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療法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效果觀察

2015-01-22 05:11黃金芳梁鳳華賴敏燕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下半月 2014年3期
關鍵詞:高膽紅素血癥臨床效果新生兒

黃金芳+梁鳳華+賴敏燕

【摘 要】 目的:探討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療法在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中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60例高膽紅素血癥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患兒接受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治療,同時給與全程護理,對比治療前后的臨床效果,設計問卷調查患兒家屬對本次護理的滿意度。結果:60例患兒順利完成治療,平均換血時間2.6±1.4h,換血后的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和間接膽紅素水平顯著下降,同治療前比較差異顯著(P<0.05),治療過程中未出現并發癥,均痊愈出院;患兒家屬對本次護理滿意度為100%。結論: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療法是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有效方案,全程護理促進了治療效果和醫療服務質量。

【關鍵詞】 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療法;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722.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4)06-0010-02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是常見的新生兒科病癥,研究指出[1]隨著病情的加重會出現膽紅素腦病,會遺留程度不同的神經系統后遺癥,甚至致死,對新生兒的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因此及時有效的治療和護理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目前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療法是針對該病的常用治療方案,通過將患兒體內的異??贵w、致敏紅細胞置換出來,從而降低體內膽紅素濃度,預防膽紅素腦病發生[2]。本研究探討分析了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療法在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中的臨床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和方法 隨機選取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住院治療的60例高膽紅素血癥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兒36例,女性24例,胎齡38~42w,平均(39.4±1.6)w,日齡16h~7d,平均(3.2±1.2)d,體重2.5~4.2kg,平均(3.2±0.6)kg,所選患兒的總膽紅素水平均超過342μmol/L,經詳細檢查分析ABO 溶血病致病22例,紅細胞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陷20例,紅細胞形態異常6例,其他原因致病12例,排除嚴重肝腎功能異常、先天心臟病、畸形兒等,患兒家屬自愿接受本次治療,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2 換血療法 60例患兒經檢查后確診病情實施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具體治療和護理方案如下。

1.2.1 換血前護理 環境護理:所有患兒均選擇于潔凈病房中實施手術,護理人員需要加強病房的消毒,減少不必要人員的流動,將溫度控制在25℃左右,濕度控制在55%左右。物品準備:術前護理人員及時準備換血使用的必要工具和藥品包括動靜脈留置針、三通管、動脈壓力延長管、儲廢血瓶、注射器、肝素鈉、生理鹽水、肝素鹽水稀釋液、葡萄糖酸鈣、葡萄糖注射液和血源等,檢查數量和用量確保手術順利進行?;純鹤o理:對患兒需要加強保暖,密切監測患兒各項生命體征包括呼吸、心率、血壓、體溫等,建立動靜脈通道,放置留置針,妥善固定患兒,遵醫囑給與患兒藥物和藍光照射等輔助治療。

1.2.2 換血治療 上述準備完善后在心電監測下進行無菌操作,護理人員將換血速度控制在1.5 ml/(kg·min),時間約2.5h,換血過程中及時進行補鈣,一般100ml輸血就補充10%葡萄糖酸鈣,以股動脈、橈動脈或肱動脈為出血通道,對側四肢靜脈為進血通道。

1.2.3 換血中護理 動靜脈通道護理:護理人員需要仔細核對血液,根據患兒具體情況及換血量調節好輸血的速度,保證血量出入均衡,仔細觀察穿刺位置,保持靜脈通道通暢性。嚴格執行無菌操作,保證抽血速度和輸血速度相同,抽血過程中用肝素鹽水稀釋液及時沖管,預防防堵塞發生。病情觀察:護理人員要做好呼吸、心電監護及體溫等,每隔10min進行記錄,如果出現異常立即通知醫師處理,準確記錄換血時間、血量、用藥和換血不良反應等,換血前后于同一動脈位置留樣送檢。

1.2.4 換血后護理 做好術后的監測,術后每隔半小時檢測血壓1次,各項體征穩定后變為4h1次,術后根據送檢結果了解是否存在低血鈣,及時予以治療,同時定期檢測膽紅素水平。護理人員根據患兒的治療情況給與相應的水分和營養支持,合理喂養。觀察不良反應情況,積極預防感染。

1.3 觀察指標 檢測治療前后60例患兒的總膽紅素、間接膽紅素和直接膽紅素水平,設計問卷調查患兒家屬對本次換血療法的滿意度。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采用SPSS17.0數據軟件分析,(x±s)表示計量資料,t檢驗分析兩組的數據資料,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60例患兒順利完成換血治療,平均換血時間(2.6±1.4)h,換血后的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和間接膽紅素水平顯著下降,同治療前比較差異顯著,具體見表1。本次治療過程中未出現并發癥,均痊愈出院,患兒家屬對本次護理滿意度為100%。

