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鄉土人才的開發與利用

2014-07-04 12:06劉歡
商業2.0 2014年6期
關鍵詞:開發利用措施

劉歡

中圖分類號:F3236 文獻標識碼:A

摘要:農村鄉土人才是活躍在農村生產經營第一線的具有一定專業技術的新型人才, 他們作為農村生產經營的主力軍,為農村生產經營效率的提高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隨著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推進, 積極開發農村鄉土人才資源,已經迫在眉睫。本文針對農村鄉土人才在開發利用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鄉土人才;開發利用;措施

一、對農村鄉土人才開發的重要意義:

農村鄉土人才作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人才資源, 是一筆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 在農村經濟振興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促進了農產品的流通

隨著農村鄉土人才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造就了一批有知識、有文化、懂技術、會管理的農村經紀人。由于這批農村經紀人長期活躍在市場與生產者之間, 為農民提供市場供求信息和生產、技術信息, 增強了生產者和需求者的聯系, 架起了生產者和需求者的橋梁。為解決農產品賣出難的問題打開了一條溝通渠道,起到了幫助農民及時將農產品推向市場的重要作用。他們的經營范圍和提供的信息也成為農民的無形訂單, 為農民解決了盲目種植的問題, 使農產品種植有針對性,有銷路, 從而促進了農業產品的流通。

(二)促進了農村勞動力轉移

農村專業技術人才和鄉土能工巧匠憑借他們的一技之長和闖市場的膽識與本領, 創辦了鄉鎮企業和經濟實體, 不僅促進了經濟發展, 同時也為當地農民提供了工作機會。在鄉土能工巧匠的帶動下, 使大批農村勞動力主動學習專業技術和手藝, 憑借學到的一技之長外出務工、闖市場。使農民從第一產業中轉移出來, 促進了農村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 促進了農村勞動力的轉移。

(三)促進了農民素質的提高

農村鄉土人才不僅在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產品流通、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方面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同時也促進了農民素質的提高。農村鄉土人才出自農村, 長在農村, 生活在農村, 直接影響著所在地周圍的農民, 他們的科技、文化、素質的提高, 帶動了身邊農民素質的提高。廣大農民在農村專業技術人才和鄉土能工巧匠的帶動下, 通過刻苦學習文化知識、專業技能和經營本領, 成為促進農業科技進步, 豐富農村文化生活, 振興農村經濟的新型農民。

(四)促進了農民脫貧致富

農村鄉土人才的價值在于他們有技能、有經濟頭腦、有致富專長。他們作為農村中有知識、懂技術、善經營的“田秀才”、“土專家”、專業戶、種養能手、能工巧匠、農村經紀人、農民企業家, 在農村這塊廣闊的土地上找到了施展才能的舞臺, 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嶄露頭角, 率先實現了致富奔小康。在他們的示范作用下, 帶動了當地農民共同脫貧致富, 涌現出許多致富專業村。

二、當前農村鄉土人才開發利用存在的問題

(一)對鄉土人才的認識不足, 影響對其的開發利用

在貧困地區,這一問題比較普遍,也很嚴重。許多地方政府只重視人才的引進和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育和利用, 對農村鄉土人才的開發利用認識不足, 沒有制定出鄉土人才選拔和激勵機制,沒有主動的、有目的地對農村鄉土人才進行培養, 勢必造成人才資源的浪費。

(二)鄉村人才流失嚴重, 人才隊伍得不到發展

一方面有的鄉土人才致富后轉崗,轉到城鎮發展其他產業, 有的鄉土人才舍家放棄業, 到發達地區淘金。另一方面, 學校畢業生或學有所長的復員退伍軍人大都不愿在農村創業, 紛紛外流,留守的多是年老體弱者。

(三)支持政策缺乏系統性

國家支持農民培訓的相關政策由各職能部門操作,經費和師資整合利用不夠。各類職業培訓機構都設在縣城等學員上門,農民不能丟下生產來參加培訓,農村生產一線培訓實習陣地也沒有很好的利用起來,作用發揮不充分。支持農民創業的政策缺乏系統性、連續性。鄉土人才創辦社團、協會進入市場的渠道也不夠順暢,融資難、辦證難、風險保障難的問題還比較突出。

