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新形勢下的群眾文化建設

2014-07-13 13:46陶俊偉縉云縣文化館321400
大眾文藝 2014年10期
關鍵詞:人員群眾建設

陶俊偉 (縉云縣文化館 321400)

群眾文化就是以群眾為載體,以文化活動為行為方式的一種社會文化形態。群眾文化涉及眾多領域。發揚群眾文化的目的是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是主導文化、經營文化在人民群眾中得到普及,并且為構建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做出貢獻。當前我國新時代群眾文化有了較快的發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當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為了迎合人民群眾對于文化精神的高要求,必須采取一定的措施來加強群眾文化建設。

一、新形勢下開展群眾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群眾文化建設的價值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實現我國四個現代化的偉大目標,另一個是使提高人們群眾的精神文化追求,使其享受到社會主義文化的成果。

第一,社會的不斷發展必然會凸顯群眾文化的重要性,因此加強對群眾文化的建設也成為了我國目前重要的工作之一,我國要想實現現代化建設就必須兼顧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進步。所以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不可放松群眾文化的建設力度??偟膩碚f群眾文化為社會發展奠定了基礎,使其他一系列社會活動的必要前提,同時群眾文化能夠顯著的提高人民群眾的綜合素質,這也是實現經濟建設快速發展的動力源。

第二,當人民的物質生活得到改善后,其需求就從物質上升到精神領域,因此對于精神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追溯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根源,就是實現人們物質和精神的共同發展,必須保證兩者的發展與社會發展相協調,否則對于經濟發展會帶來制約甚至是危害。所以相關部門應該樹立正確的發展觀,本著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開展群眾文化建設,最終實現社會的全面進步。

二、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我國當前文化培養當中存在斷層,各類型文化之間沒有體現互通交融,相互獨立存在從而使整個文化培養體系零散,典型的例如群眾生活文化與企業文化培養相互脫離,群眾之間局限在文化的小圈子當中,難以實現整體水平的提高。

其次,當前群眾文化建設人才明顯匱乏,究其根源是群眾文化工作者感受不到社會的重視,逐漸喪失了職業歸屬感,人才的缺少對群眾文化建設帶來了巨大的阻礙。大學作為文化人才的搖籃,一直以來為文化產業提供豐富的人力資源,但是當前高素質大學生在擇業時很少考慮到文化崗位工作,普遍存在一個誤區就是文化工作枯燥無味,并且沒有發展前途,這種認知的錯誤在與文化建設的宣傳力度不夠,人們的理念依舊存留在舊時,導致大量人才的流失。除此之外,文化部門的薪資待遇也是難以引薦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因素,人才引進制度的欠缺同時進一步增加了人才引進的難度。

最后,由于我國的經濟發展存在地區差異,這也就導致一些落后地區的文化建設工作存在滯后性,體現在硬件設備陳舊、資金短缺、文化培養積極性不足等,文化館首受限于資金問題,因此文化活動的組織方式難以實現多樣化,歸于單一,同時文化部門與其他部門之間缺少聯系,沒有利用政府的扶持和媒體的推廣取得發展機遇,而落后地區要想加強群眾文化建設,必須要使各部門之間合作,凝聚力量才能實現多樣化的群眾文化培養活動。

三、加強群眾文化建設的有效措施

(一)利用傳播媒介推廣群眾文化建設

當前的科學技術發展迅速,因此群眾文化建設可以將先進的科學技術作為技術支撐,尤其是多媒體、網絡技術的發展為群眾文化建設的推廣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除此以外電視機、電腦、手機等都已經成為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產品,傳播信息的效率高、覆蓋面廣,因此任何事情都能通過這類傳播媒介在人群中迅速擴散,所以有必要將高科技傳播技術應用在群眾文化建設當中,在網絡平臺中發布有關群眾文化活動的信息,號召更多的人民群眾參與進來,從而為群眾文化建設工作提供了豐富的群眾量。

(二)基于文化結構的實際情況開展群眾文化建設

群眾文化還應該考慮到文化市場的現狀,由于社會文化精神的內涵不斷豐富,因此人們對于文化的鑒賞力和消費力都出現了多元化的發展趨勢,這也導致文化結構出現多元化特征,另外由于群眾個體的成長背景、文化水平各有差異,因此文化消費的形式也不盡相同。群眾文化工作應該考慮到以上要素,迎合多元化文化結構的發展方向,從而在新形勢下不斷變化的文化市場中使人民群眾產生精神上的共鳴。

(三)拓寬群眾文化的開展形式

社會精神內涵不斷豐富的現狀為群眾文化建設提供了發展的條件也提供了挑戰。人民對于精神文化的更高要求勢必促進群眾文化開展的多樣化發展,只有這樣才能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當前的文化開展形式包括廣場文化、社區文化、青少年文化、校園文化、商業文化等,這些文化針對不同的人民群體,具有全面性,但在未來還要不斷的發展,使其更加符合市場、社會以及文化結構的要求??偟膩碚f這些組織形式是精神文明建設的生命線,也是社會發展的必要保證,在未來應該不斷拓展文化建設的開展形式。

(四)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相結合

我國有源遠流長的歷史背景,經過5000年的沉淀形成了豐富的民族特色,而這些民族特色具有明顯的地域性,并且代表了新時代下各區域人民的精神面貌和價值取向,新形勢下的群眾文化建設必須建立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不斷優化和發揚,實現群眾文化建設的價值。當然以上所說都是將傳統文化去粗取精,傳統文化中存在一定的封建迷信,因此要求我們有原則的選擇,將現代社會的實際與傳統文化理念有機融合,使新的文化形式既反映出人民的精神面貌,還能滿足現代人的心理需求。

(五)加強對文化人員的培訓

群眾文化建設的具體執行方式相關的文化人員和部門,由于文化工作對于人員有極高的素質要求,因此必須加強對人員的素質教育,從而避免人為因素對文化建設工作的影響。首先應該對人員進行系統的培訓,并且根據人員的能力、職位選擇針對性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手段。例如對于管理地位的人員應該培養其創新意識,整合文化建設的相關文件,制定完善的培訓計劃。而對于文化人員的評判不可僅僅依據學歷等硬性標準,而是要看重人員的工作能力和綜合素質,以公正的評價來調動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從而保障整個文化工作隊伍的質量。除此以外還應該為業務能力強的人員開通良好的晉升機制,不斷完善群眾文化管理的制度使文化人員在工作中有理可依、有據可循。

綜上所述,在新形勢下發展群眾文化建設迎合了時代要求,符合我國的基本國策和國情,同時滿足了人民群眾對于精神文化的追求,雖然存在一定的問題,但是進步的趨勢不可扭轉,需要文化人員不斷累積工作經驗,勇于創新,而文化部門應該為文化人員提供合理的薪資福利從而留住高素質人才,為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1]廖云霞.基于構建和諧社會下的群眾文化工作[J].時代報告(學術版),2012(8).

[2]傅春珠.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建設存在的不足及對策探究[J].西江月,2013(19).

[3]薛明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新農村先進文化建設實現機制[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

[4]傅曉東.新形勢下農村群眾文化建設工作思路[J].劍南文學 ,2013(5).

[5]秦忠良.新形勢下加強群眾文化建設隊伍的探析[J].西江月 ,2013(23).

猜你喜歡
人員群眾建設
多讓群眾咧嘴笑
在推進“兩個機關”建設中踐行新使命
“雙一流”建設如何推進
黨的政治建設怎么抓
情牽群眾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眾來求助”等十六則
為群眾美好生活執著追求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再來一次,這太有趣了!
跟蹤導練(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