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范式創新

2014-08-15 00:55曹典順張麗霞
關鍵詞:辯證唯物主義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

曹典順 張麗霞

(作者曹典順系江蘇師范大學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范式創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哲學博士,研究方向:哲學基礎理論、社會哲學、文本文獻學;作者張麗霞系江蘇師范大學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范式創新研究中心研究人員,講師,哲學碩士,研究方向:倫理學、政治哲學)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范式(以下簡稱教科書范式)的創新探討,不僅是反思教科書研究成果的需要,更是提升中國學者文化自覺、增強中國道路理論自信的需要。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研究的反思,主要有兩種路徑,即形態研究和范式研究。范式研究作為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的理論邏輯,是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問題意識為理論根據的,也是21 世紀后才逐漸被學術界接受的研究方法。人們之所以質疑或否定馬克思主義哲學范式研究,其原因不是根源于“范式”本身,而是認為范式只是研究方法的表征,無法取代形態作為

哲學表征的哲學本性。事實上,當下主流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范式”概念,已經不是僅僅指代研究方法的意蘊,而是指包含形態等要素、具有“綜合意蘊”的創新研究,即當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中的范式是指蘊含形態要素的范式??v觀哲學教科書研究的歷史,作為形態存在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經歷了三次大的范式轉換,四次大的范式創新。三次大的范式轉換是指,從“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范式向“實踐唯物主義”范式轉換,“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范式向“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范式轉換,“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范式向“歷史唯物主義”范式轉換。四次大的范式創新是指,“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范式創新,“實踐唯物主義”范式創新,“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范式創新和“歷史唯物主義”范式創新。在我們看來,每一種范式創新,必定有著產生該創新的思維前提和屬于該創新的邏輯建構。從思維前提看,不論是理論哲學,還是實踐哲學,其哲學理論都應該是一種以概念為理論細胞的邏輯體系。這就是說,每一種不同的哲學理論,都應該有屬于自己的概念體系,而概念體系的設立,不同的哲學理論有著不同的思維標準,我們把這種思維標準稱之為思維前提。在此種意蘊上理解,每一種教科書范式的創新都應該有著屬于自己的思維前提。思維前提與世界觀前提和理論前提等有所不同,世界觀前提主要指該理論研究的價值觀基礎,理論前提主要指該理論合法性存在的“理論假設”,而思維前提則是從該理論的研究目標出發的理論本質定位。所以,準確把握教科書范式的思維前提,也是系統研究教科書范式不可逾越的理論領域。從邏輯架構看,教科書范式經歷了四次大的創新,劃分每一次創新的依據是每一種范式不同的思維前提。但思維前提是一個十分寬泛的概念,這就是說,依據寬泛依據確立的范式形式必定也是寬泛的,即每一種寬泛意義上的教科書范式應該還具有多種不同的邏輯架構。限于本文研究的主題,我們不能逐一細化四大教科書范式之中的多種不同的邏輯架構,只能就四大教科書范式的理論性邏輯架構進行學理分析。所謂理論性邏輯架構,就是指可能的架構邏輯,或者說,是符合理論合法性的架構。