3 討論

血清膽紅素是紅細胞裂解釋放的血紅蛋白生成的一種物質,臨床研究證實膽紅素與肝功能受損程度及黃疸疾病間存在密切聯系[3]。高膽紅素血癥是新生兒時期常見的疾病,病情越重,其危害性越大,膽紅素腦病屬于較為嚴重的并發癥,具有較高的致死率,多數存活的患兒也會表現出程度不同的神經系統后遺癥[4-5]。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是因膽紅素增加或排泄減少所致,膽紅素過量積聚可能造成核黃疸,也是新生兒常見癥狀[6]。傳統的臍靜脈換血途徑存在一定的禁忌癥,且容易出現不良并發癥腸穿孔、小腸炎和肝壞死等,逐漸不適于高膽紅素血癥的治療[7]。而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療法克服了臍靜脈換血的缺點,本組60例患兒經過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治療后血清膽紅素明顯下降,換血能夠緩解膽紅素對神經系統造成的不良傷害,對患兒預后有較大的改善作用[8]。通過分析發現該種治療方案具有以下幾個優勢:①操作簡便,本組的平均換血時間2.6±1.4h,無需特殊插管,具有較大的選擇空間;②療效佳,患兒的癥狀得到顯著改善,均痊愈出院,靜脈端血液只進不出,動脈端血液只出不進,因此管道中無不能交換的血量,換血效果更好;③安全,本組患兒治療過程中未出現不良并發癥,抽血、輸血同步進行,盡可能的減少血壓波動及血流動力學的紊亂,降低了不良并發癥。本次換血治療過程中實施了全面性護理,所有患兒膽紅素水平顯著降低,均痊愈出院,家屬對換血治療也非常滿意,說明了護理措施不僅促進了手術順利進行,同時提高了醫院的醫療服務質量。

綜上所述,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療法是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有效方法,簡便、有效、安全,全程護理促進了治療效果和醫療服務質量,值得進一步推廣實施。

參考文獻

[1] 胡章雪,唐仕芳,史源,等.不同球漿比例換血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臨床對照研究[J].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08,23(4):235-236.

[2] 楊藝.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3,8(1):183-184.

[3] 郭江洪,林妃紅.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術治療重癥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床療效觀察[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1,10(9):707-709.

[4] 李炎,溫偉珍.全自動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療法治療重癥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J].吉林醫學,2013,34(31):6472-6474.

[5] 李敏遐,候燕明,林冬云.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療法應用于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臨床效果觀察[J].現代預防醫學,2013,38(13):2616-2617.

[6] 楊金香,王秀蓮,陳苗.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08(16):67-68.

[7] 付朝杰.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術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35例療效分析[J]. 中國當代醫藥,2013,20(8):188-189.

[8] 盧國琇,藍如料,李正國,等.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31例臨床分析[J].廣西醫學,2010,32(11):1356-1358.

【摘 要】 目的:探討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療法在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中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60例高膽紅素血癥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患兒接受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治療,同時給與全程護理,對比治療前后的臨床效果,設計問卷調查患兒家屬對本次護理的滿意度。結果:60例患兒順利完成治療,平均換血時間2.6±1.4h,換血后的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和間接膽紅素水平顯著下降,同治療前比較差異顯著(P<0.05),治療過程中未出現并發癥,均痊愈出院;患兒家屬對本次護理滿意度為100%。結論: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療法是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有效方案,全程護理促進了治療效果和醫療服務質量。

【關鍵詞】 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療法;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722.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4)06-0010-02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是常見的新生兒科病癥,研究指出[1]隨著病情的加重會出現膽紅素腦病,會遺留程度不同的神經系統后遺癥,甚至致死,對新生兒的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因此及時有效的治療和護理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目前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療法是針對該病的常用治療方案,通過將患兒體內的異??贵w、致敏紅細胞置換出來,從而降低體內膽紅素濃度,預防膽紅素腦病發生[2]。本研究探討分析了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療法在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中的臨床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和方法 隨機選取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住院治療的60例高膽紅素血癥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兒36例,女性24例,胎齡38~42w,平均(39.4±1.6)w,日齡16h~7d,平均(3.2±1.2)d,體重2.5~4.2kg,平均(3.2±0.6)kg,所選患兒的總膽紅素水平均超過342μmol/L,經詳細檢查分析ABO 溶血病致病22例,紅細胞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陷20例,紅細胞形態異常6例,其他原因致病12例,排除嚴重肝腎功能異常、先天心臟病、畸形兒等,患兒家屬自愿接受本次治療,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2 換血療法 60例患兒經檢查后確診病情實施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具體治療和護理方案如下。

