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計實踐教育創新模式探討

2014-07-04 13:45李劍
商業2.0 2014年6期
關鍵詞:會計教育實踐教育創新模式

李劍

中圖分類號:F230-4 文獻標識碼:A

摘要:隨著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的到來,社會對會計從業者的知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會計工作環境的變化呼喚會計教育模式的變革。在國內外會計實踐教育模式改革與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以校外實習基地為核心,以校內模擬實驗為重點,以社會實踐調查為補充的“三位一體”的會計實踐教育新模式,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實用會計人才。

關鍵詞:會計教育;實踐教育;創新模式

隨著人力資源和知識資本為核心生產要素與經濟社會的融合,社會發展需要“能力更強、素質更高、更富有創新精神”的會計人才,同時,做為國際化、規范化和專業化的“商業語言”,會計教育的內涵標準與教育模式面臨空前的機遇和挑戰。

一、會計實踐教育的內涵及必要性

(一)會計實踐教育的內涵

會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經濟管理學科,有學者將其劃入工程學科之中(理查德·L·達夫特,2003),以突出其實踐運用的特征?!皩W以致用”在會計中需要關注其技術應用性,但其又不同于一般性的技術運用,具有特質性、不可轉移性以及融合性,因此,除了一般性的教育以外,如何突出會計教育特色、增強會計人才的應用性和創新性是眾多學者爭議的熱點。一般而言,會計實踐教育是在會計教學過程中通過會計模擬實驗、實習或案例研究等方式,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的會計理論知識運用到相應的會計實踐中,不斷檢驗、反饋、再學習,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一種創新教育模式,即建立合理的會計實踐教育體系,是培養高素質會計人才行之有效的途徑。

系統論的觀點已普遍為人們所接受,會計實踐教育本身應具有規律性、協作性以及實踐性,其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應體現出社會需求、教育本質以及對未來社會發展的超前預期。同時,會計實踐教育系統必須由多個部門、環節的配合,甚至社會不同資源的優化組合,才會產生獨特的效果以及創新性的“正能量”,這是本文寫作的主要目標。

(二)會計實踐教育創新的必要性

現行的會計實踐教育模式是教育適應社會發展中逐漸演變形成的,“重理論、輕實務”、“重成績、輕實踐”,甚至發展成為“重形式、輕應用”的不良社會現象。其主要原因在于學校的評價主導了學生的選擇以及學校教育與社會需求相脫節的表現。

1.會計人才競爭異常激烈。全國各省、直轄市、自治區幾乎都有會計學專業的高校,教育時間短、大眾化、通用化的結果使會計人才缺乏特色、適應能力差、職業化程度低,最主要的是“寬進、寬出”使會計教育缺少了最重要的特色內容,喪失了特質性、不可轉移性。因此,通用型人才的競爭激烈程度可想而知,面對這樣的窘境,用人單位只有采用歧視性標準。

2.會計教育中實踐創新舉步維艱。在教育界有許多學者主張增強教育實踐的改革力度,創新其工作模式。但基于傳統的“習得性”,在教育投入、教學組織、資源分配、人才培養方式上均缺乏重要的改變。比如,在學習時間安排以及學生就業壓力“兩頭堵”的情況下,壓縮學生在校時間已成為一種常見現象,理論教學與實踐安排本身存在客觀沖突。

3.實踐教育轉型“不進則退”。從實踐來看,即使學生取得了一定的就業機會,但用人單位反饋出的“無奈”,教育者應反?。阂皇侨狈β殬I基本素質;二是人才應當具有何種技術特質。在會計專業中,招生規模不可謂不大,但會計教育質量以及實踐教育程度卻不言而

喻。會計作為管理層的重要部分,無創新的會計教育,又會將企業的財務管理與決策引向何方?可見,實踐教育必須轉型。

二、會計實踐教育的發展狀況

國外的會計教育一直具有自身的特點與優勢。在美國,著眼于培養具有復合性知識、創新實踐能力的人才,會計實踐教育創新模式探討,在具體操作中加強了“實習—見習模式”、“動手能力計劃”、

