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械制造與加工工藝專業“項目驅動,技能級進”培訓模式研究

2014-08-12 05:55張彩芬
河南科技 2014年1期
關鍵詞:車工鉗工高技能

張彩芬

(寧夏職業技術學院,寧夏 銀川 750021)

高技能人才培訓模式是指辦學主體根據高技能人才培訓所確定的人才培訓目標、人才培訓過程、支撐保障體系以及人才培訓評價體系的總和,并在實踐中得到檢驗的有形范式。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見》(中辦發[2006]15 號),加快培養速度,擴大培養規模,逐步建立一支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高技能人才隊伍,決定在全國建立一批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養示范基地,通過發揮企業和院校示范基地的帶動作用,提高企業職工技能水平和整體素質,擴大各類職業院校高技能人才培養規模,整體推進全國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人才培訓模式在整個高技能人才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對其進行系統性研究具有實踐推進與示范指導作用。寧夏機械技師學院作為國家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機械制造與加工工藝專業把探索以“項目驅動,技能級進”為理念的人才培訓模式作為建設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工作的重要內容,將完成高技能人才培訓模式創新課題的研究和實踐工作。這一研究工作的開展,將有利于加強對高技能人才培訓的規律性認識,有利于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持續健康穩步發展。

1 研究主要內容

建立“項目驅動,技能級進”高技能人才培訓模式需要探索和實踐的內容包括:人才培養規格的定位,企業、社會和學校高技能人才培訓系統化課程體系的構建,“教學做一體化” 教學方式的創新,“雙師結構” 教學團隊的打造,內涵式實訓體系的構建,人才培訓評價體系的構建,人才培訓模式的實施細則等等。這樣一種人才培訓模式應把課程學習、技能訓練、職業技能鑒定有機融合在一起,將“學做鑒三融合”貫穿于整個培訓周期;這樣一種人才培訓模式必須把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放在首要地位,工學交替,突出職業技能級進式的實踐教學。人才培訓模式的創新是一項復雜的工作,機械制造與加工工藝專業準備立足于區域經濟特點,面向行業,從學院的實際出發,通過探索與實踐,不斷總結和提煉,形成具有鮮明專業特色的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

2 研究方法和預期研究目標

機械制造與加工工藝專業“項目驅動,技能級進”培訓模式研究,首先要在相關企業進行廣泛調研,并請企業專業及行業能手進行論證、研討,確定專業方向、相關的主要崗位及所需職業能力,然后針對職業能力的培養,以職業資格為標準,確定課程體系,并探索出具有職業特色的實施細則,通過與銀川大河機床有限公司、吳忠富盛機械有限公司等企業合作,依據國家職業標準,以職業技能培訓為目標,采取校內實訓、校外頂崗實習、校企合作共建“準就業實習”等實踐環節,使學生的職業技能不斷提高,實現學生學習與就業相融合。同時,積極探索高技能人才培訓的運行管理體系和機制,建立健全技能評價體系,校企共同開發項目,初步構建高技能人才培訓模式。

3 完成機械制造與加工工藝專業調研工作

項目組先后到浙江機電學校、南京技師學院、包頭職業技術學院、包頭輕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等兄弟院校,浙江天煌教儀有限公司、浙江求是教儀有限公司等設備廠家,內蒙聯邦制藥有限公司、寧夏小巨人機床有限公司、銀川大河機床有限公司、共享集團等區內各大企業開展了廣泛的調研工作,學習兄弟院校在專業設置、課程建設、實驗實訓室建設等方面的經驗,參觀了目前較為先進的實驗實訓相關設備,了解企業用人單位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情況和對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并了解畢業生在企業的工作情況,并聽取了企業和畢業生對學校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4 形成“項目驅動,技能級進”的高技能人才培訓模式

