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起點,小臺階,化抽象為形象

2014-06-28 17:57趙麗
中學課程資源 2014年4期
關鍵詞:電子式教學設計

趙麗

摘 要:離子鍵是高中化學中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筆者嘗試用不同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抽象的知識變為生動形象的內容,幫助學生建立想象表象,從而加強學生化抽象為具象的能力,提高其理論學習的積極性。

關鍵詞:離子鍵 教學設計 化抽象為形象 電子式

一、教材分析

化學鍵是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2第一章“物質結構 元素周期律”的第三節。這部分知識在必修模塊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使學生進一步從結構的角度認識了物質的構成,從而揭示了化學反應的實質,為學生今后學習化學反應與能量、有機化合物打下了基礎。同時,通過這個學習過程也對學生進行了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教育。所以這一課時無論從知識性還是從思想性來講,在教學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瘜W鍵的相關知識在整套高中化學教材中以螺旋式上升的形式呈現。根據課程標準,有關化學鍵的知識,在必修模塊和選修模塊中均有教學要求,相對簡單、基礎、系統的知識將在選修模塊中進行學習。

本節內容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離子鍵的內容,第二部分是共價鍵的內容,第三部分是化學鍵的內容。筆者討論的主要是第一課時——離子鍵的教學設計與反思。教學重點是離子鍵和離子化合物的概念以及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教學難點是離子鍵的概念和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二、學情分析

初三化學介紹了離子的概念,學生知道Na+與Cl-由于靜電作用結合成NaCl,他們也知道物質是由原子、分子、離子構成的,但并不了解離子化合物、共價化合物以及化學鍵的概念。

本節課涉及的化學基本概念較多,內容抽象。根據高一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弱于形象思維這一特點,本節課的教學應該以低起點、小臺階,從生動的直觀現象到抽象思維,再從抽象思維到實踐,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多媒體輔助教學,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化抽象為形象。

三、教學過程

[引入]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調味品是什么?是食鹽。食鹽對維持人體的生命活動有著重要的意義。那么,鈉和氯氣是如何形成氯化鈉的?是什么樣的作用力使得Na+和Cl-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投影]第三節——化學鍵

[實驗]鈉在氯氣中的燃燒實驗。

[觀察]鈉在氯氣中劇烈燃燒,產生黃色火焰,有大量的白煙生成。白煙就是氯化鈉的固體小顆粒,叫作氯化鈉晶體。

[討論]從微觀角度,用原子結構知識分析NaCl的形成過程。

[動畫]NaCl的形成過程。

[展示]NaCl晶體的空間結構模型。

[設疑]根據原子的半徑大小判斷Na+、Cl-; Na+ 與 Cl-相連,它們相互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既沒有相互遠離,也沒有無限靠近,這是為什么呢?Na+ 與 Cl-之間究竟存在哪些作用力呢?

[討論]沒有相互遠離,說明粒子之間有引力存在,Na+帶正電,Cl-帶負電,異性相吸;沒有無限靠近,說明它們之間有斥力,斥力來自陰陽離子原子核之間的排斥、電子與電子之間的排斥。靜電吸引和靜電排斥是一對矛盾因素,那么如何才能找到平衡點呢?Na+ 與 Cl-不停運動,它們相互靠近,當接近到一定距離時,靜電吸引和靜電排斥就達到了一個平衡,陰陽離子之間就形成了穩定的靜電作用。這個時候如果雙方再靠近,斥力就起主導作用,將它們分開。如果雙方遠離,引力就起主導作用。就像彈簧,壓它,它就反彈;拉伸它,它就收縮。

[介紹]把陰陽離子之間看不見摸不著但又真實存在的相互作用稱之為離子鍵。

[投影]離子鍵

[小結]①成鍵微粒: 和 。

②相互作用: (包括 和 )。

③形成條件:活潑金屬元素(Ⅰ A、Ⅱ A)和活潑非金屬元素(ⅥA、ⅦA)間。

④成鍵過程:

[思考]在離子鍵的形成過程中,原子的哪部分發生了變化?

[過渡]從圖上看,用原子結構示意圖表示物質形成的過程是比較麻煩的,那有沒有更簡單的方法表示離子鍵的形成呢?

[介紹]電子式的概念。然后舉例、練習、糾錯。

電子式的書寫:

a.原子:寫出3~9號元素原子的電子式

。

b.簡單陽離子:一般直接用 表示,如鈉離子、鎂離子的電子式分別為 、 。

c.簡單陰離子:非金屬陰離子的電子式要做到“二標”,即標“ ”和“ ”。

寫出F-、Br-、S2-的電子式: 、

、 。

[過渡]已知Na+ 與 Cl-之間能形成離子鍵,像氯化鈉這樣由離子鍵構成的化合物叫作離子化合物。

[設疑]除了氯化鈉之外,還有哪些物質是離子化合物?

