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部憂思錄——讀《西部的傾訴》和《西部在移民》

2014-08-15 00:53曾祥金傅雅靜
環球人文地理 2014年18期
關鍵詞:天樞報告文學移民

曾祥金 傅雅靜

(南昌大學,江西 南昌 330031)

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有條不紊地運行,西部,這個陌生而神秘的地域映入人們的視野中。多年以來,這里脆弱的生態環境和樸實風土人情激勵著一批報告文學作家踏足西部,他們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與人道主義的眼光,審視著西部人民古老而封閉的生活狀態,其中梅潔的《西部的傾訴》和麥天樞的《西部在移民》正是西部報告文學中的佼佼者。兩部作品雖然視角不同,關注點有所差異,但意義卻殊途同歸。兩部作品都以滿含深情的筆觸,熾熱的愛心,深沉的憂思,豐沛的理性與激情,記述了中國西部土地上存在的愚鈍與啟蒙、貧困與智性等令人震撼的尖銳對立。

一、脆弱而艱苦的生存環境

自古以來,中國的廣大西部地區實屬富饒之地,古時候就有“天下黃河富寧夏”“黃河兩岸,沃野千里”之說,然而現如今的中國西部生態問題頻發、環境保護迫在眉睫,西部脆弱的生態環境加之人們無節制地砍伐植物,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正以其自身的方式瘋狂地報復在生存線上苦苦掙扎的西部人民。

《西部的傾訴》正是作者行走西部與自然凝視的結晶,梅潔自己曾這樣訴說,“我數次穿越沙漠、戈壁、高地,我反復翻越海拔三千多米的青藏高原,我看到了可怕的雅丹地貌的破碎和大面積剝蝕,我的內心充滿了驚懼和憐憫”。正是懷著這樣的憐憫,梅潔滿懷痛心地寫下西部生態環境屢遭破壞的“惡性循環”。在寧夏,人們瘋狂地挖甘草,以至于“從80年代至今,寧夏因挖甘草損失的牧草達5000萬公斤”,由于生態壞境的破壞,西部地區旱災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困難。

《西部在移民》這篇洋洋數萬字的報告文學,作者將其分為上、中、下三個部分,分別從脆弱的環境、畸形的教育、婦女的地位、人性的懶惰、政策的疏漏等諸多方面來闡釋西部人民物質和精神上的貧窮。梅潔與麥天樞在作品中的生態憂思,讓讀者真切地感覺到,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人類和其他生物一樣,某種意義上都是地球“寄生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顯得尤為重要。

二、落后封建的生存憂慮

如果說自然生態是我們生存的外部依據,那么,人的主體觀念則是我們如何生存的內在邏輯。西部封閉落后的環境中培育出一代代怎樣的人民?為何曾經“沃野千里”的河西走廊今日卻陷入了“貧困——愚昧——更加貧困”的怪圈?兩部作品以既有同情又有批判的看似矛盾的筆墨,把西部人民根深蒂固的人生觀、價值觀、生育觀以及教育觀展現出來,詳盡描寫了西部人民自我放逐,精神貧困的現實狀況。

首先是被傳統籠罩的生育觀。梅潔《西部的傾訴》還有一個副標題為“中國西部女性生存現狀憂思錄”,作者以一個女性的眼光注視著女性的生存現狀,力圖揭示西部女性無自我意識,甘于淪為生育工具的殘酷現實。母親,作為一個神圣的名詞,在西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

其次是被輕視的教育事業?!鞍倌甏笥嫿逃秊楸尽?,貧困帶來的教育缺失影響著世世代代的西部人民。西部生存是個沉重的話題,西部教育則更加沉重,物質的匱乏只是影響身體素質而教育的缺失卻導致精神的貧困,身處困境而不自知不努力,是報告文學作家最痛心的方面。麥天樞在《西部在移民》中將高考之路譽為“天堂之路”,通往天堂的過程有著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

最后是安于天命的人生觀。人類之所以站在生物鏈的頂端,是因為人類有著非凡的創造力和不屈的意志力,縱然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但能憑借人類的智慧改變命運。若《西部的傾訴》中女童渴望教育而不得的眼神會讓人心中泛起酸楚,那么麥天樞筆下在甘肅、寧夏大片地區,依靠國家救濟糧過活,不思進取的“老兒子”則讓讀者為其貧困悲哀的同時,更多的是無奈與憤怒。孫永明,年過半百的老漢,大半輩子都依靠著國家和政府的救濟糧過活,在貧困山區這本無可厚非,但是國家的幫助卻成為他安于天命、不思進取的理由。

三、支援西部的現實困難

自西部大開發政策以來,國家將目光轉移到了西部地區,但論起支援西部的得失成敗和未來前景時,作家們并不樂觀。

首先是女童的教育問題,這也是梅潔在《西部的傾訴》中關注的重點,國家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地區之間的競爭自然也不例外,西部本就屬于交通閉塞、生態脆弱之地,若論起人才競爭更是遠遠低于國家平均水平。這不禁讓有著強烈使命感的梅潔憂心忡忡。在百余天的采訪中,她總忘不了當地女童們有的因教育觀念落后或家庭條件貧困而上不了學,有的因學校設備缺乏而不能上學,即使有眾多的支援者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幫助著那些孩子,他們的力量在殘酷的教育現實面前依舊是杯水車薪。

其次是根深蒂固的故土情結,西部為何移民?因為生存困境,這項看似充滿希望的政策照理說應該從者如流,可現實卻背道而馳,他們舍不得美好的這塊祖宗之地,在馬塬移民政策動員了三年硬是移不動那些人民,正是馬塬人民的自足感和安穩感,給人一種不可動搖的感覺。

縱觀兩部立足西部的報告文學,梅潔和麥天樞充滿憂思地關注著西部這片廣袤而原始的土地,而報告文學本身具有干預現實的文體特質,他們利用這一文體將自身的憂思、對未來的憧憬全景式地展現給讀者。沉重的憂思不是作家創作的目的,所謂“不平則鳴”,作家在作品的字里行間溢滿了對西部的美好愿景,隨著越來越多的目光注視著這片廣袤的土地,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的西部會給人們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猜你喜歡
天樞報告文學移民
移民與健康經濟學
充實中國報告文學的理論一翼
移民火星
中國青年報告文學作家創作會舉行
尊敬
尊 敬
長壽名穴保健康
內陸移民(外二首)
蔣天樞:無償完成老師的托付
陣痛與激情:1979—1989年的災難報告文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