通過與銀川大河機床有限公司、吳忠富盛機械有限公司等企業合作,依據國家職業標準,以職業技能培訓為目標,采取校內實訓、校外頂崗實習、校企合作共建“準就業實習”等實踐環節,使學生的職業技能不斷提高,實現學生學習與就業相融合。同時,積極探索高技能人才培訓的運行管理體系和機制,建立健全技能評價體系,堅持以學生技能培訓為主線,開展教學的組織與實施,按照機械制造與加工不同職業工種和等級,校企共同開發項目,技能的培訓由初級—中級—高級—技師,一步一個臺階,扎扎實實,以項目驅動完成技能的級進,初步構建“項目驅動、技能級進”的高技能人才培訓模式。

機械制造與加工工藝專業“項目驅動、技能級進”人才培訓模式。

5 具體培訓過程

根據區域經濟特點,并經過大量的調研和論證,對機械制造與加工工藝專業劃分了車工和鉗工兩個主要工種,按照“項目驅動、技能級進”人才培訓模式,構建課程體系,具體培訓過程如下。

(1)初級職業技能培訓

第一學期,安排機械圖樣的識讀與繪制、金屬材料與熱處理、電工基礎等專業基礎課和計算機基礎等公共課程,并開設鉗工初級(車工初級)課程,四周鉗工初級(車工初級)實踐課程,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初級職業技能。

(2)中級職業技能培訓

第二學期,安排機構與零件設計、機械圖樣的識讀與繪制、公差配合與測量技術專業基礎課程,并開設鉗工中級 (車工中級)課程,五周鉗工中級(車工中級)實踐課程,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中級職業技能,考取中級工職業資格證書。

(3)高級職業技能培訓

第三學期,安排設備機械裝配與調試(鉗工方向)、金屬切削機床(車工方向)、機械制造工藝學、機床夾具等專業核心課程,并開設鉗工高級(車工高級)課程,五周鉗工高級(車工高級)實踐課程,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高級職業技能,考取高級工職業資格證書。

(4)技師職業技能培訓

第四學期,安排液壓與氣動技術、就業指導、應用文寫作、數控車床操作與編程等專業核心課程,七周鉗工高級、技師(車工高級、技師)實踐課程,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高級或技師職業技能,考取高級或技師職業資格證書。

(5)專業綜合能力培養

第五至第六學期,依據崗位能力要求,圍繞機械加工設備操作和加工能力、機電聯調能力、設備故障診斷與維修能力、設備管理能力、產品營銷能力、質量控制分析能力等具有承接關系的綜合能力,以學生就業崗位為目標,強化崗位綜合能力訓練,進行校企合作共建“準就業實習”平臺,即根據企業的崗位能力要求,學校與企業共同制定培訓計劃,共同安排培訓教師,共同提供培訓場所,對學生交替進行崗前培訓。通過一年的培訓學習,經校企共同考核合格后,即與企業簽訂就業協議,學生完成全部學業,實現直接就業。

6 培訓模式保障體系建設

按照機械制造與加工工藝專業“項目驅動,技能級進”培訓模式,經過多方調研,根據專業技能培訓需要,通過校企合作,進行課程改革,開發項目,逐步完善與之相適應的課程體系建設,完成實驗實訓條件建設、師資培訓、教學質量管理體系等方面的建設工作,保障機械制造與加工工藝專業“項目驅動,技能級進”培訓模式順利實施。

[1]盧桂萍.對重慶市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與培訓基地建設的思考[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2]郭建新;李燕;胡蓉;郭學惠.高校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與培訓基地建設研究[J].重慶與世界,2011年19期.

猜你喜歡
車工鉗工高技能
鉗工機械操作的質量控制策略
機械裝配中鉗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實施“五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隊伍
道岔車工電聯合整治管理經驗
淺談車工實習的設置
探析鉗工銼削面凹凸問題的原因及對策
補齊高技能人才“短板”
現代學徒制培養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與實踐
對提高鉗工教學質量的思考
中職數控車工專業一體化教學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