1.2.1 換血前護理 環境護理:所有患兒均選擇于潔凈病房中實施手術,護理人員需要加強病房的消毒,減少不必要人員的流動,將溫度控制在25℃左右,濕度控制在55%左右。物品準備:術前護理人員及時準備換血使用的必要工具和藥品包括動靜脈留置針、三通管、動脈壓力延長管、儲廢血瓶、注射器、肝素鈉、生理鹽水、肝素鹽水稀釋液、葡萄糖酸鈣、葡萄糖注射液和血源等,檢查數量和用量確保手術順利進行?;純鹤o理:對患兒需要加強保暖,密切監測患兒各項生命體征包括呼吸、心率、血壓、體溫等,建立動靜脈通道,放置留置針,妥善固定患兒,遵醫囑給與患兒藥物和藍光照射等輔助治療。

1.2.2 換血治療 上述準備完善后在心電監測下進行無菌操作,護理人員將換血速度控制在1.5 ml/(kg·min),時間約2.5h,換血過程中及時進行補鈣,一般100ml輸血就補充10%葡萄糖酸鈣,以股動脈、橈動脈或肱動脈為出血通道,對側四肢靜脈為進血通道。

1.2.3 換血中護理 動靜脈通道護理:護理人員需要仔細核對血液,根據患兒具體情況及換血量調節好輸血的速度,保證血量出入均衡,仔細觀察穿刺位置,保持靜脈通道通暢性。嚴格執行無菌操作,保證抽血速度和輸血速度相同,抽血過程中用肝素鹽水稀釋液及時沖管,預防防堵塞發生。病情觀察:護理人員要做好呼吸、心電監護及體溫等,每隔10min進行記錄,如果出現異常立即通知醫師處理,準確記錄換血時間、血量、用藥和換血不良反應等,換血前后于同一動脈位置留樣送檢。

1.2.4 換血后護理 做好術后的監測,術后每隔半小時檢測血壓1次,各項體征穩定后變為4h1次,術后根據送檢結果了解是否存在低血鈣,及時予以治療,同時定期檢測膽紅素水平。護理人員根據患兒的治療情況給與相應的水分和營養支持,合理喂養。觀察不良反應情況,積極預防感染。

1.3 觀察指標 檢測治療前后60例患兒的總膽紅素、間接膽紅素和直接膽紅素水平,設計問卷調查患兒家屬對本次換血療法的滿意度。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采用SPSS17.0數據軟件分析,(x±s)表示計量資料,t檢驗分析兩組的數據資料,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60例患兒順利完成換血治療,平均換血時間(2.6±1.4)h,換血后的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和間接膽紅素水平顯著下降,同治療前比較差異顯著,具體見表1。本次治療過程中未出現并發癥,均痊愈出院,患兒家屬對本次護理滿意度為100%。

3 討論

血清膽紅素是紅細胞裂解釋放的血紅蛋白生成的一種物質,臨床研究證實膽紅素與肝功能受損程度及黃疸疾病間存在密切聯系[3]。高膽紅素血癥是新生兒時期常見的疾病,病情越重,其危害性越大,膽紅素腦病屬于較為嚴重的并發癥,具有較高的致死率,多數存活的患兒也會表現出程度不同的神經系統后遺癥[4-5]。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是因膽紅素增加或排泄減少所致,膽紅素過量積聚可能造成核黃疸,也是新生兒常見癥狀[6]。傳統的臍靜脈換血途徑存在一定的禁忌癥,且容易出現不良并發癥腸穿孔、小腸炎和肝壞死等,逐漸不適于高膽紅素血癥的治療[7]。而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療法克服了臍靜脈換血的缺點,本組60例患兒經過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治療后血清膽紅素明顯下降,換血能夠緩解膽紅素對神經系統造成的不良傷害,對患兒預后有較大的改善作用[8]。通過分析發現該種治療方案具有以下幾個優勢:①操作簡便,本組的平均換血時間2.6±1.4h,無需特殊插管,具有較大的選擇空間;②療效佳,患兒的癥狀得到顯著改善,均痊愈出院,靜脈端血液只進不出,動脈端血液只出不進,因此管道中無不能交換的血量,換血效果更好;③安全,本組患兒治療過程中未出現不良并發癥,抽血、輸血同步進行,盡可能的減少血壓波動及血流動力學的紊亂,降低了不良并發癥。本次換血治療過程中實施了全面性護理,所有患兒膽紅素水平顯著降低,均痊愈出院,家屬對換血治療也非常滿意,說明了護理措施不僅促進了手術順利進行,同時提高了醫院的醫療服務質量。

綜上所述,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療法是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有效方法,簡便、有效、安全,全程護理促進了治療效果和醫療服務質量,值得進一步推廣實施。

參考文獻

[1] 胡章雪,唐仕芳,史源,等.不同球漿比例換血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臨床對照研究[J].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08,23(4):235-236.

