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深化校企合作對提高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作用

2014-04-29 01:16王麗
教育與職業·理論版 2014年23期
關鍵詞:就業競爭力大學生就業校企合作

[摘要]在嚴峻的就業環境下,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是破解大學生就業難的重要方法之一。文章闡述了通過校企合作提高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方法、途徑以及面臨的問題,提出了合理化建議,即政府要出臺相應優惠政策,引導、鼓勵和支持企業參與校企合作,高校要積極想辦法,找準學校和企業雙方利益的共同點,形成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動力機制和保障機制,企業要增強社會責任感,積極投入到高校的教學工作中,相互協作,共同努力建立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 ?校企合作 ?就業競爭力

[作者簡介]王麗(1978- ),女,河南方城人,南陽理工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高校德育與就業工作。(河南 ?南陽 ?473004)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14)35-0116-02

教育部信息表明,2014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727萬人,畢業生總量壓力增大,同時我國經濟放緩,結構性矛盾突出,存在“有崗無人”或“有業不就”現象。世界經濟形勢也不容樂觀,全球就業形勢愈加嚴峻?!度蚓蜆I展望》報告顯示,青年就業市場萎縮的趨勢將至少持續到2017年,且高學歷青年失業情況較為嚴重。因此努力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尤為關鍵。

一、大學生就業現狀

我國高等教育已從“精英教育”轉向“大眾教育”,但大部分畢業生就業期望值較高,對高報酬好待遇和在發達地域就業過分追求,加上目前畢業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在擇業過程中過多依賴父母,且短期不就業對日常生活影響不大,造成部分企業急需用人卻無人應聘。企業在招聘時,看“專業”的同時,更注重的是畢業生的綜合素質,理論知識豐富而實踐經驗匱乏的大學生很難應聘成功。據調查,一些用人單位經過挑選和試用,認為基本合格與適用的人才僅占各類院校畢業生總數的2%或3%。筆者認為,在畢業生降低就業期望值的同時,高校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加強畢業生職業技能素養的培養,使培養出的學生既掌握必要的專業理論知識,又具備較為熟練的專業實踐技能。搭建校企合作平臺,能夠增加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二、校企合作對提高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影響

1.有利于畢業生認清就業形勢,降低就業期望值。通過校企合作,能夠讓學生深入一線實踐,真正了解職業環境,對照自身條件,擺正自己的位置,找到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質的方向,合理規劃職業生涯,降低就業期望值,自覺選擇適合自己的行業就業。

2.有利于畢業生走出校門,理論聯系實際。長期以來,我國高等教育重理論輕實踐,大部分畢業生缺少實踐經驗,適應崗位的能力較差。通過校企合作,學生能真正了解社會所需,強化實踐操作技能,真正成為企業需要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

3.有利于高校進行教學改革,增強畢業生適應社會的能力。高校的專業結構性強,不能隨市場的變化而迅速做出反應,但社會科技迅猛發展,對勞動力的結構和類型都有更高的要求。通過校企合作,高??筛鶕髽I的需求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緊跟時代需求,使培養的學生在就業時具有較強競爭力。

4.有利于拓寬就業渠道,建立穩定的就業基地。長期以來,學生擇業多考慮知名度較高或經濟發達地域的企業,求職具有“羊群”效應,對某些行業領先的企業缺乏了解,錯失了較好的應聘機會。同時,企業通過短時間的面試對學生了解不夠全面,造成選聘的員工不一定適合企業的發展。通過校企合作,可以使學生提前入職,了解企業,對企業形成認同感,就業較為穩定。企業經過對學生長期工作實踐的觀察,易于全面了解學生的情況,可以選聘優秀的員工為企業服務。

三、校企合作提高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路徑選擇

1.基地模式?;啬J绞莻鹘y的校企合作模式,是高校與企業或行業協會簽訂校企合作協議,提供給學生實習或就業的機會。優勢:學生到基地實習可為企業提供廉價勞動力,也可減少企業在生產旺季時的招聘成本;同時初步了解職業環境。劣勢:企業為學校提供實習基地是一種單向服務模式,校企雙方沒有足夠的約束力,不利于充分調動企業進行校企合作的積極性。對學生來說實習并不代表可以就業,有的專業實習的單位層次較高,可以頂崗實習卻不可以留下工作,有的專業學生愿意實習卻不愿就業,存在“企業不要”或“學生不去”的現象。

