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色戒》的異域文化之旅

2014-08-15 00:43
劍南文學 2014年9期
關鍵詞:譯作異域譯文

長期以來,很多人認為文學翻譯只是一種簡單的語言文字符號的轉換,不甚了解翻譯文學的真正性質,因而翻譯文學在國別文學史上成了無人認領的“棄兒”。事實上,翻譯文學,作為文學作品的另一種存在形式,也有其獨特的存在價值,而這些價值是原作根本無法實現的。除了向異域文化介紹、傳播原作外,翻譯文學不僅有助于豐富和發展異域文學的表現手法和文學語言,也可以促進異域讀者對于他國文化的熟悉和了解。本文將以張愛玲的小說“色戒”這一漢語文學的英譯本為例,對其進行不同層面上的探討與分析。

首先在文學方面,張愛玲的作品本身就是“中西合璧”,兼有中國“情節小說”和西方“性格心理小說”的特點,這在譯作當中自然也不例外。具有西方小說鮮明特點的心理描寫在譯文中得到了保留和展現。

例1:是馬太太話里有話,還是她神經過敏?佳芝心里想??此ξ纳駳?,也甚至于馬太太這話還帶點討好的意味,知道他想人知道,恨不得要人家取笑他兩句。也難說,再深沉的人,有時候也會得意忘形起來。

Was she insinuating something,Jiazhi wondered,or were nerves getting the better of her?Observing him smile and banter,Jiazhi even began to read a flattering undertone into Ma Taitai's remark,as if she knew that he wanted other people to coax the details of his conquest out of him.Perhaps success,she speculated,can turn the heads of even the professionally secretive.

與此同時,中國傳統文學中白描的寫作手法也在譯文中基本都保留了下來。白描是指用最精練、最節省的文字粗線條地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作者需要準確的把握人物最主要的性格特征,不加渲染、鋪陳,而用傳神之筆加以點化。

例2:穿著灰色西裝,生得蒼白清秀,前面頭發微禿,褪出一只奇長的花尖;鼻子長長的,有點“鼠相”,據說也是主貴的。

His face was pale,finely drawn,and crowned by a receding hairline that faded away into petalshaped peaks above his temples.His nose was distinguished by its narrowed,almost rat-like tip.

另外,我們所熟悉的中國文學當中對于物質的細節描寫-譬如《紅樓夢》當中詳細的列出整桌飯菜的名稱-這種現象在原作中也極為常見,同時也基本完整的在譯作當中保留了下來。

例3:房間那頭整個一面墻上都掛著土黃厚呢窗簾,上面印有特大的磚紅鳳尾草圖案,一根根橫斜著也有一人高。

The wall behind him was swathed in heavy,yellowish brown wool curtains printed with a brick-red phoenix-tail fern design,each blade almost six feet long.

由此可見,這一譯本不僅向西方讀者展現了他們所常見的心理描寫,也讓他們接觸到了中國文學中所存在的另外一些文學寫作手法,從而在熟悉的母語當中去領略和了解中國文學,并進一步影響和豐富本國文學的寫作手法。

其次在語言方面,盡管譯文主要是以目的語讀者為中心,語言表述盡量符合英語表達習慣或規范,然而個別明顯具有漢語表述特點的句子還是出現了。

例1:大家都笑。

More laughter around the mahjong table.

根據英語語言規范,名詞或名詞短語是不能單獨構成句子的,然而這一現象在漢語中則較為常見,并且個別在譯文中也被保留了下來。

例2:片刻的沉默。

A pause.

無獨有偶,這種稍顯異樣的英語句子,不僅讓目的語讀者對漢語表達習慣有所了解,也豐富了目的語的表達習慣。

最后在文化方面,雖然譯文對于某些目的語讀者難以理解的成語俗語之類進行了刪除或是改譯,譯作中還是偶爾會出現一些來自于漢語原文的文化意象、典故等。例如,“旗袍”被譯為廣東的方言“cheongsam”;再比如,“她說老都老了,還吃我的豆腐”也被直譯為"I'm too old a piece of tofu for you to swallow"。中國的旗袍文化雖已為許多西方人所熟知,但畢竟在日常生活中還不太常用,而“吃豆腐”這個典故估計還有許多英語讀者不怎么熟悉,因而譯作還是具有一定的異國情調。

另外,譯文中對于漢語人名、地名包括稱謂的處理大都采取了音譯或是音譯加解釋的翻譯方法,例如,“周佛?!北蛔g為“Zhou Fohai,Wang JingWei's second-in-command”;重慶被譯為“Chongqing,the Chinese Nationalistregime's war-time capital”;“太太”被譯為“ladies—taitais”,這些音譯加解釋的人名、地名和稱謂與英語文化自然有所不同,體現了漢語文化命名的特點,也就成為讀者了解漢語文化的一個渠道。

通過對譯作在宏觀上和微觀上的觀察與分析,可以清楚發現譯作對于豐富和發展異域文學所起的巨大作用,這對于消解文化霸權,抑制狹隘的民族主義和文化自戀,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發展都具有積極的作用。因此,作為文學作品的另一種存在形式的譯作,其獨特的價值是不容忽視的。

(新鄉學院 大學外語部)

猜你喜歡
譯作異域譯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what用法大搜索
關于譯介中國當代文學作品創新問題的思考
弟子規
弟子規
異域尋蹤
異域尋蹤⑦
異域尋蹤⑧
英語中“吃”的表達方法
譯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