[討論]氯化鎂、氧化鈣、氫氧化鈉、碳酸鈣、硝酸銨等是不是離子化合物?

[觀察]從組成上看,離子化合物有什么樣的特點?

[討論]陽離子都是活潑金屬陽離子或氨根,陰離子是活潑非金屬元素或氫氧根、酸根。

[小結]組成:

a.活潑金屬與活潑非金屬形成的化合物

——典型金屬氧化物(Na2O、CaO、Na2O2等)

b.活潑金屬陽離子與OH-形成的化合物

——強堿(NaOH、KOH等)

c.活潑金屬陽離子(或NH4+)與酸根離子形成的化合物

——大多數鹽( NaCl、K2SO4、NH4NO3等)

[過渡]離子化合物是由陰陽離子構成的,它的電子式也應該是由陰陽離子的電子式構成的。

簡單離子化合物:舉例、練習、糾錯。

強調相同離子不能合并分析的原因。

AB型:例Na+[×Cl ]-

A2B型:例Na+[×O×]2-Na+

AB2型“:例[ Cl×]-Mg2+[×Cl ]-

[過渡]有了前面的基礎,就可以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了,以MgBr2為例:

Br + Mg + Br ■ [ Br ]-Mg2+[ Br ]-

[介紹] 式中的 “+”表示“相遇”;

“■”表示電子轉移的方向;

“■”表示“形成”,不能用“=”。

[練習]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BaO 。

K2S 。

CaF2 。

[小結]

[作業]完成學案上的課后練習。

四、教學反思

陶行知先生說過:“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币簿褪钦f,教的目的是為了學生,學生的學習規律是教師從事教學的科學依據。所以在本節課中,從問題入手,以實驗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動畫演示來形象展示NaCl的形成過程;通過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問題討論,揭示了離子鍵的形成原因,讓學生深刻理解離子鍵的實質。把本來很抽象的知識變為生動形象的內容,以揭示宏觀現象與微觀粒子運動之間的關系。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由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思維能力和綜合概括能力,培養了他們質疑、求實、創新的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思維。

電子式書寫也是本節的一個難點。學生容易混淆概念、書寫混亂,不能把握一般現象和特殊問題之間的關系。在教學中,筆者把原子的電子式、簡單離子的電子式、簡單離子化合物的電子式及其形成過程分割開來、穿插進去,由易到難、層層推進,大大減輕了學生的負擔,降低了教學難度,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選優”。一堂課教學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是否能根據實際情況對教學方法實行選優組合、靈活運用。筆者在嘗試的過程中收獲了很多,也遇到了很多困惑,但始終抱著積極向上的心態,且踐且行。

參考文獻

劉知新.化學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摘 要:離子鍵是高中化學中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筆者嘗試用不同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抽象的知識變為生動形象的內容,幫助學生建立想象表象,從而加強學生化抽象為具象的能力,提高其理論學習的積極性。

關鍵詞:離子鍵 教學設計 化抽象為形象 電子式

一、教材分析

化學鍵是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2第一章“物質結構 元素周期律”的第三節。這部分知識在必修模塊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使學生進一步從結構的角度認識了物質的構成,從而揭示了化學反應的實質,為學生今后學習化學反應與能量、有機化合物打下了基礎。同時,通過這個學習過程也對學生進行了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教育。所以這一課時無論從知識性還是從思想性來講,在教學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瘜W鍵的相關知識在整套高中化學教材中以螺旋式上升的形式呈現。根據課程標準,有關化學鍵的知識,在必修模塊和選修模塊中均有教學要求,相對簡單、基礎、系統的知識將在選修模塊中進行學習。

本節內容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離子鍵的內容,第二部分是共價鍵的內容,第三部分是化學鍵的內容。筆者討論的主要是第一課時——離子鍵的教學設計與反思。教學重點是離子鍵和離子化合物的概念以及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教學難點是離子鍵的概念和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二、學情分析

初三化學介紹了離子的概念,學生知道Na+與Cl-由于靜電作用結合成NaCl,他們也知道物質是由原子、分子、離子構成的,但并不了解離子化合物、共價化合物以及化學鍵的概念。

