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老子》中的誠信觀

2014-05-24 05:15趙麗濤
黨政研究 2014年3期
關鍵詞:老子倫理道德

趙麗濤

〔摘要〕《老子》以“道”為邏輯出發點,將誠實守信視為人生理應追求的道德境界,更是彰顯人的道德性存在不可或缺之本,并從“道”、“德”及二者關系層面深刻闡釋誠信何以存在的內在緣由。在此基礎上,通過經由“敬畏天道”到“敬畏德性”的邏輯進路和哲學智慧,闡明踐行誠信品性的必然要求和實踐路徑。

〔關鍵詞〕《老子》;誠信觀;倫理;道德

〔中圖分類號〕D64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8048-(2014)01-0034-05

盡管《老子》一書的著者及成書時代尚存爭論,但其內蘊的思想價值卻無可爭議,它不僅在我國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對世界文化發展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該書篇幅不長,僅五千余字,不過它涉及的內容卻涵蓋哲學、政治、道德、管理、軍事等諸多領域,包含深刻的哲理和智慧。在這之中,誠信倫理在《老子》中占有重要篇幅,其中的很多真知灼見,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一、《老子》中誠信的倫理內涵

誠信,作為人類文明的道德命題,古已有之。在傳統文化中,“誠”與“信”早期被以分立的條目進行使用,雖然二者在哲學意蘊上有細微差別,但在倫理視角上可以互訓互釋。許慎《說文解字》中說:“誠,信也,從言從聲”;“信,誠也,從人從言”?!罢\”和“信”的實質內涵都是指待人處事要真誠、樸實、守信,不可欺詐、虛偽?!独献印分小罢\”字僅出現一次,即“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①(《老子》二十二章)且“誠”為虛詞,意指“確實,的確”。不過,《老子》談“信”字較多,總共出現15次,且都與真誠、信實有關。需要指出的是,誠信倫理內涵的用語表述并非只局限于“誠”、“信”二字。事實上,誠信與虔誠、樸實、反對虛偽等本質內涵直接關聯,具有同質互換的意義?!独献印分械恼\信觀除使用“誠”、“信”范疇外,還較多通過諸如“善”、“樸”、“忠”、“無私”、“棄巧”等術語和思想進行闡釋,從而揭示出誠信的倫理內涵。

在《老子》作者看來,誠信的根本精神在于尊誠道,講信德。其展開意義就是心懷誠意,講求信譽,公正無私;鄙視表里不一,反對欺詐虛妄,棄絕巧偽趨利。唯有如此,才能構建和諧的道德秩序,實現“無為而治”的淳樸民風?;趯φ\信智慧的道德關切,《老子》一書從正反雙向維度深層解讀誠信精神的倫理內涵。一方面,以積極姿態正面肯定敦厚樸實、心誠言信、公正無私的重要品性。在傳統道德語境中,人生觀層面的敦厚樸實是衡量修道進德者的重要表現?!独献印范啻翁岬饺藗円禈銡w真、渾厚樸實?!肮胖茷槭空?,……敦兮其若樸”(十五章)、“見素抱樸”(十九章)、“復歸于樸”(二十八章)、“其民淳淳”(五十八章)、“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處其實,不居其華”(三十八章)等,這里的“敦”、“樸”、“淳”、“厚”、“實”皆是敦厚、質樸之意,告訴人們要保持人的自然本性,老老實實做人。敦厚樸實之士往往將“言善信”視為理想人格的文化承載之一,并以此為參照重視講求信譽?!吧仙迫羲?。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保ò苏拢八笔亲匀唤绾腿祟惿鐣?,它滋養萬物,總是默默流向低處。其內在寓意是,“水”具有謙下、奉獻、包容、不爭的特點?!独献印愤M一步將“有德之人”比作“水”,通過“水”的特性暗喻人們要言辭一致、表里如一?!吧仙啤钡娜擞腥缤八敝誀畹钠犯?,從而形成“言善信”的理想人格?!靶叛圆幻?,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保ò耸徽拢└蹬鍢s說:“‘信者、善者、知者,皆以‘真實為其試金石,亦即表里如一,內外一致。若是加上意念或企圖,就會變質為‘美言,辯者,博者?!?sup>〔1〕談及最好的君王,《老子》同樣注重言辭信用?!疤?,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保ㄊ哒拢┦ゾ髦髦卫硖煜?,不能哄騙百姓,失去信賴,而必須“以言為貴”。同時,《老子》還強調公正、正直的品質。人們必須明白“知常容,容乃公”(十六章)。河上公注曰:“能知道之所以常行,則去情忘欲,無所不包容。無所不包容,則公正無私?!?sup>〔2〕

