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治療新生兒溶血病的臨床效果

2014-04-18 10:08齊玉敏
中國當代醫藥 2014年7期
關鍵詞:高膽紅素血癥

齊玉敏

[摘要] 目的 探討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治療新生兒溶血病的臨床效果。 方法 本院2009年3月~2013年3月收治新生兒溶血病患兒共74例,其中30例符合換血治療的標準,實施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治療,觀察換血治療前、后的血清總膽紅素、非結合膽紅素、結合膽紅素及血生化指標水平改變情況。 結果 換血治療后患兒血清總膽紅素、非結合膽紅素及結合膽紅素水平均顯效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換血前后患兒血鉀、血鈉、血鈣水平均無明顯改變(P>0.05)。 結論 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治療新生兒溶血病療效顯著,能夠顯著改善患兒臨床癥狀,值得借鑒。

[關鍵詞] 新生兒溶血??;高膽紅素血癥;換血治療

[中圖分類號] R72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3(a)-0026-03

新生兒溶血病由多種原因引起,其中母嬰血型不合是重要原因。新生兒溶血病可導致患兒出現高膽紅素血癥,而高膽紅素血癥可導致患兒發生膽紅素腦病,對患兒的神經系統造成不同程度損傷,留下相關后遺癥,甚至危及患兒生命。在新生兒溶血病治療過程中,換血療法是效果最佳、起效最迅速的治療方法[1-2]。本文選擇本院新生兒溶血病患兒,實施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療法,探討其臨床治療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院2009年3月~2013年3月收治新生兒溶血病患兒共74例,其中,男40例,女34例,年齡最小22 h,最大5.5 d。其中因ABO血型不合所致新生兒溶血病者62例,因Rh血型不合所致新生兒溶血病者12例。足月兒54例,早產兒20例,出生時體重最小2450 g,最大4130 g。

1.2 方法

1.2.1 換血治療指征 所有患兒生后第1周內嬰兒有下列情況之一者:①血清膽紅素>342 μmol/L,或臍血清總膽紅素>85.5 μmol/L;②貧血伴充血性心力衰竭[3-4]?;純杭覍倬閾Q血療法,并簽署換血治療相關的同意書。所有74例新生兒溶血病患兒中有30例符合換血治療的標準,實施動靜脈同步換血治療。其余新生兒溶血病癥狀較輕,患兒不易發生高膽紅素腦病及死亡,不需要換血治療,一般入院后均給予常規治療。

1.2.2 換血治療方法 做好換血前準備,做好凝血、血氣等方面檢查,在實施換血術前,患兒要禁食6 h,根據患兒具體情緒狀況,可給予苯巴比妥鈉靜脈推注使患兒鎮靜。ABO血型不合導致溶血的患兒選擇洗滌O型紅細胞加AB型血漿的混合血進行換血治療,Rh血型不合所致溶血的患兒選擇和母親相同的Rh血型。嚴格進行血型交配實驗,結果必須為陰性,配血量為150~180 ml/kg?;純悍胖迷谶h紅外的輻射臺上,仰臥位,監護患兒的心率、呼吸、血氧飽和度等指標,觀察患兒膚色改變情況。選取大隱靜脈作為換血治療的換入途徑,供輸血,同時選擇患兒對側的肱動脈作為換出途徑,用作抽血。穿刺針采用留置針頭,在動脈端外連接三通管,三通管一端接肝素液的延長導管,另一端接輸液管用來排血,輸液泵控制排血速度;一靜脈端三通聯接血源和肝素鹽水,輸液泵控制輸血速度。換血治療過程中,觀察患兒的呼吸、心率、血氧飽和度等改變情況,在換血過程中根據患兒的血壓改變情況調整換血的速度,每換100 ml血,要注入1~2 ml的10%葡萄糖酸鈣注射液。在換血過程中,要嚴格記錄每次的換血出入量,觀察患兒的皮膚顏色改變情況,觀察患兒反映改變情況。換血后繼續監測患兒的心率、呼吸、血氧飽和度、血壓等。如患兒一般狀態良好,術后2~4 h可給予5%葡萄糖水試喂,無不良反應可給予正常喂養。