一、“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范式創新

從思維前提的視角理解,“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范式創新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因為,它的創新只是內涵上的創新,所以,該創新的思維前提,在本質上并沒有明顯的創新,只是進一步強調了該范式已經確立的思維前提,即“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范式的思維前提依然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一個具有知性思維意蘊的科學體系。新文化運動時期被介紹到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或許沒有人能夠會想到它能夠在中國迅速傳播,更或許沒有人能夠會想到它能夠成為中國崛起的思想基點,但社會歷史發展的進程表明,馬克思主義哲學之所以能夠迅速成為中國意識形態的主流,是因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確能夠成為中國時代精神的表征,或者說,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中國時代精神的精華。這里所指代的時代精神不是一個抽象的思辨概念,而是一個與現實中國社會發展密切相連的現實性范疇。這就意味著,與時代精神相適應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必定是能夠與中國社會發展密切相連的意識形態,即馬克思主義哲學能夠指導中國社會的變革和進步。眾所周知,自科學技術產生的那一天起,科學技術就成為了人們改變自己生存狀態的重要手段,為此,人們總是習慣用這種知性思維去理解哲學理論,即把哲學理論知性化。這就意味著,為了更好地改造中國的社會狀況,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建構成一個具有知性思維意蘊的科學體系是時代精神的需要。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一個具有知性思維意蘊的科學體系,可以從三個視角理解。其一,“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范式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解為各門科學的概括與總結。每一個學習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人,只要學習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是“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范式,他們就會接觸到一個問題,即哲學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但又特別強調,這里的概括和總結又不是指哲學是科學知識的總匯(總和),也不是指哲學是科學之科學。在我們看來,不論哲學是否是科學知識的總匯和科學之科學,只要表征哲學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就意味著哲學與具體科學具有相同的思維邏輯,即哲學也具有知性思維邏輯。其二,“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范式希望馬克思主義哲學能夠為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一一對應的哲學根據。從哲學的起源看,哲學誕生在部分人的生活世界,他們的哲學人生似乎不同于常人的世俗生活,比如,蘇格拉底即將被執行死刑之前,不是與家人在一起,而是與學生談論哲學。在當代中國則不同,學習哲學正是為世俗生活服務,甚至千方百計地尋找哲學原理,以用來為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一一對應的哲學根據。這就是說,“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范式把哲學的功能直接科學化。其三,“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范式追求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體系化”?!绑w系化”最高的規格就是“學科化”,即對一門知識或技能最為肯定性的支持就是把它提升到“學科”發展的高度,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的發展歷程表明,馬克思主義哲學得到了這一對待——馬克思主義理論已經成為一級學科。北京大學的黃楠森先生被視為“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范式的代表性人物,他的一生都在維護該范式的學科化。比如,在21 世紀后,他還發表多篇相關論文。針對有人主張放棄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科,黃楠森先生在《論辯證唯物主義體系的不變性與可變性》一文中呼吁:“不能取消的就是作為一門學科的世界觀?,F在中外哲學界要取消這門學科的言論很多,包括一些信奉馬克思主義的學者?!雹冱S楠森:《論辯證唯物主義體系的不變性與可變性》,載《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1年第4 期。

自1961年“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范式確立以來,這種范式經歷了無數的榮譽,也受到了諸多的責難,但50 多年過去了,該范式依然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中的主流范式。前文已經提及,“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范式創新主要指邏輯架構的創新,但需要說明的是,所謂邏輯架構的創新,也是指理論表達和邏輯順序中的創新,即“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范式沒有實現內涵邏輯上的創新,或者說,都沒有突破“物質本體論”的思維邏輯?!稗q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范式,從構筑邏輯看,由四大部分組成。其一,唯物論。唯物論亦可稱之為哲學邏輯的物質本體論,是指從物質與意識的關系出發確定自己的哲學黨性原則,即界定自己的哲學是唯物主義哲學,還是唯心主義哲學。從已經出版的“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范式教科書看,諸多教材都是在教科書的第一章即展開“唯物論”敘述。比如,艾思奇1961年版的《辯證唯物主義 歷史唯物主義》第一章是“世界的物質性”;李秀林2004年版的《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第五版)》第一章是“物質與世界”。這就是說,每一個“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范式教科書,盡管敘述的話語有所不同,但必須要闡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唯物論”立場。其二,唯物辯證法。唯物辯證法是辯證唯物主義另一種形式的表達,是指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統一。在“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范式教科書看來,唯物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內容。盡管黑格爾辯證法的核心觀點——“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被借鑒到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內容是唯物辯證法,不同于黑格爾哲學的唯心辯證法?!稗q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范式教科書對唯物辯證法的三大規律,以及對立統一規律的核心地位都是認同的,差別之處在于,不同的教科書介紹三大規律的邏輯順序有所不同。一般教科書首先介紹對立統一規律,但也有首先介紹其他規律的教科書,比如,李秀林2004年版的《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第五版)》就首先介紹“質量互變規律”。其三,認識論和價值觀。所謂認識論,就是指馬克思主義哲學所主張的認識世界的方法。在“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范式教科書看來,作為以改造世界為己任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必須闡述自己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認識論原則。價值觀是標志人們為何要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終極價值所在,所以,認識論和價值觀也是“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范式教科書不能忽視的重要內容。然而,由于不同的時期,哲學發展的水平不同,因此,每一個不同時期的教科書對認識論和價值觀的介紹也就不同。比如,艾思奇1961年版的《辯證唯物主義 歷史唯物主義》用兩章內容介紹,一章是“認識和實踐”,另一章是“真理”;李秀林2004年版的《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第五版)》用至少四章內容介紹,即“認識與實踐”、“認識形式與認識過程”、“認識活動與思維方法”、“真理與價值”。其四,唯物史觀。按照“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范式教科書的理解,唯物史觀亦可稱之為歷史唯物主義,或者唯物主義歷史觀,被視為馬克思主義哲學關于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闡述,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可分割的主要組成部分。關于唯物史觀的介紹,不同的“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范式教科書有不同的介紹邏輯。比如,艾思奇1961年版的《辯證唯物主義 歷史唯物主義》,集中在后七章介紹唯物史觀;李秀林2004年版的《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第五版)》則是分開介紹了唯物史觀的內容,用第三章、第四章、第七章和第十二章介紹。

