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國產諜戰劇對于敘事技巧的探索:以《青盲》為例

2014-07-13 13:46江蘇師范大學傳媒與影視學院221009
大眾文藝 2014年10期
關鍵詞:諜戰劇情感

柏 騁 (江蘇師范大學傳媒與影視學院 221009)

走過幾十載春秋的國產電視劇,形成了包括家庭倫理劇、青春偶像劇、軍旅劇以及諜戰劇在內的眾多類型劇。但是隨著類型化區分越來越明顯,問題也越來越嚴重:一味地跟拍,原創性匱乏,商業氣息過濃。也因居高不下的收視率,諜戰劇的創作已形成“諜諜不休”之勢并成為近年來最流行的文化研究現象之一。但是反觀熒屏上的“重重諜影”,粗制濫造痕跡不可謂不嚴重:一味地使用懸念和突轉而不顧及邏輯性,大量的酷刑與血腥充斥著整部劇,或者要么是男特務配女共黨,要么是女特務對男共黨,甚至是幾個人物戀情糾纏著。對此網友的概括十分精辟“特務多為美嬌娘,動作槍戰齊上場,故事單薄史料擋,假的妻子真的郎,敵我之間戀愛忙,勾心斗角本事強,對白膚淺旁白扛”。商業氣息愈發濃重的諜戰劇儼然不是藝術品而變成了消費品。所以一部優秀的諜戰片才更值得我們分析和借鑒,從而去發掘諜戰片新的藝術生命力,更好地迎合文化多元時代受眾多方面的認同。

本文試圖通過“二元對立的國共敵對劇情狀態進一步消解”“情感敘事新模式”等兩個角度解讀《青盲》這只“旅鼠”存活下來并“叫座又叫好”的原因以及本劇對于懸疑、愛情、政治等三大元素的詮釋。

一、二元對立的國共敵對劇情狀態進一步消解

二元對立模式的消解??v觀我國諜戰劇的發展,50—80年代的諜戰片中,共通的敘事邏輯在人物角色上的表現:國民黨幾乎都是非正義的,而我黨黨員都是“高大全”的光輝形象,臉譜化現象嚴重。這種二元對立的模式源于冷戰體系: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與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開始了長期的對峙狀態,冷戰體系形成。國際上的這種冷戰思維邏輯深深地影響了這一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因而也形成了一種“非黑即白、非善即惡、非光明即黑暗”的冷戰意識形態,1反映到電視劇中就突出地表現為角色形象的鮮明對立。但是隨著冷戰體系的瓦解,這種二元對立模式也漸漸地開始消解,政治派別的對立更多地體現為兩種信仰的堅守,國民黨黨員開始變得有“人情味”,而我黨黨員開始被更為客觀描摹成有缺陷的英雄,呈現出維納斯式的“缺陷美”。

白山館一號人物孫德亮,或許他不是一個張海峰式的頂天立地傳奇英雄,他也沒有高大帥氣的外表,但我們能從他慈祥的父愛溫情中觸摸到他內心深處的人性光輝。對上司,他不卑不亢,恩怨分明;對下屬,他體恤寬容、賞罰分明;對工作,他恪盡職守,清正廉明;對女兒,他不惜放棄尊嚴放棄一切保護關愛其健康成長。當他的上司李圣金以小芳為人質要挾他暗殺其恩師時,他情急之下,本能地跪倒在地,痛哭流涕地為女兒哀求妥協。將一個夾縫中求生存的人物的矛盾、糾結、掙扎、無奈以及剛直不阿體現得淋漓盡致。雖然說他是劇中正面英雄人物張海峰的勁敵,但是在敘事過程中讓廣大觀眾并沒有對他產生如傳統電視劇中國民黨的那種憤恨和敵意,而是多了一些思考和體諒,并帶有一些憐惜之情。

《青盲》對于國民黨人正面形象的渲染,對于我黨黨員缺陷的客觀呈現,反映國共關系的影像書寫由原來敵我對立的二元模式,轉變為“國共合作”的意識形態表達,這其中也滲透著社會政治、主流意識形態之間微妙、復雜的錯位與耦合。2