1.3 觀察指標

檢測患兒換血治療前后的血清總膽紅素、非結合膽紅素及結合膽紅素水平改變情況,換血前后血生化指標的變化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7.0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配對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進行換血治療的30例患兒治療后血清總膽紅素、非結合膽紅素及結合膽紅素水平均顯著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換血前后患兒血鉀、血鈉、血鈣等生化指標無明顯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2)。在換血治療過程中,患兒的心率、血壓、呼吸、經皮血氧飽和度等指標均保持穩定,未出現嚴重的低血糖、低血鈣抽搐、空氣栓塞、腸壞死等嚴重不良反應而影響換血治療,未做特殊處理。換血治療后1個月對患兒進行隨訪,均未出現并發癥。所有患兒均一次換血治療成功,均未進行二次換血治療。

3 討論

母嬰血型不合可發生同族免疫性溶血,在此反應中,靶細胞為胎兒或新生兒的紅細胞,致敏的紅細胞外覆蓋有IgG抗體,其效應屬大顆粒淋巴細胞中的殺傷細胞,溶血是通過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而發生的,殺傷細胞的受體Fc-IgG與致敏的紅細胞對IgG抗體結合,此時抗原抗體復合物引起的反應可導致大量紅細胞死亡及溶血。紅細胞遭到損傷破壞后,大量的膽紅素進入血中導致高膽紅素血癥,此為新生兒溶血病后的臨床癥狀表現,患兒可出現膽汁淤積性肝病等,而嚴重的高膽紅素血癥可導致患兒神經系統出現永久性損傷,是人類聽力障礙、視覺異常、智能落后的重要原因,甚至危及患兒生命安全[5-7]。

本次觀察的74例新生兒溶血病中44例患兒癥狀較輕,不符合換血治療的指征,因此入院后均進行常規治療,包括光療以及口服肝酶激活劑、腸道膽紅素吸附劑等輔助治療,期間密切觀察黃疸進展及患兒的臨床癥狀,一旦符合換血治療指征立即給予換血治療。

換血治療是治療新生兒溶血導致高膽紅素血癥的重要治療措施,用正常血制品輸入患兒體內,換出部分血中游離抗體和致敏紅細胞,減輕溶血,并可換出血中大量膽紅素,防止發生膽紅素腦??;糾正貧血,改善血液攜氧,防止患兒發生心力衰竭[8]。換血治療不但起效迅速而且有效,有助于防止膽紅素腦病發生及進一步進展,能夠有效地降低高膽紅素血癥對腦損傷程度,改善此類患兒預后。本研究74例患兒中,有30例患兒均給予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治療,換血治療過程中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均換血治療成功,換血治療后的高膽紅素血癥得到顯著改善(P<0.05),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治療新生兒溶血病療效顯著,能夠顯著改善患兒臨床癥狀。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選取大隱靜脈作為換血治療的換入途徑,供輸血,同時選擇患兒對側的肱動脈作為換出途徑,用作抽血,有效避免了以往換血多采用的臍靜脈切開單一通道交替抽血、輸血所引起的平均動脈壓積靜脈壓波動,尤其單一通道換血引起的門靜脈壓的波動可影響腸道血流灌注壓,從而引起腸道缺血和壞死,影響腸蠕動等功能[9]。同時臍靜脈換血經常存在管道死腔、換血時間長、感染機會增加、血液換出率低等缺點。而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具有較高的膽紅素換出率,操作相對簡單,節省人力和時間;且輸出輸入血量一致,不影響回心血量及組織器官的供血,避免了血壓和血容量的波動不穩定;換血裝置密閉,感染機會少;治療效果好,合并癥少,術后護理簡單[10]。

