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水文與工程地質專業課程體系開發研究

2014-04-22 07:06楊紹平趙正寶
中國地質教育 2014年3期
關鍵詞:工程地質水文課程體系

楊紹平,趙正寶

四川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成都 611231

課程建設

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水文與工程地質專業課程體系開發研究

楊紹平,趙正寶

四川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成都 611231

高等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社會急需的基層操作性、技能性技術人才。課程是高職教育教學的核心,基于工作過程的職業教育課程,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四川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在省級、部級示范院校建設過程中借鑒國內外經驗和自身實際,開發出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水文與工程地質專業課程體系,本文闡述其開發思路、課程體系構建、教學實施條件,可供相關院校借鑒。

工作過程;水文與工程地質;課程體系開發

高職水文與工程地質專業培養的目標是為相關的生產與管理等基層崗位培養高素質、高技能、具創新精神的操作性技術(或管理)人才,培養的過程及結果需注重基層性、操作性、高技能及創新能力;為實現此目標,必須注重技術應用能力培養,注重現場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課程是高職教育教學的核心,學生的能力主要是通過課程教育獲得培養?;诠ぷ鬟^程的職業教育課程,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

目前,高職水文與工程地質專業人才培養仍未完全擺脫傳統學科型課程模式,其課程體系的改革須借鑒先進的職業教育理念,而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開發,是高職課程體系開發的發展方向,其凸顯高等職業教育特色?;诠ぷ鬟^程的水文與工程地質專業課程體系研究,是高職水文與工程地質專業教學改革的探索與突破,也是培養適合行業需求、能勝任未來工作的水文與工程地質專業人才的有效途徑。

一、基于工作過程課程體系開發思路

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的關鍵點是工作過程。工作過程是完成工作任務取得工作成果而進行的工作程序。課程體系開發要對生產一線的水文與工程地質工作任務進行歸納,對其具體的工作過程進行分析,獲得應具備的職業能力,以職業能力為基礎設計課程體系。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并非不要知識而是按工作過程對知識進行重新排序,從而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使其畢業后能夠很快適應工作崗位?;诠ぷ鬟^程課程體系開發思路應注重以下幾點。

(1)基于工作過程。以水文與工程地質專業工作崗位為開發設計課程體系的基礎,以水文與工程地質專業工作任務為設計學習情境的依據,根據工作過程重構、優化課程內容和課時分布,讓學生進行專業學習的同時培養其工作能力,即“邊學習邊工作”。

(2)服務行業需求。高等職業教育是服務區域經濟和行業需求,課程體系開發必須與行業專家共同完成,滿足行業需求。

(3)職業能力培養。把職業能力培養融入到課程體系之中,改變灌輸知識“填鴨式”的傳統教學模式,結合工作任務引入工程項目課程,將知識學習為核心改革為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讓學生在課程學習中提高工作能力,利于適應將來的工作。

二、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構建

高職水文與工程地質專業課程體系是以培養職業能力為核心,突出工作過程在課程體系中的主導地位。開發高職水文與工程地質專業課程體系,我們對水利、水電、建筑、交通、地礦等行業生產一線地質工程技術人員進行了地質崗位群調研,同時聘請了12名現場水文與工程地質專家,對水文與工程地質專業工作崗位工作任務進行分析,分解工作過程,確定本專業的職業能力目標及工作領域,確定課程內容,明確核心課程知識目標和技能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的形成從工作過程經分析而來,以工作任務作為課程內容的核心。

1.以崗位工作過程為導向確定設置課程內容

為滿足行業對高職水文與工程地質專業人才的需求,課程設置必須要有針對性,即從工作崗位出發,通過職業調查和崗位能力需求分析,以工作過程為導向,注重職業能力培養。借鑒加拿大CBE職教教學模式,通過調研和專業建設委員會研討,對水文與工程地質專業崗位4項典型工作任務和需具備的職業能力進行了分析(見表1)。

