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文化管理者所具備的基本能力

2014-07-13 13:46袁新榮佛山市文化館528000
大眾文藝 2014年10期
關鍵詞:知識結構領導者體制

袁新榮 (佛山市文化館 528000)

試論文化管理者所具備的基本能力

袁新榮 (佛山市文化館 528000)

在舊的文化體制下,無論是文藝團體,還是群眾文化單位,基本屬于一種國家行政機關的附屬物,這樣的管理體制下,往往會暴露出文化管理者的一些弊端,比如缺乏創新能力、缺乏機智果敢的判斷能力等等。但隨著現代公共文化體制改革的深入,中國的現代公共文化體制正在經歷著深刻的變革。作為一位文化工作的管理者,親身經歷這樣的變革是一種全新的挑戰,并且對管理者提出了全新的能力要求。這種能力要求是對傳統管理體制的一種反叛,是未來文化事業全面發展的基石。

文化管理者;基本能力

如果從管理學發展的整體趨勢來看,所謂文化管理,是對科學管理的一種新的發展,是管理學的實踐應用在文化領域的基本體現。所以說文化管理是從管理學的高度來對文化進行的一種人的能動作用,并且它以文化為基礎,強調領導者的精神和能力。所以,文化管理對管理者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尤其是在新的文化體制改革下,對文化管理者的這種要求更加非同尋常。

一、要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

作為一個領導者,尤其是針對群眾文化的領導者,人格的魅力是必不可少的。謙和、大度、寬容、豁達,這些向來都是領導者的風范?,F代公共文化主要面向廣大的市民百姓,文化領導者的人格魅力對于建構文化機構內部平等、和諧的人際關系,為文化機構的管理工作營造一種寬松、舒暢的活動氛圍,并且能夠形成一種襟懷坦蕩、鼓勵建設性討論與批評的團體格局,還可以形成一種朝氣蓬勃的團隊精神。文化的管理并不是一系列的機械式任務的疊加,而是活生生人與人之間意志、行為甚至感情的雙向互動。如果說管理與被管理,領導與被領導之間構成一對矛盾,那么領導者一方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團體內部之間,內部與外部之間是否有一個好的人際關系,領導者自身往往起到關鍵作用。

但由于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官本位的影響,中國很多管理的體制在某種意義上繼承了這種遺風。溜須拍馬、阿諛奉承,隨之帶來的小幫派主義在很多機構中流行。所以這些不利于建立正常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之間的關系,反而是破壞這種關系的黑手。如果要健全文化管理者的人格魅力,我們就必須革除一些傳統的糟粕,管理者要公正無私,襟懷坦蕩,要有容人之量,可以傾聽各方面不同的聲音,包括反對自己的意見,這樣的團隊才可以正氣上升,朝氣蓬勃。文化的管理者不僅要對內形成一種良好的人格魅力,對外更需要具有一種親民的號召力。尤其是對于公共文化工作的管理者,溝通最多的就是普通市民和老百姓,為了提高市民群眾的文化生活,及時了解市民群眾的文化需求,是文化管理者必須要做到的。

二、要具有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

創新不僅是科技的生命,也是文化事業的生命。創新意味著把新思想新觀念變為現實,把看似不可能變為可能。但作為文化管理者來說,首先要具備勇于創新的精神,才能帶出一個具有創造力的團隊。而對于現代公共文化管理者來說,培養這樣的創新精神還要克服一些傳統體制所帶來的詬病。傳統體制下,主要是要做好和上級的關系,并且干工作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在這種缺少夢想、固步自封、遵循守舊的氛圍下,無論怎樣的管理者都是不可能有創新的觀念的。文化體制的改革把文化機構從傳統體制下解放出來,把文化推向了社會,推向了市場,這也就給文化的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挑戰,也為具有創新意識的管理者提供了更廣闊的舞臺。

如果是非營利性質的文化機構管理者,那就必須用創新的眼光去考慮如何發展機構的事業,如何在現有的文化體制與文化資源下,為社會提供更優秀的公共文化服務產品,這是一位文化管理者首先要面對的問題。當然,產業化經營與運作也是非營利性文化機構要考慮的問題,因為非營利性文化機構不等于不能營利,在履行社會職能的前提下,做到公益性文化和文化產業的雙盈,才是一位優秀的公共文化機構管理者。以中國文化幾千年的豐厚底蘊,這種豐富的資源可以說還有很大的發掘潛力,公共文化服務的市場機會之多,創新的空間更加具有了無限的可能性。