由于新生兒體內免疫機制未建立,在換血過程中要嚴格治療規范[11]。換血過程中患兒血液中大部分包括不穩定凝血因子丟失,而保存過久的紅細胞存活率偏低,加上洗滌過程中的丟失和破壞,會影響紅細胞含量,導致出現換血后貧血,因此必須利用新鮮血漿或新鮮冷凍血漿的混合血才能及時補充被丟失的凝血因子。在換血治療過程中,由于換血量大,應用的枸櫞酸鹽抗凝劑會引起血液中電解質的改變,對本次所選30例患兒電解質水平進行觀察,發現換血前后血鉀、血鈉、血鈣水平無明顯變化,無一例出現低鈣抽搐現象??鼓齽┲械蔫蹤此嵩诟闻K可降解為碳酸氫鈉,體內碳酸氫鹽量增加,導致腎臟排鉀增多,血鉀水平下降。血鉀水平的維持可能與術后常規補充鈣劑有關,葡萄糖酸鈣的補充,避免了低鈣抽搐的產生。

通過對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的療效觀察,可認為其是一種新生兒溶血病快速、安全、簡單、高效的治療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蔣永紅,陳繼昌.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治療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醫藥,2007,2(1):44-45.

[2] 寧輝,林立,胡雪花,等.外周動靜脈自動同步換血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3, 3(12):44-45.

[3] 李文益,陳述枚.兒科學新理論和新技術[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108-202.

[4] 楊錫強,易著文.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40.

[5] 劉曉梅.母嬰Rh血型不合新生兒溶血病治療的探討[J].中外醫療,2012,31(33):80-82.

[6] 劉長靖,覃靖.外周動靜脈成分血同步換血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25例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2, 50(14):119-120.

[7] 魏紅,范廣來,仲躋霞.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前白蛋白檢測及臨床意義[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13):2157-2158.

[8] 賈靜偉.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治療新生兒溶血病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09,4(5):175-176.

[9] 熊虹,康文清,焦敏,等.同步換血治療新生兒重癥溶血癥[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3,11(1):47-48.

[10] 李軍,黃瑞文,胡月圓,等.不同比例成分血對新生兒母子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換血治療后內環境影響研究[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1,26(9):689-691.

[11] 羅梅,何靜,陳方祥.54例重度ABO新生兒溶血病換血治療結果分析[J].重慶醫學,2010,39(2):232-233.

(收稿日期:2014-01-07 本文編輯:郭靜娟)

由于新生兒體內免疫機制未建立,在換血過程中要嚴格治療規范[11]。換血過程中患兒血液中大部分包括不穩定凝血因子丟失,而保存過久的紅細胞存活率偏低,加上洗滌過程中的丟失和破壞,會影響紅細胞含量,導致出現換血后貧血,因此必須利用新鮮血漿或新鮮冷凍血漿的混合血才能及時補充被丟失的凝血因子。在換血治療過程中,由于換血量大,應用的枸櫞酸鹽抗凝劑會引起血液中電解質的改變,對本次所選30例患兒電解質水平進行觀察,發現換血前后血鉀、血鈉、血鈣水平無明顯變化,無一例出現低鈣抽搐現象??鼓齽┲械蔫蹤此嵩诟闻K可降解為碳酸氫鈉,體內碳酸氫鹽量增加,導致腎臟排鉀增多,血鉀水平下降。血鉀水平的維持可能與術后常規補充鈣劑有關,葡萄糖酸鈣的補充,避免了低鈣抽搐的產生。

通過對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的療效觀察,可認為其是一種新生兒溶血病快速、安全、簡單、高效的治療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蔣永紅,陳繼昌.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治療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醫藥,2007,2(1):44-45.

[2] 寧輝,林立,胡雪花,等.外周動靜脈自動同步換血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3, 3(12):44-45.

[3] 李文益,陳述枚.兒科學新理論和新技術[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108-202.

[4] 楊錫強,易著文.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40.

[5] 劉曉梅.母嬰Rh血型不合新生兒溶血病治療的探討[J].中外醫療,2012,31(33):80-82.