二、情感敘事新模式

(一)孫德亮與周八,馮彪VS徐行良

敵營中的友情??恐c孫德亮的關系,馮彪謀得了隊長這個肥差,喝酒、抽煙、嬉笑怒罵、凡事能躲就躲,對于沒有心機但愚忠的周八,孫德亮只能像對待孩子對待他,而對于有心機有計謀的徐行良,孫德亮又必須保持警惕,孫德亮與馮彪之間的交往雖然并不那么純粹,但是關鍵時刻,尤其是當對方出現生命危險時,友情的力量變戰勝了一切,對馮彪的敲詐勒索拙劣行徑,他嚴加訓導,反復勸諫,嚴于律己,寬以待人。他是個講義氣的人,對灰衣社和李圣金也痛恨的牙癢癢,因為他們欺負孫德亮,只是這兩方面一直沒惹到他頭上,但一旦惹上,立馬就把他們滅了,那一場戲還是滿熱血的。對于張海峰給了孫德亮那么大恩惠的前提下還要他殺死張海峰,他有猶豫,但還是服從,因為孫是兄弟,張海峰不死,孫寢食難安,可見他對孫德亮的忠心。夾雜著政治因素的親情、友情使得本劇的敘事結構顯現出多元化,人物形象也變得更加立體豐富。至于黃茂才,這是一個典型的國民黨頑固派,兇狠狡詐,但是他居然會為了自己上司徐行良因為得不到王玲雨的賞識而落淚,讓人唏噓不已的同時也感慨良多,對自己傳統的思想又重新做出定位和思考。

戰友間的兄弟情。而對于張海峰和馮進軍以及其他共產黨,對于這些有著共同信仰最后為了保護他而犧牲的戰友,張海峰既不能與那些試圖暴動的同志相認,在他們面對危險時也不能出手相救,對于張海峰來說這是非常痛苦的,正如劉新杰自己說言,他每天可以接觸的都是敵人,糾結的不僅是張海峰,同樣這也使觀眾糾結,對于人物復雜情感的處理使得本劇的情感敘事更加出彩。

(二)唯美化的愛情敘事

女人戲——配角的力量?!罢檻鹂傆袗矍辄c綴,英雄總要美人相配”。近年來諜戰劇越來越把情感戲當做重要敘事策略,在取得了一定效果的同時,也出現了同質化傾向嚴重、情感戲過多等弊病。如《潛伏》就用1/3的篇幅介紹了主人公余則成和3個女人的愛情故事。相比之下,《青盲》在愛情敘事上就顯得更加唯美,基于自保和工作的需要,張海峰和張蘭兩人開始交往,沒有其他諜戰劇男女主角復雜的情感糾纏,兩人僅限于一起挖地道,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努力,都給這段愛戀烙上了純潔的注腳。這種對于以往影視劇愛情敘述模式的超越,營造出無限唯美的想象,不似驚天動地般的熱烈,卻給人最真的感動。

結語

只要人們還有英雄崇拜的情結和揭秘懸念的渴望,代表主流價值觀又極具懸疑特色的諜戰劇,就一定有其發展空間。但是只有打破所謂的俗套,改變懸念作為敘事技巧的舊模式,例如可以將人物和情節進行適度突破、對以往類型的揉和、更注重對于市場信息的反饋以及社會思潮的把握,求質不求量,諜戰劇才能獲得持續性地發展。同樣對于我國國產電視劇類型化越來越成熟的今天,一部好的電視劇,在滿足觀眾需求的同時,又要能夠迎合觀眾心理特征的變化并注重探索新的敘事策略和技巧,創作出既有商業價值又不失藝術氣息的作品才是王道。

注釋:

1.尉天驕,吳思媛.從《青盲》看諜戰劇國共關系的影像書寫.學術之窗,2012(3).

2.尉天驕,吳思媛.從《青盲》看諜戰劇國共關系的影像書寫.學術之窗,2012(3).

[1]呂儉平.《告密者》《青盲》中受審者語言和非語言分析.電影文學, 2011(7).

[2]祁振欣.中國式諜戰升級.軍營文化天地,2011(1).

[3]李 敏.論近十年來諜戰影視劇的話語機制.現代傳播,2011(3).

[4]周頔.對諜戰劇熱播現象的冷思考.影視長廊,2011(2).

[5]盧衍鵬.諜戰劇的敘事策略與類型突破——電視劇《青盲》敘事策略分析.中國電視,2011.(2).

[6]卓玲.對國產電視劇現狀的幾點思考.當代電視,2011(5).

[7]姜振宇.《微反應:小動作背后隱藏著什么》.鳳凰出版社,2012.

猜你喜歡
諜戰劇情感
朱一龍、童瑤主演懸疑諜戰劇《叛逆者》
情感
《悅讀·家》開播激發愛國愛家情感共鳴
詩歌與情感的斷想
臺上
新世紀以來諜戰劇敘事策略淺析
《潛伏》在諜戰劇敘事的“革命”
“中國夢”背景下諜戰電視劇研究與創新
談諜戰劇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多重偽裝,反觀現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