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愉悅地走近經典

2014-06-09 20:09明曉
文史雜志 2014年3期
關鍵詞:長生殿桃花扇西廂記

明曉

印象中,關于國人閱讀情況的調查似乎每隔一段時間就要見諸媒體,而每一次的結果都不那么樂觀。國人每年的閱讀時間、閱讀量,較之歐美發達國家有不小的差距,甚至還出現了不斷下滑的趨勢。從閱讀對象的選擇來看,也以那些內容淺顯、容易咀嚼的“快餐”為主,表現出一種短、平、快的閱讀模式。究其原因,主要是當今社會越來越快的工作和生活節奏擠占了人們的閱讀時間,電子媒體的崛起并一統天下,使得信息接受的來源變得更加多樣,其便利性和直觀性的特點也降低了人們的閱讀興趣。但不管情形多么令人沮喪,人們對于閱讀的需求,并不會因此而消失。原因很簡單,悠遠的中華文明綿延至今依賴于書寫,我們對文化中國的認知和親近依賴于閱讀。而且,閱讀一本好書時所獲得的沉潛狀態和意蘊悠長的感動是他種媒介所難以代替的。如此看來,閱讀問題的解決,不能僅僅靠讀者去克服所謂的“懶惰”,而是取決于我們的社會能否生產出把讀者牢牢吸引到書桌前的好書來。在這種形勢下,由喬力、丁少倫二位先生主編,濟南出版社出版的《文化中國·邊緣話題叢書》就有了格外重要的意義。

《文化中國·邊緣話題叢書》以那些長期不處于主流文化中心,不為人所熟知,卻又是文化中國重要組成部分的人和事為對象,以“話題”的形式和深入淺出、形象生動的解讀方式,讓讀者在輕松愉悅的心境中完成閱讀,獲得審美的享受和精神的升華。叢書一經推出,就受到廣大讀者的好評。

《文化中國·邊緣話題叢書》的前兩輯以某些歷史人物和文化現象為關注點,從一個斷面入手,以現代人的眼光展開對古典的闡釋。如第一輯的《紅顏知己:古典情感世界的夏晝與春宵》《南船北馬總他鄉:中國詩性地理上的江南塞北》等;第二輯的《華土詩性:文士之漫游天下與山水文學》《梵音清韻:詩僧畫侶面面觀》等。與前兩輯不同,第三輯則選取了五種古典戲曲名著作為解讀和闡釋的對象,分別是:《西廂記》《琵琶記》《牡丹亭》《長生殿》《桃花扇》??梢哉f,這五種戲曲是中國古代最為著名,影響也最為深遠的戲曲經典,并且它們還有一個共同點:都是愛情戲?!段鲙洝分幸痪洹霸柑煜掠星榈亩汲闪司鞂佟背蔀槲覀冏顬槭熘膼矍樽8UZ;《牡丹亭》中一曲“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云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濺!”撩撥起多少青年男女的情思?《桃花扇》“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讓多少讀者和觀眾扼腕淚下?有鑒于此,《文化中國·邊緣話題叢書》第三輯就以“永遠的青春與愛情”為主題,來探討五種戲曲中那種持久和堅守的愛情,以及洋溢在其中的或輕盈、或悲壯、或唯美、或纏綿的只屬于中國古典的美學意蘊。

與前兩輯一樣,第三輯的撰寫仍然秉持著嚴肅的態度和輕松的筆調,以現代人的眼光和視角,表達出對五種經典的理解和闡釋。雖然也從作品的緣起、演變、思想內容、藝術成就和傳播影響等方面展開論述,但它不是文學史式的專題研究,用的不是純學術研究的方法。雖然它的視角新穎,有時觀點或許還有些顛覆性,但它不是信口戲說,而是有著深厚的學術根柢。

《西廂記》被明代朱權的《太和正音譜》稱贊為:“新雜劇,舊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彼~曲優美,其故事情節可稱為中國古典戲曲小說中才子佳人愛情的標準模式?!稅矍榉侗荆杭冋婷骼省次鲙洝怠肪蛯ⅰ段鲙洝方缍椤凹冋婷骼实膼矍榉侗尽?。它既重視《西廂記》的藝術典范意義和文學價值,又對《西廂記》的故事進行多維度的觀照,從人性的角度對一些有爭議的故事情節作出評價。例如,它認為,《西廂記》中老夫人雖然有言而無信、棒打鴛鴦等諸多不好,但她“考慮一切問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女兒的幸福、家族的利益,老夫人唯一不變的是那顆深沉的愛女之心”。本書論《西廂記》,并沒有僅僅局限于《西廂記》,而是從《西廂記》的愛情模式出發,將中國古代經典愛情故事概括為八種模式,如“知音互賞、持守忠貞式”、“感性投入、理性回歸式”等,可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中國古典愛情。

