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合語文課程研究》的哲學思考

2014-03-30 01:42李山林
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4年11期
關鍵詞:本體語文課程哲學

李山林

(湖南科技大學 人文學院,湖南 湘潭411201)

目前,我國的語文課程研究,少有語文課程哲學方面著作?!逗秃险Z文課程研究》是可以當做一本語文課程哲學著作來讀的。該書是作者的博士論文,原來的題目是“從對立到和合——語文課程基本問題研究”。顯然,作者致力的是語文課程整體的哲學思考。關于語文課程的哲學研究可以分為本體論、價值論、實踐論。作者將語文課程的基本問題提煉為4 對矛盾范疇:語言和言語、文與道、文章與文學、預設與生成。其中語言與言語屬于語文課程的本體問題,文與道屬于語文課程的價值問題,而文章與文學、預設與生成涉及語文課程內容和實施,屬于語文課程實踐的問題??梢?,作者的論述視域基本構成一個語文課程哲學的框架。

作者對語文課程的哲學思考總體上是從批判走向建構的。細讀后,筆者以為該書對于語文課程研究的貢獻至少有兩個方面。

1 從整體上清理與反思語文課程的基本問題

作者通過語文課程與教學史的研究,對語文課程的幾對基本矛盾進行了系統梳理,從中發現了以往語文課程觀念的一個共性問題:二元對立。即言語與語言作為語文課程本體的對立、文與道作為語文課程價值取向的對立、文章與文學作為語文課程內容的對立、預設與生成作為語文課程實施的對立。雖然,這種對立并不一定是現在語文課程理念的常態,但在語文課程的理論研究與實踐中這種對立還是歷史乃至現實地存在著的,如王榮生指出的忽左忽右的兩極震蕩式思維在當下的語文教學中就有不俗的表現。因而有必要從理論上進行清算。該書對“二元對立”的反思與批判是歷史的、根源性的,因而具有徹底性。

2 從整體上建立了語文課程的和諧理論

作者基于“二元對立”語文課程的批判,提出了和合的語文課程理念。作者的導師是大名鼎鼎的張楚廷教授,也許他是受到張楚廷“和諧課程觀”的啟發,開始語文課程的哲學思考的。一方面是出于師承,另一方面卻是對漢語文化獨特的和合思想的領悟。和合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思想智慧,也是具有人類一般認識價值的思想方法,顯然它具有哲學的高度,能廣泛應用于哲學社會學各個領域。作者對和合思想做了系統的研究,發現了它對語文課程的適切性:一是漢語文本身具有和合的品行,二是人的和諧全面的發展需要和合的語文課程,三是和合思想能克服和消解語文課程的“二元對立”觀念。這種發現是新的,也是很有價值的。不僅如此,作者在運用和合思想作為武器批判了“二元對立”語文課程之后,又用和合的思維方法建構起和合的語文課程理論。

首先,作者對語文課程本體根據和合的觀念做了一番“玄之又玄”的“虛性”探尋,他主張不能從語文課程的“象性層面”(即語文課程的個別因素如“語言”“言語”等內容因素)和“實性層面”(語文課程與其他事物的關系如語言與人、世界、民族、文化的關系)來思考語文課程的本體,而應該超越一切語文課程的具體現象和關系來做虛性的追求,語文課程的虛性本體就是融合了一切層面、因素、關系的和合體。從象性的單一范疇過渡到實性的相對范疇再過渡到虛性的沖突融合范疇,是語文課程本體認識的邏輯結構演變。而將語文課程中的各種范疇聯系起來的,則是語言主體的語言實踐。所以,語文課程本體是一種特殊語言實踐的和合體。這里的“特殊”是指語文課程的學校語文教育性質,以之區別于一般生活中的語言實踐。作者對語文課程的虛性本體的把握確實有點“玄妙”,但作者的思辨是邏輯自洽的,從和合出發又回到了和合,是符合和合的哲學理念的??梢粤膫湟徽f。再者,和合語文課程虛性本體體現為語文課程的可能性、過程性與開放性等基本特征,可以作為一種語文課程發展的“烏托邦”理想。

