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電視文藝晚會中的紀實元素——以“感動甘肅”十大隴人驕子頒獎晚會為例

2014-07-13 13:46李錦宏甘肅省廣播電影電視總臺730000
大眾文藝 2014年10期
關鍵詞:文藝晚會紀實晚會

李錦宏 (甘肅省廣播電影電視總臺 730000)

我們都知道,《焦點訪談》作為新聞評論性節目于1994年4月1日至今,已創辦整整二十年,始終是觀眾心目中的品牌節目,作為新聞節目,它的時效性、客觀性、真實性和社會性都很強,不論是關乎“國計”的大事,還是涉及“民生”的話題,都是關注的焦點,成為中國新聞界輿論監督的一面旗幟。

隨著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觀眾心態的成熟與收視意識也不斷提高,對電視文藝晚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時事政策的了解,對社會現實的關注,直接影響著人們收看電視節目的興趣與情緒。

甘肅《隴人驕子》評選活動已經連續舉行了八屆,每屆評選產生十位“感動甘肅年度人物”,整臺晚會以真實感人的視角,以獲獎人物的6個短片和以獲獎人物創作的文藝節目為主體,深刻挖掘人物的人格精神和情感特質,詮釋一個人對社會應該擔當的責任,解讀人與人之間應該具有的樸素情感,從而帶給觀眾感人至深的心靈沖擊。人物訪談、短片、文藝節目、頒獎儀式四者緊密結合,全面展現獲獎人物身上所蘊含的精神力量和高貴品質。通過各地媒體的“評選感動”行動,使傳統美德在人們心目中產生了越來越深刻的影響。所以,《隴人驕子》被譽為甘肅精神的一次精神盛典儀式。

紀實性元素在這臺晚會中的運用,成為晚會的一大特色和亮點,并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凸顯平民化意識

“電視綜藝節目是根據一定的主題思想,運用藝術手段將不同題材的文藝節目進行有機的結合,將音樂、歌舞、戲劇小品、戲曲片段等多樣藝術體裁融為一體,再運用電視特有的光色效果,時空變化,獨特造型,構成能夠滿足觀眾審美需求的電視綜合節目?!痹陔娨暸_追求個性化的大背景下,隨著主題晚會的頻繁出現,紀實性的因素正在這些晚會中不斷被強調。最凸顯的一點,就是越來越強化平民意識。一種充滿草根氣息,關注民眾生態的電視平民化趨向已成為當今中國電視發展引人注目的文化現象,也成為傳媒學界亟待深入研究探討的一大課題。

何為“平民化意識”?平民化是一種視角的改變,從老百姓息息相關的事物出發,為百姓著想,為平民所接受;晚會的表現內容和形式,與平民百姓的生活、利益與情感密切相關。受眾看了你的晚會,會產生共鳴,有一種期待感。而紀實元素在晚會中的運用,讓這一特點顯得更加突出。

央視的《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盛典、《3·15晚會》《尋找最美鄉村教師》、北京電視臺的“尋找北京最美的鄉村”頒獎盛典等,掀起了以草根為旗幟標向的電視平民化浪潮,而且正以強勁的勢頭席卷了電視熒屏。

《感動甘肅》隴人驕子頒獎晚會更是如此,例如2013年講述致力于救助貧困兒童的張金霞,編導們就跟隨張金霞走訪貧困戶失學兒童,在大雪紛飛的日子,在雪地里奔波,張金霞的到來,讓女童和家人欣喜萬分,感激的目光、緊握的雙手,深深地打動了現場的觀眾。正是這些紀實元素的介入,受眾的參與感增強了,能想百姓所想,感百姓所感,正如《東方時空》那句經典的宣傳語“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正是這種平民意識貫穿了整臺晚會之中,讓晚會更接地氣,更接近大眾。

二、新聞素材增強紀實感

當下的一種電視制作理念,電視已經從一種宣傳娛樂化工具逐漸向情節化、故事化、社會化和真實化的趨向發展,那么作為具有新聞價值和新聞特性的影像資料,成為晚會中運用得最多的紀實元素,一個個鮮活的案例中,頗具新聞價值的紀實內容,不斷地穿插在晚會之中,讓文藝的價值得以提升,這不得不說是紀實帶來的魅力。新聞中時效性、真實性、客觀性、社會性元素的加入,就大大拉進了電視觀眾的距離,產生了很好的收視效果。