另一方面,《老子》一書具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它直面社會上出現的巧偽、欺騙、自私等現象,并進行道德譴責。在誘惑甚多的世俗社會,很多人只看到眼前的短暫利益,通過虛假、詭辯、巧言等有損誠信之德的做法爭取自身利益。對于這種現象,《老子》一針見血地指出,其本質是人們欲望之心所致?!拔迳钊四棵?,五音令人耳聾,無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保ㄊ拢┩庠谡T惑誘發人的私欲膨脹,擾亂人的心智,從而出現《老子》書中描述的“智慧”、“大偽”、“巧”、“辯”、“自見者、自是者、自伐者、自矜者”以及“不知,知”等病態社會中的流弊現象。這些流弊之象實質是拋誠棄信的內在表現,它們有悖于誠信精神,最終還是傷害自身,危及社會?!独献印氛J為,真正的誠信之德是“絕圣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十九章),《老子》正是通過以反彰正的方式倡導人們拋棄巧智偽善、虛情假意,返樸歸真,這才是誠信之真正意涵。

二、尊道貴德:誠信緣何存在

《老子》一書不啻通過闡述誠信倫理內涵來審視這個古老的道德命題,抑且深刻論證誠信倫理緣何存在的哲學邏輯。從其哲學方法論視角而言,以誠信為本是“尊道”和“貴德”智慧的本然要求,且是通過同于“道”、“德”的方式闡釋誠信品性的生成邏輯。

(一)誠信是“道”的應然之義

“道”是《老子》中的核心觀念,書中所有“道”字,符號形式雖然是同一的,但在不同章句的文字脈絡中卻有不同的意涵。①詳察這些不同意涵之“道”,不難從字里行間窺見誠信存在緣由。

在形而上之“道”層面,其本身蘊含誠信品性?!暗乐疄槲?,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雹冢ǘ徽拢┩蹂鲎⒃唬骸靶?,信驗也。物反窈冥,則真精之極得,萬物之性定,故曰‘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也?!?sup>〔3〕此處的“真”、“信”是征驗作為“道”表現之一的“精”的真實之意,邏輯上也意味著“真”、“信”是“道”精神之體現。實際上,“道”本身就是真樸之意?!暗莱o名,樸?!保ㄈ拢盎?,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無名之樸,夫亦將無欲?!保ㄈ哒拢┻@里的“樸”是“道”的別稱,它本身就是指向質樸、真誠、無欲。③

“大道氾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功成不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保ㄈ恼拢┐蟆暗馈甭o邊,能左能右無所阻滯。萬物靠它生長,功業成就而不據為己有。這說明,“道”無私無欲,忠厚樸實?!独献印分羞€說,“道法自然”(二十五章),“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三十七章)?!白匀?、無為是說‘道生育萬物是無意志、無目的、自然而然的?!罌]有意志,因而它無所求,無所私,無所爭?!?sup>〔4〕以此而言,誠信道德無疑也是“道”的固有涵義,它是“道”理念的必然衍生之意。

在規律性之“道”層面,誠信也是“道”本質的內在要求?!独献印氛J為,“道”是誠信的功能支撐,誠信是“道”的呈現范式?!暗馈彪m無形絕象,但其內在規律卻真實存在,要遵循“道”的本性和法則,這樣才能與“道”同體,獲得“道”的庇護,才能真正做到真誠無欺、信守然諾、公正無私?!独献印分姓f:“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保ㄆ呤拢疤熘?,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保ò耸徽拢┻@充分體現“道”之“自然”原則,它倡導安分守己、老老實實,不為自身私欲而妄作胡為、詐欺行騙。因為“反者,道之動”(四十章),不遵守“道”的規律和原則,就會由“不爭”轉變為“爭”,發生正反互轉,出現爭名奪利、虛妄欺騙之現象。

在人生準則之“道”層面,誠信也必須存在?!独献印氛J為,“道”下落到人生層面,就成為衡量人類行為的標準和尺度,在為人處世時遵守誠信之道。人們不依照“道”之德性原則處世,“道”也鄙棄他,因為這樣的人信“道”不足,也自然沒有誠信可言。

