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學研究方法與民族民間舞蹈藝術創作

2014-07-13 13:46楊杰鋒三亞學院572200
大眾文藝 2014年10期
關鍵詞:民族學民間舞蹈藝術創作

李 樂 楊杰鋒 鄧 越 (三亞學院 572200)

中國民族民間舞是中國舞的重要組成內容。它主要指產生并流傳于民間、風格鮮明,體現了本民族的文化和審美趣味,并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舞蹈種類。

對民族民間舞蹈進行創作,使民族民間舞蹈作品通過舞臺表演、影像資料、電視播放、網絡傳播等傳統表演途徑與現代高科技方式進行保留和展示,將原本自發的、娛己的、群眾廣泛參與的舞蹈形式,變成審美的、娛人的、群眾廣泛欣賞的舞蹈形式。這不僅是對民族民間舞蹈文化的一種傳承和發展,也是對民族民間舞蹈文化的一種保護和保留。作為舞蹈編導方向的碩士研究生,從民間取材,創作中國民族民間舞,以弘揚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文化,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和使命。

一、民族學實地調查法與民族民間舞蹈藝術創作

“民族學專業是研究民族的發生、發展和變化的專業。主要通過實地調查、分析文獻資料和比較研究,弄清各民族的社會經濟結構、政治制度、社會生活、家庭婚姻、風俗習慣、宗教信仰、語言文字、文學藝術、道德規范、思想意識等?!?換句話說,想要弄清民族文學藝術,必須要通過實地調查、分析文獻資料和比較研究?!懊袼鬃鳛樯鐣庾R形態其中的一種,必然與道德、藝術、哲學、科學等意識形態有共性,并相互作用。但是民俗,乃是社會意識形態諸形態之一,因之本身亦有其‘個性’,它與道德、藝術、哲學、科學等有所差別?!?同時,各民族的文學藝術,與社會經濟結構、政治制度、社會生活、家庭婚姻、風俗習慣、宗教信仰、語言文字、道德規范、思想意識等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關聯、相互制約的,它們不僅牽一發而動全身,而且它們也都可以作為民族民間舞蹈的表演素材和表現內容。由此可見,民族民間舞蹈文化,也在民族學的研究范疇之中。對民族民間舞蹈的創作,也必須以民族學的相關理論作為指導和依據。

“民族學實地調查是民族學研究的基礎,是民族學研究最主要最基本的方法,指經過專門訓練的民族學工作者親自進入民族地區,通過直接觀察、具體訪問、居住體驗等方式獲取第一手研究資料的過程?!?民族民間舞的藝術創作,同樣需要到其原生的環境中,對動作元素及舞蹈語匯進行實地取材,獲得原生態的第一手資料。如著名舞蹈家楊麗萍作為總編導,創作的大型原生態歌舞集《云南映象》,在創作初期,“楊麗萍一頭扎進西南民族地區的山水村落,進行了長達15個月的采風。在這一年多的時間里,她走遍了整個云南和西藏、四川甘孜、涼山的大部分地區,行程近20萬公里,一處一處地選景、一個一個地挑演員、一件一件地購置服裝道具,不斷感受和收集民族歌舞,拍攝了大量的影像資料……”4經過了楊麗萍的不懈堅持與努力,《云南映象》終于一炮打響,不僅在全國舞蹈“荷花獎”大賽中囊括了五項大獎,連續演出超過2000場,而且在海外48個國家和地區也進行了巡演。一方面,將中國民族民間舞蹈傳播至全球,讓世界各個國家對我國少數民族歌舞有所了解,另一方面,也使“原生態”這一名詞首次出現在學者和民眾眼中。盡管學術界對于“原生態”這個名詞頗有爭論,但是《云南映象》確實將這種存在于民間原始狀態下的民族民間歌舞“原生態”形式,進行了廣泛的宣傳和發揚。