二、“實踐唯物主義”范式創新

在對以《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為標志的馬克思經典著作研究的基礎上,學者們認為,馬克思哲學是對以往理論哲學的革命性創造,本質上是“歷史唯物主義”,所以,“實踐唯物主義”范式的思維前提應該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以現實生活世界為認知根基的世界觀體系。眾所周知,世界觀與方法論、認識論不好分割,那么,我們為什么說“實踐唯物主義”范式是世界觀體系,而不說是認識論體系呢?這主要是從“實踐唯物主義”范式的側重點來理解的。用北京師范大學楊耕先生在《北京社會科學》1998年第1 期發表的《“實踐唯物主義”的由來及其與“辯證唯物主義”的關系》一文的話講就是,“實踐唯物主義不僅是一種實踐觀,更重要的是一種世界觀”①楊耕:《“實踐唯物主義”的由來及其與“辯證唯物主義”的關系》,載《北京社會科學》1998年第1 期。。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包括現代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現代西方哲學,迅速在學者們中間傳播,即便是被視為傳統馬克思主義哲學代表人物的學者也開始研究這些西方哲學,并且建議將西方現代哲學相關研究成果融入馬克思主義哲學,用黃楠森先生在《更完整嚴密構建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必要性與可行性》一文中的話講就是:“西方哲學,特別是當代哲學中哪些理論、哪些觀點可以經過改造而融入馬克思主義哲學之中?!雹冱S楠森:《更完整嚴密構建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必要性與可行性》,載《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6 期。正是在這些馬克思主義哲學前輩的支持下,中國哲學界一度熱衷于生存論哲學研究。在我們看來,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的研究者和著述者,不但沒有置身生存論哲學研究熱的事外,恰恰相反,其將生存論哲學的成果融入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的創新之中,其成果就是“實踐唯物主義”范式的誕生。也就是說,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融入圍繞人的生存而展開的生存論哲學研究理念,把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的思維前提定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以現實生活世界為認知根基的世界觀體系。這可以從三個視角理解:其一,“實踐唯物主義”范式以能否反映時代精神作為教科書是否具有合法性的根據。馬克思把真正的哲學視為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當然,馬克思所理解的時代精神是根源于現實生活世界的人類社會實踐的概括,不是黑格爾理解的抽象和思辨的絕對精神。傳統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范式(即“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范式)把如何能夠準確把握馬克思的哲學思想視為教科書是否具有合法性的根據,而此種觀念不利于人們更好地把握中國改革開放的哲學根據,即改革開放的實踐使得以現實生活世界為根據的時代精神發生了變化。所以,“實踐唯物主義”范式把能否反映時代精神作為教科書是否具有合法性的根據,就體現了“實踐唯物主義”范式有其產生的哲學根據。其二,“實踐唯物主義”范式把對現實生活世界的認識理解為具有本體意蘊的實踐。實踐是個抽象的概念,也是一個可操作性的現實性概念。正因為實踐概念具有的這種二重性意蘊,“實踐”一詞就很難予以把握,但實踐一詞并不是現代哲學家才使用的,古代哲學家(如亞里士多德)、近代哲學家(如康德、黑格爾)都曾經使用實踐概念?;蛟S有學者認為,這些哲學家也是實踐哲學家。但在我們看來,他們的實踐不是對現實生活世界認識意蘊上的實踐,而“實踐唯物主義”范式中的具有本體意蘊的實踐,則是指代現實生活世界認識意蘊上的實踐。其三,“實踐唯物主義”范式更為關注作為主體的現實生活世界中的人的能動性。中國改革開放以前的教科書,特別強調尊重經典作家的觀點,這種認識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創新性發展。改革開放非常需要提供尊重現實生活世界體驗的哲學根據,于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被重新提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的一個核心問題是誰來掌握實踐。這就意味著,必須更為關注作為實踐主體的人,而且這個人是感性的人,即來自于現實生活世界中的感性的人。

