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

2014-04-17 12:22
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 2014年5期
關鍵詞: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綱要愛國主義

張 曦

(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電子工程學院 天津 300222)

談《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

張 曦

(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電子工程學院 天津 300222)

愛國主義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是培養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通過對中國近現代史的學習,培養大學生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堅定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正確理解和把握愛國主義的新內涵。

愛國主義;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和教育

大學生是未來中國的中流砥柱,他們的思想素質直接影響到未來中國的素質,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提高他們的愛國主義覺悟,是建設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核心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一項重要任務。高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課堂、主渠道和主陣地,必須要把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學校教育工作的首位。而中國近現代史教育正是培養大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一面光輝的旗幟?!爸袊F代史綱要”(以下簡稱“綱要”)這門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一門好教材,在“綱要”課的教學中,應當注重從三個主要方面去引導、培育和激勵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一、以近代中華民族優秀兒女不斷抗爭的歷史,在大學生中培育和弘揚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毛澤東同志指出:“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一百年來,其優秀人物奮斗犧牲,前赴后繼,摸索救國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敝袊F代的歷史,首先就是一部充滿災難、落后挨打的屈辱史。落后的中國在西方列強的侵略面前被迫簽訂了一個又一個的不平等條約,從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南京條約》到標志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最終形成的《辛丑條約》,國土不斷淪陷,人民生活痛苦不堪,民族危機不斷加深,中國成為一個在國際上毫無地位、任人宰割的國家。

但是中國的近現代史更是一部抵抗侵略,為實現民族解放、人民富強,中華兒女前赴后繼的抗爭史。中華民族一貫富有反抗精神和愛國主義傳統。從革命戰爭時期的井岡山精神、紅軍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雷鋒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大慶精神以及載人航天精神,都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中華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現。

因此,在“綱要”課的教學中要用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歷史和優秀的革命傳統來教育大學生,使大學生了解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仁人志士前赴后繼、英勇奮斗的精神支柱,是我們國家和民族參與國際競爭,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動力。

二、以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教育學生堅持社會主義的道路的歷史必然

走社會主義道路是近代歷史演變的結果,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時代的選擇。歷史的發展充分的證明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為了讓大學生堅定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在“綱要”課的教學中必須聯系當前大學生關心的熱點以及困惑的問題,有針對性的對大學生加強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要性的認知教育。通過對中國近現代史中歷史情況和歷史經驗的客觀敘述和科學分析,使大學生能夠深刻理解并堅信中國選擇社會主義道路是有其歷史必然性。

從近代歷史的演變來看,鴉片戰爭之后,中國逐步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種社會性質決定中國必須進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義革命,才能獲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走什么樣的路已經成為先進的中國人思考和探索的問題。從太平天國以洪秀全為代表的“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平均主義思想,到康有為提出的“無國土之分,無種族之異,無兵爭之事”的大同理想,從維新派君主立憲的主張到革命派民主建國的理想,這些仁人志士懷著強烈的使命感和民族意識去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但是,歷史以血的代價告訴我們,封建主義舊統治延續不下去,而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中國的出路究竟在何處?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讓為救亡圖存而困惑的中國人看到了希望。中國共產黨逐漸主導了中國革命的方向。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的前進方向有著清楚的論述: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必須由無產階級領導,中國革命的前途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為了走向社會主義,第一步是實行新民主主義,第二步才是社會主義。從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革命根據地到抗日戰爭時期的解放區和敵后根據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斗爭以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來號召、鼓舞廣大人民。在抗戰勝利后,國民黨政府又悍然發動了以消滅中國共產黨為目的的內戰,結果在內戰中徹底的失敗。這個結局,決定了中國由新民主主義轉向社會主義的必然性。通過近現代史的教育,能夠使大學生深刻領會到歷史和人民是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中國共產黨,選擇走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了改革開放,這正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三、以縱橫比較新中國成立60年來取得的各項成就,引導學生把握愛國主義的新內涵

愛國主義是一種崇高的道德規范,是一定歷史范疇的社會意識,它也是上下繼承,不斷豐富和發展著的。不同歷史時期,愛國主義也有著不同的內涵和特征?;仡櫧┠陮Υ髮W生影響較大的愛國主義思潮和行為,從2001年中美南海撞機事件,到對日本政治家參拜靖國神社或以及釣魚島問題上引發的民憤,我們可以看到在國際交往日益頻繁、全球化浪潮的沖擊下,愛國主義新增添的價值取向和精神實質,在中國的發展為世人矚目的背景之下,來尋求我們國家和民族在世界中的全新定位和方向。

《綱要》的下篇主要內容是從新中國成立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新中國所取得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輝煌成績。尤其是在改革開放這一新的歷史時期,在愛國主義精神的感召和激勵下,我們黨帶領人民眾志成城,經受了一系列來自自然界和經濟、政治領域的巨大考驗,保證了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的發展,促進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因此,與時俱進,把握時代和世界發展的大勢,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是新世紀愛國主義的主題和核心內容。因此在教學中要幫助學生認識改革開放基本國策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了解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成就,提高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大學生對愛國要有理性的思考,愛國不是簡單的情緒宣泄,而是理性的報效祖國的實際行動,要用“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的堅韌態度,放眼未來,把自己的愛國熱情轉化為報效祖國的堅強意志和自強不息的實際行動,把愛國熱情體現在具體的學習生活和職業生涯中,把愛國熱情化作努力學習、頑強拼搏的強大動力,樹立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強烈的責任感,把自己的人生價值價值與國家民族的興盛緊緊聯系在一起。

[1]張金俊.析《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對大學生愛國主義的培養和滲透.河南城建學院學報,2009(5).

[2]羅韜.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教育探索,2008(10).

[3]蘇宇.愛國主義新內涵——如今五四精神的意義.中國海洋大學新聞網,2013-08-15.

[4]閆曉梅.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問題及對策研究.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2).

[5]許婕.關于當前大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狀況的調查.當代教育論壇,2007(9).

Talking about patriotic education in teaching of "China outline of modern history"

Zhang Xi

(School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Tianjin University of Occupation Technology, Tianjin, 300222, China)

The patriotism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main cont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China outline of modern history" is the good material to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 patriotism education. The Chinese modern history of learning, cultivating the national spirit of unremitting self-improvement, firmly take the socialist road of faith,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new connotation of patriotism.

patriotis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raining and education

D069

A

1000-9795(2014)05-0032-01

[責任編輯:董 維]

2014-03-11

張 曦(1977-),女,四川敘永人,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研究。

猜你喜歡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綱要愛國主義
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
在疫情大考中彰顯愛國主義力量
一圖讀懂這本《學習綱要》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基礎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三位一體式教學研究初探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的教學路徑研究
新形勢下中國夢教育與“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的融合
《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解讀
“三維”綱要促轉型 競進提質再跨越
愛國主義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