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揚學生個性,展現課堂活力

2016-10-09 11:03
考試周刊 2016年77期
關鍵詞:學生個性課堂活力數學課堂

張美秀

摘 要: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同時提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關鍵詞: 學生個性 數學課堂 課堂活力

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中創設一個有利于張揚學生個性的“場所”,讓學生的個性在寬松、自然、愉悅的氛圍中得到釋放,展現生命活力。否則,課堂忽視學生的個性發展,過多地強調知識記憶、模仿,壓抑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將使教學變得機械、沉悶,缺乏童心和靈性,缺乏生命活力。面對新課改的挑戰,如何讓數學課堂真正活起來呢?下面我談談幾點看法:

一、滲透數學思想,培養學習興趣

提高教學有效性,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不能僅依靠單純的模仿與記憶,而要促使學生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為此,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舉一些學生身邊的實例促進教學,如存錢的計算、樹木高度的測量和土地面積的計算等。這樣可以讓學生懂得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價值,從而更熱愛數學。此外,教師還可以在數學教學中滲透符號口訣表述思想。初中數學符號是很多的,教師可以教會學生利用簡潔的口訣表述復雜、抽象的數學道理。如教學“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時,根據取值情況,可以總結為“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間,小小大大取無解”。初中生的抽象邏輯思維還處于發展階段,利用口訣教數學,可以化抽象為具體,提升教學效率。

多年來,由于“應試教育”的桎梏,學生學得苦,教師教得苦,到頭來學生只會依葫蘆畫瓢地解題,而動手制作和應用知識的能力相當低下,更談不上開動腦筋發揮創造性,“應試教育”嚴重束縛學生的個性發展。充分使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內容,指導學生利用硬紙、木條、鐵絲等材料制作一些簡易的幾何模型,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體現課程標準的要求:“能夠由簡單的實物想象出幾何圖形,由幾何圖形想象出實物形狀?!?/p>

新教材編排版式活潑、圖文并茂,內容順理成章、深入淺出,將枯燥的數學知識演變得生動、有趣,有較強的可接受性、直觀性和啟發性,教材安排的“想一想”對開發思維、培養興趣有極大的幫助。

二、營造氛圍,成為課堂的主人

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能促進師生雙方交往互動,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真正把教師轉變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把學生轉變為學習真正的主人。營造寬松的課堂氣氛,必須用“情感”為教學開道。夏丏尊曾經說:“教育之沒有感情,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彼越處熓紫纫獝凵?,這種愛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關懷學生的冷暖、喜惡之愛,更有學習上了解學習情況,填補知識缺陷,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多鼓勵,不輕易否定,恰當指引,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讓學生真正感到老師既是良師更是益友。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比说哪芰Σ⒉皇强俊奥牎睍?,而是靠“做”會的,只有動手操作和積極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們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做“聽客”和“看客”,要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動口、動手,又動腦,親身參與課堂和實踐,包括知識的獲取、新舊知識的聯系、知識的鞏固和應用的全過程。要強調凡能由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要由教師提出;凡能由學生解的例題,不要由教師解答;凡能由學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學寫出。數學課堂不再是過去的教師“一言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主動參與、積極引導、耐心輔助,與學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真正把學生解放出來,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三、注重方法指導,培養學習習慣

新教材以“指導教法,滲透學法”的思想,在每章節內容編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議一議”、“讀一讀”等欄目,獨具匠心、面目一新。宗旨是設法使學生學有趣、學有法、學有得,同時對教師的教法提出高要求。

如教學“角的度量與表示”時,可出示閱讀題:我們以前用刻度尺測量線段的長短,那我們用什么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表示方法有幾種?表示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閱讀完畢,或通過提問、或以評估形式檢查閱讀效果;或有計劃地組織學習小組以討論形式探討閱讀內容。同時,鼓勵學生在閱讀中找出問題,并不失時機地表揚在閱讀中有進步、有成績的學生,使學生有獲得成功之喜悅,從而產生興趣,養成閱讀習慣。

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培養討論習慣。教師通過有針對性、合理性的提問,引發學生進入教學創設的教學情境,引導他們積極探討數學知識,逐步培養思維能力和討論習慣。特別一題多解的題目或需要分類討論的問題,如教學“絕對值”、“列方程解應用題”時,有很多需要分類討論的題目;還有探索規律這一節教學中,也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由此引導學生三五人一組討論,歸納出相應的方法和規律。

重視培養觀察能力。學生對圖形、實驗的觀察特別感興趣,缺點是思維被動、目的不明確,這就需要教師引導他們有的放矢、積極主動地觀察,可采取邊觀察、邊提問、邊引導學生對變化原因、條件、結果進行討論;也可以創設教學情境把學生帶入較熟悉的環境中觀察。如教學“平行”前,要求學生認真觀察現實生活中關于平行的實物,上新課時著重提問幾個學生,并根據他們的觀察、分析情況逐步導出平行及性質,使學生體會觀察帶來的收獲與興奮,自覺養成觀察習慣。

總而言之,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數學課堂不再是封閉的知識集中訓練營,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遞,課堂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思維得以飛揚,靈感得到激發,課堂變得春光燦爛、精彩紛呈。

參考文獻:

[1]譚能霄.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小學教學參考,2009.

[2]蔡志剛.如何強化落實以生為本的課改理念.新課程學習·下旬,2013.

[3]徐建華.如何搞好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考試周刊,2014.

猜你喜歡
學生個性課堂活力數學課堂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彰顯學生的個性
小學語文教育中對學生個性的培養初探
淺談怎樣營造愉快的語文課堂氛圍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學生個性的發展
數學課堂信息化中的“三適”探究
巧用插圖,注入課堂活力
淺析如何激發小學語文課堂活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