許多學者發表文章論證“實踐唯物主義”范式在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準確性和價值性,甚至有學者也寫出了教科書,但在我們看來,真正意義上的“實踐唯物主義”范式教科書,只有辛敬良先生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導論——實踐的唯物主義》一書。這就是說,到目前為止,只有辛敬良先生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是真正把實踐作為思維前提的。所以,“實踐唯物主義”范式的邏輯架構也就比較清晰。從構筑邏輯上看,“實踐唯物主義”范式,由四大部分組成。其一,實踐觀。辛敬良先生之所以寫《馬克思主義哲學導論——實踐的唯物主義》一書,是因為他認為,既然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一書中明確把自己的哲學稱之為“實踐唯物主義”,那么,還不如用“實踐的唯物主義”取代“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他的這一觀點并不是根源于對經典作家原著的簡單推崇,而是源于其認為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的這種理解,的確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最準確的表達。所以,辛敬良先生在“實踐唯物主義”范式教科書中,首先論證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觀。其二,自然過程觀。在辛敬良先生看來,自然過程并不是純粹的客體,也就是說,自然界雖然具有客觀性和對人的優先地位,但它可以通過對象性向人呈現,即自然界可以通過其歷史性的一面而與社會相統一。這種理解,不僅是“實踐唯物主義”范式教科書在書

寫邏輯上的創新,也突破了“物質本體論”的解釋原則。辛敬良先生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導論——實踐的唯物主義》教科書,用了整個第二編(以實踐為中介的自然過程)的內容闡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自然過程觀。第二編包含三章內容,即“第四章自然界的客觀性及對人的優先地位”,“第五章自然界的對象性及向人的呈現”,“第六章自然界的歷史性及與人在社會中的統一”。其三,社會歷史過程觀。任何范式的教科書都把馬克思的唯物史觀視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內容,“實踐唯物主義”范式教科書也不例外。但在辛敬良先生看來,人類社會的歷史更應該是一個過程,而且是一個以人的實踐為本質的歷史過程,為此,他把該部分內容命名為“以實踐為本質的社會歷史過程”。在構架唯物史觀內涵體系上,“實踐唯物主義”范式教科書更多地突出人的社會實踐意蘊,而不是諸如“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范式教科書那樣突出社會發展規律。對社會歷史過程觀的論述,“實踐唯物主義”范式教科書用了整整八章內容闡述,即“第七章社會有機體”,“第八章歷史的主客體和歷史過程”,“第九章社會物質生產”,“第十章人自身生產和人群共同體”,“第十一章社會精神生產”,“第十二章精神產品的兩大類型——意識形態和科學”,“第十三章社會形態及其演進序列”,“第十四章人、人性和人的全面發展”。其四,認識過程觀。哲學既是世界觀,也是方法論,也即是說,闡述認識邏輯,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不能回避的內容?!皩嵺`唯物主義”范式教科書認為,人的認識是一個有著自己規律的過程,它給予了全新的邏輯架構?!皩嵺`唯物主義”范式教科書還把價值觀的內容囊括在了認識過程觀之中,即專門設立了“實踐與真理”一章。在我們看來,“實踐唯物主義”范式教科書或許只是想闡釋認識真理的路徑,并不是真正想表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真理觀。對認識過程觀的論述,“實踐唯物主義”范式教科書用了四章內容闡述,即“第十五章意識的發生和結構”,“第十六章認識過程”,“第十七章實踐與真理”,“第十八章思維的規律和方法”。