本節課涉及的化學基本概念較多,內容抽象。根據高一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弱于形象思維這一特點,本節課的教學應該以低起點、小臺階,從生動的直觀現象到抽象思維,再從抽象思維到實踐,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多媒體輔助教學,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化抽象為形象。

三、教學過程

[引入]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調味品是什么?是食鹽。食鹽對維持人體的生命活動有著重要的意義。那么,鈉和氯氣是如何形成氯化鈉的?是什么樣的作用力使得Na+和Cl-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投影]第三節——化學鍵

[實驗]鈉在氯氣中的燃燒實驗。

[觀察]鈉在氯氣中劇烈燃燒,產生黃色火焰,有大量的白煙生成。白煙就是氯化鈉的固體小顆粒,叫作氯化鈉晶體。

[討論]從微觀角度,用原子結構知識分析NaCl的形成過程。

[動畫]NaCl的形成過程。

[展示]NaCl晶體的空間結構模型。

[設疑]根據原子的半徑大小判斷Na+、Cl-; Na+ 與 Cl-相連,它們相互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既沒有相互遠離,也沒有無限靠近,這是為什么呢?Na+ 與 Cl-之間究竟存在哪些作用力呢?

[討論]沒有相互遠離,說明粒子之間有引力存在,Na+帶正電,Cl-帶負電,異性相吸;沒有無限靠近,說明它們之間有斥力,斥力來自陰陽離子原子核之間的排斥、電子與電子之間的排斥。靜電吸引和靜電排斥是一對矛盾因素,那么如何才能找到平衡點呢?Na+ 與 Cl-不停運動,它們相互靠近,當接近到一定距離時,靜電吸引和靜電排斥就達到了一個平衡,陰陽離子之間就形成了穩定的靜電作用。這個時候如果雙方再靠近,斥力就起主導作用,將它們分開。如果雙方遠離,引力就起主導作用。就像彈簧,壓它,它就反彈;拉伸它,它就收縮。

[介紹]把陰陽離子之間看不見摸不著但又真實存在的相互作用稱之為離子鍵。

[投影]離子鍵

[小結]①成鍵微粒: 和 。

②相互作用: (包括 和 )。

③形成條件:活潑金屬元素(Ⅰ A、Ⅱ A)和活潑非金屬元素(ⅥA、ⅦA)間。

④成鍵過程:

[思考]在離子鍵的形成過程中,原子的哪部分發生了變化?

[過渡]從圖上看,用原子結構示意圖表示物質形成的過程是比較麻煩的,那有沒有更簡單的方法表示離子鍵的形成呢?

[介紹]電子式的概念。然后舉例、練習、糾錯。

電子式的書寫:

a.原子:寫出3~9號元素原子的電子式

。

b.簡單陽離子:一般直接用 表示,如鈉離子、鎂離子的電子式分別為 、 。

c.簡單陰離子:非金屬陰離子的電子式要做到“二標”,即標“ ”和“ ”。

寫出F-、Br-、S2-的電子式: 、

、 。

[過渡]已知Na+ 與 Cl-之間能形成離子鍵,像氯化鈉這樣由離子鍵構成的化合物叫作離子化合物。

[設疑]除了氯化鈉之外,還有哪些物質是離子化合物?

[討論]氯化鎂、氧化鈣、氫氧化鈉、碳酸鈣、硝酸銨等是不是離子化合物?

[觀察]從組成上看,離子化合物有什么樣的特點?

[討論]陽離子都是活潑金屬陽離子或氨根,陰離子是活潑非金屬元素或氫氧根、酸根。

[小結]組成:

a.活潑金屬與活潑非金屬形成的化合物

——典型金屬氧化物(Na2O、CaO、Na2O2等)

b.活潑金屬陽離子與OH-形成的化合物

——強堿(NaOH、KOH等)

c.活潑金屬陽離子(或NH4+)與酸根離子形成的化合物

——大多數鹽( NaCl、K2SO4、NH4NO3等)

[過渡]離子化合物是由陰陽離子構成的,它的電子式也應該是由陰陽離子的電子式構成的。

簡單離子化合物:舉例、練習、糾錯。

強調相同離子不能合并分析的原因。

AB型:例Na+[×Cl ]-

A2B型:例Na+[×O×]2-Na+

AB2型“:例[ Cl×]-Mg2+[×Cl ]-

[過渡]有了前面的基礎,就可以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了,以MgBr2為例:

Br + Mg + Br ■ [ Br ]-Mg2+[ Br ]-

[介紹] 式中的 “+”表示“相遇”;

“■”表示電子轉移的方向;