[2] 楊藝.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3,8(1):183-184.

[3] 郭江洪,林妃紅.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術治療重癥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床療效觀察[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1,10(9):707-709.

[4] 李炎,溫偉珍.全自動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療法治療重癥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J].吉林醫學,2013,34(31):6472-6474.

[5] 李敏遐,候燕明,林冬云.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療法應用于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臨床效果觀察[J].現代預防醫學,2013,38(13):2616-2617.

[6] 楊金香,王秀蓮,陳苗.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08(16):67-68.

[7] 付朝杰.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術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35例療效分析[J]. 中國當代醫藥,2013,20(8):188-189.

[8] 盧國琇,藍如料,李正國,等.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31例臨床分析[J].廣西醫學,2010,32(11):1356-1358.

【摘 要】 目的:探討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療法在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中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60例高膽紅素血癥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患兒接受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治療,同時給與全程護理,對比治療前后的臨床效果,設計問卷調查患兒家屬對本次護理的滿意度。結果:60例患兒順利完成治療,平均換血時間2.6±1.4h,換血后的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和間接膽紅素水平顯著下降,同治療前比較差異顯著(P<0.05),治療過程中未出現并發癥,均痊愈出院;患兒家屬對本次護理滿意度為100%。結論: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療法是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有效方案,全程護理促進了治療效果和醫療服務質量。

【關鍵詞】 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療法;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722.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4)06-0010-02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是常見的新生兒科病癥,研究指出[1]隨著病情的加重會出現膽紅素腦病,會遺留程度不同的神經系統后遺癥,甚至致死,對新生兒的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因此及時有效的治療和護理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目前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療法是針對該病的常用治療方案,通過將患兒體內的異??贵w、致敏紅細胞置換出來,從而降低體內膽紅素濃度,預防膽紅素腦病發生[2]。本研究探討分析了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療法在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中的臨床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和方法 隨機選取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住院治療的60例高膽紅素血癥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兒36例,女性24例,胎齡38~42w,平均(39.4±1.6)w,日齡16h~7d,平均(3.2±1.2)d,體重2.5~4.2kg,平均(3.2±0.6)kg,所選患兒的總膽紅素水平均超過342μmol/L,經詳細檢查分析ABO 溶血病致病22例,紅細胞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陷20例,紅細胞形態異常6例,其他原因致病12例,排除嚴重肝腎功能異常、先天心臟病、畸形兒等,患兒家屬自愿接受本次治療,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2 換血療法 60例患兒經檢查后確診病情實施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具體治療和護理方案如下。

1.2.1 換血前護理 環境護理:所有患兒均選擇于潔凈病房中實施手術,護理人員需要加強病房的消毒,減少不必要人員的流動,將溫度控制在25℃左右,濕度控制在55%左右。物品準備:術前護理人員及時準備換血使用的必要工具和藥品包括動靜脈留置針、三通管、動脈壓力延長管、儲廢血瓶、注射器、肝素鈉、生理鹽水、肝素鹽水稀釋液、葡萄糖酸鈣、葡萄糖注射液和血源等,檢查數量和用量確保手術順利進行?;純鹤o理:對患兒需要加強保暖,密切監測患兒各項生命體征包括呼吸、心率、血壓、體溫等,建立動靜脈通道,放置留置針,妥善固定患兒,遵醫囑給與患兒藥物和藍光照射等輔助治療。

1.2.2 換血治療 上述準備完善后在心電監測下進行無菌操作,護理人員將換血速度控制在1.5 ml/(kg·min),時間約2.5h,換血過程中及時進行補鈣,一般100ml輸血就補充10%葡萄糖酸鈣,以股動脈、橈動脈或肱動脈為出血通道,對側四肢靜脈為進血通道。

1.2.3 換血中護理 動靜脈通道護理:護理人員需要仔細核對血液,根據患兒具體情況及換血量調節好輸血的速度,保證血量出入均衡,仔細觀察穿刺位置,保持靜脈通道通暢性。嚴格執行無菌操作,保證抽血速度和輸血速度相同,抽血過程中用肝素鹽水稀釋液及時沖管,預防防堵塞發生。病情觀察:護理人員要做好呼吸、心電監護及體溫等,每隔10min進行記錄,如果出現異常立即通知醫師處理,準確記錄換血時間、血量、用藥和換血不良反應等,換血前后于同一動脈位置留樣送檢。