三、“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范式創新

“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范式與“實踐唯物主義”范式一樣,都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以“實踐”為邏輯基點的哲學,不同的是,“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范式不是把現實生活世界作為“實踐”的開端,而是以認知“實踐”的思維方式為“實踐”的開端,這就是說,“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范式的思維前提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不同于思辨哲學思維方式的認知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論體系。之所以將“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范式稱之為方法論體系,并不是說“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范式不論及世界觀,因為,沒有不表征自己世界觀的哲學邏輯,這里之所以把“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范式稱之為方法論體系,是因為該范式特別強調哲學思維方式和其他思維方式的不同?!皩嵺`觀點的思維方式”范式發起人高清海先生對此曾有個解釋,即高清海先生認為,哲學理論最重大最根本的變化,不是“世界觀”的變革,而是哲學思維方式的變革,因為“不同的世界觀表現的主要是人們對待世界的態度、看待世界的方式、理解世界的觀點的不同,這在實質上就是對待世界和事物的哲學思維方式”①高清海:《哲學的創新》,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82 頁。??v觀哲學史,“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范式的產生背景與“實踐唯物主義”范式產生有著相似之處,也就是說,“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范式也與改革開放有關,即改革開放需要相應的哲學理論作為根據。換言之,中華民族是一個崇尚“敦行”的民族,而“敦行”的根據即為與世無爭的儒家思維方式,所以,要想改革開放獲得成果,必須改變人們傳統的思維方式。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不同于思辨哲學思維方式的認知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論體系,可以從三個視角理解。其一,“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范式用“感性的人的活動”與“直觀的人的活動”做了哲學本性上的切割。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一文中明確表明了自己的哲學與以往一切形式的哲學都有所不同。馬克思在論及自己的哲學與費爾巴哈的哲學的不同時指出,自己的哲學對現實生活世界的理解是“感性的人的活動”,而費爾巴哈的哲學對現實生活世界的理解是“直觀的人的活動”?!皩嵺`觀點的思維方式”范式之所以要用“實踐觀點”與其他形式的哲學做切割,本質上是要表征馬克思哲學是更為具有合理性的思維方式。其二,“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范式始終貫徹“主客統一”的認識論原則。在“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范式看來,馬克思哲學之所以能夠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實踐哲學”,不僅是因為馬克思哲學更為關注現實生活世界,還是因為馬克思哲學能夠消解“主客二分”的矛盾,即馬克思哲學能夠通過獨特的“實踐觀點”理論,將主體的能動性與客體的對象性聯系在一起。其三,“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范式始終堅持使用認識世界的方法論原則書寫教科書。從一定意義上理解,不同的教科書范式的差別就是教科書書寫的差別。所以,衡量一本教科書的優劣與否,就要看該教科書使用的書寫原則。與諸多教科書直接采取陳述相應的世界觀理論方式不同,“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范式堅持使用認識世界的方法論原則分析相關理論。因為,在該范式看來,無論是認識世界,還是改造世界,都是以認識世界為前提的,或者進一步講,改造世界也可以理解為是一種宏觀的認識。