以《感動甘肅隴人驕子十大人物頒獎盛典》為例,在晚會中反復播放的片頭、片花和新聞短片,都是在一線新聞素材中捕捉與發掘,不但真實可信,而且很具有說服力,讓觀眾在真實自然的事件和故事中感受美和欣賞美。比如雙聯行動的代表人物黃繼龍,在人物短片中就融合了大量的紀實元素,片花以及節目開篇中運用了大量雙聯工作的背景影像資料,讓廣大觀眾看到的是隴原大地雙聯行動的深入展開,傾力幫扶暖民心,真抓實干促發展,正是這些紀實性元素的運用,使短片就像一部煽情的“新聞大片”,給整臺晚會帶來了令人動容的感染力,大大提升了這場晚會的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

三、現場訪談的參與感和互動性

還原現實生活真實的人事情感,真正意義上貼近大眾。電視文藝晚會的紀實元素,它出現的最終目的還是為晚會來服務的,并非完全隔離于現場而獨立存在的,因此在晚會現場,訪談嘉賓的出現,就成為紀實元素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將他們請到現場,讓觀眾把想象中的人物和現場的人物合二為一,這種現場的真實感和碰撞是最能讓現場觀眾驚喜和滿足期待的。

例如,最美夫婦為青海玉樹災區藏族孤兒獻愛心當作新婚旅行。返程遭遇車禍,孕媽媽李成環離世,她和丈夫把最美的身影留在了玉樹災區,留在了玉樹人民的心中。在訪談環節中,水均益問丈夫龔大錟,想不想妻子成環,今天站在領獎臺上有沒有想對她說的話?這句話其實代表了很多人的心聲,都想知道龔大錟從傷痛中是否走過?當龔大錟哽咽的一句:想,很想。如果有來生,我還會娶她。讓現場和電視機前無數觀眾感動得留下了淚水,無不為這對夫婦的真摯愛情動容,更為他們夫婦的大愛深受感動。從這些環節里,我們不難發現除卻事跡本身感人之外,編導們從現實的生活中吸取營養,從群眾實踐的沃土中開掘新聞富礦,以視覺創新、題材創新、手法創新來實現新聞宣傳創新,是其成功的一個極其重要原因。這些短片和現場采訪相結合,沒有拔高的臆造,更沒有枯燥的說教,語言樸實、故事真實、畫面平實,成了整臺節目最吸引人的亮點之一。

通過大量紀實元素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關注社會,關注人生是電視節目的使命。將最豐富的生活信息,最原生態的生活展現給廣大的電視觀眾,使廣大的受眾某種心理或生活的契合和親切感。

大眾傳播媒介具有監督社會環境,承擔國家意識引導和向人們提供適應社會的方法等作用。電視傳播的永遠是社會最需要的聲音,文藝節目與新聞元素的融合使電視文藝走向多樣化,不斷地豐富了電視屏幕,滿足了不同的社會階層的需要。文藝晚會通過對新聞的時效性,真實性和社會性元素的吸收,也更真實形象的反映社會生活和人物,對時代脈搏的掌握,有助于以情感人,從而確立了在電視傳播中的主體地位,發揮了電視本身所肩負的社會責任與使命,有了更為廣闊的拓展空間。

總之,多種元素的整合是電視節目發展的必然趨勢,探索當下電視文藝晚會與紀實元素的有效結合和互動問題,將是電視文藝發展歷程上創新的新課題,如何恰當地運用紀實元素,是將來晚會導演們要權衡把握的問題,也是對導演調動駕馭現場能力的一大考驗。但有一點,大家已形成共識,那就是一個成功的電視節目需要多種元素、多種手段和方式的整合,不斷推陳出新,唯有如此,才能得到觀眾的真正認可。

猜你喜歡
文藝晚會紀實晚會
Celebrate Spring Festivalin Xuzhou 徐州過年紀實
三都縣舉辦紀念毛澤東誕辰123周年文藝晚會
鄭州擂臺賽紀實
混亂實驗室紀實
混亂實驗室紀實
慈善晚會3
慈善晚會2
慈善晚會1
“戶”字的“二人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