[6] 劉長靖,覃靖.外周動靜脈成分血同步換血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25例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2, 50(14):119-120.

[7] 魏紅,范廣來,仲躋霞.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前白蛋白檢測及臨床意義[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13):2157-2158.

[8] 賈靜偉.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治療新生兒溶血病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09,4(5):175-176.

[9] 熊虹,康文清,焦敏,等.同步換血治療新生兒重癥溶血癥[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3,11(1):47-48.

[10] 李軍,黃瑞文,胡月圓,等.不同比例成分血對新生兒母子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換血治療后內環境影響研究[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1,26(9):689-691.

[11] 羅梅,何靜,陳方祥.54例重度ABO新生兒溶血病換血治療結果分析[J].重慶醫學,2010,39(2):232-233.

(收稿日期:2014-01-07 本文編輯:郭靜娟)

由于新生兒體內免疫機制未建立,在換血過程中要嚴格治療規范[11]。換血過程中患兒血液中大部分包括不穩定凝血因子丟失,而保存過久的紅細胞存活率偏低,加上洗滌過程中的丟失和破壞,會影響紅細胞含量,導致出現換血后貧血,因此必須利用新鮮血漿或新鮮冷凍血漿的混合血才能及時補充被丟失的凝血因子。在換血治療過程中,由于換血量大,應用的枸櫞酸鹽抗凝劑會引起血液中電解質的改變,對本次所選30例患兒電解質水平進行觀察,發現換血前后血鉀、血鈉、血鈣水平無明顯變化,無一例出現低鈣抽搐現象??鼓齽┲械蔫蹤此嵩诟闻K可降解為碳酸氫鈉,體內碳酸氫鹽量增加,導致腎臟排鉀增多,血鉀水平下降。血鉀水平的維持可能與術后常規補充鈣劑有關,葡萄糖酸鈣的補充,避免了低鈣抽搐的產生。

通過對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的療效觀察,可認為其是一種新生兒溶血病快速、安全、簡單、高效的治療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蔣永紅,陳繼昌.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治療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醫藥,2007,2(1):44-45.

[2] 寧輝,林立,胡雪花,等.外周動靜脈自動同步換血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3, 3(12):44-45.

[3] 李文益,陳述枚.兒科學新理論和新技術[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108-202.

[4] 楊錫強,易著文.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40.

[5] 劉曉梅.母嬰Rh血型不合新生兒溶血病治療的探討[J].中外醫療,2012,31(33):80-82.

[6] 劉長靖,覃靖.外周動靜脈成分血同步換血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25例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2, 50(14):119-120.

[7] 魏紅,范廣來,仲躋霞.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前白蛋白檢測及臨床意義[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13):2157-2158.

[8] 賈靜偉.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治療新生兒溶血病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09,4(5):175-176.

[9] 熊虹,康文清,焦敏,等.同步換血治療新生兒重癥溶血癥[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3,11(1):47-48.

[10] 李軍,黃瑞文,胡月圓,等.不同比例成分血對新生兒母子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換血治療后內環境影響研究[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1,26(9):689-691.

[11] 羅梅,何靜,陳方祥.54例重度ABO新生兒溶血病換血治療結果分析[J].重慶醫學,2010,39(2):232-233.

(收稿日期:2014-01-07 本文編輯:郭靜娟)

猜你喜歡
高膽紅素血癥
甘膽酸在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中的臨床意義
雙面大燈泡LED藍光燈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效果觀察
媽咪愛和思密達聯合佐治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療效觀察
換血治療對52例重度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的療效分析
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療法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效果觀察
頭顱MRI對新生兒重度高膽紅素血癥的診斷價值
王偉明教授治療肝炎后高膽紅素血癥臨床經驗
分析大劑量腺苷蛋氨酸治療嚴重慢性肝病所致高膽紅素血癥患者的臨床療效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圍產期危險因素調查
血清中NSE及S100B蛋白檢測對預測高膽紅素血癥早產兒膽紅素腦損傷的臨床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