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輿論影響的新力量——微博

2014-07-13 13:46河北藝術職業學院050011
大眾文藝 2014年10期
關鍵詞:傳統媒體輿論受眾

李 潔 (河北藝術職業學院 050011)

近年來,微博成為了公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流平臺,在社會中發揮出越來越大的影響力和沖擊力。它對傳統的紙媒或電子媒體構成了強大的沖擊力,同時,作為社會輿論的一種新興影響力,它的功用正在凸顯出來。

所謂輿論,就是社會中相當數量的人對于一個特定話題所表達的個人觀點、態度和信念的集合體。輿論的形成,一是來源于群眾自發,二是來源于有目的引導。而傳播媒介在反映輿論和形成、引導輿論過程中具有很大的作用。社會輿論若只在街談巷議中存在,或僅記載于決議,其力量是有限的。只有經過報紙、通訊社、廣播、電視、網絡等媒介的廣泛傳播,喚起人們對某一社會問題的關注,才能把輿論凝聚起來,進而影響人們的思想和行動。

每一種新媒體形態的出現,都會極大地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的運行方式。自媒體時代,微博日益成為人們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傳播媒介。2010年是“中國微博元年”,新浪、網易、搜狐、騰訊四大門戶網站均開設微博,并迅速受到網民的推崇,用戶數呈現爆發式增長,一時間,呈現出一種全民“織圍脖”的盛況,微博也被多家主流媒體評為“2010年度最值得尊重的媒體”。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3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 截至2013年12月,中國微博用戶規模為2.81億。2013年,僅新浪微博的總營收就達到了1.883億美元。

與此同時,微博也正在以驚人的發展速度和顛覆傳統的話語模式,成為改變舊的輿論格局、推動公民話語權成長的重要力量。以微博為代表的自媒體創造了媒體傳播的新格局,成為網絡傳播非?;钴S的主體和新興輿論場。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秘書長祝華新曾說過:“人人開微博,等于給政府、給公務員裝上了攝像頭?!?/p>

微博作為一種新興媒體,具有它本身的媒介特性:

1.形式簡單,內容簡短,使參入和切入更方便且實時,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微博,它已經跟QQ、手機號碼一樣,成為每個人名片上的通訊方式之一。

2.信息容納量巨大,影響范圍廣,可以為數量眾多的用戶提供廣闊的發表空間,而且所發布的信息不單是官方的、正式的,更多是個人的。

3.互動性更強。它簡單的記錄方式滿足了每一位用戶表達和交流的需求,使他們既是信息的生產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這種雙向傳播模式,不但能使用戶表達自己的態度,而且相互之間隨時隨地能進行交流,無疑更加放大了傳播效應。

4.因其精短而傳播更迅速,時效性更強。

微博為網民們提供了密集的信息,寬闊的空間,便捷的交互,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我們的思想,影響著我們的喜好,所以微博的輿論影響力不容小覷。

首先,我們必須認識到,在傳播信息的快速化、便捷化,以及能瞬間點燃網絡群體效應的多重作用之下,微博已經儼然成為了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許多網民是草根,更是“記者”,話語權不再是稀缺資源,“人人都有麥克風”在這里得到了很好的詮釋,一個真正的“全民記者時代”已經來臨。微博,讓普通百姓有了反映社會問題的新途徑,增強了百姓的社會參與力,他們可以借此平臺傾訴心聲,提出困難,尋求幫助,這既解決百姓問題,也拉近了讓公民和政府之間的距離,有利于社會穩定和諧發展。

微博對于傳統媒體的影響則更為顯著。新聞欄目、報刊雜志借助這一平臺增加受眾對自己的關注度,逐步擴大自身影響力,擴大受眾的群體范圍,提升自己的品牌定位。微博作為“自媒體”的意識逐漸強化,與傳統媒體之間的互動越來越頻繁,新聞事件跳過傳統媒體直接為公眾所知曉漸成常態。此外,以嚴肅新聞為主打的電視節目、報刊雜志,為了順應潮流趨勢,符合大眾的審美,一改往日嚴肅慎重的筆風,開始做受眾喜聞樂見的新聞,同時,還增添了生活百科、溫情故事和心靈雞湯等內容,拉近與普通百姓的距離。就連最近一段時間的《新聞聯播》,在其官方微博都不斷地發出預告,提醒受眾及時關注當天節目的結尾,于是,我們看到了“文藝”“賣萌”“小清新”等許多令人驚喜的方式。

