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文化滲透與課堂活力建設

2014-07-25 21:40文/張含
新課程·上旬 2014年5期
關鍵詞:課堂活力文化滲透大學英語

文/張含

摘 要: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傾向于單純的語言技能訓練,而忽視了文化導入的重要性。實際上,語言是文化的載體。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以及國際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文化滲透成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發展的需要。通過分析文化滲透與課堂活力建設的關系,提出了幾種主要的文化滲透策略優勢,就如何有效實施文化教學做了探討和分析,旨在有效增強學生文化意識,提高課堂活力。

關鍵詞:大學英語;文化滲透;課堂活力

Abstract:What the traditional English class focuses is the drill of language ability, ignoring the importance of education on culture. While it is known that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culture and it reflects culture. A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the demand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n the talents, cultural infiltration has already been the focus in college English education. The essay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ulture infiltration and the classroom dynamics, and suggests several strategies in cultural infiltration, with the aim at promoting students cultural consciousness as well as the classroom dynamics.

Key Words:college English;cultural infiltration;classroom dynamics

隨著國際化與全球化的推進,英語儼然已經成為國際交流的重要語言工具,與此同時,培養語言方面的專門人才也變得尤為重要。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方法對語法和詞匯等重視有余,而忽視了文化與語言的關系。教育部頒發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進一步界定了大學英語的教學性質:“大學英語是以外語教學理論為指導,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跨文化交際和學習策略為主要內容,并集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為一體的教學體系?!痹诖髮W英語教學中強化文化滲透不僅符合語言習得的規律,又有利于發展語言學習者的交際能力。外語學習就是文化學習,外語教學就是文化教學。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載體;語言教學既有工具性,更有人文性和教育性。也就是說,英語教學應是如何有效地實現語言與文化的教學。此外,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對人才的需要,僅僅是書本上的內容已然無法滿足學生語言習得的欲望。從這個角度來看,英語教師更應該及時進行語言文化的滲透,展現給學生一些新鮮的授課內容,否則英語課堂將會形如枯槁,毫無生機,課堂活力就無從談起。在課堂給學生適當補充滲透文化方面的知識已成為大勢所趨。因此,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滲透就具有廣泛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一、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滲透的理論依據

提起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意識的培養和文化滲透,其應該起源于語言與文化的關系。語言的學習和使用必須有一個適當的環境,使用這種語言講話的人們應屬于一個群體,這個群體由于自身特征與其他群體不同而區別于其他群體。語言絕對不能脫離文化而單獨存在。這也就是說,不脫離社會流傳下來的、決定我們生活面貌的風俗和信仰的總體。美國著名的語言學家薩丕爾在他的《語言論》中寫道:“文化是一個社會所做的和所想的,而語言則是思想的具體表達方式?!币虼?,從某種意義上講,語言與文化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并且是相輔相成的。

在某種程度上,文化是指一個社會的全部生活方式,這其中必須也包括語言。那么,語言就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對其起著重要作用。作為文化載體的語言,是該社會整個文化的基礎,文化對語言又起著制約作用。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各民族由于自己的政治經濟制度、生活習俗、言語禮節、行為規范等方面都存在著自己的民族特質,反映在語言文化上就出現了豐富多彩的差異性,因此,學習語言就絕對不能忽略語言所承載的文化。

二、英語語言教學中文化滲透與課堂活力的關系

在傳統的大學英語課堂上,教師過于注重語言系統知識,而往往忽視學生綜合應用語言能力的培養。傳統英語課堂除了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之外,還在很大程度上誤導了學生學習英語的方法,學生就誤認為,只要大量背誦詞匯、掌握了語言規則、記住了語言規則就可以把這些規則直接應用到語言交際中。由于現有的許多外語水平考試也主要考查語言知識,這又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語言學習本質的誤解,結果事倍功半,達不到英語學習的目的,使不少學生失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英語課堂活力也大打折扣。

研究表明,教師如果學會了如何在課堂上更有效地運用文化滲透的策略,課堂活力就會大大提高,學生也會興致盎然,師生之間的關系就會得到改善。不僅如此,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效率也會提高。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大學英語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意識,在英語課堂中進行文化滲透,以便培養學生全面的跨文化能力,與此同時,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活力。教育中經常提到要“寓教于樂”,在英語教學中,有計劃有選擇地滲透文化教育即為一種“樂”。通過設計好的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時的興趣,亦可以調動課堂的活力。

