍之內自行負擔一部分。

4.2 加快建立野外實習基地

為了節約實習經費支出,規范實習組織工作,應以學校名義抓緊同實習相關方進行談判,加快實習基地的建設步伐。穩定的野外實習基地,一是有助于提高實習組織效率;二是有助于指導教師深入實習點進行詳細考察研究,繼而提高實習指導能力。

4.3 加快實習教師隊伍建設

由于目前地理教育專業教師都較為年輕,職稱偏低,再加之學校地處偏僻,外出學習交流機會比較少,以致野外實習指導水平較為有限。因此,要提升實習效果,必須加快實習教師隊伍建設。一方面可以科研或課題經費形式支持部分老師加強對實習點的調查研究;另一方面應聘請有經驗的實習專家對老師進行培訓和示范指導;再者地理教師應參與相關兄弟院校實習過程,學習實習帶隊經驗,提升業務指導能力。

4.4 規范實習運行和管理制度

制定實習章程。實習章程是規范實習組織和運行的重要文件,具體包括實習組織領導機構、實習時間、實習經費、實習師生職責、實習紀律、實習總結等內容。

編制詳細的實習指導書。詳細的實習指導書是是系統指導學生實習的教材[4]。實習指導書需包括實習目的、實習要求、實習區域與路線、實習儀器、實習方法等內容。

制定野外實習管理文件。具體包括:野外實習教學工作實施細則;野外實習與指導教師職責;野外實習總結考評暫行辦法;野外實習紀律及補充規定[3]; 實驗器具的借用、保管、歸還、賠償規定;野外實習應急預案。

4.5 改革實習評價模式

為了促進學生對實習環節的重視,應將野外實習成績單列,作為申請畢業資格的必要條件之一。野外實習成績考核應包含前期的實習準備、中期實習實施、后期實習總結與反思全環節。成績考核應該全面,包括實習態度、實習組織紀律性、實習報告成果、實習反思深度等。

參考文獻:

[1]常立新.地理科學專業野外實習教學基地建設研究—以包頭師范學院為例[J].陰山學刊,2010,24(3):108-112.

[2]于法展,張志華.廬山自然地理野外實習模式與內容的改革初探[J].高師理科學刊,2007,27(2):102-106.

[3]杜忠潮,史興明,蘇英.高師自然地理學實踐教學改革與創新探索[J].價值工程,2012,(9),232-234.

[4]許建國.高師地理野外實習新模式與實習基地建設探討[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3,20(2):115-118.

猜你喜歡
內容專業學生
內容回顧溫故知新
專業降噪很簡單!
專業化解醫療糾紛
更聚焦、更深入、更專業的數據分析
學生寫話
主要內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