1985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高清海先生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令學術界為之一振,該書的出版讓人們看到了一個不同于傳統教科書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但該書的影響也主要在學術界,即該教科書并沒有在眾多的高校中傳播。需要說明的是,該書被視為“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范式的教科書,是根據高清海先生的哲學思想所做的概括。也就是說,高清海先生起初只是要反對從“主客二分”出發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模式,并沒有表明自己的教科書是“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范式。比如,高清海先生在《走哲學創新之路——關于哲學教科書體系改革的心路歷程》一文中提及:“原先的教科書盡管處處要同舊哲學對立、處處在批判舊哲學觀點,它卻并未跳出舊哲學思考問題的框架,它用以批判舊哲學的那個思維方式恰恰是傳統哲學用以建立他們世界觀理論的哲學模式,我稱它為從兩極對立出發的思維方式即‘本體論化’模式。這是造成教科書在很多問題上同舊哲學總是劃不清界線的深層原因?!雹俑咔搴?《走哲學創新之路——關于哲學教科書體系改革的心路歷程》,載《開放時代》1996年第3 期。從教科書的書寫歷史看,迄今為止,也是只有高清海先生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一本教科書真正屬于“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范式。從構筑邏輯上看,該范式由四大部分組成。其一,認識觀。這里所指代的認識觀不是指哲學內涵意蘊上的認識論,而是指“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范式教科書對“認識”范疇的本質性把握。高先生把“認識觀”放在教科書的第一篇,即把“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范式教科書的四分之一篇內容都用在了闡述“認識的本質”上。之所以這樣構筑教科書邏輯,在我們看來,正是要告訴人們,哲學就是思維方式,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是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也就是說,高清海先生的“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范式教科書,開篇就清晰闡釋了自己的基本觀點和基本立場。這一篇包括兩章內容,即“第一章意識與存在的關系——認識的基本矛盾”,“第二章馬克思主義哲學對存在與意識關系的科學解決”。其二,客體觀??腕w和主體的關系究竟是什么?和主體的關系如何?許多研究者不自覺地把客體與主體進行了劃分,但它們本質上是不可分割的,所以,“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范式教科書就摒棄了“主客二分”的客體觀?!皩嵺`觀點的思維方式”范式教科書的客體觀只是要闡明“概括人類認識客體的一般進程和一般規律”,用高清海先生的解釋就是,客體觀“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對人類認識客體的一躍進程和一般規律所作的哲學的概括和總結,對人類認識客體所表現出的一般邏輯進程的說明”②高清海:《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06 頁。。這一篇包括“第三章客體的規定性”,“第四章客體的規律性”,“第五章世界統一于運動著的物質”。其三,主體觀。所謂主體觀,在高清海先生看來,就是研究人的邏輯。之所以把“主體觀”視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所要研究的主要內容,用高清海先生的話講,是因為兩點,一點是人是人一切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的原因,另一點是主體表現著思維與存在、精神與物質、主觀與客觀的矛盾,換言之,“只有對主體——人有了一個正確的了解,才能切實地掌握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上的唯物主義和辯證法觀點”①高清海:《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0—11 頁。。需要說明的是,“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范式教科書對主體的闡述與任何其他范式教科書對主體的闡述,在邏輯結構上都有所不同,即它不僅詳細闡釋了作為主體的人的規定性,還詳細論證了主體能力的根據和發展。這一篇包括“第六章人作為主體的基本規定性”,“第七章主體能力的自然基礎”,“第八章主體的社會規定性”。其四,主客體統一論。主客體統一論是“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范式教科書最為特別的地方,因為,它理解的所謂的統一,已經不僅僅是主體、客體和實踐三者之間的關系,而是賦予了價值內涵的綜合性的統一?;蛘哒f,“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范式教科書已經不僅僅把主客體的統一看做邏輯意蘊上的統一,而且還將其看做了哲學最高使命上的統一——人自由的實現。正是因為此,高清海先生把主客體統一論命名為“在實踐基礎上真善美的統一與自由的實現”。這一篇包括四章內容,即“第九章主客體統一的規定性”,“第十章實踐”,“第十一章認識”,“第十二章自由”。