2.專業結合模式。專業結合模式是相關企業在大學期間就介入高校,與校方簽訂合作協議,挑選相關專業的學生進行訂單培養或開設企業冠名的校企合作班,學校根據企業需求修改部分教學大綱,企業也可選派相關人員到高校授課。優勢:通過校企合作,企業將崗前培訓及入職適應期提前到了畢業生在校期間,企業也能充分利用高校的場地、師資力量為自己服務,節省了人才培養成本。劣勢:社會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僅靠某一個企業的力量,很難讓學生學到系統、全面的專業知識,再加上培養周期長,參加訂單培養或冠名班的畢業生最后未必都能到企業工作,企業投入與產出比例不對稱,企業參與積極性不高。對畢業生來說,參加訂單培養或冠名班的學生只占全校學生的很小一部分,并沒有惠及全體學生,且學習的知識體系沒有從根本上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一旦不去校企合作的企業,后期的職業可遷移技能較差,競爭力提高有限。

3.合作辦學模式。合作辦學模式是企業與高校的深度合作。企業一開始就介入高校辦學,參與高校某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教學計劃的制訂,使培養的畢業生與當前行業、企業的需求相匹配,并根據社會用人需求的變化做出相應調整,促使人才培養從傳統的理論型向應用型轉變。優勢:企業通過合作辦學可以獲得高素質優秀人才,并借助高校的科研力量,彌補自身技術創新能力的不足。大學生所學理論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可參與企業實踐將理論轉化為能力,提高綜合職業技能素質。劣勢:對企業來說,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是其主要目標,能否在合作中獲利是其參與校企合作的根本因素。而合作辦學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精力都較大,運行周期較長,學生畢業也不一定到企業工作,成本較高。對畢業生來說,習慣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對校企合作新模式短時間很難認同,且由于高校畢業生來自全國各地,考慮到地緣因素、家庭因素等,留在合作企業工作的人數很少,這也給企業造成很大的損失,影響其合作的積極性。

四、建立校企合作長效機制,從辦學源頭和過程中提高畢業生就業競爭力

從校企合作的路徑選擇可以看出,校企雙方合作的越全面越深入,越能提高畢業生的就業優勢,特別是校企雙方“合作辦學模式”更能從辦學源頭和過程中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但各種合作模式都是有利有弊的??傮w來說,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 企業的優勢很容易發揮,而學校的優勢卻很難體現,造成企業在校企合作過程中積極性不高。如何求同存異、實現“互惠雙贏”,就需要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和社會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要出臺相應政策,在企業關注的稅收、信貸方面提供優惠政策,引導、鼓勵和支持企業參與校企合作,同時規范相應的法律、法規,使企業參與高校辦學制度化、常態化,明確企業在承擔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方面的責任和義務,特別是行業中的龍頭企業要積極帶頭參與高校教學工作。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分擔企業的投入成本,共享教育成果。其次高校要積極想辦法,找準學校和企業雙方利益的共同點,形成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動力機制和保障機制。充分利用科研優勢為企業新產品的研發、新技術的引進和技術改造提供幫助,利用自己的師資力量為企業職工進行培訓,為企業招聘員工提供優惠條件,并通過教育的支持擴大企業的知名度,提高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對學校的依賴度。企業要增強社會責任感,積極投入到高校的教學工作中。深化校企合作,政府和學校要發揮主導作用,一旦政府建立了良好的市場秩序,學校真正提升了校企合作能力,受利益驅動的企業就會主動找上門來,校企合作長效機制也就建立了。

校企合作是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最好平臺之一,在嚴峻的就業環境下,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關系到社會和諧和安全穩定,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系到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政府、社會、高校以及企業都要高度重視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共同做好大學生就業工作。

[參考文獻]

[1]王靖.大學生就業難:成因分析及對策思考[J].青海社會科學,2007(1).

[2]戴士弘.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3]吳瓊,肖利華.促進大學生就業的校企合作模式與對策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11(29).

[4]王釗.職業院校校企合作就業對策研究[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1(12).

[5]馬紅春,鐘守冰,李國治. 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與機制創新研究[J].農業科技管理,2013(3).

猜你喜歡
就業競爭力大學生就業校企合作
河南省民辦高校畢業生就業競爭力提升策略研究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畢業生就業競爭力提升的路徑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生就業競爭力評價體系構建與分析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生就業競爭力評價體系構建與分析
高校校園招聘模式創新探究
高校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完善策略研究
“精細化”職業指導大學生就業的分析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業視域下卓越工程師校企合作培養模式探析
民辦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