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就業趨勢透視高校學生的素質拓展:構建以就業為導向的高校辦學思路

2014-07-13 13:46吳靈萍趙煒民西北民族大學音樂學院730030
大眾文藝 2014年10期
關鍵詞:畢業生崗位素質

吳靈萍 趙煒民 (西北民族大學音樂學院 730030)

中國高校在2009年調查統計,數量已達到2663所,高等院校大學生在校人數近3000萬人,我國高校入學率已達到23.3%,中國正式成為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國。我國高校教育的大眾化,逐步提高全民的整體素質,對于我國各個領域具有深遠的意義。但現階段,出現的一個負面影響是,數量眾多的大學生涌向社會,造成“就業難”、或未達到就業預期值等問題。2009年我國高校畢業生611萬,就業率僅為68%。多年來,盡管國家將大學生就業作為重中之重的問題來解決,但受大學生數量重多、就業觀念落后,就業預期值過高等因素的影響,大學生就業難問題依然非常嚴峻,成為中國社會高度關注的熱點問題。

一、 高校畢業生就業率低的原因分析

原因一:目前,大學生面臨的就業形勢是大學生就業難和用人單位招人難,二難并存反映出來的是大學生對高校培養德不滿意和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不滿意,高等教育跨越式發展中產生的大學生就業的結構行矛盾和量的矛盾。這說明我國高校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出現總量和結構雙重失衡,這一結果與我國當前高校運行機制存在的各種缺陷和不足高度相關。具體來看,專業與課程設置脫離社會需要;教學模式上習慣于“近課本、遠市場”“近理論、遠操作”對經濟社會發展和市場需求變化缺乏研究;畢業生自身素質有待大幅提高等等。

原因二: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另一個主要的原因是,現今畢業的大學生沒有樹立先進的或者說是符合我國經濟社會需要的就業觀念。多年來,高校畢業生不斷充斥在社會的各個領域,那些條件好、待遇高、工作環境好的工作崗位已基本達到飽和狀態。那些基層的、偏遠的崗位雖需要人,但各方面條件離高校畢業生的就業預期值距離較大,較少有人問津。

原因三:我國高校畢業生普遍自主創業能力較差,由于社會的就業崗位有限,所以,有相當一部分高校畢業生處于觀望和等待狀態。

原因四:由于我國網絡信息覆蓋領域不夠全面和發達,大學生就業信息網絡不夠完善等因素的制約,阻礙了市場化的大學生就業流動和配置。

根據以上所說,大學生的就業狀況取決于學生供給和需求的關系、就業服務體系以及信息網絡的完善,如果高校培養大學生的數量和社會需求的數量保持均衡,質量符合贖回需求,就不會出現的學生就業難的問題,目前,大學生的就業總量不斷上升的同時大學生內在的質量卻沒有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可,所以說,當前我國大學生就業方面的矛盾,主要是高校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出現總量和結構雙重失衡。

二、化解大學生就業難的幾個意見

努力推進大學生的素質拓展,旨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以培養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普遍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質,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目的。

(一)把高校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緊密聯系起來

1.高校要適應從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移的需要,以就業創業能力、綜合素質提高和人格健康塑造為中心,強調職業技能的培養、高尚職業服務態度的培養、加強職業技能操作能力和綜合學習能力的培養,將目標從培養高、精、尖的高層次人才,轉向以培養社會廣泛需要的應用型、創業型人才為主。

2.要立足社會需求充分考慮大學生的就業前途,把高校學生培養成為具有社會責任感、具有創新創業精神和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努力激發高校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之成為社會需要的、具備較高理論知識、較強實踐操作能力、高度社會責任感的人才。

3.探索實現高校大學生的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相融合的有效實現途徑,動員多方力量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和“以創業帶動就業”。積極探索高校教育教學的改革,推進專業設置改革與專業社會化并舉,力求高校今后培養的學生適應社會的需求,使高校畢業生既勝任專業崗位就業又勝任非專業即多崗位就業的素質。