《云南映象》的成功,證明了民族民間舞蹈藝術創作,想要得到受眾群的廣泛認可,必須根植于民族民間舞蹈的原生環境。因為民族民間舞蹈同中國古典舞、芭蕾舞、現代舞、國際標準舞等有所不同。它們或是經過現代舞蹈工作者從其他藝術門類之中的提煉加工、或是在幾個世紀的流變中產生了標準的范式、或是脫胎于傳統古典舞蹈種類并與之形成完全不同的審美規范、或是重視競技……民族民間舞蹈生產于民間、生存于民間,因此,其生命力也必須存活于民間。

二、民族學實地調查特點與民族民間舞蹈藝術創作

民族學的實地調查特點包含社會性和多元性、歷史性和現實性、實踐性和探索性、艱苦性和變化性四個方面。5其中,每個方面對于民族民間舞蹈藝術創作階段的藝術采風,都有著或大或小的關聯。藝術來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民族民間舞蹈藝術創作更是如此,必須從日常生活中提取動作元素及舞蹈素材。

1.社會性和多元性

舞蹈藝術重于抒情拙于敘事,民族民間舞蹈更是以抒發情緒、娛人娛己為主要目的。但是其中也不乏表現性的舞蹈形式。如,彝族傳統舞蹈“老虎笙”中,就有很多模仿老虎勞動、生產、生活時的仿生性動作——“老虎捉食”“老虎播種”“老虎交尾”等。

2.歷史性和現實性

“民族學的調查不僅有著深沉的歷史性,同時還表現出敏銳的時代感,即現實性。在歷史與現實之間,沒有一道涇渭分明的界線。昨日的現實,是今日的歷史,今日的現實,很快又會成為明日的歷史?!?民族民間舞蹈藝術創作同樣如此,一方面,從歷史性的角度出發,對于在民間流傳已久的傳統民族民間舞蹈而言,保護與傳承,是最為重要的課題,如何將那些由老祖宗創造,并依靠口傳身教為方式,世代相傳的傳統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完整無損的保存下來,不讓它們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中斷送其生命,是我們急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務。另一方面,從現實性角度出發,時代在變化,人們的審美觀念也在不斷改變;高科技時代、信息時代、全球一體化時代的到來,都為傳統文化的保留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很多傳統文化在年輕人眼中成為了過時的、老掉牙的,一些人不再認同傳統文化,一些人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相結合。我們盡管鼓勵后者,但是這其中也要保持一個適當的“度”。僵硬、死板的保護,也許并不利于傳統文化的生存和發展,因此,在一個活態的環境中,對傳統文化進行適當的開發、利用,使之適應現代審美觀念,達到宣傳效果,也許是保護傳統文化的一條合適的道路。

源于西方的“芭蕾舞”“現代舞”和“現代芭蕾舞”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芭蕾舞產生于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經過漫長的演變,在法國形成了沿用至今的標準范式,由俄羅斯人推廣至全世界,成為流傳至今的唯美藝術的代表?,F代舞脫胎于芭蕾舞,由于芭蕾舞的僵硬守舊、題材單一,早期現代舞家,為了擺脫因循守舊的枯燥藝術,脫掉足尖鞋、白紗裙,告別仙女、王子、公主般的表現內容,赤足展現真實的自我。二者看上去互不兼容、甚至對立博弈,但在近現代,這對姐妹花竟然也進行了很好的融合和補充,一種全新的舞蹈形式“現代芭蕾”也廣泛被世界各地人們所接受和喜愛。

由此可見,站在現實性角度而言,完全推翻一種古老的規則,創建一種全新的方法,可以創造一種新鮮事物的產生;將兩種看上去互不相容的規則,混搭成為一體,也可以使傳統事物發揮新生光芒。對于民族民間舞蹈藝術創作而言,這也不失是一種方法。因此,對待民族民間舞蹈藝術創作,我們應兩手抓,一手注重歷史性,將傳統民族民間舞蹈文化以文字記錄、影像資料、口傳身教等形式完好無缺的保存下來;一手抓現實性,將其融入現代審美范式,乃至加入全球人民喜聞樂見的方式方法,為我國傳統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在全球范圍內的傳播、發展,創造條件。