此外,在語文課程價值論上,作者主張語文課程價值取向應突破文道框架,實現語文課程價值取向主體、內容的和合,語文課程與文化的和合。在語文課程實踐論上,主張內容選擇上應摒棄文章與文學的對立,在語文課程文件、語文教材、語文課程實施等不同層面中實現和合。和合語文課程的理念在教學中體現為通過平等對話達成視界融合,營造意境促進體驗生成。

總之,和合觀念下的語文課程著眼于人的和諧發展,立足于人的特殊語言實踐,從以往的二元對立走向多元融合,觀念的先進性自不待說。更有值得強調的一點是,和合語文課程的理念不能簡單的等同于“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理念。否則,和合語文課程就沒有多少價值可言。

第一,和合語文課程蘊涵的課程內涵遠比由“工具性”與“人文性”這兩個概念組成的語文課程豐富得多。以下論述即說明了這一點:

和合的本體追求是一種基于人的存在、主客體交融的虛性追求,將世界看作一個不斷超越現實朝理想奮進的和合體,語文課程本體即是一種特殊語言實踐的和合體。語文課程是根據特定時期的需要而人為創設的,本身就是“變動不居”的流體,不存在某種標準的、既定的語文課程作為模本,觀念形態的語文課程、過程形態的語文課程與結果形態的語文課程更是豐富多樣。語文課程本體是和合現有的各種語文課程類型與層次,和合語文課程的不同主體,不斷克服他們之間的差異、對立、問題,使之形成一股不斷自我超越現有語文課程水平的理想狀態[1]。

第二,和合語文課程的“和合”相對于“統一”說,具有更高的概括水平和哲學意味。

和合具體指稱上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事物之間的沖突、融合,一是經過沖突、融合之后形成新的事物與新的生命,和合既指一種過程又可指這種過程之后的結果。和合在范圍上不拘泥于某一事物、某一對象、某一時期、某一國家,涉及世間萬事萬物及不同歷史時期,具有廣泛的統攝性,包括自然、社會、人(人與人、人與自我),也包括一切看得見的具體事物(形相)和人生觀、價值取向、方法論等看不見的抽象事理(無形相),和合所面對的是多樣性的世界[1]。

作者將“和合”解釋為“人在承認世界多樣、差別、沖突、對立的基礎上,根據對自然、社會與人所構成的世界的規律認識,有意識地化解自然、社會與人的世界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并使之臻于和諧狀態,產生新事物、新生命的活動及這一活動的結果?!憋@然,“和合”相對于“統一”,語義所指更為豐富,概括性更強。首先,和合承認事物的多樣和差異,包容事物之間的沖突,在這個前提下追求融合;而統一則很少考慮被統一事物的差異和沖突性,主要著眼于能夠統一的那部分屬性。其次,和合的結果是融合之后形成新的事物與新的生命,這新的事物和生命也是豐富多彩的;而統一則是化多為一,將多樣性統合為一致性,從而有可能抹殺事物的豐富多彩性。第三,和合是開放的,靈動的,敞開各種可能性的,而統一有可能是封閉的,阻止各種可能性的。所以,用“和合”來概括語文課程的現實追求和理想發展比“統一”可能更具有適切性。

綜上所述,該書建構的和合語文課程理念不能不說是一種理論創新。

該書除了以上兩個貢獻外,還有一個值得稱道的特色,就是運用漢語文化傳統的哲學思想來研究漢語文教育,構建合乎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特征的語文課程理論體系,這不僅體現了理論工具與研究對象的適切性,更為重要的是,對于漢語文教育研究的本土化、民族化提供了一個樣本。漢語文教育有其自身的民族文化思想特征和思維特征,而且這些可能是漢語文教育研究所依賴的更為本質的東西。就已有的語文教育研究成果看,依賴外來理論的居多,體現漢語文化思維特征的偏少,這不利于語文教育理論的發展。語文教育研究的本土化、民族化應成為我們今后開拓的方向。

[1]李 學.和合語文課程研究[M]. 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2.

猜你喜歡
本體語文課程哲學
眼睛是“本體”
菱的哲學
在高中語文課程改革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基于本體的機械產品工藝知識表示
大健康觀的哲學思考
大學語文課程的“思化”品質認識
項目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程中的應用
高中語文課程應該更加貼近生活
專題
Care about the virtue moral education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