表1 水文與工程地質專業典型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

職業能力要求是設置課程內容的基礎,按照工作過程及能力發展過程設置職業素質(基礎素質能力)、專業基本技能(專業單項能力)、專業核心能力(專業綜合能力)課程,最后形成職業能力。

2.以工作過程的項目為載體建立基于工作過程課程體系

水文與工程地質專業課程體系的開發理念是以工程項目為載體,結合專業工作任務及職業技能,分析任務要求及所需知識領域,整合成工作過程課程。打破以前過分學科知識組合強調的知識完整性,而是通過本專業從事的工作任務,以及完成工作的工作過程所需的知識領域開發課程。使教師教學從以前的系統理論知識學習為核心改變為以能力培養為核心,讓學生在課程學習中提高自己的職業能力。專業建設委員會專家通過對水文與工程地質崗位工作任務分析,將工作過程任務項目化,確定了本專業各項工作任務所需課程,進而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水文與工程地質專業課程體系(見表2)。

3.以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建立基于工作過程課程體系

基于工作過程課程體系以完成職業工作任務的能力為目標,按照工作過程中的職業能力形成為序排列:從職業素質及素質能力、基本技能及單項能力到核心技能及職業能力(見表3)。

4.基于工作過程課程體系與以前課程體系主要突破

比較基于工作過程課程體系與以前學科課程體系主要有以下突破:

(1)刪除、整合了一些課程,如把普通地質學、礦物學、巖石學整合為地質基礎,強調應用理論;刪除礦物學中的結晶學內容,刪除水文地球化學課程;整合土力學、巖體力學為巖土力學,以工程制圖為基礎整合為地質制圖;以地下水動力學為基礎整合為水文地質計算,重點在于工作過程所需理論知識,忽略課程理論知識結構體系的完整性。

(2)以工作過程需完成的工作任務項目為載體開設課程和增加實訓項目,如以巖土測試項目實訓開設巖土測試技術課程,以水文地質勘察項目實訓開設水文地質勘察技術課程,以工程地質勘察項目實訓開設工程地質勘察技術課程,以地基處理項目實訓開設地基處理技術課程,以地質災害防治項目實訓開設地質災害防治技術課程。實訓項目選擇生產現場真實工程資料建設項目庫,分組交換實訓。工程項目的真實性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

(3)課程的排序按照工作過程完成職業工作任

務的能力從職業素質能力、基本技能單項能力到核心技能職業能力,有利于職業能力的逐步形成。

表2 基于工作過程的水文與工程地質專業課程表

表3 基于工作過程的職業能力發展課程體系

三、 基于工作過程課程體系的實施條件

基于工作過程課程體系的教學實施要求教師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對工作任務的工作過程及工作成果熟悉;外部條件有真實或仿真的工作環境,有盡可能多的工程實際案例項目,項目內容隨著生產技術發展不斷更新。

1.發展雙師型教師隊伍

為了滿足水利、水電、地勘等行業人才需求,打造具有行業特色的高職水文與工程地質專業,培養高技能高技術水文與工程地質技術及管理人才,塑造一支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學隊伍不可或缺。目前,我院水文與工程地質專業共有專任教師15名,兼職教師9名,專任教師中擁有國家注冊(執業)資格工程師7人,“雙師型”教師100%。我們還定期選派專任教師到企業實踐,參與工程實踐,使其成為既有淵博的理論知識又有過硬的實踐能力的人才;同時聘請水文與工程地質現場專家擔任兼職教師,運用自己豐富的工作經驗指導學生實踐訓練。專職與兼職教師定期交流,討論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收集整理、完善更新教學工程項目庫資料。鼓勵教師參加水文與工程地質新技術新方法培訓;堅持專兼結合、校企結合、培養與引進結合、學歷提高與專業培訓并重的基本原則,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切實保證我院水文與工程地質專業工作過程課程體系的實施。

