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惠民:提高群藝館公共文化服務能力

2014-07-13 13:46羅媛如廊坊市群藝館065000
大眾文藝 2014年10期
關鍵詞:廊坊市免費群眾

羅媛如 (廊坊市群藝館 065000)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倡導“文化共建、文化共享”理念,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提升城市文化品味,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高廣大群眾的幸福指數,應不斷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群藝館作為群眾文化的窗口單位,是擔負著全市群眾文化輔導和承辦文化活動的前沿單位,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群藝館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全面實踐黨的十八大報告,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是真正實現中央惠民措施的重要保障。

廊坊市群藝館,以全面滿足市民基本文化權益為宗旨,以全面提升整體素質、改善辦館條件為基礎,在保持多年來不斷滿足社會和社區文藝輔導的基礎上,以實施免費開放培訓為突破口,抓住機遇,乘勢而上,拓寬公共文化服務內涵和外延,充分發揮群藝館公共文化服務這一特有功能,不斷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按照文化部免費開放工作的總體部署,采取了多項措施,不斷從軟硬件等方面進行完善,最大限度地滿足廣大市民的基本文化需求,全面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

一、加強群藝館專業化建設,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

為保障市民的文化需求,能更好的開展免費開放工作,群藝館采取了多項措施,為成功組織好免費開放工作打下堅實基礎和有力保障。

1.加強制度建設,為免費培訓打下堅實基礎。為適應免費開放工作要求,制定了出勤與考勤制度、宣傳與信息發布制度、對外接待與服務制度、崗位分工與責任制度、講評與改進制度、安保與應急制度等內部管理基本制度,切實做好免費開放各項工作,及時提供免費開放各項惠民服務。

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免費培訓提供有力保障。一是自2011年起,先后投入資金50萬元,對館內現有房屋進行整體裝修,增置了辦公家具30件套、桌椅80把、現代化音響3套、投影儀1套和民樂器50件套等設備;二是由于館內活動空間有限,把大部分辦公用房改做了培訓教室,同時,群藝館的免費開放得到婦女兒童活動中心領導的大力支持,免費為美術培訓提供活動教室;三是加快新館建設步伐,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文廣新局的支持下,群藝館的新館建設已列入市委市政府今年重點工作,根本改善條件和環境,達到國家一級館標準。

3.加強業務人員素質建設,更好地服務于民。群文工作者水平的高低,決定著群眾文化活動水平的高低,這就要求每個群文工作者都要具備良好的藝術修養,群藝館每月定期組織業務人員到省群藝館進行專業培訓,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術水平,在專業技術十分精良的前提下,盡可能多地掌握其他各門藝術,并融會貫通,做到“一專多能”。同時,對在職專業技術人員實行競爭上崗,充分調動廣大干部的積極性、創造性,從領導班子到一線職工,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時,發揮各自業務專長,親臨第一線,積極參加藝術培訓當中,盡力做好各項服務。

4.加強宣傳報道,讓更多的人走進群藝館。廊坊市群藝館免費開放工作,各新聞媒體相繼進行了采訪報道,廊坊新聞、零距離等新聞媒體進行了多次現場采訪和追蹤報道,中國文化報、河北日報等報刊的記者進行了現場采訪和報道,河北省群眾藝術館、中共廊坊市委宣傳部、廊坊市文廣新局通過文化動態的形式分別進行了通報,人民網、中國網、中國日報網、長城網、華龍網、搜狐網、中國文明網等網站進行了資訊報道,廊坊電視臺“陽光會客”訪談欄目對廊坊市群藝館免費開放工作進行了專題報道。通過媒體的報道,吸引盡可能多的群眾走進館內,讓大家自由地吸收群藝館特有的文化營養,給廊坊市民的文化生活帶來了很大變化。

二、創新培訓內容和形式,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

開展各類藝術培訓輔導,創新培訓內容和形式,為社會培養文化藝術專業和業余人才,普及提高廣大群眾的文化素養,切實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

1.加強陣地培訓。三年來,共開設了聲樂、器樂、舞蹈、美術、戲曲、樂理、專題講座等七大類培訓課程,培訓學員三萬余人次。根據報名人數和館內條件實際,采取了相應措施,一是對前來報名的人員進行逐一摸底考試,全面掌握了每位學員基本素質和藝術水平等情況;二是按照各藝術門類和學員的素質檔次進行分班和編排課程;三是為確保免費培訓活動的順利開展和人員安全,制定安全預案,成立安全領導小組,與每位學員簽訂免費培訓安全協議。

2.開拓品牌,力求創新。為有效整合廊坊市各業務文藝團隊資源,提高整體水平,成立了3個“廊坊市文廣新局公共文化共建聯盟單位”、10個“廊坊市群藝館公共文化精品團隊”和20個“廊坊市群藝館公共文化活動基地”,并為其授牌,對這些館辦團隊定期輔導,提升社會團隊的藝術水平。同時,結合免費開放培訓工作,開設了合唱指揮聲樂等培訓班,舉辦了大型廣場舞蹈、合唱等比賽,力爭經過三到五年時間的免費培訓,推出廊坊市乃至河北省一流的合唱隊、一流的戲曲表演隊、一流的健身舞表演隊,為廣大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產品與服務。

3.積極“走出去”。針對不同社區、不同群體、不同年齡的學員對文化多樣性的需求,采用市民藝術知識普及培訓與特色培訓相結合、藝術講座與藝術輔導相結合、市區和各縣(市、區)聯動、公益培訓與免費輔導相結合的形式,定期組織培訓和輔導,不斷豐富廣大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

三、查找問題與不足,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

群藝館在免費開放的過程中不斷地總結經驗并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建議,積極查找問題與不足,切實把免費開放工作做實、做細、做好,全面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

1.活動場地窄小。目前廊坊市群藝館處于租房階段,租房面積1500平方米,為開展免費開放工作,已把大部分辦公用房改做培訓教室,但仍遠不夠免費開放所需要的活動空間,不能正常舉辦大型圖片展、美術展、非遺展等展覽,造成許多市民不能走進來學習和參觀,不能滿足更多市民的迫切文化需求。積極爭取政府支持,籌建新群藝館建設,屆時將最大限度地改善條件和環境,給老百姓提供更高、更好的文化空間。

2.專項經費不足。隨著前來學習市民的不斷增加,需要購置專業器樂設備、音響設備、投影設備等硬件設施,以及對師資、館內業務人員等進行專業培訓。目前國家和省里對免費開放培訓資金已撥付到位,積極爭取市級配套落實到位,最大限度的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3.專業人才缺乏。群藝館作為業務型單位,對專業人才要求比較高,現有專業人員老化,一專多能的業務骨干還很少,難以健全基本文化服務項目。請示上級有關部門放寬對群藝館專業人才的引進制度,充實群藝館的專業力量,進一步拓寬服務領域。

群藝館免費開放培訓不僅提升了城鄉群眾的文化素養,大力豐富城鄉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充分發揮了群藝館公共文化服務這一特有功能,讓群眾在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中享受美好生活,讓人民群眾成為文藝精神的欣賞者、文化活動的參與者、和諧文化的建設者和節慶文化的享受者,使廣大人民群眾實實在在享受到免費的“文化大餐”。

猜你喜歡
廊坊市免費群眾
多讓群眾咧嘴笑
情牽群眾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眾來求助”等十六則
為群眾美好生活執著追求
免費為止
京津冀一體化背景下廊坊市實施轉型發展打造產業新支撐的研究
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
最珍貴的東西是免費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