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與中小學生考試作弊現象的比較研究

2014-04-10 05:44
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4年1期
關鍵詞:作弊個體考試

張 瑋

(嘉應學院 梅州師范分院,廣東 梅州514000)

考試作弊是指考生在考場上的違紀行為。廣義上講,考試作弊包括考前作弊、考場作弊及考后作弊三個方面。一些研究者把考前作弊和考后作弊視為隱性作弊,而把考場作弊視為顯性作弊[1]58-60。狹義上,我們只把考場上發生的作弊行為視為考試作弊。

近年來,隨著民眾教育意識的提高以及各種教育問題的不斷曝光,學校的教育及學生的素質考核也日益成為民眾關注的核心??荚囎鞅住鳛榭己酥械倪`規行為,同樣也備受關注。如2012年哈佛大學學生集體作弊事件讓世人對世界高等學府產生了質疑;同年,江蘇省某高校的考試作弊團伙預謀案也讓我們對中國的高校學生素質培養心懷疑惑。因此,不少研究者對考試作弊現象進行了探究,如龔惠香等對大學生考試作弊的特點、現狀的研究[2]16-19,楊進勇對中小學考試作弊現象的剖析等[3]36,希冀探究其作弊背后的原因,進而提出相應對策,以期防范考試作弊的出現[4]。

一、大學生與中學生考試作弊比較

(一)考試作弊現狀對比

在近期的研究中我們發現,無論是中小學生還是大學生,均報告了較高的作弊次數或想要作弊的意向,如1991年,王林松等對中小學生考試作弊的實驗研究發現,小學生的考試作弊率約占總人數的71%[5]60-64;2005年孫云鵬對初中高中253名學生的調查顯示,80%的學生承認自己有時會舞弊[6]。2001年萬明鋼等對高校一千多名學生的調查中發現,半數的大學生承認至少有1次考試作弊的行為[7]79-84。由此可見,學生的作弊傾向在增加,但相對而言,大學生的考試作弊率要略低于中小學生。

作弊的手段上,不同學齡段的學生作弊方式大同小異:孫愛玲等對某高校390名作弊學生的分析發現,大學生的作弊手段主要包括替考、抄襲別人試卷、攜帶小抄、利用通訊工具等4種方式[8]46-47,中小學生的作弊手段也不出其外,如找槍手代考,創造機會互相交流答案,準備小抄,手機短信作弊[3]。相比較而言,中小學生的作弊方式更多的是以個體單獨的作弊為主,而大學生則更多地以群體團伙作弊為主,且其作弊行為也更多地由考場內作弊向利用高科技手段的考場外作弊發展[2]16-19。

(二)考試作弊原因分析對比

國內的研究認為大學生考試作弊的原因包括學生個體原因(對于“成才”的認知偏差、學習動機、對學習的意志努力程度等)、學校原因(校風考風、考試內容與考試方法等)、社會文化原因(社會對考試成績的認可、不良社會風氣對在校學生的影響等)三個方面[9-11]。

而對于中小學生考試作弊的歸因,研究者們更多的是將其歸結為學生個人因素及環境因素。蔣波認為中學生考試作弊的心理原因包括僥幸心理、虛榮心理、冒險心理、強化心理、從眾心理、逆反心理、害怕心理等[12]69-72;環境因素包括學校老師、同學及家長對于考試成績的看法。

由此,對于大學生作弊,研究者更傾向于主觀(個體的心理影響因素)與客觀(學校、社會文化等因素)并重的分析走向,而對于中小學生的作弊歸因,則更多地歸結為個體的主觀因素。然而深究中小學生作弊的心理成因便會發現,這些名目繁雜的心理因素,其實也包含了環境因素的影響,如周圍群體對于個體的影響,則表現為個體的從眾心理、同情心理或偏差心理等。從這個角度看來,中小學生與大學生的作弊原因基本一致。

盡管影響中小學生與大學生考試作弊的因素大致相同,但同一因素對于不同的對象其影響強度、影響的內容及方向卻有很大的差別,如同樣是學習動機引起的考試作弊,中小學生可能更多地是想要向自己的父母、老師證明自己的能力,希望獲得表揚、鼓勵而采取作弊舉動;大學生則可能是因為對某一學科不感興趣,最后只能選擇作弊,又或者因為學業成績對日后工作有利而選擇作弊。因而在具體分析中小學生與大學生的作弊成因時,必須看到共性影響因素中的個性,進行個別化分析。

(三)考試作弊的對策對比

對于考試作弊現象的對策,中小學更注重從學?;蚪處熃嵌燃右苑婪?,如做好試卷保密工作,考試時認真檢查學生的相關資料及通訊設備,閱卷多加留心等,同時輔以對學生的德育工作[4];而高等院校及高職院校則更側重多管齊下,包括從學生、學校、社會層面共同合作以改變并消除考試作弊現象:從學生個體出發,增強對“作弊可恥”的認識、提高自控力等;從學校出發,建立與作弊相關的獎懲制度,調整學業成績在學生素質評價中的比率等[13]88-89;從社會角度出發,抵制社會上不良風氣(讀書無用論、投機取巧等)對于學生的毒害等。其中,加強對學生的誠信教育更是重中之重[14]32-34。