(二)誠信是“德”的邏輯體現

誠信智慧不僅是“道”之本義,而且也是“德”之規定?!独献印分械摹暗隆?具有雙重涵義:一是“德”“得”相通,物得“道”便是“德”,此即形而上學意義上的“德”。該層面上的“德”具有類本體意義,它是“道”的功用,是“道”賦予事物的自然本性。楊國榮教授指出:“在道家那里,‘德意味著由道而獲得的具體規定,它構成了事物發展的現實根據?!?sup>〔5〕循此邏輯,我們可以認為,“德”是誠信智慧存在的本性依據,它使誠信得以具體存在和運行?!吧挥?,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薄独献印返谖迨徽伦詈笏木漤灀P“德”之誠信品性,它沒有自己私欲,蓄養萬物但不占有、成就萬物但不自恃其功、滋養萬物但不去主宰。

《老子》從形而上學層面分析“德”與誠信關系同時,還通過“德”的另一重涵義即引申為關涉倫理領域的道德規定性上闡明誠信的生成邏輯。這里的“德”是落實到“人之德”層面而形成的倫理之德,它對誠信形成一種內在支撐,要求人們必須遵守“德”之規則,不能逆“德”而行?!独献印芬粫饕峭ㄟ^“上德”、“常德”、“玄德”來論述“德”與誠信的內在關系?!吧系虏坏?,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保ㄈ苏拢┥系碌娜酥磺蠓禋w真樸的本性,不在真樸之外追求“德”,最終能保全他的本性,也就有“德”。下德的人不求返歸真樸的本性,而在真樸之外追求形式上的“德”,一旦得到了這種“德”,就堅守不失,因此最終失去了他的本性,失去了真樸之道,自然也就沒有了“德”。〔6〕“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于嬰兒?!薄盀樘煜鹿?,常德乃足,復歸于樸?!保ǘ苏拢┮浴柏G”、“谷”設喻,合于“常德”,方可歸于“嬰兒”、“樸”之態,即指純樸天真境界。為了進一步說明上述觀點,《老子》五十五章說:“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毙畹律詈竦娜?,猶如天真無邪的嬰兒,無求無欲,自然質樸?!拔要毑促馄湮凑?;如嬰兒之未孩,儽儽兮若無所歸?!保ǘ拢雰旱臓顟B就是淡泊、純真、無憂無慮、篤信真誠。對于“玄德”,《老子》中說:“常知稽式,是謂玄德?!保逭拢┐颂帯盎健笔侵阜▌t,說的是讓人民敦厚純樸而不是精明智巧??偠灾?,“德者同于德”,“同于德者,德亦樂得之”。(二十三章)“德”構成誠信品質的倫理支撐,是其存在的德性根據。

(三)誠信是“道”、“德”統一體的顯現

誠信品性存在的邏輯前提是“道”和“德”,但其現實生成還必須通過“道”、“德”統一體形式才能最終實現。所謂“道”、“德”統一體形式,是從二者關系視角而言的?!暗馈迸c“德”緊密相關,《管子·心術上》說:“德者,道之舍。物得以生生,知得以職道之精。故德者,得也。得也者,其謂所得以然也以?!薄独献印芬舱f:“孔德之容,惟道是從?!保ǘ徽拢┱f明“德”與“道”緊密相關,世間萬物得此生存。陳鼓應將此句解釋為三點:“一、道是無形的,它必須作用于物,透過物的媒介,而得以顯現它的功能。道所顯現于物的功能,稱之為德。二、一切物都由道所形成,內在于萬物的道,在一切事物中表現它的屬性,亦即表現它的德。三、形而上的道落實到人生層面時,稱之為德。即道本是幽隱而無形的,它的顯現,就是‘德?!?sup>〔7〕依此理解,“‘道、‘德在其屬性上首先是一種關系項,而不是單純作為與自身一致的‘項而存在?!?sup>〔8〕所以,《老子》第五十一章說:“道生之,德畜之,物行之,勢成之。是以萬物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痹谀撤N意義上,“德”是“道”與世間萬物聯系與溝通的介質,抽象、無形之“道”正是通過“德”孕育萬物。馮友蘭說,首先萬物都由“道”所構成,依靠“道”才能生出來(“道生之”),其次,生出來之后,萬物各得到自己的本性,依靠自己的本性以維持自己的存在(“德畜之”)……在這些階段中,“道”和“德”是最基本的。沒有“道”,萬物無所從出;沒有“德”,萬物就沒有自己的本性。〔9〕無論是“物之德”,還是“人之德”,都是“道之德”的表征,并與“道”融為一體。