三、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文化滲透的策略

1.作為語言教學者,應當努力提高自身的語言文化素養

淵博的知識、高深的文化素養以及敏銳的跨文化意識是語言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英語語言傳授者應該善于通過書本、互聯網、影像制品以及廣播電視等多種渠道了解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傳統習俗、價值觀、生活方式等,有效利用教育資源,為語言習得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和環境。語言教師應在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的過程中扮演好指導者的角色,指導學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異,英語語言國家的風土人情和傳統習俗等,幫助學生將所學的跨文化知識運用到英語語言的學習和使用過程中。

2.著重對出現的英語文化現象進行講解和學習

利用現有教材提供的內容,對比本國文化,挖掘語篇的文化信息,洞悉文章的深層文化含義。

(1)現有的大學英語教材選材十分廣泛,大部分教材中的語篇都會涉及英美國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識,特別是其中的文學作品,為學生了解非本國文化提供了豐富而生動的材料。教師在講授基本知識,強調語言要素的同時,還要注意闡明篇章結構和中心思想,教會學生識別中心句,更為重要的則是引領學生挖掘整個語篇的文化信息,對筆者的寫作基調、語氣、修辭和語言風格加以分析,使篇章閱讀提高到對篇章進行欣賞與評價的層次,使學生在語言習得的同時,拓展自己的文化視野。

(2)在講授過程中結合詞匯教學,增加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我們在對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方式進行改革的同時,應該認識到,不管如何,詞匯始終是語言的心臟。一個民族的文化在語言使用的各個方面都會有所反映,而在詞匯方面體現得最為突出,涉及面也最為廣泛。從本質上講,詞匯的內涵意義、感情意義、反映意義和社會意義都與文化有關,是文化因素在其中的體現。傳統的詞匯教學僅僅注重詞匯的形式、字面意義以及結構層面上的組成方式,而忽視了詞語特有的文化含義的傳授。實際上,詞匯教學不必孤立地進行,可以將詞匯放在文化情景中去學習并掌握。英語里有很多詞語,如果我們在教學中不結合其文化背景來傳授,就很難達到效果并提高課堂的活力。

endprint

3.努力創設多種情境,優化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活力

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語言傳授者應當采取符合語言習得規律和學生情感需求的教學方法來組織課堂教學。努力創設英語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其中感知語言的魅力,從而調動語言習得者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其學習的動力和熱情。通常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種途徑:(1)通過使用實物教學來創設直觀的情境。實物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學生在教室里即可認識客觀事物。通過這一直觀教學手段,加之教師的語言表述和學生的角色扮演,形成交際的模擬情境和氛圍。通過在設計的情境中進行語言練習,讓學生體會英語與母語使用的異同。(2)通過角色扮演來創設語言情境。模擬真實的語言情境其實就是對語言的感知過程。通過創設情境教學,把學習知識和體驗文化差異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在應用語言的過程中學習語言,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驗文化。這樣做可以加深印象、幫助學生理解,也能使實際教學效果比普通抽象的講解要形象生動很多。(3)利用多媒體手段創設情境。充分利用電視、電影、錄像、互聯網等多種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英語文化的興趣,這種辦法的特點是通過聲音、圖像等,生動、自然地反映英語國家社會文化各個方面的內容,這樣不僅題材廣泛、形式多樣,可以從中接觸到大量的文化信息,還可以使學生更直觀地體驗英語國家的文化,感染力極強。另外,文化滲透于生活中,通過這些渠道所接觸到的有關社會文化生活方面的內容是對生活的高度概括和藝術形式的再現,是學生在視覺上更好地了解非本國文化的有效途徑。

另外,在聽力課的教學中也可以采用文化滲透的方法。提高聽力不但要有扎實的語言基本功,歸納以及判斷的綜合能力,也需要具備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識。聽力理解與閱讀理解不同,聽到的話語轉瞬即逝,沒有反復思考的可能。因此,語言習得者必須對聽到的句子做出快速的反應,做到這一點,習得者必須在平時的學習和練習中注意積累文化背景知識。語言教授者在教學過程中也應積極幫助學生總結和匯總此類文化背景知識,熟悉特定語言環境下的一些習慣應答。不可否認,幫助語言習得者解決聽力理解中的文化障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文化滲透,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可向學生推薦有文化代表性的電視欄目、電影碟片、專題講座,指導學生拓寬知識面,以提高學習效果。

