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生視域下高校與區域戰略新興產業發展

2014-04-29 15:31王穎
教育與職業·理論版 2014年23期
關鍵詞:新興產業共生高校

[摘要]文章通過對共生理論及其在區域產業發展中的應用,從共生單元的合作與協調發展、共生關系的可持續發展角度闡述了高校和戰略新興產業發展互動機理,并分析高校戰略新興產業人才培養存在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投資不足影響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的結構和規模不盡合理的現狀,提出了人才培養與產業目標共融、與產業布局共建、與產業發展共進、與產業需求共研的共生發展策略。

[關鍵詞]共生 ?高校 ?區域戰略 ?新興產業

[作者簡介]王穎(1964- ),女,遼寧遼陽人,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職業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管理與服務外包產業。(江蘇 ?蘇州 ?215123)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1年度江蘇省“十二五”教育規劃重點資助課題“高校人才培養結構與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契合度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B-a/2011/03/014)

[中圖分類號]G647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14)35-0023-02

現代經濟中,人才對于區域經濟發展、產業轉型升級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高校人才培養與社會產業需求共生與發展,正成為促進高校和區域社會雙贏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戰略新興產業作為世界未來經濟競爭的制高點,是推動區域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核心要素。它是新興科技與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代表著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的方向,對我國經濟發展有重要的戰略意義。2010年10月,《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國發[2010]32號)中明確了“節能環保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七個重點領域。同年,國家發展改革委提出《關于加強區域產業創新基礎能力建設工作指導意見》(發改高技[2010]2455號),重點圍繞國家創新型城市、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建設以及地方特色產業鏈、地方主導產業發展確定的重點領域,強化產業創新平臺建設,大力推進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加快發展高技術產業,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調整振興重點產業。產業的發展對人才的培養以及人才的優化配置提出了要求,因此,區域戰略新興產業發展與高校人才培養共生發展是具有戰略性指導意義。

一、共生理論及其在區域產業發展中的應用

共生是共生單元之間在一定共生環境中按某種共生模式形成的關系,共生理論源于生物學,主要研究不同生物種屬之間的共生關系,后被拓展到社會科學和經濟發展研究領域,廣泛運用于關于人類社會關系模式的分析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共生理論強調共生單元之間的共生,不同的共生單元之間存在持久的協同關系,強調共生環境與共生單元之間的互動。根據共生的概念,人才、高校、區域、產業及它們的構成要素如專業、層次、規模、結構等都可以看作是社會的共生單元,并通過協同的共生關系來促進社會發展和進步。

高校和產業等作為共生單元是建立區域共生關系、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社會的不斷發展,高等學校與區域經濟發展聯系日益緊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的職能得以全面發揮。新興產業是突破核心技術、轉化科研成果和實現產業化的結果,人才是創新之源,是新興產業發展之本,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離不開人才的支撐。人才是產業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保證,高等院校是提供這一保證的重要支持,保證區域經濟這個共生系統良性發展。

二、高校和戰略新興產業共生發展互動機理

知識經濟和全球化的發展需求,改變了高等教育的功能、價值和發展路徑,高等教育與區域的產業發展越發密切,其規模、結構、功能發揮和資源條件等都決定于相對應時代的區域發展需求和供給。而作為兩者發展的關鍵要素,高校與戰略新興產業發展過程中,也在科技進步、區域發展和人才需求等方面的推動下形成兩者共生的關系。

1.共生單元的合作與協調發展。合作是共生現象的本質特征之一,是在繼承和保留基礎上,實現共生單元的相互補充和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社會發展進程中,人作為共生單元在所有共生系統里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高校與區域戰略新興產業發展中有著共同的合作要素,即人才。全球化使信息、資本、技術、勞動力等資源重組和流動,形成巨大的世界市場,各國、各地區之間都以人才作為其戰略核心,形成相互融合、相互依賴、相互競爭和制約的共生系統。因此,產業發展離不開競爭,尤其離不開人才的競爭與發展。高等教育在規模、發展速度、層次結構、教育質量等方面同新興產業發展相適應,通過培養創新性、國際化、復合型人才,可以在促進科技發展、滿足現代戰略新興企業需求、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等方面推進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共同的人才目標使這個區域共生系統健康運行,單元之間協調發展、合作共進。

2.共生系統的可持續發展。共生過程是共生單元共同進化的自組織過程。共生單元之間通過共同激活、共同適應和共同發展來獲得共同進化,獲得可持續發展?;セ莨采枪采M化的一致方向,是生物界、社會組織以及人類社會進化的根本法則。區域的發展實質上是高校、戰略新興產業、傳統產業等子系統沿著共同進化路徑的運行過程,在此過程中這些子系統之間不應是相互對抗與沖突,而是不斷激勵、不斷促進地獲得進化的過程。