三、敬畏:踐行誠信的智慧

《老子》中論證誠信存在緣由的目的在于規導人們放棄失信的行為選擇,從而更好踐行誠信之德。而《老子》作者的高妙之處,就是通過“敬畏”智慧達于誠信觀上的“知行合一”。

敬畏,顧名思義,是人類對待事物的一種既敬重又畏懼的情感態度。擁有敬畏之心,人們就會對內心崇尚事物懷有敬仰信念和畏怯心理,時刻對自我言行舉止保持警戒與自省狀態,不敢輕易逾越界限??档略f:“有兩樣東西,人們越是經常持久地對之凝神思索,它們就越是使內心充滿常新而自增的驚奇和敬畏:我頭頂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sup>〔10〕對“自然”和“道德”的敬畏歷來是哲學家思索的普遍命題,同樣也是《老子》一書作者關注的核心。實際上,《老子》也正是按照從“敬畏天道”到“敬畏德性”的邏輯進路,澄明踐行誠信之德的必然要求。

《老子》以“道”或“天道”本體論解釋宇宙萬物的起源方式和運化方式?!坝形锘斐?,先天而生,……可以為天下母?!保ǘ逭拢暗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保ㄋ氖拢拔岵恢l之子,象帝之先?!保ㄋ恼拢┳匀缓褪篱g的萬事萬物雖然紛繁復雜,但都以“道”為根基和本源,一切事物由“道”而生。但是,這個“道”具有玄妙性、恒久性?!暗揽傻?,非常道”(一章),可以說出來的“道”,就不是通常意義上的“道”,也即“道之出口,淡乎無味”(三十五章)?!暗馈笔且环N“超物質、超時空”之物,它沒有感性存在形式,所以“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莊子·知北游》云:“道不可聞,聞而非也;道不可見,見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薄独献印氛J為,“道”是“無”,“故常無欲,以觀其妙”(一章)。王弼注曰:“妙者,微之極也。萬物始于微而后成,始于無而后生。故常無欲空虛,可以觀其始物之妙?!?sup>〔11〕《老子》的高明之處,就在于創造出高度抽象精神存在“道”,它不是具體感性事物,因而深微難見、無形無象、神秘莫測。雖然這種玄妙的“道”幽冥隱微,但卻用之不盡、力量無窮?!耙曋蛔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可既?!保ㄈ逭拢o形、無聲之“道”,卻用之無窮?!肮壬癫凰?,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保拢┻@里用比喻、借代的方法形容“道”不死,功能永恒存在。正因為“道”的上述特點,讓人們對其產生敬重之情、畏懼之心。敬“道”,是因為它具有“一元性、神秘性、超越性”特質,是“他物”存在和運行的始基、法則;畏“道”,是因為它是衡量世間一切的終極標準,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劉笑敢說:“老子關心的重心不僅是作為客觀認識對象的道,而更是對人類社會現實有修正意義的實踐性的道。因此,主觀的體認、踐履、見證,就更為重要,也更為有效?!?sup>〔12〕張松如也認為:“道家重天道,然終究落腳于人道?!?sup>〔13〕《老子》中倡導的“敬畏天道”并不是對“天道”盲目、簡單地崇敬和畏懼,而是借助于現實“人道”賦予“天道”以道德屬性。循此邏輯,“敬畏德性”就是“敬畏天道”進入“人道”的內在體現?!叭朔ǖ?,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保ǘ逭拢疤斓馈钡谋拘允恰白匀欢弧??!叭说馈笔恰疤斓馈钡耐普?,它必須效法“天道”。以此而言,《老子》中的“人道”也就是“自然無為”。它要求人們具有“無為”、“不爭”的品格,保持“致虛”、“守靜”,防止私欲膨脹,鄙棄巧智,從而形成至上的道德品性?;趯Α疤斓馈焙汀暗滦浴钡木次?,也必然要求對誠信之德有敬畏之心,從而為踐行誠信奠定了驅力基礎。

