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U中心靜脈導管感染因素及護理措施分析

2014-04-05 14:03江蘇省南京市高淳人民醫院211300李華英
首都食品與醫藥 2014年16期
關鍵詞:貼膜紗布鎖骨

江蘇省南京市高淳人民醫院(211300)李華英

據報道,在美國每年發生院內血液感染人數超過20萬例, 而其中90%與中心靜脈導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有關[1]。本文總結有關CVC相關性感染的危險因素及護理經驗,現總結報道如下。

1 CVC相關性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

1.1 置管部位 頸內靜脈、鎖骨下靜脈、股靜脈是臨床置管常選的3種主要途徑。目前臨床上比較一致的觀點是,鎖骨下靜脈感染發生率最低,股靜脈置管感染發生率最高,衛生部感染控制操作指南中也建議CVC置入鎖骨下而不是頸部或是股靜脈[2]。

1.2 置管操作 以往的文獻報道[3],置管醫師操作技術的熟練程度與感染發生率成反比。操作技能生疏、操作時間過長、反復穿刺置管,對局部皮下組織和血管內壁的損傷較大,增加了炎性反應和導管感染的可能性,而操作熟練,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可減少導管移動的幅度,減少微生物侵入損傷部位的機會。

1.3 置管時間 文獻報道[4],感染的發生與導管置入時間呈正相關,導管留置時間越長,發生感染的風險就越高。有研究顯示,導管留置時間≤10d的總感染率為8.3%,11~20d為27.8%,≥21d則達66.79%[5]。

1.4 置管部位敷料 蘭美娟等報道[6],單純使用透明敷料比棉質敷料易增加感染機會,因此透明、半透性聚安酯敷貼,中間帶有紗布的透明敷料或用無菌紗布覆蓋穿刺口,更能減少CVA感染機會。

2 護理措施

2.1 加強無菌操作觀念 CVC留置是一項有創的侵入性操作,因此醫護人員在操作中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是預防感染的保證,所有操作者必須堅持無菌觀念,保持環境清潔,無論在置管、換藥、換管,還是在配液、輸液、加藥過程中,都要嚴格執行手衛生制度,進行無菌操作。

2.2 規范置管操作流程 置管部位的選擇應以鎖骨下靜脈為首選,盡量避免選擇頸內靜脈和股靜脈,以降低導管的感染發生率。注重醫師置管操作技能,加強對醫師置管操作的培訓和考核,建立專業化的醫護隊伍,提高操作技術的規范化和熟練化,以確保留置導管使用的安全。

2.3 加強置管出口部位的護理 ①仔細檢查置管出口部位周圍的皮膚情況,觀察有無局部感染的征象(紅斑、膿腫、硬結等),定期觀察患者的全身癥狀(發熱、白細胞升高、血壓變化等),并做好相應護理記錄;②局部換藥時,臨床上多選用75%酒精或10%聚維酮碘作為消毒劑,皮膚消毒范圍應大于所選的敷料,直徑>7cm。③敷料更換益多選擇透氣性、組織相容性好的透明貼膜,對于持續高熱、出汗較多的患者宜首選紗布,當敷料出現潮濕、卷邊、松動、污染時,應立即更換,更換貼膜敷料時,應一手固定外露的導管柄部,一手順皮膚毛發走行方向撕脫貼膜。

2.4 導管的護理 ①保持導管通暢,杜絕導管堵塞。定期用肝素液沖管可有效減少纖維蛋白的沉淀、抑制血栓的形成,預防細菌在導管局部黏附而引起感染;②輸注TPN液、人體白蛋白等高濃度藥液前后應用生理鹽水沖洗管道,最好專管專用,輸注血液制品后應立即更換使用管道,不可再輸注其他液體,避免血栓形成;③盡量減少導管遠端的附加裝置(如三通)及多次藥物推注,并保持給藥系統的密閉性。

2.5 合理選擇留置時間 導管留置時間越長,感染的幾率也會增加。因此,護理人員應正確記錄置管時間,導管留置1~2周是比較安全的, 超過2~3周者, 應警惕導管敗血癥的發生。

3 總結

綜上所述,CVA相關性感染發生的因素可能與置管部位、置管操作、置管時間以及置管部位敷料有關,在CVA臨床護理過程中,應加強置管部位的觀察、規范置管操作流程以及加強置管出口部位和導管的維護,是預防CVA感染發生的有效措施。

猜你喜歡
貼膜紗布鎖骨
貼膜固定法換藥在壓瘡治療中的應用
右側鎖骨下動脈迷走并起始部閉塞致鎖骨下動脈盜血1例
某貼膜機設計
生孩子,為什么要塞紗布?
防水的紗布
是霧,不是紗布
超薄晶圓的貼膜研究
鎖骨中段骨折的處理
鎳鈦記憶合金環抱器內固定術后聯合中藥治療鎖骨骨折59例
鎖骨鉤鋼板固定治療TossyⅢ度肩鎖關節脫位并喙突基底部骨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