3.實踐性和探索性

無論是民族學還是民族民間舞蹈藝術創作,所謂“采風”“田野調查”“田野作業”,都必須由人,親自去實踐、親自去觀察、親自去體驗、親自去感受、親自去了解。

我國很多少數民族民間舞蹈,有著十分豐富的內涵,很多舞蹈動作有著其獨有的內在含義和表現情節。如彝族煙盒舞中的技巧性動作“螞蟻走路”,是由男女兩個人共同搭配完成的。動作時,男性四肢著地,像動物爬行,女性手腳同時倒掛在男性身上。兩人頭尾呈相反方向。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具有生殖崇拜意味的舞蹈動作,只有親自感受、了解、體驗了整個動作過程,才能了解其內在的含義。如果沒有這個實踐的經歷,看這個動作也許只是覺得好玩、不知所云。

此外,我國擁有的56個民族中,各個民族都有其獨特的民族民間舞蹈形式,很多少數民族舞蹈還沒有完全的被人們了解,因此,需要我們民族民間舞蹈藝術創作者去探索和挖掘。找到這些散落于民間的舞蹈形式,將其進行整理、規范、創造、傳授,最終展現在舞臺上,為世人所欣賞和了解。

4.艱苦性和變化性

對于民族學和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的“采風”“田野調查”大多不在高樓林立、鋼筋混泥土充斥著的發達城市,很多地方交通還很不方便,甚至沒能通電?!疤镆肮ぷ魇橇私馑俗顦O端的方法之一。它意味著數月或者數年徹底地參與或融入其他人的生活中。它包括寂寞、混亂和極度的不便。它是困惑與驚異相伴。它也許會危及生命。它可以是任何事,浪漫除外?!?盡管這樣艱難,我們仍然不能停止對民族民間舞蹈文化的開拓和探究?!八囆g科學的研究應該擴展到一切民族中間去,對于從前最被忽視的民族,尤其應該加以注意。以藝術本身而論,它們都有接受注意的同樣的權利……如果我們有能獲得文明民族的藝術的學科知識的一天,那一定要在我們能明了野蠻民族的藝術的性質和情況之后……所以藝術科學的首要而迫切的任務,乃是對于原始民族的原始藝術的研究”8

結語

對民族學研究方法的學習和對民族民間舞蹈藝術創作中必須經歷的田野采風相對比,筆者欣喜的找到了他們之間的共性。盡管他們的目的有所差距,但是他們使用的方法和經歷的過程,是相同的。除了上述實地調查的特點之外,實地調查的類型、實地調查前的準備、實地調查的具體方法、實地調查的記錄和調查報告等方面內容,也都是我們到民間對民族民間舞蹈進行采風時所必須的。這些內容貫穿在實地采風的前期準備、實踐階段和后期整理資料的全部過程,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理論依據和實踐經驗。

注釋:

1.引自http://baike.baidu.com/view/145397.htm,2012.5.

2.梁釗韜著:《梁釗韜民族學、人類學研究文集》.民族出版社,1994:320.

3.宋蜀華,白振聲主編.《民族學理論與方法》.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8.4:172.

4.唐自然. 從《云南映像》看我國文化產業生態環境[D].[碩士學位論文].中南大學文學院,2008.

5.宋蜀華、白振聲主編.《民族學理論與方法》.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8.4:178-181.

6.宋蜀華,白振聲主編.《民族學理論與方法》.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8.4:180.

7.[美]詹姆斯·皮科克著,汪麗華譯.《人類學透視(第2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6:82.

8.[德]格羅塞著,蔡慕暉譯.《藝術的起源》,商務印書館2005:16-17.

猜你喜歡
民族學民間舞蹈藝術創作
探析民間舞蹈傳承的現狀及發展
一世哲布尊丹巴藝術創作考敘
《榜樣》:藝術創作的一次“出圈”表達
藝術創作、評論的人文價值生產與現代美育
藝路流變——關于于霄牧的藝術創作
結合流行元素提升民間舞蹈教學效果
基于地域文化的民間舞蹈藝術傳承發展策略
新疆少數民族經濟跨越式發展的民族學思考
方志學與民族學(上)
近代華牧徐松石“中國認同”的三重變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