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西部義務教育中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淺思

2014-04-10 04:56石琰
史志學刊 2014年4期
關鍵詞:子弟學校校際差距

石琰

東西部義務教育中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淺思

石琰

義務教育是科教興國的奠基工程,對提高中華民族素質、培養各級各類人才、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全局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的作用。同時,我國東西部義務教育中農民工子女就學問題突出的現象,必須引起政府及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東西部 義務教育 農民工子女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我們深信教育是國家萬年根本大計?!睂Υ逃龁栴}我國自古以來就極端重視,總結出的一整套教育方法和理念,四大發明的凸顯正是在這種教育之下的結晶。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理念不斷更新,教育手段不斷進步,固有的傳統教育模式面對新形勢下出現的新問題,開始顯露出不適應的態勢。而《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的頒布實施,正是順應時代發展而制定出來的,它是我國在積極探索窮國辦大教育的道路上總結出的寶貴經驗。但是由于我國當前正處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轉型時期,義務教育的地區間發展問題日趨顯著。在基本普及義務教育的情況下實現東西部義務教育的協調發展已經成為我國實現教育現代化、構建和諧社會、實現“中國夢”的必然要求。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由于地域、人文等歷史上由來已久的原因,我國東西部的差距不斷加劇,不僅表現在經濟發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上,而且由于社會保障、公共衛生、教育制度等也在轉型之中,且許多方面存在著改革的不對稱現象,導致東西部的差距突出地反映在社會發展失衡諸方面。東西部的差距又與長期存在的城鄉差距交織在一起,尤其西部地區農民工在城市生存發展中面臨的諸多困難,進一步加劇了社會發展失衡現象。較發達的東部(尤其江浙一帶)近幾年改善情況較好,但經濟發展落后的西部地區仍然還有許多困難難以在短期內得以解決。在此著重以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政策實施情況為案例進行討論。

一、我國政府資源配置的政策、努力與困難

1.我國政府專門出臺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政策。義務教育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公共產品,都是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的核心內容,這是毋庸置疑的。根據我國九年義務教育法規定:適齡孩子都必須在當地政府支持下(當然是財政教育經費支持下)接受九年義務教育。但在實際生活中,我國卻存在一個很大的矛盾:西部廣大農村地區,尤其是遠離中心城市的農村地區,還沒有真正實現與城市一樣的義務教育。更由于中國經濟的轉型,大量農民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而進入城市,而且越來越多的農民工帶著孩子進入城市,這個矛盾便由農村走進城市?,F在,這個矛盾隨著三農問題、社會失衡問題的突出,被提到政府工作甚至立法的議事日程,而且,西部地區如農村稅費改革引發的新問題一樣,在落實上出現了許多新的困難。

2.我國教育行政部門協調教育資源配置的努力與困難。由于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整體落后,教育行政部門對義務教育這一政策的可持續性缺乏自信。從調研反映出來的情況看,關于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政策的落實,雖然在東部實施形成一定成功經驗后才在西部開展,相對發達的東部地區而言,其實已經晚了好幾年,但具體落實中仍然出現了重重困難。主要是:

(1)學??傮w容量基本飽和,局部熱點地區學位緊張,尤其是教育資源相對豐富的大中城市。

(2)教師編制嚴重不足,招不上和留不住好教師的現象極為突出。

(3)學校辦學經費缺口很大。西部地區辦學經費本來就十分緊張,在落實進城務工農民子女義務教育政策后,面臨的經費難題則更加嚴峻。

3.我國教育行政部門所采取的措施與希望。如何化解這些矛盾,教育行政部門提出了許多建議,主要是:增撥教育經費,增加教師編制,在學校資源嚴重不足尤其農民工集中聚居的城郊地區布局新校,清理整頓城郊出租房、暫住證、假用工合同等,使本應屬于農民工子女的教育資源不被擠占。

二、農民工子弟學校生存現狀

農民工子弟學校在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工子女教育中的作用,已得到越來越多的人們的認同。但在實際生活中,農民工子弟學校的發展仍然十分艱辛。如何更好地貫徹落實扶持農民工子弟學校發展并納入教育行政部門管理的政策,可以說是僅次于教育經費籌集的另一個重大問題。