《琵琶記》有著“南戲之祖”之稱。它借描寫一位讀書中科的士子在愛情婚姻中沉重的感情糾葛,表達了深富中國特色的倫理觀念?!墩媲槌质兀浩嗫嗬p綿〈琵琶記〉》對《琵琶記》故事的由來、影響以及作者的生平事跡作了充分考釋,認為《琵琶記》是深情禮贊人性之美、衷心頌揚傳統美德、鞭撻黑暗與腐朽的杰作,是一部悲喜相映的人生悲劇。本書對蔡伯喈進退兩難的處境作了充分的體認,對趙五娘的情深意重和牛小姐的苦衷與無奈作了深刻的剖析,能有效引領讀者進入劇中人物的精神世界。

《牡丹亭》熱情歌頌了杜麗娘和柳夢梅“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愛情,其華美婉約的詞曲和奔放熱烈的風格在中國古典戲曲中格外耀眼,堪稱中國最為絢麗的愛情奇葩?!栋V情穿越:浪漫唯美〈牡丹亭〉》將《牡丹亭》放入晚明“尊情尚俗”的文化背景中去審視,深刻解讀了《牡丹亭》中來自于至情世界的熾熱呼喚。本書對于《牡丹亭》的歷代改編和在當代的繼承發展,尤其是對昆曲青春版《牡丹亭》的演出情況作了生動的介紹,從中可讓讀者窺見這部戲曲名作的當代價值。

《長生殿》以歷史上的真人真事為素材,描寫了唐玄宗與楊貴妃之間的帝妃愛情,由二人愛情的發展和個人遭際展現出當時的政治局勢。兩條線索相互生發,其描寫重點還是在“情”?!稉凑\情緣:千古遺恨〈長生殿〉》對李、楊愛情的歷史背景和文獻依據作了充分考釋,對作者洪昇的生平、《長生殿》的源流創承和藝術成就作了充分的介紹。本書認為,《長生殿》中的李、楊愛情是一種知音互賞式的愛情,它在政治災難中被摧毀,卻又在愛情的理想國中得到永生。這是對古典愛情模式的全新探究。本書對《長生殿》中出場的眾多人物身上所散發出的文化魅力也作了有意義的解讀。

《桃花扇》是一部“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的歷史劇,借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復社文人侯方域與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短暫愛情,演繹出一部悲壯的南明小朝廷的興亡史?!峨x合興亡:文人情懷〈桃花扇〉》認為,《桃花扇》與《長生殿》同為借愛情寫歷史興亡的戲曲經典;不同之處在于,《桃花扇》的側重點在于寫“史”,其創作目的是總結王朝興替的歷史教訓,表達出的是一種悼念故國的沉郁入骨的家國情懷。本書為讀者生動展示了晚明的秦淮風情和政治生態,對桃花扇影里的一干大忙人作了有趣的分析和解讀,對作者孔尚任奇特的生平遭際與《桃花扇》一劇相互影響的關系作了深入剖析,對《桃花扇》的歷史劇創作原則以及孔尚任罷官懸案等問題都作了深入的探索。

由于時代的關系,《文化中國·邊緣話題叢書》第三輯所評述的五種戲曲在當今的處境,或許不如它們誕生之初那樣家傳戶誦。甚至在某些時候,因為其經典性和極響的名頭,它們還令當代人望而生畏,正像那句評價經典作品的名言所說:“名著就是人人都認為應該讀,卻人人愁著讀的作品?!钡鳛榫哂兄匾幕瘍r值的戲曲經典,這五部戲曲在當代社會仍然富于生命力,關鍵在于我們怎樣來闡發它,來傳播它。由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制作的青春版《牡丹亭》就為我們做出了榜樣。青春版《牡丹亭》在保持原作韻味的基礎上,大膽引入了現代人所喜聞樂見的元素,從2004年首演,到2011年,已經演出了200場。它每逢演出,無不萬人空巷,一票難求,完全顛覆了青年人不喜歡看戲的觀念。我們相信,與青春版《牡丹亭》一樣,《文化中國·邊緣話題叢書》第三輯的推出,在給予讀者知識補給、審美享受和精神啟迪之外,還一定能夠讓讀者從心底燃起閱讀經典和回望并致敬于五千年中華文化的興趣與熱情。

作者單位:濟南市圖書館

猜你喜歡
長生殿桃花扇西廂記
孔聘之《桃花扇》與史實并未乖離考論
《桃花扇》的真實結局
長恨歌
《桃花扇》的真實結局
王季思注本《西廂記》補證(續一)
陳繼儒評《西廂記》的刊本流變及其真偽
《西廂記》釋詞補證
那把遺失在歲月里的桃花扇
錦襪易生塵 何處覓長生——《長生殿》中“看襪”情節的文化解讀
洪和《長生殿》研究的世紀回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