2. 校企共建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營造校園職場環境

突出能力培養、“教、學、做”一體化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是完成基于工作過程教學課程目標、培養職業能力的關鍵。學院教師與企業行業專家共同設計開發實訓項目,通過整體規劃,與企業合作共同建設了巖土特性測試實訓中心(包括礦物巖石實訓室、土工測試實訓室、巖石測試實訓室)、工程勘察實訓中心(包括鉆探實訓室、測繪實訓場、原位測試實訓場、物探實訓室)、水資源勘察實訓中心(包括地下水監測實訓場、抽水試驗實訓場、水質分析實訓室、水力學實訓室)、地質計算實訓中心(包括勘察軟件應用、地質識圖與制圖實訓、勘察資料整理編制實訓);同時利用校內其他系部建筑材料實訓室、工程力學實訓室等組成的水文與工程地質校內實訓基地。各實訓中心配備了先進的實訓儀器設備,模擬現場工作環境,融“教、學、做”于一體,學生通過實訓項目不僅學習理論知識,而且提高專業技能,培養職業能力。加強實訓中心內涵建設,通過調研分析制定項目化實訓標準,編制實訓指導書,健全了實訓中心運行、管理機制,建立符合行業需求突出工程實踐技能的實訓教學基地。同時注重校企聯合開展實訓,利用學院的人力和實訓室設備,把企業的實際項目引入實訓室,學生可以鍛煉職業技能,企業可以利用共同建設的實訓中心的儀器設備解決生產過程中的問題。

同時以學院為主體建設地質認識實習、構造地質填圖實訓基地;以企業為主體建設生產頂崗實訓校外實訓基地作為補充。

3.按照項目要求編寫專業教材

基于工作過程的教材以工作任務為引導重組和優化專業知識,專業知識是圍繞工作任務完成的需要合理地延伸出來的。因此,根據水文與工程地質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體系的要求,積極組織編寫適合高職水文與工程地質學生使用的教材,以滿足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的需要。目前,我們已經組織教師編寫了巖土工程勘察技術、水文地質勘察技術、地基處理技術、地質災害防治技術、巖土測試技術、構造地質等系列專業教材,在使用過程中還要對教材不斷進行修訂和完善,逐步形成與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相配套的具有高職特色的專業教材。

四、結語

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是我國職業教育進行課程改革的方向,是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突破點,它可以有效地改變目前的課堂教學狀況,學習即工作,讓學生在課程學習的同時培養自己的工作能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原動力,并且對學生自身職業能力的發展以及對職業崗位的適應性都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開發基于工作過程的水文與工程地質專業課程體系,可以更好地為水利、水電、地勘等行業培養職業技術能力較強的專業人才,更好地滿足企業人才需求,同時也使高職學生更符合行業需求,更容易就業。其課程開發思路凸顯了高等職業教育特色,對于相關專業也具有較強的借鑒性。

參考文獻:

[1] 楊紹平.高職水文與工程地質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地質教育,2013,(2) :79-83.

[2] 陳基純.基于工作過程導向和能力本位的課程體系開發與教學實施—以高職房地產經營與估價專業為例[J].職業教育研究,2013,(12):46-48.

[3] 陳博麗.基于工作過程的國際貿易實務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研究[J].商業經濟,2012,(9):116-117.

Title:Research in Curriculum System Development of Hydrology and Engineering Geology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Work Processes

Author(s):YANG Shao-ping , ZHAO Zheng-bao

work processes;hydrology and engineering geology;curriculum development

G642

A

1006-9372(2014)03-0027-05

2014-06-27。

水利部、四川省財政支持示范高等職業院校重點專業建設基金項目;四川省“高等教育質量工程”建設基金項目;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和教學改革基金項目(P09558)。

楊紹平,男,副教授,主要從事水文與工程地質教學與生產科研工作。

猜你喜歡
工程地質水文課程體系
繼往開來 守正創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質勘查院
繼往開來 守正創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質勘查院
繼往開來 守正創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質勘查院
高職Java程序設計課程體系建設思考
水文
水文水資源管理
工程地質勘察中的水文地質危害與相關方法
“三位一體”課外閱讀課程體系的實施策略
水文地質在工程地質勘察中的有效應用
民法課程體系的改進和完善思路*——以中國政法大學的民法課程體系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