1.農民工子弟學校的作用與貢獻。一般來說,農民工子弟學校的學生和家長對孩子未來的期望值相對較低,一般是要讓孩子識字,接受比鄉村學校更好的教育,提高謀生能力和就業能力,能夠脫離他(她)們父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桎梏。

2.農民工子弟學校面臨的窘境。農民工子弟學校在建校辦學過程中主要面臨以下四大難題:一是學校遲遲拿不到許可證。由于經費的緊張和城市用地寸土寸金,農民工子弟學校從籌建之始就存在短板。有些校長訴苦說,學??偸潜桓嬷枰^續整改,拿批準文件好象遙遙無望,這一點可以說是所有農民工子弟學校所遭遇的通病。學校在戰戰兢兢中往前走,合法化進程十分艱辛。二是學校校舍不穩定,不敢搞擴大和基建。隨著城市的不斷擴大,普遍位于城鄉結合部的農民工學校隨時面臨拆遷,不敢搞基建,更不敢擴大。校舍不穩定,是幾乎位于城鄉結合部的農民工子弟學校都普遍遭遇的第二個問題。三是大多數農民工子弟學校多采取租地辦法辦學,抗干擾能力脆弱。農民工子弟學校普遍沒辦理征地、更無撥地,基本采用租地辦法辦學,而租地老板擅自中止合同、抬高地價的事時有發生。四是因為教育資質等原因,畢業的農民工學生拿不到教委承認的文憑,再就業等問題和其他學生相比壓力更大,往往只能從事重體力勞動等就業門檻較低的行業。

三、解決東西部教育資源配置失衡的思考

方興未艾的農民工子弟學校的發展給我們提出了許多值得深思的問題。在國家和政府頒布的政策面前,雖然農民工子弟學校前行躑躅,為什么還有那么多農民工學校不斷建立?因為需求更大,供不應求。故而,解決東西部教育資源配置失衡,最根本的在兩個方面:一是經費問題,其關鍵是由哪一級政府來負擔的問題;二是農民工子弟學校的發展政策定位,如何真正扶持他們發展,并使他們更加規范發展、有序發展、健康發展。

1.西部大開發應實施教育優先、義務教育平等的政策。義務教育經費應由中央財政全額、足額撥款。教育是社會基本公共服務品,無論是何種社會制度的國家,每個公民都應享有,義務教育更應平等享有。在我國,西部居民特別是農民享有的水平很低;享有的水平低,人的文化、思想、科技等素質就低,獲取知識的能力,改造自然、改造社會、創造財富的能力就低,從而使西部經濟社會難有良好的發展。代代循環形成的落后意識,使西部難以走出貧窮甚至愚昧落后的困境。由于地方政府財力的巨大差距產生了補貼能力的差距,由于個人收入的巨大差距,實際教育水平的差距更加突出。即使在西部較發達的中心城市,教育投入嚴重不足的困境及其與東部的差距也十分驚人。我們可以舉出許多每天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切切實實的事實,西部人從這些切身感受中深切體會到東西部間在科技、教育、社會保障方面的巨大差距。在中國的現行教育體制下,家庭收入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子女受教育水平的巨大差距。家庭收入高的,可以為小孩請家教,可以培養更多的業余愛好,可以用較高的錢去擇校。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之本,是獲得其他公平的根本保證,西部大開發戰略首先應切實關注教育,真正實現義務教育平等。教育學者楊東平說:“義務教育是為全體兒童提供一種養成國民素質的基礎性教育,是由國家立法予以保證,主要由政府舉辦,強迫性、免費的教育。義務教育中的‘義務’,就是指國家保障兒童受教育權利的義務,以及對社會所承擔的義務,而不是相反?!?/p>