《老子》認為,踐行誠信之德不是權宜之計,而正是經由“敬畏天道”、“敬畏德性”而達到對誠信之德的價值認同和實踐導向,他從兩方面詳加論述:一方面指向于外,將誠信視為維護自身利益所需?!独献印焚x予“道”、“德”一種不可抗拒的威力,順之者可以帶來益處,逆之者會遭受懲罰,危及自身利益?!暗勒呷f物之奧,善人之所寶,不善人之所保?!保拢┖由瞎珜χ忉屨f:“奧,藏也。道為萬物之藏,無所不容也。善人以道為身寶,不敢遠也。道者,不善人之保倚也。遭患逢急,猶知自悔卑下?!?sup>〔14〕所以,人們必須擁有“合道合德”的誠信品性,才能在為人處世中得到好處,避免損失?!疤斓厮阅荛L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且云錈o私邪?故能成其私?!?sup>〔15〕(七章)遵循“天道”法則,做到“不爭、無私”,才能最終成就自身。對于世俗社會中因“離道悖德”而出現的貪欲、巧詐等現象,《老子》認為這最終會損害自身?!耙嫔幌?,心使氣曰強。物狀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保ㄎ迨逭拢┛v欲貪生就是災殃,欲望主使和氣就是逞強。過分強壯就會走向衰老,這不合于道,不合于道會很快消亡。治國上也是如此,“人多伎巧,奇物滋生,……我無欲而民自樸”(五十七章),“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保逭拢?。以巧偽治國,必然導致民風浮華,這不利于國家穩定。對此,《老子》開出的“藥方”是“致虛”、“守靜”,清靜無為,通過避免私欲膨脹、貪得無厭而歸于真誠樸實的道德狀態。這就要通過“見素抱樸,少私寡欲”(十九章)、“去甚,去奢,去泰”(二十九章)等方式達于純樸。

另一方面指向于內,將誠信看做是追求理想人格的道德需要?!独献印氛J為,高尚的心境和崇高的理想人格是“道”、“德”的外在表征,以此為追求者內心懷有對“道”向往態度和信念,自覺通過真誠無妄言行來培養誠信情感、信念,從而形成自覺誠信品行?!扒鷦t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保ǘ拢笆且源笳煞蛱幤浜?,不居其??;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保ㄈ苏拢┰谒麄兛磥?,誠信品性是提高自我修養的內在支撐,借此可以實現“同道同德”要求,達到“自然無為”境界?!独献印氛J為,要鞭撻世俗經驗世界中“離道、離德”私欲障蔽,擺脫欲望糾纏,走出欺詐、偽善困擾,通過“言善信”(八章)、“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四十九章)、“輕諾必寡信”(六十三章)、“不爭之德”(六十八章)來獲得理想人格。

〔參考文獻〕

〔1〕 傅佩榮.傅佩榮解讀老子〔M〕.北京:線裝書局,2006.136,63.

〔2〕〔14〕 老子道德經河上公章句〔M〕.王卡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3.36,241.

〔3〕〔11〕 王弼.老子道德經注〔M〕.樓宇烈校譯,北京:中華書局,2011.55,2.

〔4〕 任繼愈.老子新譯〔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3.

〔5〕 楊國榮.道德系統中的德性〔J〕.中國社會科學,2000,(3).

〔6〕 高亨.老子正詁〔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63.

〔7〕 陳鼓應.老子今注今譯〔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160.

〔8〕 陳愛梅,楊赫姣.《老子》道與德的深度分析〔J〕.河南社會科學,2011,(1).

〔9〕 馮友蘭.三松堂全集:第7卷〔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254.

〔10〕 康德.實踐理性批判〔M〕.鄧曉芒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20.

〔12〕 劉笑敢.老子古今:五種對勘與析評引論(上卷)〔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336.

〔13〕 公木,邵漢明.道家哲學〔M〕.長春:長春出版社,2005.134.

〔15〕馮達甫.老子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16.

【責任編輯:朱鳳霞】

猜你喜歡
老子倫理道德
跟蹤導練(五)(2)
淺談我國社會工作倫理風險管理機制的構建
道德
漫畫
親組織非倫理行為研究
親組織非倫理行為研究
道德認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智者老子
道德
非倫理領導對員工職場非倫理行為的作用機制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