“■”表示“形成”,不能用“=”。

[練習]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BaO 。

K2S 。

CaF2 。

[小結]

[作業]完成學案上的課后練習。

四、教學反思

陶行知先生說過:“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币簿褪钦f,教的目的是為了學生,學生的學習規律是教師從事教學的科學依據。所以在本節課中,從問題入手,以實驗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動畫演示來形象展示NaCl的形成過程;通過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問題討論,揭示了離子鍵的形成原因,讓學生深刻理解離子鍵的實質。把本來很抽象的知識變為生動形象的內容,以揭示宏觀現象與微觀粒子運動之間的關系。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由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思維能力和綜合概括能力,培養了他們質疑、求實、創新的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思維。

電子式書寫也是本節的一個難點。學生容易混淆概念、書寫混亂,不能把握一般現象和特殊問題之間的關系。在教學中,筆者把原子的電子式、簡單離子的電子式、簡單離子化合物的電子式及其形成過程分割開來、穿插進去,由易到難、層層推進,大大減輕了學生的負擔,降低了教學難度,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選優”。一堂課教學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是否能根據實際情況對教學方法實行選優組合、靈活運用。筆者在嘗試的過程中收獲了很多,也遇到了很多困惑,但始終抱著積極向上的心態,且踐且行。

參考文獻

劉知新.化學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摘 要:離子鍵是高中化學中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筆者嘗試用不同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抽象的知識變為生動形象的內容,幫助學生建立想象表象,從而加強學生化抽象為具象的能力,提高其理論學習的積極性。

關鍵詞:離子鍵 教學設計 化抽象為形象 電子式

一、教材分析

化學鍵是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2第一章“物質結構 元素周期律”的第三節。這部分知識在必修模塊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使學生進一步從結構的角度認識了物質的構成,從而揭示了化學反應的實質,為學生今后學習化學反應與能量、有機化合物打下了基礎。同時,通過這個學習過程也對學生進行了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教育。所以這一課時無論從知識性還是從思想性來講,在教學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瘜W鍵的相關知識在整套高中化學教材中以螺旋式上升的形式呈現。根據課程標準,有關化學鍵的知識,在必修模塊和選修模塊中均有教學要求,相對簡單、基礎、系統的知識將在選修模塊中進行學習。

本節內容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離子鍵的內容,第二部分是共價鍵的內容,第三部分是化學鍵的內容。筆者討論的主要是第一課時——離子鍵的教學設計與反思。教學重點是離子鍵和離子化合物的概念以及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教學難點是離子鍵的概念和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二、學情分析

初三化學介紹了離子的概念,學生知道Na+與Cl-由于靜電作用結合成NaCl,他們也知道物質是由原子、分子、離子構成的,但并不了解離子化合物、共價化合物以及化學鍵的概念。

本節課涉及的化學基本概念較多,內容抽象。根據高一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弱于形象思維這一特點,本節課的教學應該以低起點、小臺階,從生動的直觀現象到抽象思維,再從抽象思維到實踐,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多媒體輔助教學,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化抽象為形象。

三、教學過程

[引入]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調味品是什么?是食鹽。食鹽對維持人體的生命活動有著重要的意義。那么,鈉和氯氣是如何形成氯化鈉的?是什么樣的作用力使得Na+和Cl-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投影]第三節——化學鍵

[實驗]鈉在氯氣中的燃燒實驗。

[觀察]鈉在氯氣中劇烈燃燒,產生黃色火焰,有大量的白煙生成。白煙就是氯化鈉的固體小顆粒,叫作氯化鈉晶體。

[討論]從微觀角度,用原子結構知識分析NaCl的形成過程。

[動畫]NaCl的形成過程。

[展示]NaCl晶體的空間結構模型。

[設疑]根據原子的半徑大小判斷Na+、Cl-; Na+ 與 Cl-相連,它們相互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既沒有相互遠離,也沒有無限靠近,這是為什么呢?Na+ 與 Cl-之間究竟存在哪些作用力呢?

[討論]沒有相互遠離,說明粒子之間有引力存在,Na+帶正電,Cl-帶負電,異性相吸;沒有無限靠近,說明它們之間有斥力,斥力來自陰陽離子原子核之間的排斥、電子與電子之間的排斥。靜電吸引和靜電排斥是一對矛盾因素,那么如何才能找到平衡點呢?Na+ 與 Cl-不停運動,它們相互靠近,當接近到一定距離時,靜電吸引和靜電排斥就達到了一個平衡,陰陽離子之間就形成了穩定的靜電作用。這個時候如果雙方再靠近,斥力就起主導作用,將它們分開。如果雙方遠離,引力就起主導作用。就像彈簧,壓它,它就反彈;拉伸它,它就收縮。

[介紹]把陰陽離子之間看不見摸不著但又真實存在的相互作用稱之為離子鍵。

[投影]離子鍵

[小結]①成鍵微粒: 和 。

②相互作用: (包括 和 )。

③形成條件:活潑金屬元素(Ⅰ A、Ⅱ A)和活潑非金屬元素(ⅥA、ⅦA)間。

④成鍵過程:

[思考]在離子鍵的形成過程中,原子的哪部分發生了變化?