三、要具有博學多才的知識結構

博學多才,是任何一位想成為管理者的基本要求。由于淵博的知識結構而稱為優秀的管理者的例子很多。例如法國前總統密特朗,他的政治生涯被很多人稱贊,這與他的博學多才是分不開的。密特朗以前畢業于巴黎大學文學院和政治學院,他當過記者、律師,對社會有深入的了解,而且他還酷愛文學,擅長創作,喜歡地理、歷史、音樂,被人稱為是歐洲最有修養的國家元首。當然,作為一個文化的管理者不同于國家總統,但是要具有全方面的,可以勝任自己所擔負的工作的知識和修養這一點來說,都是一致的。對于傳統文化體制下的管理者的知識結構較為單一,知識內容也較為陳舊的缺點,在新的現代公共文化體制改革下,一定要把文化管理者的知識結構重新整合與拓寬,這樣才能在新時期下勝任自己的工作。這種知識結構主要是:首先要具備一個文化管理者所應該具有的文化類知識;其次要具備駕馭文化團體的管理類知識;再次要具備發揚公共文化的公民社會屬性,打造文化團體的高貴精神品質的人文知識素養。

首先,與公共文化相關的知識。如果你是一個在文化團體工作的領導,對一些文化的種類,或者文化的發展史都不了解,很難成為優秀的文化管理者的。沒有文化的相關知識,在當今的時代條件下,是無法進行正確的工作決策的,也很難實施有效的工作指導,更難與團隊實現有意義的溝通。所以基于這些原因,具備足夠的文化類的相關知識,是重要的條件之一。其次,具備駕馭文化團體馳騁于公共文化市場的管理類知識。要塑造一個文化管理者的領軍人物,學會在公共文化市場條件下進出自由是一個基本前提。管理類知識十分龐雜,既涉及內部管理,也涉及外部協調,而且,管理知識并非只是書本上的理論,它要求在實踐中不斷磨練,所以文化管理者的管理實踐又顯得十分重要。再次,要具備發揚文化的公民社會屬性,打造文化團體的高貴精神品質的人文知識素養。文化承擔著公民社會的職能,所以作為一個文化管理者必須具有社會責任感,必須充分意識到自己的工作與文明和社會進步之間的聯系。也就是說文化的管理者要有“德”,這就意味著管理者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要考慮對社會的影響,對下一代的影響。而這種“德”的養成是需要哲學、美學、歷史等各方面的人文知識素養來積淀的。

四、要具有果斷機敏的行動能力

文化管理者是一個團隊的核心,他的最大作用就是帶領團隊奔向既定的目標。所以文化管理者除了要具有動員部下去實現目標的本領,還需要有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把握前進方向,找準機會適時出擊,以及及時調整的能力。如果從這個意義上說,文化管理者不僅是一種修養、一種心理素質、一種知識結構,更是一種行動能力。無論是什么創新,最終要落在管理者的行動上。

果斷機敏是對管理者處事能力和領導風格的形容,在當今新的文化體制下以及市場經濟的運作中,許多情況的出現可能會帶來非程序性和非常規性,這就需要文化管理者及時調整,在必要的時刻做出果斷的決定,從而引領團隊走向成功。對于一個文化機構來說,在現代公共文化體制改革與經濟環境下,對文化市場與文化環境的深刻洞察,對社會民眾對文化趣味的傾向,都需要有一位敏銳的文化管理者來通過敏銳的眼光和果斷的決策能力,進行對文化機構的有效管理和運作。

總之,對于一個文化管理者來說,不僅考驗領導的能力,更是對一個人才情、心智、勇氣的挑戰。文化策劃、組織、經營,這些都具有高度的專業性,非專門知識的人不足以駕馭這個管理的過程。文化的團隊是一個大集體,它承擔著文化的崇高使命。是否具有足夠的思想高度和行動能力去實踐文化,平衡文化與市場與群眾之間的關系,是對一個文化管理者能力的深層考驗。

[1]賈乃鼎著.《群眾文化活動的策劃與組織》[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2]彭吉象著.藝術學概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3]胡適著.中國文化的反省[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4]徐玲編著.文化藝術的殿堂[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5]陳勁著.管理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6](日)松下幸之助著,葉少瑜譯.領導的法則[M].南海出版社,2013.

袁新榮,佛山市文化館館長,佛山市音樂家協會主席,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合唱協會會員。

猜你喜歡
知識結構領導者體制
領導者的歸零時機
一體推進“三不”體制機制
完善地方人大主導立法體制機制淺析
你是哪一流的領導者
最俗的創業故事是“離開體制”
工程管理專業大學生知識結構及其評價
經典來信
你是否勝任領導工作?
“簡單的運動”學習指導
你是哪一流的領導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