1.2.4 換血后護理 做好術后的監測,術后每隔半小時檢測血壓1次,各項體征穩定后變為4h1次,術后根據送檢結果了解是否存在低血鈣,及時予以治療,同時定期檢測膽紅素水平。護理人員根據患兒的治療情況給與相應的水分和營養支持,合理喂養。觀察不良反應情況,積極預防感染。

1.3 觀察指標 檢測治療前后60例患兒的總膽紅素、間接膽紅素和直接膽紅素水平,設計問卷調查患兒家屬對本次換血療法的滿意度。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采用SPSS17.0數據軟件分析,(x±s)表示計量資料,t檢驗分析兩組的數據資料,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60例患兒順利完成換血治療,平均換血時間(2.6±1.4)h,換血后的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和間接膽紅素水平顯著下降,同治療前比較差異顯著,具體見表1。本次治療過程中未出現并發癥,均痊愈出院,患兒家屬對本次護理滿意度為100%。

3 討論

血清膽紅素是紅細胞裂解釋放的血紅蛋白生成的一種物質,臨床研究證實膽紅素與肝功能受損程度及黃疸疾病間存在密切聯系[3]。高膽紅素血癥是新生兒時期常見的疾病,病情越重,其危害性越大,膽紅素腦病屬于較為嚴重的并發癥,具有較高的致死率,多數存活的患兒也會表現出程度不同的神經系統后遺癥[4-5]。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是因膽紅素增加或排泄減少所致,膽紅素過量積聚可能造成核黃疸,也是新生兒常見癥狀[6]。傳統的臍靜脈換血途徑存在一定的禁忌癥,且容易出現不良并發癥腸穿孔、小腸炎和肝壞死等,逐漸不適于高膽紅素血癥的治療[7]。而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療法克服了臍靜脈換血的缺點,本組60例患兒經過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治療后血清膽紅素明顯下降,換血能夠緩解膽紅素對神經系統造成的不良傷害,對患兒預后有較大的改善作用[8]。通過分析發現該種治療方案具有以下幾個優勢:①操作簡便,本組的平均換血時間2.6±1.4h,無需特殊插管,具有較大的選擇空間;②療效佳,患兒的癥狀得到顯著改善,均痊愈出院,靜脈端血液只進不出,動脈端血液只出不進,因此管道中無不能交換的血量,換血效果更好;③安全,本組患兒治療過程中未出現不良并發癥,抽血、輸血同步進行,盡可能的減少血壓波動及血流動力學的紊亂,降低了不良并發癥。本次換血治療過程中實施了全面性護理,所有患兒膽紅素水平顯著降低,均痊愈出院,家屬對換血治療也非常滿意,說明了護理措施不僅促進了手術順利進行,同時提高了醫院的醫療服務質量。

綜上所述,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療法是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有效方法,簡便、有效、安全,全程護理促進了治療效果和醫療服務質量,值得進一步推廣實施。

參考文獻

[1] 胡章雪,唐仕芳,史源,等.不同球漿比例換血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臨床對照研究[J].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08,23(4):235-236.

[2] 楊藝.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3,8(1):183-184.

[3] 郭江洪,林妃紅.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術治療重癥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床療效觀察[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1,10(9):707-709.

[4] 李炎,溫偉珍.全自動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療法治療重癥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J].吉林醫學,2013,34(31):6472-6474.

[5] 李敏遐,候燕明,林冬云.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療法應用于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臨床效果觀察[J].現代預防醫學,2013,38(13):2616-2617.

[6] 楊金香,王秀蓮,陳苗.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08(16):67-68.

[7] 付朝杰.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術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35例療效分析[J]. 中國當代醫藥,2013,20(8):188-189.

[8] 盧國琇,藍如料,李正國,等.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31例臨床分析[J].廣西醫學,2010,32(11):1356-1358.

猜你喜歡
高膽紅素血癥臨床效果新生兒
新生兒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檢查什么病?
媽咪愛和思密達聯合佐治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療效觀察
換血治療對52例重度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的療效分析
蘭索拉唑聯合抗生素三聯療法治療胃潰瘍的臨床療效觀察
替米沙坦不同給藥時間治療高血壓的療效分析研究
觀察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治療腦梗死的臨床效果
成人腹腔鏡疝修補術92例臨床分析
新生兒臍動脈血氣分析在新生兒窒息多器官損害診斷中的應用
臍動脈血氣對新生兒窒息及預后判斷的臨床意義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圍產期危險因素調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