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琴藝術發展

2014-04-25 00:24文/樂
音樂生活 2014年6期
關鍵詞:古琴文化遺產藝術

文/樂 聲

古琴藝術發展

文/樂 聲

1994年春天,中國古琴名琴名曲國際鑒賞會在北京舉行,73位來自中國和美、日、韓、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琴家、學者出席會議。琴家們用唐宋以來的名琴演奏了歷代古琴名曲。演奏者中既有鶴發童顏的琴界前輩,也有新一代的后起之秀,又有移居異鄉的海外炎黃子孫,還有金發碧眼的外國學者。相同的曲目,各有獨到的演奏風格和特色。對于古琴的發展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會議期間,在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中國樂器博物館新落成的古琴展廳“知音齋”,筆者向琴家們講述了館藏珍品古琴。與會者還前往北京故宮博物院,參觀了唐琴“九霄環佩”、“大圣遺音”和“飛泉”等藏品,故宮研究院古琴專家鄭珉中先生還向大家介紹了每張琴的制作風格特色、以及宮廷琴制與民間琴制的區別與不同。琴家們認為,今年上海、杭州、蘇州、成都等地紛紛成立琴社,舉辦演奏會、研討會,內地及香港臺灣錄制發行了古琴名家的專輯等等,這是難得的“古琴熱”,反映出古琴藝術的復興。

1998年春節,中央民族樂團在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中國民族音樂會”,龔一、杜次一、曾紹斌以琴、簫、塤三重形式演奏古琴名曲,這是中國古琴音樂首次進入世界音樂殿堂。同年,李祥霆、龔一等四人在新加坡舉辦了兩場古琴音樂會,演奏形式有古琴獨奏與樂隊。

2001年,“全國第四屆古琴打譜會暨國際琴學研討會”在江蘇常熟召開,有來自國內14個省市和美、日、韓、加、英及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近200位專家、學者及代表出席會議,并舉行了古琴文化和兩場琴人雅集,共打譜29首,提交論文40篇。

同年,“全國第四屆古琴打譜會暨國際琴學會社成立。2001年11月,全國性的古琴研究藝術團體中國琴會在北京成立,原中國音協主席呂驥擔任名譽會長,聘任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研究員吳釗為會長,中央音樂學院教授李祥霆和著名古琴演奏家龔一為副會長。秘書長楊青。琴會隸屬于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長樸東升),中國琴會將喚起全國琴人和古琴愛好者的巨大熱情,把握歷史性的發展機遇,創造古琴藝術的新輝煌。

2002年8月,文化部在北京舉行了中國青少年藝術大賽第一屆民族樂器(八種)獨奏比賽,古琴首次被列入比賽項目。來自全國的百余名青少年琴人歡聚一堂,切磋技藝、交流經驗。有43名選手進入復賽,最后,巫娜獲青年專業組金獎,龔幽蘭獲青年業余組金獎。少年專業、業余兩組金獎空缺,評選出銀獎、銅獎選手。這是我國藝術教育界最具權威的專業藝術大賽,在國內外具有深遠影響。

2003年11月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松浦晃一郎在其總部法國巴黎宣布:“中國古琴藝術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這是中國樂器首次獲此殊榮。國務院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提出“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十六字方針。對古琴音樂藝術的保護,主要是對傳承人的保護,使他們通過創造性的傳承途徑和手段,使古琴能夠繼續在原生態基礎上傳承與發展。有效的傳承是最好的保護措施,傳承人是古琴藝術的傳播者和創造者。

古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后,媒體開始關注古琴界,中央電視臺等各大媒體主動為古琴作專題節目,介紹和宣傳古琴。2006年元宵佳節,國家九大部委在北京民族宮禮堂舉辦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場晚會”,李祥霆用古琴演奏了《流水》,作為重點節目介紹給嘉賓。

大型古琴演出活動和慶?;顒宇l繁舉行。2005年,中國民族器樂學會、北京樂器學會等單位在長城舉行了“56張古琴,56個民族共慶祖國56華誕”大型演奏會。嗣后又在北京保利劇院舉辦了《中西合璧古琴與鋼琴兩琴聯奏大型音樂會》紀念古琴入遺兩周年。2006年,中國民族器樂學會、天津音協等單位主辦首屆中國古琴“幽蘭·陽春”藝術節活動;中央音樂學院舉辦了國際古琴音樂文化周暨紀念古琴大師吳景略誕辰一百周年活動。2007年,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與江蘇省文化廳、常熟市政府在常熟市舉辦了首屆中國古琴藝術節,其間開展了古琴流派繼承、打譜研究、古琴教學、古琴制作等為主題的“首屆中國古琴藝術保護論壇”活動。

全國興起學習古琴熱潮,帶動了各地古琴制作行業。進入新世紀后,古琴被列入民族樂器考級項目,顯著激發了人們學習古琴的興趣,對古琴藝術的普及起到了推動作用。上至七旬老人、下至五歲幼童,紛紛進入古琴培訓班,并在全國古琴大賽上取得優異成績,打破了“兒童不宜學古琴”的悖論,古琴事業也因有少年兒童的加入而生機勃勃。四川音樂學院民樂系教授代茹很早就開始古琴教學和傳承活動,2005年創辦了梓又琴館。在成都,會彈古琴的有七八百人,而初學或在學的有200余人。成都目前有9家琴館,每個琴館活動頻繁,每周都有雅集。在國內古琴生產重鎮揚州,目前有二三十家古箏廠在制作古琴,專門制琴的琴坊也有十幾家,過去的產量很少,如今有的廠年產200張古琴,有的廠月產40張古琴。揚州華韻樂器有限公司董事長田步高,20多年來研制古琴到成批生產仿唐古琴,從舉辦“百琴書畫博覽展”到2006年建立國內第一個古琴古箏博物館——揚州華夏琴箏藝術博物館,他為保護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盡心盡力。2007年,田步高獲得“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個人”稱號。他研制的雙面板古琴,2008年在首屆民族樂器制作大賽中榮獲科技創新金獎。

中國古琴藝術進入了一個人文關懷下的保護和傳承的嶄新時代,目前經過打譜的琴曲約200余首,還不到琴曲總數的十分之一。當今琴界急需搶救整理在世老一輩琴家和有代表性中青年琴家的藝術資料,出版有關學術著作、通過復原性“打譜”,使古譜得以“再生”,還要培養各派琴家的傳人。

2009年,我國文化部非物質遺產司公布了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他們是鄭珉中(84歲)、陳長林(75歲)、吳釗(72歲)、姚公白(59歲)、劉赤城(69歲)、李璠(92歲)、吳文光(61歲),林友仁(69歲)、李祥霆(67歲)、龔一(66歲)。

2013年,中國民族樂器學會、北京樂器學會的重點工作為:實施“雙十”工程,推出十位民族音樂演奏家、藝術家、演唱家和十個基層培訓基地、藝術團隊;紀念古琴被授予非物質文化遺產10周年;出版《中國古琴民間典藏》大型圖冊等。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琴專業委員會2013年將繼續辦好相關活動與研討會,舉辦面向全國的“龔一古琴研習班”、“傳統琴學研究回顧暨古琴研究新視野拓展”學術研討會和第三屆國際西湖琴會等活動。

猜你喜歡
古琴文化遺產藝術
國家非遺 古琴藝術
與文化遺產相遇
酌古參今——頤和園文化遺產之美
尋琴記:古琴的前世今生
張俊波 情寄古琴,樂以忘憂
尋訪千年古琴
紙的藝術
活態文化
《文化遺產》2016總目錄
因藝術而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