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型高校出版社的困境與營銷策略思考

2014-08-11 00:08陳媛
出版廣角 2014年12期
關鍵詞:出版業網絡營銷新媒體

[摘要]中小型高校出版社進入體制轉型的浪潮中,同時又遭遇新媒體市場的沖擊。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中小型高校出版社一方面要立足自身的優勢,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新媒體,開展網絡營銷,順利實現轉型。

[關鍵詞]新媒體;中小型高校出版社;出版業;網絡營銷;

[作者簡介]陳媛,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

在“新媒體”問題上,首先要指出的是一個長期存在的誤區。一直以來,在有關“新媒體”的討論中,我們總是從技術層面討論何謂“新媒體”,討論結果只能是將“新媒體”與“數字化”等同,這樣的討論實則是無意義的。對于“新媒體”的理解必須從媒體的角度出發,從信息傳播的角度出發[1]。

那么,何謂“新媒體”呢?筆者認為,“新媒體”是一個不可定義的概念,其始終處在一個不斷生成的狀態之中,但是其極限不可能超出互聯網本身。因此,如果要定義“新媒體”的話,那么“新媒體”就是“互聯網”,其是“互聯網”的本質,也是“互聯網”發展的一個新階段?!靶旅襟w”的出現,并不意味著舊媒體的滅亡,所有的舊媒體都將在數字技術的影響下轉型成為新媒體。因此,對舊媒體而言,數字化只是手段,新媒體化才是目的。僅僅滿足于數字化,必然會在新媒體時代遭遇發展瓶頸。

一、新媒體時代的出版業變革

當數字技術出現時,傳統出版業表現出一種驚人的恐慌,似乎傳統出版業就此將終結。然而,當新媒體時代來臨時,傳統出版業卻表現出一種驚人的淡定。原因何在?在傳統出版業看來,新媒體和數字化沒有本質區別,既然我們已經掌握了數字技術,那么新媒體就沒有什么可怕的。但是事情就這么簡單嗎?在筆者看來,對于傳統出版業最大的威脅,恰恰不是數字技術,而是新媒體。具體理由如下:

1. 新媒體引發內容革命。首先,內容生產方式的變革。在新媒體時代,內容生產是網絡化、數字化的,并且實現了超大生產(extra-production)。由此,產生了如今熱議的大數據。其次,內容創造主體的變革。傳統內容創作的主體是職業作者,而在新媒體環境下,越來越多的普通人,以一種高度自由化的方式從事寫作與翻譯活動,并且在規模上遠遠超過傳統職業作者群體所生產出來的內容數量。再次,內容組織形式的變革。傳統內容組織是基于紙媒介基礎上的,而新媒體的內容組織是基于網頁以及超文本鏈接基礎上的。后者在組織成本、組織效率上具有顯著的優勢[2]。最后,內容的多媒體化。傳統出版物由于受到自身媒介的限制,其內容只能是平面的,以文字為載體。而新媒體下的內容則是立體的,并且是多媒體化的,聲音、圖像、視頻等在新媒體環境下可以構成一個新的內容集合。

2. 新媒體引發消費革命。在新媒體環境下,“免費的午餐”到處都是,雖然在質量上參差不齊,但因為是免費的,所以令人趨之若鶩。盡管很多人都持有這樣的觀點,就是任何免費的沒有商業價值的生產都不可能持續下去。的確,在沒有盈利的情況下,優質個體作者不可能持續生產下去。但是新媒體環境下的作者數量是巨大的,新媒體不可能遭遇內容枯竭的問題。而傳統出版則會因優質作者體力、智力、創作效率以及報酬等方面因素,遭遇周期性的內容短缺。加之免費內容將消耗大量的市場份額,傳統市場必然會遭遇消費危機。

3. 新媒體引發市場革命。在傳統市場中,出版企業一直是出版活動的主體。而在新媒體時代,作者以及新媒體機構將成為出版活動的主體。在數字化浪潮中,出版企業往往認為,只要將自己所擁有的資源數字化了,便意味著實現了轉型。然而,真正的轉型是主體的轉型。在新媒體時代,出版已經呈現明顯的先網絡后實體的特征。越來越多的作者選擇利用新媒體在網絡上開展自我營銷,在擁有談判籌碼(粉絲群體)的基礎上再和出版社談合作。因此,在這種背景下,出版機構如果不能夠完成主體的轉型,不能夠新媒體化,那么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必將遭到全面危機[3]。

二、新媒體時代中小型高校出版社的困境

自2007年以來,高校出版社進入轉制浪潮,脫離體制保護的高校出版社直面新媒體市場的沖擊。大型高校出版社面對新媒體都有一種如臨深淵之感,何況中小型高校出版社。因此,在新媒體環境下,中小型高校出版社必然遭遇巨大的市場危機。當然,這種情況并不僅僅局限于中國,即便是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其高校出版社在體量上也可以說是微不足道的。從趨勢來看,新媒體市場與傳統市場呈現相互融合的趨勢,并且新媒體市場的影響力將越來越大。

1. 傳統市場中的價格戰。從近幾年的出版業變化來看,市場占有率所引發的馬太效應愈發突出。大型出版集團由于在資金上占有優勢,往往以低價促銷的方式搶占市場。而中小型高校出版社在失去體制保護的情況下,短期內無法形成市場競爭力,從而在傳統出版市場面臨生存危機。