二、中小學與大學考試作弊管理對策分析

不少研究者探究學生們考試作弊的內在原因,包括認知偏差、僥幸心理、從眾心理等。然而,作弊亦非一蹴而就的行為,作弊心理也非一日形成。作為一種社會不稱許的違規行為,在不知道作弊成本究竟有多大時,人們通常不會輕易嘗試。即使嘗試,亦會在認知上產生極大的心理沖突,情緒上處于緊張狀態,悔恨、害怕交加,未必會做出作弊的舉動;但若意志不夠堅定,對結果的重視使其克服對違規的恐懼時,便邁出了作弊的第一步。若第一次作弊成功,僥幸心理占據上風,便會有再二再三。由此可見,在學生出現作弊行為或產生作弊意向之初,我們就應多加強誠信教育,通過樹立正確的考試榮譽觀、價值觀來扭轉學生可能存在的一些不合理想法,摒棄投機取巧、不勞而獲得的心理。

此外,考試是外界對于我們學習、能力的一種評價,同時個體也會對自己進行評價,不論是外界評價還是自我評價,都會通過自我意識影響我們的行為。所謂自我意識,即個體對于自身狀態(包括心理和生理狀態)的覺察過程,也包括對自身與環境之間關系的覺知。自我意識在青少年時期出現發展高峰,表現為個體在意自己的能力、重視自己的價值,同時也希望得到他人對自己能力的認可。因此,在中小學階段,不斷強化學生積極的自我意識,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評價自我、悅納自我、發展自我,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這在避免考試作弊上將會事半功倍。

因此,從心理發生發展的角度看,對中小學生考試作弊的管理,治不如防,一方面,可加強思想教育、誠信教育,端正考試態度,樹立正確的考試榮譽觀;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不斷提高自身素養,強化良好的自我意識,采用適當的自我激勵、自我監控,鍛煉頑強意志。

此外,由于數量上的優勢,在大學生中,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群體的力量:當周圍多數人都在作弊時,作為不作弊的少數,他們或者會嫉妒、厭惡、覺得不公平,但同時也會感到自己的“特立獨行”,很容易受到大群體對于個體行為與心理的影響,對作弊進行合理化,更能“坦然”面對作弊。因此,面對大學生日趨團伙化的作弊方式及自我合理化的作弊態度,一味地懷柔,進行春雨潤物式的誠信德育已經不能阻止其發展態勢,更重要的是加強對其違規行為的懲處力度,有過必罰,利用群體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影響力對學生施加壓力,扭轉學生“坦然”面對作弊的態度。

三、結語

綜上所述,考試作弊現象以其出現的普遍性及原因的多樣性吸引著大家的注意力,其中中小學生的高作弊率尤其使人擔憂未來教育的發展。因此,加強學生作弊行為的防范,規范學生的考試行為已刻不容緩。此外,大學生群體較低的作弊率也并未讓人覺得作弊問題在減少,這可能是大學生基數大導致比率相對較低,或者大學生在自評量表中更容易按社會贊許的方向作答,不得而知,這仍需更進一步地研究。但總體而言,作弊問題仍然嚴峻,需要學生、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努力才能得以解決。

[1]劉興春.大學生作弊現象分析[J].西安教育學院學報,2004(19).

[2]龔惠香,范 鈞,彭列平.大學生考試作弊的現狀、特點、心理原因及對策 [J].青年研究,1999(4).

[3]楊進勇.中小學考試作弊的表象與對策[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9(10).

[4]卜德鎮.農村中學生考試作弊現象的敘事研究[D].太原:山西師范大學,2009.

[5]王林松,方建移.中小學生在壓力與無壓力情境下考試作弊行為的實驗研究[J].山東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6).

[6]孫云鵬.中學生考試作弊心理的成因及預防[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5.

[7]萬明鋼,曹漢斌.大學生考試作弊行為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2(3).

[8]孫愛玲,劉 玉,宋洪濤.390名學生考試作弊主要方式、特點和預防策略[J].中國高等教學教育,2013(7).

[9]盧愿清,張春娟.“坦然”作弊:大學生作弊的道德心理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1).

[10]張彩霞,王 雷.大學生考試誠信態度的調查研究:作弊容忍度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3(16).

[11]帥 蓉,張景成.大學生考試的作弊心理及預防機制探析:以CET-4、6為例[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綜合),2013(34).

[12]蔣 波.中學生考試作弊的心理分析及對策[J].教學與管理2002(1).

[13]夏明紅,胡春光.大學生考試作弊的防治措施[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2(28).

[14]胡春娟,胡春莉.高職學生作弊現象原因探究及管理對策[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2).

猜你喜歡
作弊個體考試
作弊
關注個體防護裝備
有人要你幫忙作弊怎么辦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沒作弊
你考試焦慮嗎?
個體反思機制的缺失與救贖
How Cats See the World
準備考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