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使得區域經濟對科學知識、技術創新以及各類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對高等教育發展形成持續動力和激勵,會為高校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條件和契機。同時,伴隨著市場容量的擴展,高校作為高等教育培養人的載體,其發展最終受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高校的人才培養是有周期性的,而產業對人才的需求發展則是多規格、多類型、多層次的動態變化,高校憑其巨大的知識溢出效應,不斷促進科技創新,為現代企業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提升區域競爭優勢。因此,它們之間有著很強的互動性,統一于區域發展的共生系統內,產業的發展會對高校的人才培養起到持續的正向推動作用,高校則能夠持續促進人力資本優化,創造新的生產力,提高勞動生產率,促進區域產業發展質量提高,提升區域經濟的綜合競爭力,共同的發展目標和互動前進促使兩者的共同進化,可持續發展。

三、高校戰略新興產業人才培養現狀

戰略新興產業屬于知識密集型產業,在我國屬于新的產業范疇,還在培育和探索發展階段,其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而高校戰略新興人才培養則是促進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根據高等教育的不同層次,高??梢詾楫a業提供多元化的人才。目前高校培養戰略新興人才的現狀如下:

1.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不確定性影響人才培養目標?!靶屡d”既代表了發展的戰略意義,也表明了產業還處于起步階段,其未來的發展規模、技術研發、投資融資、市場前景都存在著不確定因素。而且多數新興產業尚未能進入大規模開發和使用,還沒有形成良好的產業鏈,對人才需求的標準和規格都沒有明確的說明。教育部開設的新專業也沒有相關的參考依據,所以人才培養有很強的不確定性,在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界定、課程體系等方面沒有形成體系,這直接影響相關的專業設置、課程開發、教師團隊和教學內容等。如我國的光伏產業人才培養隨著光伏產業發展的大起大落,直接影響了40萬人口的就業。而同一時期美國、歐盟對待該專業人才,除政策的支持外,更多注重高技能綜合素質培養,在培養技術專業的同時,還進行相關的銷售、市場以及相關軟件開發等方面的培訓,使從業人員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推動該產業的發展。因此,明確人才培養目標是高校在專業建設方面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2.戰略性新興產業投入的不足影響高校學科建設。相對于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和研發需求,我國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資金投入嚴重不足,高校關于戰略新興產業的人才培養面臨學科建設投入不足的情況。2010年根據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要,教育部批準設置的高等學校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本科新專業25種140個專業點,全面覆蓋戰略新興產業范圍。到目前為止我國高校關于戰略新興產業專業點數為295個,但是由于區域新興產業的具體發展差異,重復建設很多,例如全國(除西藏外)各地都把新能源及相關產業列為本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戰略新興產業需要高技術含量、高知識系統的人才,因此,高校相關專業涉及多領域、多行業、多環節的內容并涵蓋多學科、多層次、多方面的知識,而我國高校專業未能充分考慮產業的發展需求進行專業定位,在學科領域還沒有打破原有界限,教學模式單一,實踐教學不足,與產業聯系不緊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普遍不足,沒有形成良好的運行機制。并且很多新開設專業暴露出發展后勁不足的問題,如缺少較高的研發費用和設備、師資隊伍缺乏產業經驗等。

3.高校戰略新興產業人才培養的結構和規模不盡合理。我國高校關于區域戰略新興產業的學科類別比較全面,專業設置基本圍繞新興產業,以工學為主、本科為主,培養應用型人才。但是實際上近年來研究生就業率不如本科生、本科生不如職教生的“倒掛”現象已越來越嚴重。戰略新興產業需要的不僅僅是高級管理和技術人才,還需要相當規模的技術技能人員,而我國的職業教育中對此沒有具體的規劃,教育層次規劃不清晰,發展梯度不合理,不能體現區域發展的特色,沒有形成體系完整、協同共生的高校人才培養結構體系。