[過渡]從圖上看,用原子結構示意圖表示物質形成的過程是比較麻煩的,那有沒有更簡單的方法表示離子鍵的形成呢?

[介紹]電子式的概念。然后舉例、練習、糾錯。

電子式的書寫:

a.原子:寫出3~9號元素原子的電子式

。

b.簡單陽離子:一般直接用 表示,如鈉離子、鎂離子的電子式分別為 、 。

c.簡單陰離子:非金屬陰離子的電子式要做到“二標”,即標“ ”和“ ”。

寫出F-、Br-、S2-的電子式: 、

、 。

[過渡]已知Na+ 與 Cl-之間能形成離子鍵,像氯化鈉這樣由離子鍵構成的化合物叫作離子化合物。

[設疑]除了氯化鈉之外,還有哪些物質是離子化合物?

[討論]氯化鎂、氧化鈣、氫氧化鈉、碳酸鈣、硝酸銨等是不是離子化合物?

[觀察]從組成上看,離子化合物有什么樣的特點?

[討論]陽離子都是活潑金屬陽離子或氨根,陰離子是活潑非金屬元素或氫氧根、酸根。

[小結]組成:

a.活潑金屬與活潑非金屬形成的化合物

——典型金屬氧化物(Na2O、CaO、Na2O2等)

b.活潑金屬陽離子與OH-形成的化合物

——強堿(NaOH、KOH等)

c.活潑金屬陽離子(或NH4+)與酸根離子形成的化合物

——大多數鹽( NaCl、K2SO4、NH4NO3等)

[過渡]離子化合物是由陰陽離子構成的,它的電子式也應該是由陰陽離子的電子式構成的。

簡單離子化合物:舉例、練習、糾錯。

強調相同離子不能合并分析的原因。

AB型:例Na+[×Cl ]-

A2B型:例Na+[×O×]2-Na+

AB2型“:例[ Cl×]-Mg2+[×Cl ]-

[過渡]有了前面的基礎,就可以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了,以MgBr2為例:

Br + Mg + Br ■ [ Br ]-Mg2+[ Br ]-

[介紹] 式中的 “+”表示“相遇”;

“■”表示電子轉移的方向;

“■”表示“形成”,不能用“=”。

[練習]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BaO 。

K2S 。

CaF2 。

[小結]

[作業]完成學案上的課后練習。

四、教學反思

陶行知先生說過:“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币簿褪钦f,教的目的是為了學生,學生的學習規律是教師從事教學的科學依據。所以在本節課中,從問題入手,以實驗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動畫演示來形象展示NaCl的形成過程;通過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問題討論,揭示了離子鍵的形成原因,讓學生深刻理解離子鍵的實質。把本來很抽象的知識變為生動形象的內容,以揭示宏觀現象與微觀粒子運動之間的關系。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由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思維能力和綜合概括能力,培養了他們質疑、求實、創新的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思維。

電子式書寫也是本節的一個難點。學生容易混淆概念、書寫混亂,不能把握一般現象和特殊問題之間的關系。在教學中,筆者把原子的電子式、簡單離子的電子式、簡單離子化合物的電子式及其形成過程分割開來、穿插進去,由易到難、層層推進,大大減輕了學生的負擔,降低了教學難度,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選優”。一堂課教學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是否能根據實際情況對教學方法實行選優組合、靈活運用。筆者在嘗試的過程中收獲了很多,也遇到了很多困惑,但始終抱著積極向上的心態,且踐且行。

參考文獻

劉知新.化學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猜你喜歡
電子式教學設計
自主學習模式下電子式書寫的教學
《電氣工程畢業設計》 課程的教學設計
高中數學一元二次含參不等式的解法探討
“仿真物理實驗室” 在微課制作中的應用
翻轉課堂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分析及改善建議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案例教學的幾點思考
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
電子式汽車尾氣熱能發電裝置
高考??嘉镔|電子式寫法歸納
點擊電子式書寫中的常見錯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