“產學研計劃”以及“社區服務計劃”等具有特色性的培養方案(趙明剛,2011)。 發達國家高等商科學校的會計教育普遍采用研究型、互動型的教學方式,包括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在內均重視并不斷創新會計實踐教育模式,推行課上提問與討論、案例(美國最突出)、模塊教學、小組教學等多樣化手段。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其他發達國家對會計實踐教學也有不同程度的研究,探索出實地考察、項目實習、模擬實驗和異地實驗等多種教學方式。其中日本采用官、產、學結合方式讓學生利用假期到企業打工;英國提出“三明治”實習理念。由于各國實踐教學體系建立的比較早,因此也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重視對實踐教學的考核形式也是發達國家普遍存在的做法。美國關注學生平時獨立研究和項目研究的質量;澳大利亞關心項目研究。因此,完整的教育體系是相輔相成的,各環節上的協調更有利于提升實踐教育質量。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將是我國會計

從核算型向管理型轉型的關鍵時期。特色性、創新性、職業性將是重新審視會計實踐教育的根本所在。目前,我國也在借鑒發達國家的做法,實踐研究的投入也很大,但總體而言,效果不佳。

三、會計實踐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能力培養模式陳舊

目前,會計實踐教育主要包括手工模擬實驗和“上機”實驗,也有部分單位實踐過程。目前這一環節發展的重視程度很高,但存在的主要問題也很突出:一是教材內容幾乎千篇一律,缺乏企業實戰環境的強度設計;二是實踐能力引導模式僅依靠資料或者教師講解較多,缺乏感性教育或者先進的多媒體輔助教學,信息量較少;三是對企業業務的“陌生感”使學生不清楚自身的能力取向,很難明確自己學習的目標,弱化了學生的自我效能;四是教師和學生的課堂溝通與模式仍停留在單一化的過程中,缺少自主式的實踐教學資源、案例模擬、交流討論等多渠道的信息來源。

(二)教師引導模式落后

教師引導模式是教學模式改革的關鍵所在,實踐教育引導模式包括教師觀念、實踐以及轉化等環節。但現實中的差距表現為:一是教師的自身觀念落后。多年來,行業中對實驗室教學普遍認為其固定、單一、低端,因此,教學方法、資金使用以及教學模式等很少有大的變革。二是教師的實踐化程度低。將自身“見識”約束于理論框架之下,很少接觸一線情況,這是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問題。三是教師的創新轉化不足。一方面,教師需要了解國家政策、制度以及實踐教學程度來改進教學,但激勵與制度創新的動力不足;另一方面,嘗試國內外先進技術手段、理念的行動程度不足,保障體系不充分。

(三)實踐教學的職業化程度低

職業化就是一種工作狀態的標準化、規范化、制度化,具體包括員工在知識、技能、觀念、思維、態度、心理上達到職業化的標準規范。高?,F行的教育體系并未很好地將這一理念進行體現,而更多的是將其拋給了企業培訓機構。實踐教育的職業化程度低,主要表現為:一是教學大綱的主要思想仍關注著理論教育和知識的簡單傳授,即在個體培養中只關注了職業化中的“規范性”,卻忽略了技能、思維與心理、態度、作風間的聯系與互動等一系列職業強化的培養;二是缺乏職業化設計,即將學生的未來未在基本職業素養框架下合理規劃,單一地關注生源卻忽視了質量的全過程管理。

參考文獻:

[1]高凡修.會計專業實踐性教學體系改革[J].中國管理信息化(會計版),2012,(2).

[2]傅維利,陳靜靜.國外高校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模式研究[J].教育科學,2013,(1).

[3]李宗民,張欣.基礎會計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12.

[4]吳慶麟.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

猜你喜歡
會計教育實踐教育創新模式
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實踐教育模式
高職院校會計教育之現狀分析
從會計教育層次和職業價值觀探索中職會計教育新思路
論研究學習小組在大學生成才轉型教育中的實踐意義
工科院校設計類專業實踐教育的反思與出路
我國本科會計人才培養探討
會計智商及其提升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創新模式的具體方法
高技能人才培養新模式職業素養+職業技能
高職院校普通話測試管理的創新模式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