(四)激勵機制缺乏靈活性

鄉土人才評價標準不好定位,難以把握,專業技術技能與職稱的評定,鄉土人才難以入圍?!巴翆<摇?、“田秀才”有名無份,經濟獎勵和榮譽激勵力度小,影響力和知名度還不大。

三、有利于農村鄉土人才開發利用的措施

(一) 搭建扶持平臺。

搭建扶持平臺, 為農村鄉土人才提供必要的條件支持。一是在政策上給予扶持。加強政策引導, 對于那些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 適合于農村經濟發展的好項目, 采取傾斜政策, 在項目開發、咨詢服務、技術推廣、產權保護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二是在技術上給予扶持。充分發揮農村專業技術人才和鄉土能工巧匠的技術優勢, 幫助他們解決研發、生產、經營中的技術難題。三是在資金上給予扶持。對于特色、高效和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農業開發項目, 給予重點傾斜和資金扶持。

(二)搭建留人平臺

搭建留人平臺, 為農村鄉土人才營造良好的留人環境。一是搭建事業留人平臺。人才自身價值的體現, 就是在事業上獲得成就, 科研成果受到社會的肯定和承認。即為農村鄉土人才營造事業發展需求的環境, 給予必要的政策傾斜,使他們能充分發揮才能、施展才華、展現自身價值。二是搭建觀念留人平臺。要確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形成尊重知識, 尊重人才, 尊重勞動創造的良好社會氛圍, 凸顯出農村鄉土人才的社會地位。增強留住人才的凝聚力、感召力、吸引力及人才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為農村鄉土人才提供不同的舞臺與角色, 發揮他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最大作用。三是搭建感情留人平臺。領導干部要關心農村鄉土人才的成長, 隨時聽取他們的建議, 并及時給予反饋;通過探望病員、節日走訪等給予特殊關懷;對有突出貢獻的鄉土人才及時給予物質和精神獎勵。

(三)搭建培訓平臺

搭建培訓平臺, 不斷提高農村鄉土人才的整體素質。一是培訓鄉土能工巧匠。采取理論培訓、技能操作、參觀考察、典型示范、現身說法等多種行之有效的形式, 培養農村專業技術人才和鄉土能工巧匠。二是培訓“田秀才”、“土專家”。三是培訓鄉土后備人才。農村后備人才培養, 應立足當前, 謀劃長遠。加強對農村學生的知農、愛農、務農教育, 加大涉農知識和技能培訓, 為農村后備人才培養奠定基礎。選送綜合素質較好的高考落榜生去相關院校進行專業培訓, 培養一批從農村來, 回農村去的鄉土后備人才。與各類成人高校聯合培養身不離鄉、戶不離土、能養得起、能下得去、能留得住、能用得上的鄉土后備人才。

(四)搭建網絡平臺

搭建網絡平臺, 實現農村鄉土人才管理的信息化、網絡化建設。一是建立農村鄉土人才信息庫。加大農村人才的儲備工作, 實現農村人才由動態管理向網絡化管理的轉變, 建立和完善縣、鄉、村三級人才信息庫。二是健全農村人才市場。促進農村鄉土人才市場化配置, 實現農村人才資源共享, 發揮農村人才市場的帶動輻射作用。三是提供經濟信息服務。充分發揮鄉鎮勞動保障所、各類農村協會等的信息服務作用, 促進農村各類實用型、技能型人才以各種方式參與發展農村經濟建設。及時為他們提供有指導性、有價值的市場信息, 建立起快捷的技術、產品供求信息通道, 提供技術支持, 解決實際問題。

參考文獻

[1]吳敏.貧困山區新農村建設中“鄉土人才”隊伍建設芻議[J].理論導刊,2013,.

[2]熊玉宇.培養和使用好鄉土人才,全面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2,.

[3]李之鳳.關于農村鄉土人才資源開發的研究[J].甘肅農業,2008,02.

猜你喜歡
開發利用措施
放養雞疾病防治八措施
環境保護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討
高中數學解題中構造法的應用措施
20條穩外資措施將出臺
減少豬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豬熱應激及其防治措施
新時期高校足球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研究
審計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的審計成果利用探析
天臺縣忍冬科野生觀賞植物資源及開發利用
云南食用花卉開發利用淺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