2.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力量,多渠道發展教育事業。積極扶持打工子弟學校發展,盡快解決“準生證”合法化、規范化,積極推廣“教育券”等好辦法。一是限時解決農民工子弟學校的“準生證”和學生的畢業證,加快農民工學校的“合法化”進程。要正確評價農民工子弟學校的貢獻和作用,對他們應真正做到中央有關文件倡導和強調的扶持、規范而不是限制,對農民工子弟學校的批準可以適當降低條件,并對他們的發展給予切實的指導和幫助。二是推廣浙江率先實行的“教育券”制度,讓各方面的教育事業得到更公平的競爭和資源,從而更廣泛動員社會力量辦學的積極性,尤其要切實解決農民工子弟學校遇到的問題。三是給予農民工學校使用土地的特殊政策,政府主動出面對涉事各方進行協調,并制定相關政策。顯然,西部地區不能與財力雄厚的東部相比,教育資源的壓力在城市也不可盲目樂觀,民辦教育資源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將發揮重要作用。積極幫助農民工子弟學校成長,是西部地區解決教育資源不足的重要途徑。

3.關注留守兒童,讓西部農村走出貧困代際相傳的惡性循環。在關注城市農民工子弟學校的同時,更要關注農村教育條件的改善,才能從根本上改變農民生存狀況和貧困的代際傳遞。在西部許多地方,基礎教育條件倒退,農村孩子較小年齡輟學甚至淪為童工的現象屢見不鮮,這一點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中央更應加大對西部農村地區的教育撥款和教育援助。我們認為,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高速增長成果,也理應由全體人民,包括西部人民、農村群眾共同分享。它最應該體現的領域便是義務教育、社會保障、公共衛生等社會事業的發展。是十六大提出的“五個統籌”、科學發展觀、公共服務制度改革、公共產品提供、政府改革的一項核心內容和建立公共服務型政府的目標、要求、基礎和重要職能,更是十八大提出實現中國夢所不可或缺的基石。教育公平是最重要的公平,更是打破城鄉差距、東西差距、貧困代際傳遞的利器。具體說來就是要努力加強中央和省級政府對義務教育的投資責任,改變中央政府和省級政府在整個義務教育資金籌集與分配中一般僅占有較低份額的狀況。所以,必須建立規范的基礎教育財政逐級轉移支付制度,明確各級政府的基礎教育財政責任。中央政府和省級政府掌握了較大的財力,應是轉移支付的主體。解決問題的方案也已經逐漸明確,關鍵就在于發揮政府特別是中央政府和省級政府的核心作用,大力扶持農村義務教育事業的發展,為整個教育事業和整個國家社會經濟的全面健康持續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1]陳國蘭.閔行區均衡發展第二輪校際結對項目啟動[J].上海教育,2011,(2).

[2]陳靜漪.城市義務教育均衡目標下的經費配置機制研究——機制設計的理論視角[J].教育科學,2008, (5).

[3]胡伶.校際均衡發展的政策工具分析[J].當代教育科學,2009,(23).

[4]姜淑芝,張玉涵.義務教育校際均衡發展的思考[J].吉林教育高教,2009,(7).

[5]賴俊明.義務教育校際均衡發展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0,(9).

[6]李秉中.西部地區義務教育階段校際均衡發展的制度建設——以貴陽市為例[J].教育研究,2005,(5).

[7]李艷霞.論義務教育校際均衡發展的理論和實踐誤區[J].成功,2009,(10).

[8]栗玉香.推進義務教育校際間財政均衡的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2009,(12).

[9]晏興兵.區域優質教育資源整合的實踐模式研究[D].四川師大,2010.

[10]朱靈娥.義務教育校際均衡發展研究[D].華東師大,2009.

石 琰 山西教育圖書服務中心

(責編 張佳琪)

猜你喜歡
子弟學校校際差距
三線建設時期的子弟教育需求與師資供給
我校與白俄羅斯國立經濟大學簽署校際合作協議
難分高下,差距越來越小 2017年電影總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預告榜
外來務工子女教育現狀與其家庭教育關系的調查研究:以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紅山外來工子弟學校為例
縮小急救城鄉差距應入“法”
幻想和現實差距太大了
網絡環境下校際協作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北京市打工子弟學校的生存狀況淺析
玉環縣保障外來民工子女就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