四、“歷史唯物主義”范式創新

近年來,尤其是21 世紀以來,“歷史唯物主義”范式一度成為學者們關注的研究對象,僅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哲學研究》雜志就發表了40余篇關于“歷史唯物主義”范式的研究論文,以吉林大學孫正聿先生為代表的學者的論文,非常清晰地闡明了“歷史唯物主義”范式的思維前提,即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以歷史唯物主義表征人的存在的邏輯。如果說“實踐唯物主義”范式和“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范式是從哲學理論是否具有現實合法性的視角進行的創新,那么,“歷史唯物主義”范式的創新則有所不同,即“歷史唯物主義”范式創新的出發點是回到原著去尋找馬克思哲學的本質特征。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中,有學者認為馬克思哲學就是辯證唯物主義,或者是歷史唯物主義、實踐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等,但也有學者認為馬克思哲學就是社會理論或社會哲學?;谶@些研究成果,以孫正聿先生為代表的一些學者,主張從馬克思哲學的本質特征表征馬克思主義哲學應該是更為準確的研究視角。那么,馬克思哲學的本質特征不是實踐嗎?如果是實踐,馬克思哲學不就是實踐唯物主義嗎?當然,有的學者認為馬克思哲學的本質特征是實踐,但還有許多學者從馬克思哲學的歷史使命和基本內涵等視角理解馬克思哲學,也就是說,馬克思哲學的本質特征還有其他解釋,包括“歷史唯物主義”范式的解釋。孫正聿先生在《歷史唯物主義的真實意義》一文中,對此問題的解釋是:“歷史唯物主義關于‘世界觀’的解釋原則,集中地、深切地體現了馬克思的‘解放何以可能’的哲學使命和馬克思的‘現實的人及其歷史發展’的哲學內涵?!雹賹O正聿:《歷史唯物主義的真實意義》,載《哲學研究》2007年第9 期。孫正聿先生的觀點很明確,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表征人的存在的邏輯。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以歷史唯物主義表征人的存在的邏輯,可以從三個視角理解。其一,“歷史唯物主義”范式圍繞人的活動展開邏輯框架構筑。馬克思認為,“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②《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18—119 頁。。這就是說,歷史唯物主義亦可稱之為“人的活動邏輯”。與之相適應,“歷史唯物主義”范式的邏輯框架構筑,就不能不圍繞人的活動而展開。人的活動又可稱之為人的社會歷史活動,所以,圍繞人的活動展開的邏輯框架,就應該是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的生產方式和生存方式。其二,“歷史唯物主義”范式強調社會歷史規律的研究價值。歷史唯物主義是一種決定論的哲學邏輯,即建立在歷史決定論的基礎之上。歷史決定論與各種非歷史決定論的差別在于,歷史決定論認為人類社會歷史發展是有規律的,而各種非歷史決定論認為社會歷史發展是偶然因素的集合,人類社會的發展沒有規律可言。所以,從一定意義上理解,“歷史唯物主義”范式就是要闡釋人類是按照哪些社會發展規律從事社會活動的,或者說,“歷史唯物主義”范式就是要闡釋人類應該按照怎樣的規律從事社會活動。其三,“歷史唯物主義”范式把論證人的自由自在存在狀態作為理論終點。既然“歷史唯物主義”范式把“人的存在”視為最為根本的哲學問題,那么,它就必定要闡釋自己的理論是如何規定人類自由的實現路徑和實現狀況??v觀哲學史,任何哲學理論都有自己對人存在狀態的設想,比如,中世紀的神學理論,不論是哪種形式的神學理論,都把人的自由存在理解為彼岸世界的特權,即在此岸的現實生活世界,人類是不可能存在真正自由狀態的。