四、高校人才培養與區域戰略新興產業共生發展策略

在共生理論視域下,無論是高校發展還是區域產業發展,都必然在區域系統內相互依賴、相互合作地共生互動而成長。因此,共生發展策略必須要全方位進行決策。

1.高校人才培養目標與區域戰略新興產業特點共融。新興產業發展需要具有新技術且綜合素質更高的應用型人才,因此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必須具有前瞻性、戰略性和通用性,能根據戰略新興產業的特點設置符合發展規律的人才培養目標。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時兼備戰略技術和新興技術特征,代表了技術和產業發展新方向,是先進技術的跨界融合的新業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特性決定了高校相關專業必須是高新技術專業,必須加強人才頂層規劃,根據高校的不同層次和院校優勢學科合理定位、有所取舍,制定具有區域特色和優勢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應用型人才?;诟咝T械睦碚摶A優勢,應用型人才可以在注重基礎研究的同時,更多運用創新的思維去實踐,從而獲得綜合的歷練,具備復合能力,由“理論+技術”型向“素質+創新”型發展,培養出產業發展需要的既能創新創業、又懂技術與市場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2.高校學科建設與區域戰略新興產業重點共建。圍繞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主動進行學科專業的調整,是高校發展戰略新興產業學科建設的必要條件?;趨^域間發展的不均衡現狀,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區域布局也各不相同,發展重點都是依據當地經濟發展基礎和資源而各有特色,例如環渤海地區發展工業生物制造、IC裝備、先進軌道交通、分子育種、資源環保、海洋資源開發等重點產業領域;長三角和海西地區則發展信息傳感、生物醫藥、先進材料、智能電網等重點新興產業領域發展。我國中部地區發展節能環保、裝備制造、光電信息、現代農業等重點新興產業領域;西北地區則開展太陽能與風能利用、低成本健康醫療、生態修復與環境保護等新興產業技術的推廣示范。高校所設置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專業既要根據當前區域新興產業的發展的人才需要,更要有前瞻性和全局性,發展和開拓新的學科發展方向,建設一批特色鮮明,與高技術、新興技術緊密相關的學科專業。

3.高校人才培養規模和結構與區域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共進。加強人才開發的產業導向,根據區域戰略新興產業布局,優化產業人才結構,實現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的共進,是區域發展的重要途徑。人力資本理論提出教育程度越高對提高勞動生產率的貢獻也越大,因此從規模上看,依據不同的區域產業人才需求,做好測算,合理規劃,并根據區域特點做好人才培養結構的調整和優化。仍以江蘇區域為例,筆者通過分析江蘇2005~2013年的高新技術產業與相關產業招生數據之間的關系,對高校研究生、本??茖哟闻c戰略新興產業發展之間的關系采用面板模型進行實證分析,結論為高校人才培養對區域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有著巨大的作用,當人才培養的規模與產業的發展擬合,則產生正向效應,反之則產生負向效應,減緩區域經濟的發展。同時證明江蘇區域研究生以上層次培養對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應加大對戰略新興產業方面研究生層次的培養。因此,通過科學的研究和決策,適時、合理地調整高校招生規模、數量及專業結構,不斷提高校人才培養與區域新興產業發展的契合度,進而增強與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結構相適應的人才培養效力。

4.高校人才培養體系與區域戰略新興產業人才需求共研。高校與區域戰略新興產業協同發展,互惠共贏是終極目標。以學校為主體,產業人才需求為目標,建立起基于“學—研—產—用”共生的人才培養體系,推進高校與產業的共同發展,實現區域的發展。該體系以學校為主體,以產業為主導,將教學、科研、生產、實踐運用四個方面的工作有機結合在一起,作為一個獨立、完整的共生模式來建設,促進區域共生系統的發展。它將學校與產業方面提供的不同教學實踐環境和資源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將知識創新、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在協調發展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由“學”充分發揮學科專業的優勢和特長,由“研”推動知識和技術的創新,由“產”促進高??萍汲晒颥F實生產力轉化,由“用”帶動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而產業的發展又會促進高校的“學”“研”更為社會化、實踐化,在人才培養的學科設置、規模層次等方面,始終與區域經濟的發展緊密相連,更好地提升高校的職能和價值。著力推進“學—研—產—用”共生的人才培養模式,可以極大地提升高??蒲泻蜕鐣漳芰?,實現高校與戰略新興產業的共生發展。

[參考文獻]

[1]袁純清.共生理論及其對小型經濟的應用研究(上)[J].改革,1998(2).

[2]王珍珍,鮑星華.產業共生理論發展現狀及應用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12(10).

[3]袁純清.共生理論兼論小型經濟[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

[4]劉健,李忠紅,梁紅.論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關系[J].教育與經濟,1999(4).

[5]趙志凌.關于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思考[N].新華日報,2010-07-06.

[6]顧強,董瑞青.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究現狀述評[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3(3).

猜你喜歡
新興產業共生高校
人與熊貓 和諧共生
共生
優生共生圈培養模式探索
優生共生圈培養模式探索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高??蒲袆撔聢F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戰略性新興產業與大國崛起
新興產業市場績效提升的現狀及建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