2. 新媒體市場中的主體戰。在新媒體環境下,出版主體越來越多元化,并且呈現從線上走到線下的趨勢。在傳統市場中,中小型高校出版社已無法和集團化的出版企業抗衡,再加上越來越多的“散兵游勇”來蠶食市場,中小型高校出版社的生存狀況可想而知。此外,由于在技術上不具有優勢,以及版權保護制度上的缺失,中小型高校出版社難以在市場中獲得優勢地位。

3. 新媒體市場中的內容競爭。在傳統出版市場中,出版社始終奉行 “內容為王”的原則。但是在新媒體市場中,在海量免費內容的沖擊下,越來越多的出版社陷入慘烈的價格戰之中。大型出版社由于占據資金優勢,可以給優質作者提供更好的待遇。而中小型高校出版社,在自身盈利存在問題的情況下,不可能在價格上和大型出版社進行競爭,必然會遭遇人才流失的困境。

三、中小型高校出版社的營銷策略

對中小型高校出版社而言,困難是重重的,但是仍舊有殺出重圍的機會。正如當下所言,新媒體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在新媒體時代,中小型高校出版社必須轉變思路,在以下方面進行營銷突破。

1. 樹立新媒體意識。中小型高校出版社長期處在體制的高度保護下,市場化程度非常低,嚴重缺乏市場意識。不僅如此,由于在一定程度上與體制存在牽連,在人才的引進和人才待遇問題上都存在問題,嚴重制約了中小型高校出版社的發展。因此,對中小型高校出版社而言,樹立新媒體意識是第一步。那么,何謂新媒體意識呢?新媒體是一種綜合性媒體,是過去所有媒體的綜合[4]。在新媒體時代,媒體是人類活動的基本形式之一。中小型高校出版必須以媒體的方式從事活動。具體而言,樹立高度的品牌意識,打造品牌產品,開展有針對性的營銷活動,擴大與其他新媒體機構的合作。

2. 跨媒體經營?;蛟S有人會說,傳統出版已經陷入困境,跨媒體經營很可能面臨巨大的市場風險。對于這個問題,筆者想以滬江網與星火英語為例,從而論證跨媒體經營的可行性。滬江網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專門從事英語教育的網站,2006年后開始商業化運作。經過5年時間,滬江網已經擁有2000萬注冊用戶,品牌價值超過2億美元。星火英語是隸屬于山東星火傳媒集團的英語教材品牌,創于1997年,至今累計發行量1500萬冊。這兩個企業都是跨媒體經營獲得成功的范例。相比而言,中小型高校出版社在資金、人力和現有資源上都具備放手一搏的條件。

3. 利用新媒體打造品牌產品。新媒體時代,最重要的是品牌。品牌一方面要靠內容,另一方面要靠宣傳。中小型高校出版社依托高校在內容資源上的優勢,具備開發高品質產品的能力。出版社與作者之間是一榮俱榮的關系,出版社有義務利用自己的資源來幫助作者提升知名度,如制作學術視頻、教學視頻以免費的方式投放在網上。同時,出版社也可以采用簽約的方式,實現與作者之間的共同繁榮。

4. 發展社群電商模式。對于中小型高校出版社而言,入駐京東商城、當當網、淘寶商城等傳統電商的作用并不明顯。首先,傳統電商設置了太多的門檻,而且入駐成本較高。其次,中小型高校出版社的產品主要是教材和學術產品,受眾范圍較為特定,在大型網店中開展營銷,銷量不見得會有所提升。此外,從銷售數據來看,出版業主要以傳統銷售渠道為主,網絡銷售的份額在20%~30%。也就是說,中小型高校出版社即便是在大型電商中開展營銷,其所面臨的競爭依然是相當激烈的[5]。

那么,中小型高校出版社的網絡營銷出路何在?以羅振宇(羅輯思維)為代表的自媒體模式可供借鑒。羅振宇于2012年12月在優酷上發布了第一款新媒體產品——羅輯思維,并且在短短一年時間內聚集了100萬的粉絲群體。同時,羅振宇基于微信公眾平臺成功實現了社群電商的轉型。羅輯思維這一新媒體品牌的市場估值至少在1億元人民幣,這可以說是新媒體引發的市場奇跡。因此,走社群電商之路的成本風險是非常小的,中小型高校出版社完全可以復制這樣的模式。

[1] 柳建堯,沈楠. 國際領先企業數字出版發展態勢觀察[J]. 中國編輯,2012(5):34.

[2] 朱景福. 基礎教育數字出版盈利模式例談[J]. 科技與出版, 2012(7) :56.

[3] 王豫. 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的數字教育出版模式研究[J]. 出版科學,2012(2) :78.

[4] 陳楷根. 數字化時代地方教育出版社如何轉型[J]. 科技與出版, 2012(1):42.

[5] 韓建民. 專業出版是大學出版社的核心競爭力[J]. 現代出版,2011(6):60.

猜你喜歡
出版業網絡營銷新媒體
“三只松鼠”網絡營銷模式分析
以按需出版為抓手,推動出版業數字化轉型
AR與VR技術在兒童出版業中的應用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對出版業供給側改革的思考
汽車行業如何“玩轉”網絡營銷——以寶馬MINI PEACEMAN為例
網絡營銷也玩“田忌賽馬”
南宋出版業考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