將歷史唯物主義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內容,學術界對此沒有爭議,傾向于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學者也愈來愈多,但把歷史唯物主義作為教科書范式進行書寫的著作幾乎不存在,或者說,按照“歷史唯物主義”范式的思維前提加以對照,“作為‘歷史唯物主義’范式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嚴格意義上并沒有出現,勉強有所接近的也就算趙家祥1999年出版的《歷史唯物主義教程》,因為該版的邏輯起點是‘人’ (第一編是《人·自然·社會》),結論還是‘人’ (第六編是《人的本質和人類解放》),實現了以‘人的觀念’邏輯對‘物質本體論’邏輯的取代”①曹典順:《語境與邏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范式嬗變》,載《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2年第2 期。?!皻v史唯物主義”范式,從構筑邏輯上看,由七編內容組成。其一,人、自然、社會。與“歷史唯物主義”范式的思維前提相適應,該教科書首先把握人的存在。趙家祥先生認為,“人、自然、社會構成一個相互聯系的整體”②趙家祥:《歷史唯物主義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45 頁。。這就是說,人是不能單獨存在的,或者說,人不能離開自然和社會而獨立存在。為此,“歷史唯物主義”范式教科書設計了三章內容來闡釋人為什么要和自然、社會統一存在,即“第一章人和自然”,“第二章人和社會”,“第三章實踐——人、自然、社會統一的基礎”。其二,社會生產。在論證了人是社會中的存在之后,“歷史唯物主義”范式教科書轉向論述“社會生產”。之所以要論述社會生產,用趙家祥先生的話說就是:“社會生產是人類創造社會財富的活動和過程,是人類和人類社會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雹仝w家祥:《歷史唯物主義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107 頁。這即是說,之所以要論述社會生產,目的還是要闡釋人的存在,只不過前者是描述人存在的本質,這里是描述人的存在方式。根據社會生產所包含的要素和社會生產的功能,“歷史唯物主義”范式教科書設計了四章內容,即“第四章社會的物質生產”,“第五章人類自身生產”,“第六章社會的精神生產”,“第七章社會生產的整體結構和功能”。其三,社會結構。社會結構也是人的存在論述的延續,因為,如果說社會生產反映的是人的存在方式,那么,社會結構反映的則是人的存在狀態。為此,“歷史唯物主義”范式教科書雖然專列了“社會結構”整編的內容,但在趙家祥先生看來,這一編依然沒有能夠囊括所有“社會結構”的內容,即有些在其他篇章論述的內容,也是屬于社會結構的內容。這一編,共有四章內容,即“第八章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第九章人群共同體的歷史形式”,“第十章階級和國家”,“第十一章社會意識及其形式”。其四,社會運行機制和社會發展動力。如果說第二編、第三編描述的是社會發展的靜態系統,那么,社會運行機制和社會發展動力描述的則是社會發展的動態形態,即“歷史唯物主義”范式教科書依然圍繞人的存在展開邏輯架構。社會運行機制十分復雜,其是社會學的重要研究對象,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對其的把握只能是宏觀層面上的,趙家祥先生認為:“社會運行機制包括需要和物質利益、分工協作、社會管理和社會預測、決策等。我們重點敘述需要和物質利益、分工及其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雹谮w家祥:《歷史唯物主義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303 頁。據此,這一編,共有六章內容,即“第十二章需要與利益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第十三章分工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第十四章革命和改革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第十五章科學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第十六章人民群眾和個人的歷史作用”,“第十七章社會發展的動力系統”。其五,社會形態及其發展過程。在趙家祥先生看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社會形態理論,“在歷史唯物主義體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講清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形態理論,對于理解歷史唯物主義的其他原理,對于解釋當代現實中向歷史唯物主義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研究課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①趙家祥:《歷史唯物主義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443 頁。。為此,“歷史唯物主義”范式教科書單列了這一部分內容,這一部分共有三章內容,即“第十八章社會形態的劃分”,“第十九章社會形態的發展是一種自然歷史過程”,“第二十章社會形態發展的統一性和多樣性”。其六,人的本質和人類解放。前文已經論及,論述人的本質和自由自在的存在應該是“歷史唯物主義”范式教科書的終極目標。用趙家祥先生的話說,“人的本質是一個哲學范疇,實際上是指什么是人?人有哪些主要屬性”②趙家祥:《歷史唯物主義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497 頁。。這一編,共有三章內容,即“第二十一章人與人道主義”,“第二十二章人的價值和人生觀”,“第二十三章社會進步及人的解放”。其七,歷史認識論?!皻v史唯物主義”范式教科書把歷史認識論單列一編,不僅是邏輯的需要,用趙家祥先生的話說:“本編所講的歷史認識論是以歷史認識為對象,研究人們歷史認識的結構、過程及其發展規律的一門哲學學科?!雹圳w家祥:《歷史唯物主義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549 頁。這一編,共有三章內容,即“第二十四章歷史認識論在唯物史觀中的地位”,“第二十五章歷史認識的客觀性是歷史認識論的中心問題”,“第二十六章歷史認識的主體性與客觀性”。

猜你喜歡
辯證唯物主義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
唯物主義何以言“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前世”“今生”與“再生”
辯證法與歷史唯物主義的內在統一——以《資本論》第一卷為例
歷史唯物主義的五種西方重構模式解析
基于歷史唯物主義的馬克思正義觀再思考
實踐唯物主義不是方法
知識產權制度未來發展試析——基于辯證唯物主義觀視角
例談數學教學中辯證唯物主義的滲透
高等數學教書育人例談
哲學唯物主義不必擁抱量子力學的多世界解釋
“新唯物主義”與馬克思哲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