另外,微博還很大程度上彌補著傳統媒體長期存在的時效性問題,利用微博使用的便捷及其發布信息迅速的優勢,傳統媒體也能將人們帶入一個即時新聞的世界。尤其是在突發或重大事件發生時,微博能以最快的速度將事實真相告知受眾,有利于政府機關迅速做好工作安排。在溫州“7.23動車事件”發生后,不少網友的個人微博一夜之間變成了“個人通訊社”,網友“@Smm 苗”在7月24日20:27發的微博被近3萬名網友轉發,并有近9000條評論。評論員童大煥的一條評論,被轉發近30萬條,且被《紐約時報》摘引。隨著一條條微博的發出,消防戰士、醫護人員、剛剛逃生的乘客、在橋下乘涼的居民、在溫州旅游的游客、出租車司機……成千上萬素不相識的人們從四面八方匯攏來,向求救者施以援手。同時,浙江省衛生廳、浙江省血液中心等政府部門及機構,也迅速開通官方微博,滾動發布信息。在發布“血漿告急”信息后,短短幾個小時,超過700名溫州市民迅速前往獻血,造成罕見的“凌晨堵車”現象。

沒有人否認,微博興盛得到了網友鼎力支持:通過微博,能夠在第一時間了解信息,可以轉發、評論、私信;可以將超文本信息全部糅合在一起,隨時隨地與你的粉絲分享……有事沒事,織條“圍脖”,可以是文字、圖片、語音或者鏈接;微博可以炫物,曬心情,發牢騷。這些都是微博大觀園中的花鳥魚蟲,有之生趣盎然,無之寂靜無聊。但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清醒地意識到,作為如今最流行的網絡社交工具之一,微博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增添一份色彩的同時,也正在成為虛假信息滋生和泛濫的溫床。它們多來自于沒有經過認證的微博,一些官方微博的誤轉加速了謠言的傳播。

微博的門檻很低,只需140個字就可以發布信息、表達觀點,而且每個人都是信息發布者,這就沒有了傳統媒體的“把關人”。同時,微博里還有大量的匿名人群,他們發布的信息往往和他們的身份一樣無法證實。有時候,一部分人甚至為了博取粉絲或謀求商業目的而制造虛假信息,使得許多“陰謀論”“黑幕論”不脛而走,快速彌散。諸如某某“被死亡”“被離婚”之類的謠言層出不窮,新浪網在2010年11月專門開通了官方微博“@微博辟謠”來應付假消息,還成立了微博辟謠小組,提供了通過微博賬號、郵箱、舉報按鈕等多個途徑,調動和使用網友力量共同實現內容自凈。

與此同時,由于微博充分考慮用戶的需求,用戶可以自己定制設置個人賬戶,這就使它帶有強烈的個人色彩,用戶發布的信息中也不乏情緒發泄之詞,導致微博情緒化色彩嚴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輿論價值。微博短小精悍,往往需要強化論點而缺少論證,多以情緒化的語言打動人而不需要理性的討論,尤其匿名者更無須承擔任何責任,常常激起罵聲一片,客觀理性的意見卻受到忽視或蔑視。這就容易造成整個虛擬社會中言論趨向不同極端,復雜的觀點難以展開的狀態,于是扣帽子多于作討論、罵人多于說問題的現象呈現蔓延的趨勢。

以微博為代表的新媒體正在重構輿論傳播格局。它們的崛起,直接帶來了輿論傳播格局的大變化。在微博得到鼓勵和支持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產生了對一些微博客道德和素養的擔憂。如何在承認微博促進了民眾的話語權、知情權、選擇權、監督權的同時,冷靜地發現和糾正“網絡江湖”中的種種問題,克服微博中的利益和情緒訴求的非理性和錯誤選擇,尤其是端正道德觀和提高道德、文化和政治素養,已經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在微博大量使用的情況下,弘揚優秀的傳統道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經成為微博時代面臨的主要挑戰。

猜你喜歡
傳統媒體輿論受眾
短視頻對傳統媒體主流價值表達的推動
新媒體傳播以及受眾參與式文化發展
哈里梅根活得這么歡脫 卻以一己之力引發英美兩國輿論
淺析新媒體時代下受眾觀的演變
受眾需求視野下對電臺編輯工作的優化措施探究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輿論
傳統媒體應對新媒體影響與沖擊的策略
傳統媒體創新發展方向
傳統媒體微信運作六要訣
廣播節目主持人的正確輿論引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