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互聯網發展前瞻

2014-04-11 01:57王丹娜劉鵬飛
中國記者 2014年2期
關鍵詞:輿情新媒體互聯網

王丹娜 劉鵬飛

提要:中國互聯網的發展主題已經從“普及率提升”轉換到“使用程度加深”,2014年,能否在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領域“彎道超車”?數以萬計的從業者中能否誕生新贏家,將給媒體文化與內容產業帶來哪些創新性啟示?移動互聯網在2014年可能帶來哪些新的希望與驚喜?

關鍵詞:互聯網 輿情 新媒體

2014年1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了《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指出,“中國互聯網發展正在從‘數量轉換到‘質量”。預計移動互聯網在2014年可能帶來新的希望與驚喜?;ヂ摼W安全將有新的動向。產業融合發展加速

2013年8月1日,國務院發布《“寬帶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表明寬帶建設已在國家戰略層面實施?;ヂ摼W科技的迅猛發展,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應用不斷推陳出新,新的科技產品、平臺服務的涌現在加速互聯網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其技術本身安全和相關應用的安全成為科技領域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一系列信息安全事件和國安委的成立表明,2014年在互聯網安全方面會有新的舉措。

大數據作為戰略資產的價值和重要性不容忽視,各行業、企業對大數據處理和商業分析的需求也日益旺盛。2014年,數據信息將流動起來,交換起來,服務于實體行業,并將出現多元化創新發展格局。2013年11月,國家統計局與阿里、百度等11家企業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推動大數據與云計算在政府統計中的應用,深度挖掘其戰略價值。雖然大數據分析依舊在數據儲存分析、噪音過濾與共享能力以及數據可視化能力等方面存在瓶頸,但不得不說,大數據已經開始滲透到傳媒行業的行動邏輯中。

視頻網站及網站視頻頻道對重大事件的視頻報道、人物視頻采訪、各類專題節目、自制劇、微電影以及大量引進的國外影視節目等,極大改變了以往以電視為主的格局和市場。在視頻收看方式上,多屏時代人們每天通過計算機、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收看視頻節目的時間超過電視,已成為大趨勢。

互聯網法律法規和監管體系亟待完善

2014年,有關部門將進一步建立健全互聯網法律與監管體系,特別需要關注在公共輿論、網絡金融和信息安全領域可能持續爆發的新熱點事件與話題。網絡空間的更加清明、有序和“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以及自由應以他人與公共合法利益為邊界的觀念繼續深入人心。同時,2014年,隨著互聯網應用向縱深發展,網絡環境、技術、市場和法律中的一些灰色地帶,將激化安全問題,并帶有移動、快捷、敏感、私密等新特點。

2013年,公安部部署全國公安機關集中開展打擊網絡有組織制造傳播謠言等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在這次打擊網絡謠言的行動中,北京地區網站聯合辟謠平臺上線,該平臺不僅能夠快速整合傳播辟謠信息,而且對提升網民的媒介素養發揮了引導培養作用。隨后,“兩高”公布了《關于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邁出了我國網絡法治化的重要一步。

盡管目前司法解釋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對互聯網專門立法的呼聲將日益高漲,互聯網自由與社會責任將逐漸成為共識。網絡名人的社會責任成為規范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秩序的重要內容。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部署的規范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秩序專項行動延續數月,多管齊下,整治力度不斷加大。2013年8月10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魯煒與十多位網絡名人座談,指出網絡名人應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傳播正能量,并提出“七條底線”,即:法律法規底線、社會主義制度底線、國家利益底線、公民合法權益底線、社會公共秩序底線、道德風尚底線、信息真實性底線。

互聯網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博弈推向升級

2013年底,新成立的上海報業集團有兩大動作:一是推出新媒體閱讀產品《上海觀察》;二是旗下《新聞晚報》20]4年起休刊?!爸袊鴤髅綐I的未來發展將表現為種種不確定性,包括傳媒業的發展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傳媒技術改變社會形態并受到社會的反制、移動互聯網增量與PC互聯網存量在調整中不斷取得突破?!?/p>

2014年,我國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互動將會加強,尤其是在人員、技術、內容、經營、體制等各方面互動將會加深。因此,延展傳媒產業鏈實行多元化經營,優化存量盤活打通各傳媒間的交叉點,打破傳統媒介并購重組的巨大障礙,明晰產權界限,在基于新的網絡技術應用于傳媒業的平臺下,在云計算與大數據平臺的聚合發展上,尋找新的價值拓展維度的突破,或許應該成為中國傳媒業率先改革的第一要務。