4.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拓展學生多渠道、多視角地了解不同國度文化的途徑

語言的學習不能單純地拘泥于教材,而應該以教授的課程為依據,以教材內容為平臺,與此同時積極充分地挖掘和有效地利用各種課程資源,靈活并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因為文化教育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只靠課上教學遠遠不能滿足語言學習者的需要。而第二課堂是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力補充和延伸。豐富多樣的第二課堂活動既可以鞏固課內所學知識,有利于開闊學生視野,多方位地進行語言接觸。因此,在第二課堂中教師還應對學生多進行文化知識學習的引導。

第二課堂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如,可以組織學生舉辦英語類的聯歡會,有條件的話可邀請外籍教師參加聯歡,讓學生多同英語國家人士接觸,讓學生直接感受并體驗英語文化的氛圍,更加直觀地感受英語國家人士表達情感和思想的方式。另外還可以組織英語角活動、閱讀英文報刊、排練英語短劇等活動形式,為學生提供真實的情景,讓學生在融洽的文化氛圍中得體地傳遞和接受信息。寓教于樂,從而讓學生在輕松、自然的活動中運用所學語言知識體驗異國文化。這樣,通過交流可以讓學生體驗中西方文化差異,可以讓學生對文化差異更為敏感,并增強他們的適應性。此外,還可以讓學生在課后針對課文內容設計排練英語短劇,設計人物或創造多種情節進行表演,從中體驗外國人表達思想感情的方式或行為,對比中外文化中人們的生活方式、傳統習俗、思維方式、審美標準、價值觀念等,使他們能夠沉浸于異國語言文化氛圍之中。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對異族文化通過課堂教學有理性的認識,還可以在課外活動中通過與本族文化進行感性比較來學習異族文化。

5.避免中式英語的錯誤翻譯

文化方面的差異與不同語言文字的差異一樣,可能會導致信息交流時的障礙和誤解。在缺乏文化意識的情況下,翻譯只能顧及字面含義的轉換,或者受母語干擾用母語傳授的文化經驗去曲解這樣的信息,這便會導致文化性質的誤譯。所以語言翻譯教師更加不能只是傳授一般的翻譯技巧,或是只做些機械性的翻譯練習,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從文化內涵的角度來分析作品、理解作品,對比歸納英漢文化的差異及其語言表達上的不同,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鑒別欣賞能力,從而提高翻譯的準確度。

綜上所述,語言的學習與其他課程不同,語言本身不僅是教學內容,更是一種教學手段,只有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證教學效果。外語習得者在與以這種語言為母語的民族的人們進行交際時,也許他們的發音或一些句法錯誤往往會被容忍,但是他們違反語言在使用時的得體性的現象則會被認為是不禮貌的。因此,要獲得與講外語的民族的人進行順暢交際的能力,就必須在學習外語語法知識的同時習得其文化知識。因而,英語教師要努力引導學生加深對英語文化的理解和認識,在學習運用外語的基礎上進行積極的文化滲透,在不斷增強課堂活力的同時,逐步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思維,最終達到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代琳.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文化滲透及策略[J].蘭州工業高等??茖W校學報,2003(03).

[2]李碧海.大學英語課堂文化的延伸[J].韶關學院學報,2004(08).

[3]陸宏.談大學英語教學中英美文化滲透[J].科技信息,2007(35).

[4]馬曉娜.議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文化滲透[J].邢臺學院學報,2012(03).

[5]于曉紅.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滲透與課堂活力建設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2012(20).

[6]張健.大學英語教學應重視文化背景知識的輸入[J].黃石教育學院學報,2006(03).

[7]朱艷梅.大學英語教學與大學生社會文化能力培養[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2).

注:本文系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項目的論文成果。

項目名稱:基于文化滲透的大學英語課堂活力建設研究。

項目編號:WYYB12120。

編輯 董慧紅

endprint

猜你喜歡
課堂活力文化滲透大學英語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以生代教”教學模式初探
校園網絡背景下大學英語大班教學的缺陷探究
張揚學生個性,展現課堂活力
情感教學法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美媒:北京警惕西方進行“文化滲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