4.構建具有時代特征的教學體系。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科技和信息的高速發展,高校教學體系已不能適應文化市場的需求。對高校教學體系進行改革,建立與社會需求相適應的、具有時代特征的高校教學體系勢在必行。

5.加強教材建設。根據社會和市場需求,建立自己的教材體系,成立教材編寫小組,組織有經驗的教師編寫一批具有鮮明時代特征、濃郁特色、內容豐富完整、結構清晰嚴密、載體形式多樣、特色突出的系列教材。根據教材要求,調整傳統授課模式,增強實用性和趣味性,提高教學效率。

(二)努力推進“大學生素質拓展”

“大學生素質拓展”是一項著眼于引導和幫助大學生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是在強調課堂教育為主渠道作用的前提下,發揮“實踐育人”的培養人才的又一項系統工程。它是一項優化當代大學生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思想品質、實踐能力等全面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八刭|拓展”應該是一項具有長期規劃、長遠目標、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

1.大學生素質拓展是以實踐活動為主要載體,開展各種素質教育活動,它與課堂教學活動相互補充、相互促進,是促進提升大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發展的重要實施策略。

2.大學生素質拓展的基本內容:是以培養大學生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進一步深化高校教學體制、內容改革為著眼點的和主渠道的,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素質和社會競爭力的活動。其中,包括培養學生較高的思想政治覺悟與高尚的道德修養、較強的社會實踐能力與社會服務意識、掌握較高的專業理論知識和較強的專業技術技能、較好的社團活動與社會工作能力等。

高校學生的素質拓展,有利于形成大學生自覺參與素質教育的積極導向,有利于動員社會資源服務大學生素質教育,有利于增強大學生自主創業就業的意識和能力,有利于將自己塑造成為“理想遠大、熱愛祖國的人,追求真理、勇于創新的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視野開闊、胸懷寬廣的人,知行統一、腳踏實地的人?!?/p>

(三)“以人為本”是我國高?,F今人才培養的根本點

當今,我國高校人才培養必須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解決大學生就業、為社會未來儲備人才為出發點,貫徹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加速高等教育教學體系的改革與轉型。堅持“以人為本”的培養思路?;凇耙匀藶楸尽钡乃悸?,高校教育的人才培養應遵循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培養的人才數量與社會崗位需要基本相符;二是培養的人才知識技能結構符合社會崗位的需要;三是培養的人才對于社會的發展有一定的未來儲備。其關鍵在于我國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應堅持社會需求為導向,堅持“以人為本”為思路的可持續的高校教育觀。因此,作為治本之策,我們必須下決心在高等教育領域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速推進我國高等教育轉型,使高校畢業生既勝任專業崗位就業又勝任非專業即多崗位就業的素質。

結語

我們應當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高等教育改革創新,實現教育體制和高校運行機制的轉型,通過充分調動高校、教師、學生和社會的積極性、創造性,促進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與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接軌,使高校畢業生即勝任專業崗位就業又勝任非專業等多崗位就業的素質。有效化解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問題,為建設高等教育強國、人力資源強國和創新型國家,做出新的貢獻!

[1]朱曉卓.《當代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分析以及對策》[J].寧波工程學院學報,2011.03.

[2]楊守建.《大學生就業問題出在哪了》[J].中國青年研究,2004.03.

[3]周章明.《新時期大學生就業的困境及出路》[J].教育探索,2010.10.

[2]彭潔.《高校畢業生就業現狀及對策研究》[D].南昌大學,2010.02.

猜你喜歡
畢業生崗位素質
2022年將農村公路管護領域就業崗位穩定在80萬左右
南京藝術學院2022屆畢業生優秀作品
青春,在為國奮斗的崗位上閃光
素質培養目標下經管“專業課程鏈”構建研究
你根本不知道,這屆畢業生有多難
一個沒什么才能的北大畢業生
森林消防通信崗位上的“藍鳳凰”
公關攝影師必備素質
走進“90后”崗位能手
素質開發完全圖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