新媒體在傳播力、滲透力、廣泛性上潛力巨大,但構成媒體核心競爭力的新聞生產有其客觀規律和科學方法。無論從制度設計還是現實運作看,傳統媒體仍將是新媒體的主要內容源泉。新老媒體融合是要變革新聞產品服務的生產和反饋流程的內核。2014年,新聞專業素養與新媒體技術優勢是融合的重點,越來越多的新形式、新品牌試水將不再新鮮。

截至2013年11月底,中國有103家網站提供微博客服務,微博客賬號總量已突破13億,新浪、騰訊微博用戶日均發帖量2.2億條左右。媒體微博快速發展,僅在新浪微博和騰訊微博,就有3.7萬個媒體機構賬號。兩年時間,微信用戶突破5億。新聞客戶端也超過3萬,閱覽與互動功能非常明顯。其中搜狐、網易、騰訊、百度、鳳凰新聞客戶端用戶規模龐大。人民網、央視新聞、《南方周末》、中國之聲等紛紛開通和入駐新聞客戶端。憑借“新聞+訂閱”的模式,新聞客戶端初步實現了移動全媒體平臺的目標,商業盈利模式也取得突破。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促使信息加工和互動方式出現巨變,媒體細分和私人訂閱趨勢的加強是未來媒體發展的又一特點。局部領域的傳統壟斷將被打破,新的專業“寡頭”和長尾效應也可能形成。2013年,媒體人個性化帳號和專業網站客戶端在微博、微信和新聞客戶端中大量出現。這些賬號多在一個細分領域提供大量專業資訊,具有媒介屬性,吸引了不少粉絲,少數賬號還發展出了廣告與會員訂閱模式。預計2014年,將會有更多人參與社交型專業媒體賬號的運營。微博、微信和客戶端已成為媒體標配,新聞“眾包”模式將在社交媒體中受到歡迎?;ヂ摼W輿論格局將發生巨大變化,社交媒體賬號的規范運營與管理將會進一步加強。

互聯網輿論生態形成新格局

2013年,微博、微信以突破十億的用戶數量在展現社會議題中表現搶眼,特別是在群體眭和突發性等重大事件發生時,不僅發揮重要作用,甚至成為傳播的主力軍。在一系列大案要案審理過程中,政法微博直播提升了信息傳播精準度,微信公共平臺以內部資源優勢在突發事件中成為重要輿情渠道,不同聲音在自媒體上表達各自的立場,意識形態領域中的多元觀點也在網上激烈交鋒,這些都成為輿論傳播的新特點。

2013年,官方主動用承民生、接地氣的議題乃至話語來“打通”兩個輿論場,政務微博直接面對普通網民“發聲”是2013年網絡輿情生態的最大特征之一。來自新浪、騰訊兩大微博平臺的數據顯示,2013年年底,新浪平臺上的政務微博超過10萬個,相比2012年增長率超過50%,77個中央部委初步形成了政務微博“國家隊”;在騰訊,20]3年政務微博總量達到16萬個,比2012年翻了一番,包括國務院辦公廳在內的47個部委微博同樣構成“國家隊”序列。2014年,將有更多政務微博、微信因此加入百萬粉絲行列。網絡發言人、網絡新聞發布會、網民留言板、網絡聽證會、網絡信訪和民生服務日等有望實現常態化。

2013年打擊網絡謠言,話題型的網絡大V熱度與影響力下滑,2014年,各種專業背景的網絡實名認證人士的影響力將有所上升,對輿論場產生更加理性專業的影響。特別是在國內發生的突發事件中,最可能伴隨移動新媒體傳播顯露出新特征,并可能對現有社會輿論格局產生新的沖擊;另一方面,傳統媒體和政務新媒體作用將得以增強。反腐輿情將在常態化信息互動和制度建設方面出現新進展。涉及社會不同階層人士間的司法案件、涉及基層群眾和弱勢群體利益的公共政策與社會民生話題,同樣是2014年的輿情爆發點,政策類輿情在新一輪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將進入快速上升渠道。在輿情互動期,社會心態將通過沖突和磨合達成新的共識。(作者單位分別是中國信息安全測評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人民網輿情監測室)endprint

猜你喜歡
輿情新媒體互聯網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輿情
以高品質對農節目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輿情
輿情
微博的輿情控制與言論自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